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显示急诊1/8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漏诊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维(编译)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1613-1613,共1页
5所医疗中心近2年的临床资料所作的回颐分析显示,每8名来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名其心电图的高危性质会被急诊医生漏掉。高危异常心,电图表现包括T波倒置、ST段改变等,不包括左束支传导阻滞。
关键词 心肌梗死患者 急诊医生 心电图 数据显示 急性 左束支传导阻滞 漏诊 ST段改变
下载PDF
PCI后进行血栓吸引术可以减少微血管阻塞的发生
2
作者 张维(编译)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700-1700,共1页
一项研究显示,在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进行血栓吸引术可以减少已存在的微血管阻塞及心功能异常,在血管造影和心电图上明显观察到心肌再灌注的改善。为证实血栓吸引术在微血管水平上的潜在作用,罗马Catholic大学的Leonarda G... 一项研究显示,在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进行血栓吸引术可以减少已存在的微血管阻塞及心功能异常,在血管造影和心电图上明显观察到心肌再灌注的改善。为证实血栓吸引术在微血管水平上的潜在作用,罗马Catholic大学的Leonarda Galiuto博士及其同事对50名患者随机进行了标准PCI(对照组)或PCI加血栓吸引术,上述患者均给予了心脏超声造影。在PCI后的24小时、1周和6个月,试验组(PCI加血栓吸引术)较对照组的局部室壁运动明显降低,而射血分数明显升高俨〈0.05)。研究还发现,试验组的左室容积轻度升高,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在所有的受试者中,微血管阻塞的范围与左室容积的变化呈相关性。Galiuto博士说,上述报告首次证实末梢微血栓是梗死后微血管阻塞(即无复流现象)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初级血管成形术中使用血栓吸引设备来预防微血栓形成。可以明显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栓形成 微血管阻塞 吸引术 PCI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心脏超声造影 局部室壁运动
下载PDF
因哮喘急性发作入院治疗患者的高死亡率分析
3
作者 张维(编译)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1576-1576,共1页
根据10月份出版的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结果.有近1/3的因哮喘而导致的死亡发生于收住院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asthma exacerbations)患者。研究还发现上述情况黑人和白人的死亡率是... 根据10月份出版的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结果.有近1/3的因哮喘而导致的死亡发生于收住院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asthma exacerbations)患者。研究还发现上述情况黑人和白人的死亡率是相等的,因此,黑人哮喘的高死亡率与收住院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急性发作 死亡率分析 住院治疗 Medicine 入院 CARE 高死亡率 住院率
下载PDF
急诊医师是否需要了解肺动脉高压?
4
作者 张维(编译)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1544-1544,共1页
问:请问专家,肺动脉高压的问题对于衡量一个急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具有怎样作用?换句话说,为什么一个急诊医生要基于肺动脉高压的知识更新来充实自己的信息库?谢谢。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急诊医师 急诊医生 知识更新 信息库
下载PDF
RITA3: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干预试验——介入疗法对非ST段抬高型ACS的长期影响
5
作者 Keith A. Fox 张维(编译) 冯丽洁(编译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5年第6期1008-1010,共3页
最近的一些研究(TIM Ⅲ IB,TACTICS—TIMI 18,FRISCⅡ,GUSTOⅣ—ACS和RITA3)表明,早期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有良好效果.可以减少病死率。然而,对ACS患者给予积极的介入治疗后的长期随访结果还缺乏研究... 最近的一些研究(TIM Ⅲ IB,TACTICS—TIMI 18,FRISCⅡ,GUSTOⅣ—ACS和RITA3)表明,早期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有良好效果.可以减少病死率。然而,对ACS患者给予积极的介入治疗后的长期随访结果还缺乏研究,特别是有报告说1年后该治疗方法的净效益可被某些影响所抵消(如根据缺血而进行的选择性血管成形术)。相反,常规介入治疗可以控制心肌损伤.从而防止心肌异构并延缓心脏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 ACS 介入疗法 干预试验 早期介入治疗 TACTICS 急性冠脉综合征 随机 心肌损伤
下载PDF
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长期影响:RITA-3随机试验
6
作者 Keith Fox +4 位作者 C. Richard Conti 张维(编译) 冯丽洁(编译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5年第6期1007-1008,共2页
2005年,学术界继续针对不稳定型冠脉疾病(CA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进行激烈讨论。究竟早期介入治疗和保守方法哪种更好?问题固然很重要,因为CAD是导致死亡一个重要原因.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又... 2005年,学术界继续针对不稳定型冠脉疾病(CAD)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进行激烈讨论。究竟早期介入治疗和保守方法哪种更好?问题固然很重要,因为CAD是导致死亡一个重要原因.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又是CAD的最常见表现。最近美国有数据显示,每年有973000患者因心肌梗死而住院治疗,有728000患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2002年的ACC/AHA指南推荐,对于那些有中度死亡危险的不稳定型CAD患者来说,介入和保守治疗均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非ST段抬高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