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模式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成 张美常()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1年第1期117-134,共18页
现代科技带给人们安全和便利的同时,已经成为一种独立于人类的异化力量。现代科技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讨论的宏观背景,中国法律应当积极回应,避免沦为世界范围内的"规则洼地"。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重公... 现代科技带给人们安全和便利的同时,已经成为一种独立于人类的异化力量。现代科技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讨论的宏观背景,中国法律应当积极回应,避免沦为世界范围内的"规则洼地"。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重公法、轻私法,缺乏民事基本法的规则支撑。在法律体系中,民法是保护人之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和基础规范,能够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体系支持。应当确立信息主体对个人信息的自主控制,补强利益关系中最弱的一方。在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模式选择中,间接保护模式和法益保护模式都存在缺陷。权利保护模式更适合中国的立法及司法现实。个人信息权可以嵌入到既有人格权规范体系中,实现法律体系的内在和谐。民法典人格权编应当采取权利保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权 科技异化 保护模式 民法典
原文传递
大国司法理念与中国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其生 张美常()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9年第2期41-59,共19页
中国国际民事诉讼的发展应该回应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作为经济大国,中国需要借助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公平保护当事人利益;作为法治大国,中国需要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增强本国司法制度在全球争议解决市场的吸引力。考虑... 中国国际民事诉讼的发展应该回应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作为经济大国,中国需要借助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公平保护当事人利益;作为法治大国,中国需要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增强本国司法制度在全球争议解决市场的吸引力。考虑到司法制度是一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权衡因素,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全球竞争力应该成为中国司法改革所应追求的目标之一。为提升中国国际民事诉讼制度,中国应强调大国司法理念,重视大国司法制度的竞争性、服务性和斗争中的合作性特征,并着重于以下改革:一是规定专门的国际民事管辖权制度,增加竞争性管辖权事项。二是增强中国国际民事诉讼的专业化服务能力,突出当事人权利保护的便利,在商事领域注重审判机构的专业化;三是加强国际司法合作,推进中国判决的全球化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司法理念 国际民事诉讼 全球竞争力 判决的承认和执行
原文传递
行政改革试验授权制度的法理分析
3
作者 杨登峰 张美常()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0年第3期69-86,共18页
行政改革试验授权是介于立法授权与行政授权之间的一种新型授权制度,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行政改革试验授权决定包含“暂调或者暂停部分法律的适用”和“将该决定授予特定试验主体实施”两个方面的内容。本质上,前者是法律施行力的中止... 行政改革试验授权是介于立法授权与行政授权之间的一种新型授权制度,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行政改革试验授权决定包含“暂调或者暂停部分法律的适用”和“将该决定授予特定试验主体实施”两个方面的内容。本质上,前者是法律施行力的中止和新试验法的制定两种因素的有机组合,不属于法律修改;后者是类似于行政特许的立法特别授权。作为一种公权力的行使方式,行政改革试验授权应当遵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设定的程序要求,且不得逾越现代法治诸原则设定的表达形式界限和实体内容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改革 行政改革试验 授权制度 法律中止 立法特别授权
原文传递
On the Legal Attributes of Digital Currency
4
作者 Yang Yanchao 张美常()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1年第2期123-141,共19页
Digital currency has been widely used ever since the concept of Bitcoin was formulated.It uses blockchains as its underlying technical support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decentralization,programmability,and security veri... Digital currency has been widely used ever since the concept of Bitcoin was formulated.It uses blockchains as its underlying technical support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decentralization,programmability,and security verifica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cryptology.Generally speaking,theories on the legal attributes of digital currency regard it either as nonmonetary property or as currency.The former theory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eories on digital currency as commodity,as securities or as data.All of these subdivisions present insurmountable theoretical difficulties and practical obstacles.If we return to the substantive nature of currency as a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symbol,it can be seen that currency issuance by the state or a private bank is simply a means of building currency credit rather than a necessary condition.Unlike traditional currency,digital currency relies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decentralized currency credit.This has resulted in a new theory of currenc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igital currency.On the one hand,it offers a jurisprudential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si-currency attributes of digital currency;on the other,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digital currency legislation.We can first determine the legal attributes of digital currency as a quasi-currency and then confirm its legal position when the time is ripe.We need to confirm the legal status of digital currency as a quasi-currency through legislation,and use this as a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ries of legal systems for digital currency as a quasi-currency.Digital currency can easily be used as a tool for crime or for evading financial controls;therefore,we need to determine a regulatory body and formulate regulatory r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currency Bitcoin legal attributes regulatory system financial regulation
原文传递
中国法治社会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5
作者 陈柏峰 张美常()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21年第1期97-116,共20页
"法治社会"是具有高度中国实践特色的概念,它指公权力运作系统之外的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它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各有独立范畴,构成了中国法治的"一体两翼"。国家动员能力、既有法律体系、社会治理基础、社会矛盾态... "法治社会"是具有高度中国实践特色的概念,它指公权力运作系统之外的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它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各有独立范畴,构成了中国法治的"一体两翼"。国家动员能力、既有法律体系、社会治理基础、社会矛盾态势等具体背景,对法治社会建设构成引导或制约。法治社会建设应有强辨识性的目标指引: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维护良性的物质文化生活秩序、调适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供求、界定社会组织的适当行为空间。基层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场域,应当直面基层特质的制约,着眼基层社会的主要事务,发挥基层社会组织的功能。同时,还应在角色分工基础上,有效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律师等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社会治理 政府 社会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