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鲆幼鱼能量代谢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美昭 张兆琪 +1 位作者 郑春波 李吉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5-78,共4页
对个体重2.5~87.6g的牙鲆幼鱼的代谢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牙鲆幼鱼的耗氧率及二氧化碳排出率有明显的影响;牙鲆幼鱼的呼吸商为0.82±0.08,氧氮比为23.8±6.6,其能源物质以蛋白质和脂肪... 对个体重2.5~87.6g的牙鲆幼鱼的代谢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牙鲆幼鱼的耗氧率及二氧化碳排出率有明显的影响;牙鲆幼鱼的呼吸商为0.82±0.08,氧氮比为23.8±6.6,其能源物质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牙鲆在盐度为30、25、20和15的水中,平均代谢率分别为3.08、3.07、3.87和3.28J/g·h,说明牙鲆幼鱼适盐较广,在本实验盐度阈值内,对鱼体代谢基本没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温度 体重 盐度 能量代谢
下载PDF
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水化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美昭 张兆琪 +3 位作者 赵文 董双林 韩文良 任曰达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68-74,共7页
1997年4月~1998年4月对位于黄河下游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的水化学进行了周年分析。结果表明:(1)该类水体的水型基本为ClNa;总含盐量较高,平均达2.22±0.54g/L;在阴离子中,Cl->SO2-4>HCO-3+CO2-3,其含量分别为673.11±242... 1997年4月~1998年4月对位于黄河下游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的水化学进行了周年分析。结果表明:(1)该类水体的水型基本为ClNa;总含盐量较高,平均达2.22±0.54g/L;在阴离子中,Cl->SO2-4>HCO-3+CO2-3,其含量分别为673.11±242.01、671.72±218.23和370.73±111.18mg/L。(2)各池总碱度平均值为5.26~7.17mmol/L,其组成主要是重碳酸盐碱度,pH值为7.90~8.76;总硬度含量较高,各池平均在9.58~32.82mmol/L,Mg2+含量大于Ca2+的含量。(3)各离子的周年变化主要是受补充的外源水影响;另外,投饵施肥能降低SO2-4的含量。(4)氮的含量较适合浮游植物的生长,磷的含量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物型 盐碱地 池塘 水化学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花鲈亲鱼人工培育与催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美昭 高天翔 +2 位作者 阮树会 庄虔增 曲永琪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5-200,共6页
作者研究了花鲈人工培育及促熟催产中的技术措施。采用海捕的天然苗种 ,逐年筛选、精心培育 ,共获得 4~ 6龄的成熟亲鱼 50尾。在外源激素 HCG(70 0~ 150 0 IU/ kg)及 LHRH- A3(2~5μg/ kg)的作用下 (雄鱼减半 ) ,共人工采卵 156 0... 作者研究了花鲈人工培育及促熟催产中的技术措施。采用海捕的天然苗种 ,逐年筛选、精心培育 ,共获得 4~ 6龄的成熟亲鱼 50尾。在外源激素 HCG(70 0~ 150 0 IU/ kg)及 LHRH- A3(2~5μg/ kg)的作用下 (雄鱼减半 ) ,共人工采卵 156 0× 10 4粒 ,卵的平均上浮率为 6 1% ,平均受精率为78% ,平均孵化率为 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亲鱼培育 催产 外雄激素 人工培苗
下载PDF
花鲈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美昭 高天翔 +3 位作者 阮树会 曲永琪 王强 苏纪宏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9-344,共6页
利用人工培育的亲鱼所获得的受精卵 ,孵化出仔鱼 30 0万尾 ,在水温 18~ 2 0℃、微充气的培育条件下 ,使用海水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不同规格的微颗粒配合饲料进行饲喂 ,经 58d培育出平均全长 2 .3cm的苗种 132万尾 ,育苗成活... 利用人工培育的亲鱼所获得的受精卵 ,孵化出仔鱼 30 0万尾 ,在水温 18~ 2 0℃、微充气的培育条件下 ,使用海水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不同规格的微颗粒配合饲料进行饲喂 ,经 58d培育出平均全长 2 .3cm的苗种 132万尾 ,育苗成活率高达 64.1% ,单位水体最高出苗量达 1.33万尾 / m3;另外 ,还有 1.3~ 1.9cm的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人工育苗 生产工艺 受精卵 成活率 放苗密度 饵料
下载PDF
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底泥中水溶性盐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美昭 张兆琪 +1 位作者 郑伟刚 董双林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1年第4期50-55,共6页
1997~1999年夏天,对位于黄河下游的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底泥中的水溶性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底泥中的含盐量、SO42-、Ca2、Mg2+含量是随着塘龄的增加而升高,而其余离子基本不随塘龄的增加而变化.各离子的垂直分布为'泥-土'混... 1997~1999年夏天,对位于黄河下游的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底泥中的水溶性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底泥中的含盐量、SO42-、Ca2、Mg2+含量是随着塘龄的增加而升高,而其余离子基本不随塘龄的增加而变化.各离子的垂直分布为'泥-土'混合层的含量较低,'水-泥'交界层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物型盐碱地 池塘 底泥 水溶性盐 垂直分布
下载PDF
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主要离子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美昭 张兆琪 +2 位作者 赵文 任曰达 樊国平 《水利渔业》 2000年第4期8-9,40,共3页
:1 997~ 1 998年对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的主要离子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总结了各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相关与回归分析 ,建立了以碱度为基本测量项目的计算模型 。
关键词 氯化物 盐碱地 池塘 离子 相关分析 池塘养鱼
下载PDF
不同水温对刺参幼参生长、呼吸及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4
7
作者 董云伟 董双林 +2 位作者 田相利 张美昭 王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设计不同温度梯度(10~25℃),对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幼参的生长、耗氧率和体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刺参幼参生长有显著性影响,生长曲线呈"钟形",在水温10~15℃,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在水温15~25℃,特定生长... 设计不同温度梯度(10~25℃),对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幼参的生长、耗氧率和体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刺参幼参生长有显著性影响,生长曲线呈"钟形",在水温10~15℃,特定生长率逐渐升高,在水温15~25℃,特定生长率逐渐降低。根据温度与特定生长率关系式计算得出,刺参最适生长温度为15 5℃。不同温度对刺参幼参耗氧率有显著性影响,在10~25℃,随着温度升高,刺参幼参耗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20~25℃的温度系数(Q10)高于10~15℃和15~20℃的Q10,表明高温时温度变化对刺参幼参影响较大。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温度对刺参幼参体组成和能值有显著影响(P<0 05)。在10℃处理组,刺参体内粗蛋白、粗脂肪与能值均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粗脂肪含量和能值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刺参 幼参 生长 呼吸 体组成 耗氧率
下载PDF
溶解氧水平对花鲈幼鱼氧化应激与能量利用的影响及生理机制 被引量:40
8
作者 常志成 温海深 +7 位作者 张美昭 李吉方 李昀 张凯强 王伟 刘阳 田源 王晓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28,共9页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氧化应激和能量利用的影响。本试验将花鲈幼鱼放置于低溶解氧水平下((1.56±0.24)mg/L)胁迫3、6、12和24h,然后在正常溶氧水平下((7.72±0.18)mg/L)恢复3和12h,...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氧化应激和能量利用的影响。本试验将花鲈幼鱼放置于低溶解氧水平下((1.56±0.24)mg/L)胁迫3、6、12和24h,然后在正常溶氧水平下((7.72±0.18)mg/L)恢复3和12h,分别测定了血细胞、血清代谢物以及不同组织中抗氧化酶与能量供应物质。研究表明:低氧胁迫能够使花鲈幼鱼的白细胞数目(WBC)、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含量(HGB)和血小板数目(PLT)显著上升(P<0.05),恢复正常溶氧后与对照组无差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甘油三脂(TG)的变化与血细胞变化规律较一致,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总胆固醇(TC)含量先显著下降(P<0.05)后逐渐上升到正常水平。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GST变化在肝组织中较敏感,可作为花鲈在应对氧化应激时的酶学指标;而肝脏中糖原和乳酸含量则在低氧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丙二醛(MDA)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肌组织中SOD和CAT活力在低氧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和糖原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显示,低氧胁迫能够对花鲈幼鱼机体造成显著的氧化损伤,使血液生化指标、不同组织的相关酶活力及能量供应发生显著变化,而在恢复正常溶氧水平后又可通过自身生理调节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低氧胁迫 血液生理生化 氧化应激 能量利用
下载PDF
盐碱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 被引量:22
9
作者 赵文 董双林 +2 位作者 张美昭 张兆琪 李德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31,共6页
:1997年 4月 5日至 1998年 9月 1日对山东高青盐碱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高青盐碱池塘含盐量变动于 1.36~ 2 0g·L-1,总碱度变动于 2 .4~ 7.2mmol·L-1,pH值 8~ 9。浮游动物主要是淡水耐... :1997年 4月 5日至 1998年 9月 1日对山东高青盐碱池塘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高青盐碱池塘含盐量变动于 1.36~ 2 0g·L-1,总碱度变动于 2 .4~ 7.2mmol·L-1,pH值 8~ 9。浮游动物主要是淡水耐盐种或喜盐种 ,一些是典型的盐水种。浮游动物优势种有团焰毛虫、双环栉毛虫、锥瓶口虫、瓜形膜袋虫、旋回侠盗虫和绿色前管虫 (原生动物 ) ;褶皱臂尾轮虫、暗小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卜氏晶囊轮虫、简单前翼轮虫、角三肢轮虫和针簇多肢轮虫 (轮虫 ) ;微型裸腹和长肢秀体(枝角类 ) ;细巧华哲水蚤、近邻剑水蚤和台湾温剑水蚤 (桡足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池塘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生物量 季节变化 水质管理 养殖水体
下载PDF
变温对刺参幼参生长、呼吸代谢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董云伟 董双林 +2 位作者 张美昭 田相利 王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9-665,共7页
为研究刺参对温度周期性波动的响应,本实验测定了在12,15,18,21,24 ℃ 5个恒温处理组和15±2 ℃,18±2 ℃,21±2 ℃ 3个变温处理下刺参幼参的生长、呼吸代谢和生化组成.结果表明,在恒温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刺参生长逐渐... 为研究刺参对温度周期性波动的响应,本实验测定了在12,15,18,21,24 ℃ 5个恒温处理组和15±2 ℃,18±2 ℃,21±2 ℃ 3个变温处理下刺参幼参的生长、呼吸代谢和生化组成.结果表明,在恒温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刺参生长逐渐加快,在18 ℃生长最快,然后随温度增加,生长逐渐降低.在15~21 ℃恒温条件下,幼参呼吸代谢无显著差异.在不同恒温处理组中,幼参脂肪含量随体重增加而增加.与恒温对照组相比,变温对幼参生长有显著性影响(P <0.05).与相应的恒温相比,平均温度低于最适温度的变温(15±2 ℃,18±2 ℃)可促进刺参的生长,而平均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的变温(21±2 ℃)会抑制刺参生长.变温使幼参耗氧率有增加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变温造成刺参脂肪含量降低,可能与变温条件下呼吸代谢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变温 生长 耗氧率 生化组成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花鲈幼鱼胃排空、生长性能和体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伟 张凯强 +2 位作者 温海深 张美昭 李吉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62,共8页
为研究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胃排空特征和投喂频率对花鲈幼鱼摄食、生长和体组分的影响。本文采用了胃排空实验和养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养殖实验设5个不同的日投喂频率组,分别为:F1组(1次/2d)、F2组(1次/d)、F3组(2... 为研究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胃排空特征和投喂频率对花鲈幼鱼摄食、生长和体组分的影响。本文采用了胃排空实验和养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养殖实验设5个不同的日投喂频率组,分别为:F1组(1次/2d)、F2组(1次/d)、F3组(2次/d)、F4组(3次/d)和F5组(4次/d)。胃排空实验:测定各时间点花鲈幼鱼胃含物的湿重,然后用数学模型拟合所得实验数据。研究表明,对于体长(5.44±0.32)cm左右的花鲈幼鱼,最适合描述其胃排空特征的数学模型为平方根模型,由平方根模型计算得出,花鲈幼鱼饱食后约17h达到完全胃排空,80%胃排空时间为9.38h,即9.38h后食欲恢复。投喂频率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影响显著,F3、F4、F5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和F2组(P<0.05);F3组的饲料转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F1组花鲈幼鱼水分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F3、F4、F5组(P<0.05);F4组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F1、F2和F3组(P<0.05)。肝体指数和内脏指数随投喂频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在F5组达到最大,略大于F4组,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结合胃排空和养殖实验得出,花鲈幼鱼的最佳投喂频率为2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幼鱼 胃排空 数学模型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体组分
下载PDF
盐度与碱度对花鲈幼鱼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郑伟刚 张兆琪 +2 位作者 张美昭 董双林 张青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16-118,共3页
试验研究盐度与碱度对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24h、48h、72h、96h碱度对花鲈幼鱼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1.05mmol/L、63.27mmol/L、56.85mmol/L和46.18mmol/L;盐度和碱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碱度对花... 试验研究盐度与碱度对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24h、48h、72h、96h碱度对花鲈幼鱼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1.05mmol/L、63.27mmol/L、56.85mmol/L和46.18mmol/L;盐度和碱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碱度对花鲈幼鱼24h半致死浓度与盐度显著相关,二者间关系为ALK=125.05-2.18S(n=7,r=0.9756),表明盐度和碱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碱度 花鲈 幼鱼 急性毒性 交互作用
下载PDF
草鱼、鲢鱼和凡纳滨对虾多元化养殖系统结构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振东 王芳 +4 位作者 董双林 高勤峰 张美昭 宋颀 张建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66,共7页
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开展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三元混养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实验于2009年5~10月进行,每月定期采样,分别测定了各混养系统水质和... 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开展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三元混养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实验于2009年5~10月进行,每月定期采样,分别测定了各混养系统水质和底质的变化、养殖生物的成活率和养殖产量,分析了各混养系统的饲料转化效率、氮磷利用率及产出投入比。实验结果初步表明,草鱼放养密度为0.77尾/m2时,既可以保证出池规格(>1 100 g/尾)又不影响收获产量(>8 400 kg/hm2),同时饲料转化效率(>52%)及氮磷利用率(N>30%,P>14%)也较高;鲢鱼放养密度为0.23尾/m2或0.45尾/m2,可以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对虾放养密度越大(48.9尾/m2),底质被污染程度越小。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的混养模式:草鱼与鲢鱼混养比例为草鱼0.77尾/m2鲢鱼0.45尾/m2;草鱼、鲢鱼和对虾混养比例为草鱼0.77尾/m2鲢鱼0.23尾/m2凡纳滨对虾16.3尾/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鲢鱼 凡纳滨对虾 混养 结构优化
下载PDF
不同草鱼池塘混养系统结构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宋颀 田相利 +2 位作者 王芳 董双林 张美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4-714,共11页
研究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ythalmichthys molitrix)、鲤鱼(Cyprinus carpio)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混养系统的养殖产量、投入产出比、氮磷利用率和综合养殖效果进行了研... 研究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ythalmichthys molitrix)、鲤鱼(Cyprinus carpio)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不同混养系统的养殖产量、投入产出比、氮磷利用率和综合养殖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设置6个处理组,分别为草鱼单养(G)、草鱼和鲢鱼二元混养(GS)、草鱼、鲢鱼和鲤鱼按照不同比例放养的三元混养(GSC1和GSC2)和草鱼、鲢鱼和凡纳滨对虾按照不同比例放养的三元混养(GSL1和GSL2)。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组总产量在770480—11492.50 kg/hm2之间;饲料系数在1.00—1.38之间,以GSC1最低,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N、P总相对利用率在2.01—7.37之间,以GSL2最高,G最低;投入产出比在1:1.41—1:2.12之间,以GSL2最高,G最低;综合效果指标在0.59—1.39之间,以GSL2最高,G最小。研究结果表明,混养组能显著提高养殖系统的产量,降低饲料系数,提高N、P利用率,从而有效提高草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混养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下载PDF
不同盐度条件下亚硝酸态氮与非离子氨对花鲈幼鱼的毒性实验 被引量:13
15
作者 韩枫 黄杰斯 +4 位作者 温海深 张美昭 李吉方 张凯强 王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5,共8页
在水温为25~31℃、p H 7.70~8.17、溶解氧≥5.0mg/L、自然光照的条件下,作者采用半静水法研究了亚硝酸态氮与非离子氨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50.33 g±4.35 g)的急性毒性、半致死量浓度、安全质... 在水温为25~31℃、p H 7.70~8.17、溶解氧≥5.0mg/L、自然光照的条件下,作者采用半静水法研究了亚硝酸态氮与非离子氨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50.33 g±4.35 g)的急性毒性、半致死量浓度、安全质量浓度及不同盐度条件下氨氮胁迫对花鲈幼鱼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鲈幼鱼在盐度0、10、20时,亚硝酸盐安全浓度分别为16.357、52.540、58.622 mg/L,总氨氮安全浓度分别为0.794、4.625、5.163 mg/L,非离子氨安全浓度分别为0.584、2.313、1.951 mg/L。实验结果说明,盐度和氨氮联合胁迫对花鲈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盐度1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 亚硝酸态氮 非离子氨 急性毒性 安全浓度 氨氮胁迫
下载PDF
澎泽鲫幼鱼对盐度和碱度耐受性的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郑伟刚 张兆琪 张美昭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试验研究了盐度和碱度对澎泽鲫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为24,48,72,96 h其盐度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9.996,7.871,6.879,6.676 g·L-1,碱度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71.71,69.85,60.81,59.87mmol·L-1.盐碱混合毒性试验中的AI指数表明盐度和... 试验研究了盐度和碱度对澎泽鲫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为24,48,72,96 h其盐度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9.996,7.871,6.879,6.676 g·L-1,碱度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71.71,69.85,60.81,59.87mmol·L-1.盐碱混合毒性试验中的AI指数表明盐度和碱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澎泽鲫 幼鱼 盐度 碱度 耐受性 联合毒性 养殖
下载PDF
花鲈初孵仔鱼饥饿不可逆点的确定及摄食节律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晓龙 温海深 +6 位作者 张美昭 李吉方 张凯强 王伟 刘阳 田源 常志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4,共8页
为确定花鲈仔鱼初次摄食的不可逆点(PNR),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花鲈仔鱼,在水温(21±1)℃、盐度26条件下,开展了初孵仔鱼的饥饿实验,研究了在饥饿状态下花鲈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及投喂状态下仔鱼期的摄食节律。研究表明,花鲈仔鱼... 为确定花鲈仔鱼初次摄食的不可逆点(PNR),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花鲈仔鱼,在水温(21±1)℃、盐度26条件下,开展了初孵仔鱼的饥饿实验,研究了在饥饿状态下花鲈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及投喂状态下仔鱼期的摄食节律。研究表明,花鲈仔鱼孵化后,4日龄开始摄食外源食物,进入混合营养期,6日龄卵黄囊消失,进入外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仅2d。饥饿组仔鱼生长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部分仔鱼身体出现畸形。白天为室内自然光照(500~800lx),夜间为人工光源(200~250lx),在此条件下,早期仔鱼(5日龄)在14:00和20:00摄食率高于50%;晚期仔鱼(11日龄)在08:00、14:00和20:00摄食率均高于50%,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且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期逐渐延长。研究结果表明,在(21±1)℃的水温条件下,花鲈仔鱼的最佳投喂时机在4日龄,9日龄至10日龄抵达不可逆点,仔鱼的主要摄食时间为午后到傍晚,夜间弱光照条件下也会进行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仔鱼 饥饿 不可逆点 摄食节律
下载PDF
盐碱地池塘不同养殖模式的能量利用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吉方 董双林 +2 位作者 文良印 张美昭 张兆琪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3-147,共5页
于1998年4~9月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为鲤、草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及鲢、鳙设计了4种混养模式。经测定,淡水白鲳模式(FP)、草鱼模式(GC)和罗非鱼模式(TH)模式的光能利用率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GC和TH的光能利用率相... 于1998年4~9月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为鲤、草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及鲢、鳙设计了4种混养模式。经测定,淡水白鲳模式(FP)、草鱼模式(GC)和罗非鱼模式(TH)模式的光能利用率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GC和TH的光能利用率相对较高;总能量转化率以鲤模式(CC)和FP较高,TH最低;饲料能转化效率在FP最高,TH最低,而且各放养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下降;FP的N利用率很高,TH最低,N和P利用率在4种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模式的产投比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C、TH的产投比在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最大时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池塘 养殖模式 能量利用率 能量转化率 围隔实验生态学
下载PDF
草鱼不同混养模式下围隔底泥反硝化、硝化和氨化速率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郭永坚 王芳 +3 位作者 董双林 高勤峰 张美昭 田相利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7-866,共10页
应用乙炔抑制法测定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混养模式围隔底泥的硝化、反硝化和氨化速率,以探究草鱼不同混养模式对池塘底泥-水界面N元素动态变化的影响,并为草鱼养殖模式的优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混养组合分别为一元... 应用乙炔抑制法测定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混养模式围隔底泥的硝化、反硝化和氨化速率,以探究草鱼不同混养模式对池塘底泥-水界面N元素动态变化的影响,并为草鱼养殖模式的优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混养组合分别为一元组(草鱼)、二元组(草鱼+鲢、草鱼+凡纳滨对虾)、三元组(草鱼+鲢+凡纳滨对虾,设2种放养比例)。结果显示:1)草鱼不同混养模式中底泥的反硝化速率范围为0-734.15μmol/(m2.d),硝化速率范围为0-1 209.20 mmol/(m2.d),氨化速率范围为0-41.25 mmol/(m2.d)。2)草鱼不同混养模式底泥的反硝化速率较高,与很多河口和湖泊数值接近;在养殖中期,底泥的硝化速率很小甚至检测不到;底泥的氨化速率呈逐月递增趋势,以三元混养组最高。3)混养组中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放养密度越大,草鱼的放养密度越小,反硝化作用出现得越早,但反硝化速率很难保持开始的水平;反之,反硝化作用出现得较晚,并会随着养殖周期的推移迅速升高;放养种类越单一,底泥的硝化速率越低,且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放养密度越高,硝化速率越高。从养殖模式优化的角度来看,草鱼三元混养组要优于单养组和二元混养组,但三元混养组中两种放养密度各有优劣,有待进一步优化以确定最佳放养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混养池塘 反硝化速率 硝化速率 氨化速率
下载PDF
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布 被引量:25
20
作者 马彩华 游奎 +1 位作者 李凤岐 张美昭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5-670,共6页
分析了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布的生态地理条件,鱼类生物多样性特征。校核整理了南海鱼类2 321种,分属于六鳃鲨等35目,以鲈形目占绝对优势(979种),并以珊瑚礁栖,典型暖水种的隆头鱼科为优势科(占117种),而蝴蝶鱼和石斑鱼分别达到3... 分析了南海鱼类生物多样性与区系分布的生态地理条件,鱼类生物多样性特征。校核整理了南海鱼类2 321种,分属于六鳃鲨等35目,以鲈形目占绝对优势(979种),并以珊瑚礁栖,典型暖水种的隆头鱼科为优势科(占117种),而蝴蝶鱼和石斑鱼分别达到34种、31种,列为优势属,从而构成南海富有潜势的群落结构。文中进一步论述了南海鱼类区系属于以印度-西太平洋为主体的区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鱼类的生物多样性 区系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