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亲产后抑郁症状与1.5~2月龄婴儿发育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羽頔 祁月 +3 位作者 马雪梅 蒋子晗 檀丽薇 史慧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7期889-894,共6页
目的 研究母亲产后2个月内的抑郁症状与1.5~2月龄婴儿发育水平之间的关联.方法 基于"上海亲子队列",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上海市松江区和浦东新区2个接产医院招募孕妇共6714人,截至2019年1月15日,完成婴儿1.5~2月龄随访... 目的 研究母亲产后2个月内的抑郁症状与1.5~2月龄婴儿发育水平之间的关联.方法 基于"上海亲子队列",于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上海市松江区和浦东新区2个接产医院招募孕妇共6714人,截至2019年1月15日,完成婴儿1.5~2月龄随访的母子共3548对,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定母亲产后2个月内的抑郁症状,使用年龄-发育进程问卷中文版的2月龄问卷评估婴儿各能区发育.结果 母亲产后2个月内出现产后抑郁症状的人数占比20.18%,母亲有产后抑郁症状组婴儿的沟通、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个人-社会5个能区发育可疑延迟或延迟检出率(分别为23.04% 、16.48% 、26.26% 、21.09% 、22.21%)显著高于母亲无产后抑郁症状组(分别为18.82% 、11.30% 、18.57% 、16.81% 、18.40%),χ2值分别为6.45、14.18、20.99、7.20、5.35,均P<0.05.在控制多种重要混杂因素后,发现母亲产后2个月内抑郁症状是婴儿1.5~2月龄粗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OR值(95%CI)分别为1.40(1.01~2.02)、1.58(1.19~2.10);对于沟通能区的危害作用也接近统计显著性,调整OR值(95%CI)为1.32(0.98~1.78).结论 母亲产后抑郁症状会增加1.5~2月龄婴儿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及沟通能区出现发育可疑延迟或延迟的可能性,应在孕期和产后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促进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小婴儿 早期发育 年龄-发育进程
下载PDF
婴儿心理发展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羽頔 史慧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第12期1617-1621,共5页
生命早期是人类大脑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许多基本的心理机能都在婴儿期开始逐渐形成,并将对其今后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情感及社会交往,乃至生命全程的健康产生长期、持续的影响。尽早对婴儿的心理发育水平进行评价,并研究其相关... 生命早期是人类大脑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许多基本的心理机能都在婴儿期开始逐渐形成,并将对其今后的认知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情感及社会交往,乃至生命全程的健康产生长期、持续的影响。尽早对婴儿的心理发育水平进行评价,并研究其相关的环境影响因素显得十分必要。该文主要就婴儿心理发育水平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心理发育 运动发育 环境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海市长宁区10例猴痘病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丽 张羽頔 +3 位作者 顾沛云 张霞 王震宇 庄建林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人感染猴痘确诊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在2023年7月20日—9月30日由上海市长宁区医疗机构发现报告或居住在本区的猴痘病例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流病学个案调查并... 【目的】分析上海市长宁区人感染猴痘确诊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在2023年7月20日—9月30日由上海市长宁区医疗机构发现报告或居住在本区的猴痘病例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流病学个案调查并由就诊医疗机构采集咽拭子、肛拭子和皮疹拭子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0例人感染猴痘确诊病例均为青年男性,平均年龄35.4岁,均为男男同性性行为(MSM)人群,无职业聚集性。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以发热、皮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为主,9例病例出现皮疹,7例出现发热症状。10例病例中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肌肉酸痛者1例;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者3例;出现发热、皮疹、全身酸痛者2例;仅出现皮疹者2例;出现发热、皮疹者1例;无症状1人。其中9例出现皮疹的病例出疹部位均为生殖器或肛周,四肢或躯干同时出现皮疹的情况较少。所有病例发病前21 d内均有非固定性伴侣MSM史,末次可疑高危暴露到出现可疑症状的间隔时间为4~10 d,平均间隔时间6.90 d。从出现发热到出疹的间隔时间为0~5 d,平均1.87 d。【结论】人感染猴痘以发热、皮疹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MSM是感染猴痘的高危人群,其感染来源可能与MSM暴露有关,发病早期症状较轻,容易漏诊,同时调查过程中患者存在隐瞒事实的情况,造成疫情防控难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特征 长宁区
原文传递
2月龄时回应性照护对婴儿6个月内发育影响的出生队列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祁月 张羽頔 +3 位作者 蒋子晗 马雪梅 檀丽薇 史慧静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2月龄时回应性照护对婴儿6个月内发育的影响,为在中国背景下推广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框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10月,利用上海亲子队列研究平台,从孕期随访至产后婴儿6月龄。孕产相关信息从... 目的分析2月龄时回应性照护对婴儿6个月内发育的影响,为在中国背景下推广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框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10月,利用上海亲子队列研究平台,从孕期随访至产后婴儿6月龄。孕产相关信息从孕期问卷和医院产科记录中获得;在婴儿2月龄时评价家长的回应性照护行为,在婴儿2月龄、6月龄时使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评价婴儿发育水平。结果 2 853名婴儿完成2月龄随访,其中1 850人完成6月龄随访。婴儿2月龄时,家长对婴儿抚触搂抱和逗引交流的回应性照护具备率相对较低,分别为91.0%和92.1%,其他4个回应性照护行为具备率均超过95%。家庭年收入越高、母亲文化程度越高、母亲产后无抑郁症状的,婴儿获得充足的回应性照护的比例越高。在调整多种重要混杂因素的作用后发现,与2月龄时回应性照护充足组的婴儿相比,回应性照护不足组的婴儿2月龄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和个人-社会发育迟缓风险分别显著地增加了125%、442%、167%和162%,6月龄个人-社会发育迟缓风险增加了129%;与2月龄时回应性照护充足组的婴儿相比,一般组的婴儿2月龄精细动作和解决问题发育迟缓风险分别增加222%和136%。结论 2月龄时不充足的回应性照护能够明显增加婴儿的2月龄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个人-社会的发育迟缓风险,对个人-社会发育的消极影响可持续到婴儿6月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应性照护 儿童早期发育 出生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早期亲子互动对1岁内婴儿社会性反应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袁琳琳 史慧静 +3 位作者 张羽頔 蒋子晗 祁月 张蕴晖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958-961,共4页
目的分析1.5~2月龄时的早期亲子互动对6月龄和12月龄婴儿社会性反应的影响,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截止2019年1月完成1.5~2月龄、6月龄和12月龄随访的母亲及其婴儿。在1.5~2月龄时评价亲子互动行为,6月龄和1... 目的分析1.5~2月龄时的早期亲子互动对6月龄和12月龄婴儿社会性反应的影响,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截止2019年1月完成1.5~2月龄、6月龄和12月龄随访的母亲及其婴儿。在1.5~2月龄时评价亲子互动行为,6月龄和12月龄时评价婴儿的社会性反应。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母亲分娩年龄≥35岁、有产后抑郁、婴儿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组的早期亲子互动得分显著性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期亲子互动较少是6月龄和12月龄婴儿社会性反应总体能力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各维度OR值和95%CI分别为:6月龄应人-应物1.36(1.06~1.75),游戏性反应1.39(1.08~1.78),自主运动1.49(1.12~1.99);12月龄应人-应物1.46(1.05~2.04),自主运动1.52(1.09~2.13)。结论1.5~2月龄早期亲子互动较少会显著增加6月龄婴儿社会性反应发育不良的风险,并且会持续影响到12月龄婴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亲子互动 社会性反应 婴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