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免疫组化技术在肺小细胞癌腺癌和鳞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翔洁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177-1178,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技术在小细胞肺腺癌和鳞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对105例鳞癌及112例腺癌中p40、p63及TTF-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p63与p40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24%和93.33%,均明显高于在腺癌中的...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技术在小细胞肺腺癌和鳞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对105例鳞癌及112例腺癌中p40、p63及TTF-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p63与p40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24%和93.33%,均明显高于在腺癌中的表达(24.11%,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F-1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39%,明显高于在鳞癌中的表达(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40(+)、TTF-1(-)在鳞癌中为90.48%,P40(-)、TTF-1(+)在腺癌中为86.61%,结论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得的p40对小细胞肺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率,TTF-1对小细胞肺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技术
小细胞肺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唐涛
张翔洁
+3 位作者
张阿众
曹雅静
肖岚
王瑞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6-1341,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1例结直肠IMPC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11例IMPC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1例结直肠IMPC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11例IMPC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6~83岁,中位数61岁,平均59.3岁。9例发生于直肠,2例发生于降乙结肠交界处。肿瘤最大径1.5~6.5 cm,大体形态:溃疡型6例,隆起溃疡型5例。镜检:IMPC成分在整个肿瘤中所占的比率均>90%,其中5例为纯IMPC。全部病例均检出脉管内癌栓、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术中发现肝脏转移3例,广泛腹膜转移1例,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2例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1例术后8个月发现子宫腔癌转移、12个月死于肿瘤;1例术后36个月肝脏转移;4例术后6~38个月无瘤生存;3例失访。结论结直肠IMP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高脉管侵犯率、高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率,预后差;应与淋巴管内癌栓、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乳头状癌
浸润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结直肠腺癌中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
6
3
作者
唐涛
张翔洁
+3 位作者
赵丽中
曹雅静
肖岚
王瑞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25-529,共5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癌中含有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成分与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131例含有IMPC成分的结直肠腺癌的主要病理学特征、IMPC在肿瘤中所占的比率、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癌中含有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成分与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131例含有IMPC成分的结直肠腺癌的主要病理学特征、IMPC在肿瘤中所占的比率、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并与296例不含IMPC成分的普通型结直肠腺癌进行比较。结果含有IMPC成分组的肿瘤最大径明显小于普通型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转移淋巴结的平均个数、检卅脉管内癌栓的病例数均明显高于普通型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时的远处转移率,含有IMPC成分组(14.5%)高于普通型组(10.8%),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含有IMPC成分组中,随着IMPC成分在整个肿瘤中所占比率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呈现明显递增趋势;普通型组、IMPC成分≤10%组、IMPC成分〉10%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3.0%(157/296)、67.7%(42/62)和85.5%(59/69),三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与普通型腺癌相比,结直肠IMPC具有高脉管侵犯率、高淋巴结转移率及远处转移率。肿瘤中IMPC所占的比率与淋巴结转移率高度相关。结直肠腺癌中含有的IMPC成分及肿瘤分化程度是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癌
乳头状
淋巴转移
肿瘤侵润
原文传递
题名
免疫组化技术在肺小细胞癌腺癌和鳞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翔洁
机构
天津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出处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177-1178,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技术在小细胞肺腺癌和鳞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 Vision法对105例鳞癌及112例腺癌中p40、p63及TTF-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1p63与p40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24%和93.33%,均明显高于在腺癌中的表达(24.11%,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F-1在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39%,明显高于在鳞癌中的表达(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40(+)、TTF-1(-)在鳞癌中为90.48%,P40(-)、TTF-1(+)在腺癌中为86.61%,结论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得的p40对小细胞肺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率,TTF-1对小细胞肺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关键词
免疫组化技术
小细胞肺癌
诊断价值
分类号
R734.2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唐涛
张翔洁
张阿众
曹雅静
肖岚
王瑞琳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
天津市天津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6-1341,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1例结直肠IMPC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11例IMPC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6~83岁,中位数61岁,平均59.3岁。9例发生于直肠,2例发生于降乙结肠交界处。肿瘤最大径1.5~6.5 cm,大体形态:溃疡型6例,隆起溃疡型5例。镜检:IMPC成分在整个肿瘤中所占的比率均>90%,其中5例为纯IMPC。全部病例均检出脉管内癌栓、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术中发现肝脏转移3例,广泛腹膜转移1例,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2例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1例术后8个月发现子宫腔癌转移、12个月死于肿瘤;1例术后36个月肝脏转移;4例术后6~38个月无瘤生存;3例失访。结论结直肠IMP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高脉管侵犯率、高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率,预后差;应与淋巴管内癌栓、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乳头状癌
浸润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Keywords
colorectum neoplasms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invasion
metastasis
immunohistochemistry
分类号
R735.3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结直肠腺癌中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
6
3
作者
唐涛
张翔洁
赵丽中
曹雅静
肖岚
王瑞琳
机构
天津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天津市大肠肛门病研究所流行病室
天津医院病理科
出处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25-529,共5页
文摘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癌中含有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成分与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131例含有IMPC成分的结直肠腺癌的主要病理学特征、IMPC在肿瘤中所占的比率、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并与296例不含IMPC成分的普通型结直肠腺癌进行比较。结果含有IMPC成分组的肿瘤最大径明显小于普通型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转移淋巴结的平均个数、检卅脉管内癌栓的病例数均明显高于普通型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时的远处转移率,含有IMPC成分组(14.5%)高于普通型组(10.8%),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含有IMPC成分组中,随着IMPC成分在整个肿瘤中所占比率的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呈现明显递增趋势;普通型组、IMPC成分≤10%组、IMPC成分〉10%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3.0%(157/296)、67.7%(42/62)和85.5%(59/69),三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与普通型腺癌相比,结直肠IMPC具有高脉管侵犯率、高淋巴结转移率及远处转移率。肿瘤中IMPC所占的比率与淋巴结转移率高度相关。结直肠腺癌中含有的IMPC成分及肿瘤分化程度是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癌
乳头状
淋巴转移
肿瘤侵润
Keywords
Colorectal neoplasms
Carcinoma, papillary
Lymphatic metastasis
Neoplasminvasiveness
分类号
R735.3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免疫组化技术在肺小细胞癌腺癌和鳞癌诊断中的应用
张翔洁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唐涛
张翔洁
张阿众
曹雅静
肖岚
王瑞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结直肠腺癌中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唐涛
张翔洁
赵丽中
曹雅静
肖岚
王瑞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