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传统文化对民族动画发展的消极制约因素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耕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5-36,共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作发展民族动画的精神源泉和现实财富,但传统文化对国产动画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制约因素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认为,传统文化对中国动画发展的消极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重教化的动画功能观、狭隘的...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作发展民族动画的精神源泉和现实财富,但传统文化对国产动画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制约因素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认为,传统文化对中国动画发展的消极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层面:重教化的动画功能观、狭隘的动画题材观、重写意的动画形式观及静态的动画审美观。中国民族动画要发展,就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与创造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国产动画 制约
下载PDF
论列维坦风景画艺术的悲剧特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耕云 《艺术探索》 2009年第4期95-97,共3页
列维坦的风景画艺术蕴含着一种深刻的悲剧品格。美丽富饶的大自然与贫穷黑暗的俄罗斯现实生活的内在冲突、人道博爱的宗教情感以及艺术创造与自然的内在对峙,构成列维坦风景画艺术悲剧特质的三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 列维坦 风景画 悲剧品格 宗教情感 大地情结
下载PDF
中西比较与中国古典画论研究
3
作者 张耕云 《艺术探索》 2011年第3期43-45,143,共3页
中国传统画论正在丧失其对当代中国艺术实践问题应有的理论阐释力,"边缘化"与"失语症"成了传统画论的一种文化症候。如何实现中国传统画论的现代转换即成为21世纪中国画论研究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加强中西画论比较研... 中国传统画论正在丧失其对当代中国艺术实践问题应有的理论阐释力,"边缘化"与"失语症"成了传统画论的一种文化症候。如何实现中国传统画论的现代转换即成为21世纪中国画论研究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加强中西画论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国传统画论话语体系的现代转型和重建,而且有助于实现中国当代画论体系的构建与综合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比较 中西画论 互补性
下载PDF
自媒体视域下的微动画教学改革与创新
4
作者 张耕云 《包装世界》 2020年第5期82-84,共3页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动画创作已从精英化的"专业独白"开始走向个体化、大众化的"微动画合奏".与传统动画教学模式相比,微动画在教学理念上,以培养"动画通才"为主体;在教学模式上,全方位实施微动画项目...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动画创作已从精英化的"专业独白"开始走向个体化、大众化的"微动画合奏".与传统动画教学模式相比,微动画在教学理念上,以培养"动画通才"为主体;在教学模式上,全方位实施微动画项目化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微动画短片创作常态化.以"自主创业"为导向的"通才型"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自媒体时代动画人才培养的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媒体 微动画教学 动画通才
下载PDF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有利于国民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
5
作者 杨雪 张耕云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5期66-70,共5页
入世后,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前提下,减轻内资企业负担,使内外资企业在开放、公平的税收下平等竞争,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企业所得税 国民经济 证券市场 外资企业 国内企业
下载PDF
以自主创业为导向的微动画人才培养机制探析——以浙江万里学院动画专业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耕云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4-77,共4页
伴随微媒体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动画作为一种新的动画形式正发展成为动漫产业结构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微动画项目化教学是典型的实践型教学,也是一种方法型和能力型教学,在动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微动画... 伴随微媒体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动画作为一种新的动画形式正发展成为动漫产业结构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微动画项目化教学是典型的实践型教学,也是一种方法型和能力型教学,在动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微动画可以作为高校动画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微动画产业为动漫人才自主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媒体 微动画 自主创业
下载PDF
“意在笔先”——论文人画论中的笔墨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耕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9年第2期10-15,共6页
笔墨,是传统文人画论关于创作技巧及各种媒介形式的总称.古人云:“意在笔先”,“意”不仅仅是指创作过程中的审美意象或形象,“意”落实到具体的笔墨操作上,“意”便包含一种技巧性的笔墨思维存在.在实现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 笔墨,是传统文人画论关于创作技巧及各种媒介形式的总称.古人云:“意在笔先”,“意”不仅仅是指创作过程中的审美意象或形象,“意”落实到具体的笔墨操作上,“意”便包含一种技巧性的笔墨思维存在.在实现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过程中,这种形式化、技巧化的笔墨思维始终构成一个中心转换环节.也正因为存在着这种中心围换环节,才是“胸中之竹”成功地确定为物态化的作品,使艺术进入了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在笔先” 文人画论 笔墨技巧 “笔墨” 审美意象 形式化 “意” 审美体验 创作过程 创作素材
下载PDF
生命的栖居与超越
8
作者 张耕云 林树中 《艺苑(美术版)》 1996年第4期1-7,共7页
诗论云:“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也不能违心而出。”①画论言:“画之为说,亦心画也”②“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③无论是诗论画论,中国传统艺术都极其重视作品所传达的内在生命底蕴,极其关注这种从生命深处流敞出来... 诗论云:“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也不能违心而出。”①画论言:“画之为说,亦心画也”②“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③无论是诗论画论,中国传统艺术都极其重视作品所传达的内在生命底蕴,极其关注这种从生命深处流敞出来的真血性、真情感、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画论 生命存在 生命精神 审美心理结构 精神家园 “自然” 内在生命 “韵” 知识分子 生命意识
下载PDF
数字媒介与艺术 被引量:44
9
作者 张耕云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2-75,共4页
当代艺术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物质媒介到数字媒介的转变 ,这种转变将构成我们时代艺术发展中的一次历史性革命。一般说来 ,存在着三种不同层次和意义上的数字媒介形式 :1、对传统物质媒介形式的再现性模拟 ;2、对传统艺术手段的超越性模... 当代艺术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物质媒介到数字媒介的转变 ,这种转变将构成我们时代艺术发展中的一次历史性革命。一般说来 ,存在着三种不同层次和意义上的数字媒介形式 :1、对传统物质媒介形式的再现性模拟 ;2、对传统艺术手段的超越性模拟 ;3、对传统艺术可能性或背离性视觉形式的虚拟。而数字媒介对传统艺术的最大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导致艺术的本体存在虚拟化或艺术的问题进一步泛化 ;二是改写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艺术 当代艺术 艺术发展 艺术创作 视觉形式 经历 媒介 存在 改写 背离
原文传递
数字艺术三题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耕云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数字艺术”,一般是指以“数字”作为媒介素材,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来进行创作的具有一定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或艺术过程。对数字艺术不同门类的划分,只能依据其所运用数字媒介技术及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来界定。数字艺术与新媒体艺术... “数字艺术”,一般是指以“数字”作为媒介素材,通过运用数字技术来进行创作的具有一定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或艺术过程。对数字艺术不同门类的划分,只能依据其所运用数字媒介技术及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来界定。数字艺术与新媒体艺术是两个不能混淆的概念,努力提升自身的审美维度和艺术创造性是数字艺术面临的最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艺术表现形式 新媒体艺术 艺术创造性 艺术形式 审美价值 数字技术 媒介技术 审美维度 运用
原文传递
数字复制与数字艺术的创作困境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耕云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3,共2页
作为一种具有后现代文化特性的艺术生产方式,数字复制已全面介入到当代艺术的创作过程。数字复制在颠覆传统艺术创作范式的同时,也使数字艺术的创作陷入某种困境。如何确立人在数字复制中的主体价值地位,就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 作为一种具有后现代文化特性的艺术生产方式,数字复制已全面介入到当代艺术的创作过程。数字复制在颠覆传统艺术创作范式的同时,也使数字艺术的创作陷入某种困境。如何确立人在数字复制中的主体价值地位,就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的时代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复制 数字复制 数字艺术
原文传递
沉潜体味 象以达旨——论中国古典画论艺术批评的基本方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耕云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1-83,共3页
中国画的“逸笔草草”只有在一个灵动深邃的襟怀中才能焕发其生动气韵、否则便只是几根线条、几个墨块。探究古人审美体验的幽邃情怀,画论、画评为我们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文本。本期刊发的张耕云《沉潜体味意象表达——论中国古典画论批... 中国画的“逸笔草草”只有在一个灵动深邃的襟怀中才能焕发其生动气韵、否则便只是几根线条、几个墨块。探究古人审美体验的幽邃情怀,画论、画评为我们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文本。本期刊发的张耕云《沉潜体味意象表达——论中国古典画论批评的基本方式》一文强调,这种艺术批评方式的根本要旨在于维护审美体验的完整性。在今天美术批评越来越技术化、理论化、模式化的趋势中,我们对艺术的认知也越来越实用化、理性化、概念化,淡忘了艺术培育人们“感性完美”的独特价值,从而阻碍了艺术通达人心的道路。如果这种与中国画相依为命的“体验”批评因为“不系统”、“太感性”而遭到否定的话,古典的审美体验便无法转换为语言文字而加以传承和播散。失却了这种体验的中国画创作无论在笔墨表达上如何酷似古人.都只是复制了一个古典文化的标本,根本谈不上传统文化的复兴,相反还扼杀了艺术的一个魅力之源。为此,我们不得不再次点击中国古典美术批评这个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画 艺术批评 意象 批评方式 审美体验 绘画评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