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历史视角探析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臻汉 张海英 张彦通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2,共7页
日本大学与城市互动关系的变迁源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大学社会责任是二者关系发展的重要脉络,随着城市化进程提升,大学社会责任发挥程度深化,促进大学与城市的互动日益紧密;战前政治上的"国家主义"导致大学与城... 日本大学与城市互动关系的变迁源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大学社会责任是二者关系发展的重要脉络,随着城市化进程提升,大学社会责任发挥程度深化,促进大学与城市的互动日益紧密;战前政治上的"国家主义"导致大学与城市淡泊疏离;战后城市化复苏期,政治民主化和教育改革促使大学与城市"接轨结合";城市化成长期大学与城市以"匹配相生"而呼应,促进日本经济腾飞;城市化成熟期大学发挥自身特质形成对城市的"引领融合"。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大学应充分发挥社会责任,从定位到布局、层次及学科结构与城市需求相契合,促进城市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政府和社会应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大学与城市良性互动、共赢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大学 城市 互动关系
下载PDF
英国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臻汉 赵世奎 张彦通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6-149,共4页
英国大学与城市间的互动关系,可分为五类:大学带动城市的津桥模式,城市带动大学的维多利亚模式,战后城市转型升级带动大学的新大学模式,深度融合的伦敦模式,相生互动的苏格兰高地模式。本文分析了其特点、成因及运行机理。英国的大学与... 英国大学与城市间的互动关系,可分为五类:大学带动城市的津桥模式,城市带动大学的维多利亚模式,战后城市转型升级带动大学的新大学模式,深度融合的伦敦模式,相生互动的苏格兰高地模式。本文分析了其特点、成因及运行机理。英国的大学与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地域,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展开互动,大学与城市相互促进,值得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城镇化道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大学 城市 互动关系
下载PDF
低碳发展与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臻汉 张彦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城市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目标不清,缺乏系统规划,城市规模结构性失衡,资源和能源耗费激增等问题,引发资源紧张、道路拥堵等"城市病"。通过对不同规模城市人均资源消耗的实证研究,分析出... 城市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目标不清,缺乏系统规划,城市规模结构性失衡,资源和能源耗费激增等问题,引发资源紧张、道路拥堵等"城市病"。通过对不同规模城市人均资源消耗的实证研究,分析出中国城市的最优规模区间,提出中国城市化应该根据资源的承载力,以资源集约为原则,从国家高度系统规划城市化布局,合理控制城市规模,把握人口、产业、城建的发展节奏,转变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资源集约 低碳发展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臻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4-159,共6页
高等教育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中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高等教育以促进技术进步引领产业演进助推城市化进程,并通过提升人口素质促进城市经济,以培养文化促进城市文明和谐;城市化则为高等教育提供发展的基础支撑,并影响其定位,城市化模式... 高等教育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中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高等教育以促进技术进步引领产业演进助推城市化进程,并通过提升人口素质促进城市经济,以培养文化促进城市文明和谐;城市化则为高等教育提供发展的基础支撑,并影响其定位,城市化模式制约高校区域布局;二者之间相互促动,相互影响,螺旋式演进发展。经过对我国286个城市的数据实证分析,验证了高等教育和城市化的相关关系。提出未来我国应合理控制城市化规模并匹配布局高等教育,应加强高校的绿色低碳教育来支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以促进社会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城市化 人口素质 城市 人才
下载PDF
资源集约与城市化的最优规模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臻汉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85,共7页
本文通过对全国286个地级市的人均水电气和公共交通等资源消耗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规律并分析出中国城市的资源集约最优规模区间为100万~280万人,结果表明目前仅32.1%的城市处于资源集约的最优规模区间。中国城市化应该以资源集约为原... 本文通过对全国286个地级市的人均水电气和公共交通等资源消耗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规律并分析出中国城市的资源集约最优规模区间为100万~280万人,结果表明目前仅32.1%的城市处于资源集约的最优规模区间。中国城市化应该以资源集约为原则,从国家高度规划城市化,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中小城市适度扩大,特大城市多中心布局;应优化资源配置,建设紧凑型城市,集约高效发展城市化,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集约 城市化 最优规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