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文化选择的一次抗争
1
作者 张舒屏 《唯实》 2001年第12期16-19,共4页
195 3年梁漱溟对毛泽东的“顶撞” ,其深层意蕴表现为多元文化与主流话语的价值错位。其结果是多元文化的选择遭到重创。在“文革”结束前 ,梁漱溟的文化选择 ,只能以人格力量的显现来展示这种坚守的深长意味。
关键词 抗争 坚守 主流话语 意蕴 多元文化 文化选择 “文革” 毛泽东 人格力量 价值
下载PDF
现代文明的立体建构——新时期报告文学综论·上篇之六
2
作者 张舒屏 王尧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7-20,共4页
“有意思的是,近期报告文学没有什么惊人的宣言,却悄悄地实现着它的更新与发展。”“它的宣言,是隐没在我们时代改革的光焰中了。”——我们的对话正因为我们都是从甘蔗林、青纱帐中走出来。
关键词 现代文明 综论 当代中国文学 转型人 复调结构 作品结构 农村经济改革 美学风貌 曾镇南 陈腐观念
下载PDF
灵魂是可以触摸的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舒屏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8-91,共4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文学研究 学术著作 <<李辉文集>> 李辉
全文增补中
历史变革中的凯歌与阵痛——新时期农村题材报告文学漫论
4
作者 王尧 张舒屏 《当代文坛》 1988年第2期22-25,共4页
绕有历史意味的是:中国以农村的率先变革,让世界领略到一个古老民族腾飞之时给全球的震颤。 于是,以“近距离”报告现实生活为其所长的报告文学,毫不迟疑地绘就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历史变革的图景,“震颤”声转换成为一种... 绕有历史意味的是:中国以农村的率先变革,让世界领略到一个古老民族腾飞之时给全球的震颤。 于是,以“近距离”报告现实生活为其所长的报告文学,毫不迟疑地绘就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历史变革的图景,“震颤”声转换成为一种新的韵律:历史变革中的凯歌与阵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变革 报告文学 现实生活 阵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农村 历史意味 民族 近距离 所长
下载PDF
一种永恒意识的复现与深化——《新时期报告文学综论·上篇之三》
5
作者 王尧 张舒屏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1-16,共6页
我们并不想用“忧患意识”来完全覆盖新时期十年的报告文学,但需要强调的是:从刘宾雁《人妖之间》起,报告文学作家忧患意识的觉醒和报告文学作品忧患精神的复现,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深化的标志之一。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一道,将中国... 我们并不想用“忧患意识”来完全覆盖新时期十年的报告文学,但需要强调的是:从刘宾雁《人妖之间》起,报告文学作家忧患意识的觉醒和报告文学作品忧患精神的复现,是新时期报告文学创作深化的标志之一。报告文学与小说、诗歌一道,将中国文学中断断续续的忧患意识延伸且深化下来。如人们所指出的那样,忧患意识也是一种传统。从屈原到鲁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论 中国文学 民族命运 文学传统 人妖之间 彭大将军回故乡 大雁情 十年 创作走向 祖国高于一切
下载PDF
“情绪宇宙”的理性构架——朱寿桐《情绪:创造社的诗学宇宙》读后
6
作者 黄乔生 张舒屏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81-182,共2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较为活跃、成就较大的一个领域,它的基本特点之一或可以概括为“热点频换”,——80年代初期研究的热点在作家论和作家评传的撰著,中期的热点是在文化审视下的文学史和小说史、戏剧史等专门史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较为活跃、成就较大的一个领域,它的基本特点之一或可以概括为“热点频换”,——80年代初期研究的热点在作家论和作家评传的撰著,中期的热点是在文化审视下的文学史和小说史、戏剧史等专门史的建设,八十年末到九十年代初的热点则转到了社团研究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社 朱寿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宇宙 情绪 诗学 构架 理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