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芍药甘草滴丸的制备及其芍药苷、甘草苷和甘草酸的HPLC含量测定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敏 龚慕辛 +5 位作者 刘正跃 史赫男 黄秋阳 张芮乾 郭思远 贺蕊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315-319,共5页
目的:制备芍药甘草滴丸(SGDP),测定其主要成分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以及其他与质量控制相关的指标,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重要指标和参数。方法:采用水煎煮提取,乙醇沉淀、HP-20大孔树脂纯化后,选择合适的基质和冷却剂,制备SGDP... 目的:制备芍药甘草滴丸(SGDP),测定其主要成分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以及其他与质量控制相关的指标,为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重要指标和参数。方法:采用水煎煮提取,乙醇沉淀、HP-20大孔树脂纯化后,选择合适的基质和冷却剂,制备SGDP;采用HPLC-DAD法测定SGDP中芍药苷(230 nm)、甘草苷(276 nm)、甘草酸(250 nm)的含量。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的方法对其外观、重量差异、溶散时限进行检查。结果:成功制备了SGDP,HPLC法可同时测定SGDP中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铵盐的含量,分别是(32. 66±0. 46) mg/g、(9. 23±0. 23) mg/g、(17. 48±0. 86)mg/g;平均回收率分别是111. 23%、96. 04%、104. 43%。外观、重量差异、溶散时限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SGDP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HPLC法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检测SGDP中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滴丸 芍药苷 甘草酸 甘草苷
下载PDF
基于丹参酮类化合物生源途径的丹参质量标志物研究思路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芮乾 吴晓毅 +3 位作者 胡添源 宋雅迪 高伟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3098-3103,共6页
该研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以丹参为研究对象,对丹参毛状根进行诱导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毛状根中SmCPS,SmKSL,CYP76AH1 3条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采用UPLC和GC-MS技术检测毛状根与药材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 该研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以丹参为研究对象,对丹参毛状根进行诱导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毛状根中SmCPS,SmKSL,CYP76AH1 3条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采用UPLC和GC-MS技术检测毛状根与药材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1,2-二氢丹参酮、铁锈醇以及次丹参酮二烯的含量;统计学分析表明:丹参毛状根中次丹参酮二烯与铁锈醇的含量与下游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存在正相关,且丹参酮类化合物生源途径上重要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在多省份丹参药材中,初步发现铁锈醇与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也存在正相关。该研究从丹参毛状根体系可控实验入手,结合丹参药材,以丹参中特有指标性成分丹参酮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为研究基础,突出了生源途径上游基因、中游中间体化合物与下游丹参酮类化合物含量之间的重要关系,进而为从生源途径方面理解和研究丹参质量标志物(Q-marker)提供了可能的研究思路,以期建立多元、完整的中药丹参的质量控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质量标志物 生源途径 丹参酮 次丹参酮二烯 铁锈醇 毛状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