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品质及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赵宏强 吴金鑫 +4 位作者 张苑怡 蓝蔚青 刘书成 孙晓红 谢晶 《高压物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4-504,共11页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品质及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将新鲜鲈鱼片经不同超高压(200、250、300MPa,保压时间9min)处理后,置于4℃条件下贮藏。分别于0、4、8、11、13、15d进行样品的理化指标(pH值、硬度、持水力、硫代巴比妥酸(TBA)...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品质及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将新鲜鲈鱼片经不同超高压(200、250、300MPa,保压时间9min)处理后,置于4℃条件下贮藏。分别于0、4、8、11、13、15d进行样品的理化指标(pH值、硬度、持水力、硫代巴比妥酸(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和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测定,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表征其水分迁移状态,辅以外观及微观结构观察,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以综合评价超高压处理对冷藏鲈鱼片品质及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样品的pH值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压力大小与pH值变化正相关,与硬度值、持水力负相关;超高压处理能抑制样品的TBA值、TVB-N值及菌落总数的上升,压力越高,抑制效果越显著。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持水力数据显示:超高压处理后鱼肉水分迁移变化明显;随着压力的增大,鱼肉样品表面呈乳白色,蒸煮效果显著。观察样品肌肉组织的微观结构得出,经超高压处理后,鱼体肌肉组织变得模糊,肌纤维结构紧致无序,其中300MPa处理组样品呈明显凝胶状。超高压处理能抑制样品的脂肪氧化和微生物生长,但会对样品外观、色泽及持水力产生不利影响。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到,TVB-N、TBA值和菌落总数能作为判断鲈鱼鲜度的重要指标。比较各组别间的结果差异性,以250MPa、9min超高压处理的综合评价效果相对较好,能使鲈鱼片的冷藏货架期至少延长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鲈鱼 冷藏 品质变化 结构变化
下载PDF
液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芯片及其在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邓雪蕾 张苑怡 +7 位作者 袁浩钧 刘松生 陈莹莹 郜晚蕾 周洪波 贾春平 赵建龙 卞晓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91-1196,共6页
设计与制作了一种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玻璃(PDMS-Glass)的多功能集成式液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芯片,该芯片由产生液滴的PDMS模块和收集液滴的玻璃腔体模块组成。PDMS模块采用双通道的T形结构设计,液滴产生速度快且通量高,在30 mi... 设计与制作了一种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玻璃(PDMS-Glass)的多功能集成式液滴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dPCR)芯片,该芯片由产生液滴的PDMS模块和收集液滴的玻璃腔体模块组成。PDMS模块采用双通道的T形结构设计,液滴产生速度快且通量高,在30 min内可生成2×10~6个直径约为20μm的微液滴。玻璃腔体模块中存储的液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需转移,可直接在原位PCR仪上进行扩增,每个液滴均是一个微反应器,经过多次热循环后,液滴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选用副溶血性弧菌(VP)作为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模型,考察了ddPCR芯片对其基因组DNA的绝对定量能力,结果表明,该ddPCR芯片对VP基因组DNA绝对定量的线性范围宽,可跨越5个数量级(10~1~10~6 copies/μL),定量结果与DNA理论参考浓度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PCR 液滴微流控芯片 致病菌 副溶血性弧菌
下载PDF
新型银包铜纳米线的制备及在检测罗非鱼中孔雀石绿残留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梓涵 赵志慧 +2 位作者 张苑怡 樊玉霞 赖克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12-217,共6页
通过化学还原反应分两步制得形状规则、外径为60~70 nm的银包铜纳米线(Cu-Ag NWs)并以其为基底,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对罗非鱼肉中孔雀石绿残留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紫外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图谱显示,铜纳... 通过化学还原反应分两步制得形状规则、外径为60~70 nm的银包铜纳米线(Cu-Ag NWs)并以其为基底,应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对罗非鱼肉中孔雀石绿残留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紫外吸收光谱和透射电镜图谱显示,铜纳米线表面的银膜包裹均匀、Cu-Ag NWs分散性好;SERS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在400~1800 cm-1范围内的特征峰清晰,在孔雀石绿浓度为0~20μg/kg时,特征峰强度与孔雀石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以Cu-Ag NWs为基底时,对孔雀石绿标准溶液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5μg/kg,对罗非鱼肉中孔雀石绿残留最低检测浓度为1.0μg/kg;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结果显示,孔雀石绿标准溶液和罗非鱼中孔雀石绿提取液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7、0.95,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5.897、6.17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007和0.595。制得的Cu-Ag NWs基底有良好的增强能力和稳定性,且成本低廉。本方法准确、灵敏、快速,在食品中痕量危害物检测上有很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包铜纳米线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孔雀石绿 罗非鱼
下载PDF
快速检测NDM-1基因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苑怡 武娜 +2 位作者 朱宝利 陈蕾 朱玉琢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32-1238,共7页
基于DNA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探索建立一种应用于NDM-1基因(New Metallo-β-Lactamase-1 Gene,NDM-1)的快速检测方法,以适应临床实验室等的检测需求。利用LAMP技术,以NDM-1基因为靶序列,设... 基于DNA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探索建立一种应用于NDM-1基因(New Metallo-β-Lactamase-1 Gene,NDM-1)的快速检测方法,以适应临床实验室等的检测需求。利用LAMP技术,以NDM-1基因为靶序列,设计4组LAMP引物,并筛选最优引物组,建立LAMP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 h,即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实验结果。在灵敏度试验中,NDM-1基因的最低检测限为6拷贝/反应。在特异性实验中,以4株病原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肠道菌群元基因组DNA、土壤菌群元基因组DNA为模板对NDM-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均没有发生非特异性扩增反应。文中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检测NDM-1基因,且可直接观察到实验结果,实现了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的特点,能够满足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或现场监测等方面的使用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M-1基因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Β-内酰胺酶 聚合酶链式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