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高危因素分析和处理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富群 戈小梅 张苑银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12期2238-2239,共2页
人工气道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而导致的并发症也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本文对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人工气道管理中针对高危因素的处理措施,提高人工气道的管理水平,以期尽量降低临床使用人工气道的... 人工气道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由此而导致的并发症也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本文对ICU人工气道管理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人工气道管理中针对高危因素的处理措施,提高人工气道的管理水平,以期尽量降低临床使用人工气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高危因素 处理策略 气道管理 ICU
下载PDF
院前流程和治疗策略对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亮 张苑银 +1 位作者 张锦玉 胡世华 《内科》 2018年第2期232-233,251,共3页
目的分析院前流程和治疗策略对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由我院进行常规院外急救的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由我院采用优化的院前... 目的分析院前流程和治疗策略对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由我院进行常规院外急救的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6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由我院采用优化的院前流程和治疗策略进行院外急救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收集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7 d生存率及心率、血压情况;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家属对急救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成功复苏42例(70.0%),对照组院前成功复苏28例(46.7%),观察组患者院前复苏成功率显著高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7 d生存率(65.0%)显著高于对照组(45.0%),心率、血压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急救的满意度(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院前流程和治疗策略能够有效提高不稳定心绞痛和无Q波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及转归,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无Q波心肌梗死 院前流程 治疗策略 预后 转归
下载PDF
无症状务工人员心血管病危险评估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亮 李健英 +3 位作者 罗英聪 张苑银 温武略 张锦玉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外来务工人员中无症状成年人群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ICVD)的发病风险。方法:以2015年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符合研究要求的35-59岁无症状外来务工人员2000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外来务工人员中无症状成年人群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ICVD)的发病风险。方法:以2015年1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符合研究要求的35-59岁无症状外来务工人员2000例为研究对象,对每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并采用简易查表法进行心血管病总体危险评估,评估其10年ICVD发病风险。结果:(1)35-59岁东莞市凤岗镇无症状外来务工人员高血压、超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21.9%、40.7%、11.8%、30.5%、6.1%,吸烟暴露率为26.2%;男性各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2)男女性各年龄段无症状外来务工人员10年ICVD发病绝对风险水平均高于简易调查表法中的最低危险水平;除35-39岁、40-44岁年龄段外,其余各组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水平均高于简易调查表中的平均危险水平。男、女性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水平分别为(2.63±3.54)%和(1.26±1.73)%,各年龄组及总体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外来务工人员中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病率较高,该人群10年ICVD发病绝对危险水平较高,应加强对这一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危险因素 无症状成年人 缺血性心血管病
下载PDF
护理漏洞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分析
4
作者 张锦玉 蒋萍 张苑银 《内科》 2016年第3期505-506,共2页
分析护理漏洞产生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及措施,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护理漏洞 护理管理 对策与措施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逆转胃癌细胞耐药及分子机制研究
5
作者 郭姣丽 张苑银 +2 位作者 房子胜 黄卫国 王志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119-123,共5页
研究阿帕替尼与多西他赛联合逆转胃癌细胞耐药,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五组:阿帕替尼组、多西他赛组、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联合组(实验组)、5-Fu组、阴性对照组,通过MTT检测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相关蛋白表达、流式... 研究阿帕替尼与多西他赛联合逆转胃癌细胞耐药,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五组:阿帕替尼组、多西他赛组、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联合组(实验组)、5-Fu组、阴性对照组,通过MTT检测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相关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动物模型检测联合用药效果、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实验组生长曲线明显下调;在不同药物作用下,耐药细胞株MGC-803/DOX对实验组的耐药指数最低,对多西他赛组的耐药指数最高;实验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四组(p<0.01);实验组通过下调ABCB1、VEGFR-2,诱导凋亡,从而逆转胃癌细胞耐药性。实验组与其他四组比较,肿瘤重量明显减轻,体积减小(p<0.05)。结论 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联合使用能够通过增强抗肿瘤活性及诱导凋亡,逆转胃癌细胞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多西他赛 胃癌 耐药性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