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老成都茶铺
- 1
-
-
作者
张若干
-
机构
四川省社科联
-
出处
《文史杂志》
2008年第2期80-80,共1页
-
文摘
“江南抬头见饭馆,成都举脚进茶铺”。当年老成都的茶铺遍布街头巷尾。茶铺楹联也丰富多彩.如“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等等。成都人喜欢喝盖碗茶,资格的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三大件。单是茶碗,就尽现丰富的文化特色:有的以行草篆隶书写诗文.有的描绘古代才子佳人、山川丽景、花鸟虫鱼。到茶铺来的虽有遛鸟、斗蟋蟀的,更多的则习惯在此摆龙门阵,享受生活中的一份休闲与开心。
-
关键词
成都
茶铺
才子佳人
文化特色
享受生活
扬子江
龙门阵
饭馆
-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
-
题名秋雨(散文)
- 2
-
-
作者
张若干
-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2007年第10期47-47,共1页
-
文摘
秋天的气候乍热乍冷,前两天还阳光灿烂,人们可以惬意地到郊野踏秋,可是今儿清晨却飞起了蒙蒙细雨。秋雨,像粘湿的灰色蛛丝编织的轻柔网,笼罩住这个温情的秋色世界。阴霾天总是暗沉沉的,堆积在天空的云片,宛如老瓦房顶上落下的灰尘,显得异常沉闷。院子里的桑树、芭蕉、十里香、栀子花……都只是记忆中的盛夏辉煌的景象,如今除了芭蕉。
-
关键词
散文
瓦房
十里香
桅子花
不知疲倦
桑树
编织
气候
记忆
蛛丝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外婆家乡的小河(散文)
- 3
-
-
作者
张若干
-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2005年第7期46-47,共2页
-
文摘
外婆家在山区。早春二月,我们几姊妹前往阔别已久的外婆家,趁姐姐与姨妈和表弟他们拉家常时,我便偷偷地—个人溜了出去。离外婆家不远处有一条小河,这是我童年记忆最生动的地方。小河弯弯曲曲地从山麓那边流来,又匆匆地从外婆家门前流向远方。
-
关键词
记忆
家乡
散文
童年
流向
山区
山麓
下水
游泳
地方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品味客家煮茶(散文)
- 4
-
-
作者
张若干
-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2005年第12期40-41,共2页
-
文摘
走过东西南北,品尝过不少佳肴,但最使我难以忘怀的美食, 还是湖南的客家煮茶。湖南山区的客家人,煮茶待客是从汉代沿袭下来的,现已成了客家风俗。他们煮茶时有几个专用器具不可或缺:牙钵,茶棍和姜刷。
-
关键词
客家人
湖南山区
东西南北
擂茶
汉代
风俗
美食
散文
品尝
器具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老成都茶铺(随笔)
- 5
-
-
作者
张若干
-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2004年第5期47-47,共1页
-
文摘
有人曾用"江南抬头见饭馆, 成都举脚进茶铺"来形容老江南的饭馆和老成都的茶铺数量。就老成都的茶铺而言,可谓遍布街头巷尾。然而,同是茶铺,其装饰格调却各有千秋。茶铺楹联内容也丰富多采,如"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溋俗尘。""铜壶煮三江;蒙山顶上茶"等等。成都人喜欢喝盖碗茶,资格的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三大件。单是茶碗,就尽现丰富的文化特色。
-
关键词
成都
江南
吸石
格调
数量
蒙山
行草
铜壶
书写
篆隶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读臧克家有感
- 6
-
-
作者
张若干
-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2004年第7期42-43,共2页
-
文摘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脍炙人口的诗句。臧老第一本诗集《烙印》,全集只有22首作品(再版增加了《到都市》等4首),当时他还是一名普通大学生。
-
关键词
臧克家
对联
作品
大学生
李清照
当代
女词人
都市
玻璃镜
再版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鹤发童心恋古韵(散文)
- 7
-
-
作者
张若干
-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2008年第11期44-45,共2页
-
文摘
闲暇时喜好品茗吟诵古诗词。若配上中国古典音乐,则更觉妙趣横生。那轻盈跳动的横笛,伤感低沉的竖萧,宽厚绵长的古筝,华彩漫溢的琵琶,无一不与古诗词宣泄的意境相互映衬。我每每吟诵古诗词,很是羡慕古时文人洒脱自如的生活。
-
关键词
古诗词
琵琶
拨弦乐器
李白
古典音乐
古代经典音乐
音乐作品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家乡的“草把灯”(散文)
- 8
-
-
作者
张若干
-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2010年第3期45-45,共1页
-
文摘
春节,我回到老家。一天晚上,正和父母摆"龙门阵",忽听外边传来一阵熟悉的舞稻草龙灯的锣鼓声。"咋个,现在村里还舞稻草龙灯吗?"我问父亲。父亲笑着说:"是的。你小时候见过的,只能在晚上舞。"父亲的话让我想起小时候春节期间,穿行在乡村夜幕中的"草把龙灯"。
-
关键词
舞灯
锣鼓声
草龙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竹壳暖瓶(散文)
- 9
-
-
作者
张若干
-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2006年第7期43-43,共1页
-
文摘
多年的朋友季老汉乔迁新居,我们邀约一起去祝贺。且见那亮堂堂的新居里木地板、落地窗帘、瓦形吊灯、柔软的纲丝床、还有华贵的家电……实在扯眼,气派。
-
关键词
礼物
大家
-
分类号
I267.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每逢国庆想战友
- 10
-
-
作者
张若干
-
出处
《四川统一战线》
2010年第10期44-45,共2页
-
文摘
每逢国庆,我总要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二野军政大学在征粮、剿匪、建设新政权的斗争中,不幸被匪徒杀害的战友们。虽然已经恸伤泪别几十个春秋了,但战友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却与天地同在,令我永生难忘。安徽赵为平1949年,地处长江边的安徽小镇赵家镇刚解放,17岁的高中女学生赵为平便只身来到离家50余里的县城,缠着解放军要当兵。
-
关键词
土匪
-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成都轶事
- 11
-
-
作者
张若干
-
机构
四川省社科联作家
-
出处
《成都文物》
2008年第3期49-51,共3页
-
文摘
一、武侯祠名联
金秋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我陪远方来的久违挚友游成都武侯祠,她们欣然读起悬挂在武侯诸葛亮殿内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落款为“光绪28年冬11月上旬之吉,权四川盐茶使者剑川赵潘敬撰。”友人随着便问我对联的背景历史来。遗憾!平时我不太留意,虽曾读过相关报道和史料,
-
关键词
成都武侯祠
轶事
诸葛亮
名联
落款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G214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古瓷收藏误区
- 12
-
-
作者
张若干
-
出处
《成都文物》
2007年第1期68-68,共1页
-
文摘
误区其一:以为年代越久远的器皿就越珍贵。其实,尽管是年代久远,又货真价实,这并不能说明它就有收藏价值。比如,有的古瓷,诸如一些杂窑的陶盘碟、瓦罐什么的,而实际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经济价值上来说,都是很低的,根本说不上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
关键词
收藏价值
误区
古瓷
艺术价值
经济价值
-
分类号
G894
[文化科学—体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