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前后房颤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英川 贾士杰 +1 位作者 林训生 金祥柱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3年第3期167-168,共2页
本文系一回顾性研究,118例安装永久性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病人,随诊2—8年。探讨了房颤的发生率与易发原因,以及在阵发性房颤情况下,安装AAI起搏器的适应性与限制。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心房纤颤 AAI
下载PDF
40例心房起搏的远期随访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英川 李海宴 +2 位作者 陈慧敏 方冬平 安靖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单腔心房起搏(AAI)较单腔心室起搏(VVI)有显著改善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和明显减少的并发症[1],受到临床重视。本文报告我院40例AAI起搏远期随访结果。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1990年4月至1995年6月共为40例... 单腔心房起搏(AAI)较单腔心室起搏(VVI)有显著改善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和明显减少的并发症[1],受到临床重视。本文报告我院40例AAI起搏远期随访结果。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1990年4月至1995年6月共为40例病态窦房综合征(SSS)患者植入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起搏 AAI 起搏器
下载PDF
口服心律平致起搏脉冲传出延长一例
3
作者 张英川 林训生 +1 位作者 吴学思 陈慧敏 《心肺血管学报》 1992年第2期50-51,共2页
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永久埋藏型心脏起搏器脉冲因阈值升高而不能夺获心肌,已有文献报导我院遇见一例服用心律平致起搏脉冲传出延长。报告如下: 病人(病案号72114)、男、58岁,因阵发头晕、心慌四个月,当地心电监测心率最慢27次/分,阿托品... 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永久埋藏型心脏起搏器脉冲因阈值升高而不能夺获心肌,已有文献报导我院遇见一例服用心律平致起搏脉冲传出延长。报告如下: 病人(病案号72114)、男、58岁,因阵发头晕、心慌四个月,当地心电监测心率最慢27次/分,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试验阳性。平时心电图有频发室性早搏;入本院后查体无特殊。心电图为Ⅱ度窦房阻滞,室性早搏。A—V传导测定在150次/分仍能1:1下传。1991年10月4日穿刺右锁骨下静脉置入CPI4170J型心内膜电极,先端在右房耳部。测得阈电压1.4V、电流1.ma、阻抗1000欧、P波振幅7.6mV。接AS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平 起搏脉冲 传出延长
下载PDF
308例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全明 张英川 +2 位作者 方冬平 刘兵 郝蓬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用Judkins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和方法学。方法 :30 8例 ,男性 2 35例 ,女性 73例 ,平均年龄 (6 1 8± 8 7)岁。临床诊断 :稳定性心绞痛 10 5例 (34 1% ) ,不稳定性心绞痛 6 2例 (2 0 1% ) ,急性心... 目的 :探讨用Judkins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和方法学。方法 :30 8例 ,男性 2 35例 ,女性 73例 ,平均年龄 (6 1 8± 8 7)岁。临床诊断 :稳定性心绞痛 10 5例 (34 1% ) ,不稳定性心绞痛 6 2例 (2 0 1% ) ,急性心肌梗塞 75例 (2 4 4 % ) ,其它 6 6例 (2 1 4 % )。手术过程 :1 Allen试验 ;2 桡动脉穿刺 ;3 用Judkins导管行选择性右冠和左冠造影。结果 :2 95例造影获得成功 ,成功率为95 8%。造影结果 :74例 (2 5 1% )冠脉正常 ,73例 (2 4 75 % )单支病变 ,73例 (2 4 75 % )双支病变 ,75例(2 5 4 % )三支病变。导管选择 :1.右冠造影 :2 95例中 ,2 85例 (96 6 % )用Judkins右冠导管 ,9例 (3 0 6 % )用Amplatz右冠导管 ,1例 (0 34% )用Voda右冠导管 ;2 左冠造影 :2 5 6例 (86 8% )用Judkins左冠导管 ,31例 (10 5 % )用Amplatz左冠导管 ,8例 (2 7% )用Voda左冠导管。结论 :用Judkins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选择 ;经皮穿刺桡动脉途径具有止血容易、术后无须卧床休息、病人痛苦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心肌梗塞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临床分析 动脉穿刺 适应证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基因在心脏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柳景华 吕昀 +6 位作者 张立克 郝刚 曾翔俊 赵东晖 方冬平 何东方 张英川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基因是否在心脏中表达及其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FGF21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RealTime...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基因是否在心脏中表达及其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FGF21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RealTime-PCR定量检测,并与FGF21的主要来源肝脏进行比较,测定FGF21基因在心肌细胞与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RealTime-PCR结果显示FGF21基因在心肌细胞与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且ΔCt值肝脏显著低于心肌细胞与内皮细胞[(5.50592±0.18630)vs(11.26081±0.25024)vs(15.99978±0.17076),P<0.05]。结论:ΔCt值与样品中FGF21基因的表达成反比,即肝脏组织表达FGF21基因的水平高于心肌细胞与内皮细胞。此外本研究发现,心肌细胞与内皮细胞中均有FGF21基因表达,可能对心肌损伤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心肌细胞 内皮细胞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右室流入道间隔部植入起搏器的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方冬平 张英川 +5 位作者 李果 何东方 刘冰 郝蓬 马克娟 郭成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045-2047,共3页
目的总结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长期随访情况。方法选择199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采用主动电极导线于右室流入道间隔部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203例,术后进行随访并测定起搏阈值,询问患者导线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203例患者成... 目的总结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的长期随访情况。方法选择199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采用主动电极导线于右室流入道间隔部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203例,术后进行随访并测定起搏阈值,询问患者导线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203例患者成功植入192例,失败11例,植入成功率为94.6%;124例患者完成门诊随访,总随访时间为1~13年,平均(7.8±2.4)年;各随访时间点获得随访的患者起搏阈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08,P<0.01),大部分患者起搏阈值在术后短中期保持稳定。3例患者术后出现导线相关并发症,1例为心包刺激症状,1例为心脏压塞,1例为慢性起搏阈值增高。结论从长期随访结果来看,采用主动电极导线于右室流入道间隔部植入起搏器安全可行,大部分患者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的起搏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室间隔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与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抗血小板治疗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卢春山 周志强 +8 位作者 柳景华 郭成军 方冬平 郝蓬 赵东辉 李果 何东方 马克娟 张英川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和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抗血小板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264例,计算机随机分为波立维组(n=144)及泰嘉组(n=120)。波立维组...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和国产氯吡格雷(泰嘉)抗血小板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264例,计算机随机分为波立维组(n=144)及泰嘉组(n=120)。波立维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波立维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泰嘉组患者接受标准阿司匹林、泰嘉两联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抵抗(CR)定义为氯吡格雷治疗24 h后血小板聚集率(PAR)降低<10%。CR患者在标准两联治疗基础上增加剂量(阿司匹林剂量不变,波立维或泰嘉加量)。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心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靶血管重建(TVR)、卒中。次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出血事件、外周动脉闭塞及因不良反应停药。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PCI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波立维组心性死亡、非致死性MI、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67%、1.20%、0.67%)与泰嘉组(分别为0.82%、1.64%、0.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立维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靶血管重建率、外周动脉闭塞发生率(分别为0.67%、3.48%、0.67%)与泰嘉组(分别为0.82%、3.28%、0.8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13,P=0.958,P=0.85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波立维组与泰嘉组累积风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波立维组及泰嘉组CR患者分别为5例和4例。两组CR患者PAR在两联治疗基础上增加剂量治疗后分别为(78.2%±11.9%,76.2%±10.5%)显著低于单纯应用两联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分别为(80.8%±13.2%,81.8%±12.2%,P<0.001)。结论PCI术后接受波立维或泰嘉及阿司匹林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地减少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根据PAR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更有利于改善CR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阿司匹林 波立维 泰嘉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超高龄患者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8
8
作者 郝蓬 张英川 +2 位作者 方冬平 何东方 李果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超高龄患者(年龄≥80岁)在永久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84年2月至2004年1月58例超高龄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围手术期,植入起搏器的58例超高龄患者中,有5例发生与起... 目的探讨超高龄患者(年龄≥80岁)在永久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84年2月至2004年1月58例超高龄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围手术期,植入起搏器的58例超高龄患者中,有5例发生与起搏器有关的并发症。其中伤口渗血2例(34%),伤口延迟愈合2例(34%),电极起搏感知功能障碍1例(17%)。与高龄及低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没有明显升高。结论在技术成熟并操作规范的医院,经充分准备,超高龄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围手术期 并发症 伤口渗血
下载PDF
短QT综合征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的机理与消融治疗 被引量:50
9
作者 郭成军 张英川 +5 位作者 方冬平 刘冰 郝蓬 李庆祥 何东方 李果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1期23-28,共6页
 报道 1例短QT综合征经导管消融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经验,描述一种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患者男性, 22岁,阵发心悸、冷汗、黑矇 14年,有猝死家族史,体格、仪器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未见器质性...  报道 1例短QT综合征经导管消融多频率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的经验,描述一种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患者男性, 22岁,阵发心悸、冷汗、黑矇 14年,有猝死家族史,体格、仪器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未见器质性心脏病。遂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心电图QT间期≤280ms,QTc间期随心率增快矛盾性延长,自发室性早搏的联律间期短和多变,且自发多频率室速和室颤。窦性心律时左室后乳头肌与室间隔的相交处标测到心室波前、后的多个Purkinje电位。室速时以心室波前Purkinje电位为靶点, 30W、60℃温控消融,多个电位逐一传出阻滞,室速频率逐渐减慢后终止。消融 720s直至多电位消失,不再诱发室速和室颤。随访 23个月,无症状发生。以Purkinje网络共用多分支折返模型可解释该病例的发病机制。结论:短QT间期、QTc间期随心率增快矛盾性延长,增加室颤与心脏猝死的危险。经导管局灶消融可成功消除短QT综合征的多频率室速和室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短QT综合征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外周血Toll样受体4及TNF-α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克娟 郝蓬 +5 位作者 方冬平 何东方 赵林 卢春山 张英川 郭成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678-682,共5页
目的:支架术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影响冠状动脉介入疗效的主要问题,本研究探讨外周血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及TNF-α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 目的:支架术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影响冠状动脉介入疗效的主要问题,本研究探讨外周血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及TNF-α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并成功置入支架,术后6-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将患者分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5-7d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量,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的浓度。结果: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14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占10.4%,无再狭窄组121例,占89.6%。组间比较:术前TLR4及TNF-α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LR4[(144.20±52.99)vs.(117.40±61.9),P〉0.05],TNF-α[(34.32±11.97)vs.(27.47±14.47)ng/L;P〉0.05];术后5-7d两组患者TLR4与TNF-α表达均升高,且再狭窄组升高更明显:TLR4[(182.20±61.59)vs.(125.10±61.9),P〈0.01],TNF-α(52.62±19.04)vs.(32.63±13.71)ng/L,P〈0.01)。再狭窄组术后TLR4和TNF-α均升高,与支架置入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血清中TNF-α的浓度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外周血TLR4及TNF-α的表达均升高,且再狭窄组升高更明显,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测TLR4及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TNF-Α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
下载PDF
Brugada综合征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与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23
11
作者 郭成军 李国庆 +7 位作者 张英川 方冬平 郝蓬 刘冰 何东方 李果 赵东辉 柳景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ST-T抬高与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选择体表心电图V1~V3相邻2个导联ST-T下斜或马鞍型抬高≥0.2mV,且有心律失常者按常规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38例患者,男31例,女7例,年龄38... 目的探讨Brugada综合征ST-T抬高与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射频消融治疗。方法选择体表心电图V1~V3相邻2个导联ST-T下斜或马鞍型抬高≥0.2mV,且有心律失常者按常规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结果38例患者,男31例,女7例,年龄38.27±13.91岁。17例有晕厥或黑噱,3例经历心肺复苏。23例为Ⅰ型Brugada图形,10例为Ⅱ型,5例为Ⅰ、Ⅱ、Ⅲ型交替,均合并不同类型的心脏传导异常。10例为单形(2例)或多形(8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为心室颤动电风暴,5例为室性与房性心律失常并存,5例为单纯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为显性预激综合征),3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14例为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即刻成功32例(成功率84%),失败6例,未发生并发症。消融成功者心律失常消失后即刻,ST-T抬高未见改变。而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伴差传、His束传导阻滞、间歇预激旁道、心室起搏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索可使ST-T抬高幅度改变或逆转。随访5.72±2.03年,1例失访,5例心律失常复发,1例猝死,3例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1例安装心脏转复除颤器。结论Brugada综合征常见心脏传导异常,ST-T抬高继发于心脏传导系统疾病与除极顺序改变,而非原发心内、外膜复极离散与2相折返,射频消融可有效防治Brugada综合征的多种快速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BRUGADA综合征 传导异常 心室颤动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与单导管消融治疗 被引量:30
12
作者 郭成军 吕树铮 +2 位作者 张英川 方冬平 王天松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19-423,共5页
报道 33例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与单导管消融治疗。 3例仅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发作 ,30例室早与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或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并存。其中室早合并短阵单形室速 17例 ,合并持续单形室速 6例 ,合并多形室速 4... 报道 33例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与单导管消融治疗。 3例仅室性早搏 (简称室早 )发作 ,30例室早与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或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并存。其中室早合并短阵单形室速 17例 ,合并持续单形室速 6例 ,合并多形室速 4例 ,合并快速室速或心室扑动 2例 ,合并室颤 1例。单点穿刺股静脉后 ,行右房或心室造影 ,将单根多枚电极导管按需放置于右室心尖部或流出道 ,行电生理检查、起搏与激动顺序标测和消融治疗。结果 :消融成功 30例 ,成功率 91%。靶点电图较体表QRS波始点早 38± 12 .4ms。 12例成功靶点位于右室流出道游离壁、9例位于间隔部、5例在游离壁和间隔部作多点片状消融、3例位于肺动脉瓣上、1例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左室间隔部消融成功。操作时间 5 2± 2 2 .2min ,X线透照时间 2 6± 18.0min ,放电时间 373± 111.7s。术中 1例未诱发心律失常 ,未行消融。 3例发生并发症 ,2例终止消融。 1例右室流出道穿孔 ,心包压塞。 1例多形室速 ,消融中室早多次触发室颤。 1例剧烈胸痛 ,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近端 5 0 %局限狭窄。随访 14± 4 .5个月 ,无死亡病例 ,3例复发 ,1例消融 3次均复发 ,复发率 10 %。住院总花费人均 9133± 12 0 0元。结论 :右室流出道心律失常发病形式多种多样 ,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律失常 右室流出道 导管消融 射频消融 单导管技术
下载PDF
心室电风暴的机制与起搏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46
13
作者 郭成军 吕树铮 +1 位作者 张英川 张金荣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 观察心室电风暴与室房逆传的关系和起搏的作用。方法 以扎、松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作25只犬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以针电极探查希氏-浦肯野系统(HPS)的电冲动。结果 16只犬自发3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 目的 观察心室电风暴与室房逆传的关系和起搏的作用。方法 以扎、松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作25只犬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以针电极探查希氏-浦肯野系统(HPS)的电冲动。结果 16只犬自发3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简称室速/室颤),符合电风暴。电风暴时室房传导呈4种类型:Ⅰ-Ⅲ型HPS异位电冲动皆连续逆传,Ⅰ型间断夺获心房;Ⅱ型未夺获心房,但连续抑制前向房波下传,产生假性Ⅲ度房室阻滞;Ⅲ型连续夺获心房;Ⅳ型HPS逆向与前向传导交替。快速起搏心房可重建房室前传和稳定的血压。快速起搏心室作用有:①抑制异位电冲动形成,防止触发室颤,但不终止自律性异常室速;②拖带和终止折返性室速,显现室速的拖带变形现象和双向折返;③多不夺获快速室速/室颤,偶见HPS起搏和串刺激夺获心室,快速室速/室颤频率减慢后自发终止。结论 HPS异位电冲动逆向传导,阻滞窦性心律下传,促使室速/室颤反复发作而呈现电风暴现象。起搏重建房室传导和抑制异位电冲动形成,有预防电风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希氏-浦肯野系统 心室颤动 电风暴 起搏
下载PDF
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阵发性心动过缓 被引量:16
14
作者 郭成军 李国庆 +6 位作者 方冬平 任澎 卢春山 李果 何东方 郝蓬 张英川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与初步效果。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者,在X线与64排螺旋CT心脏解剖影像指导下,以手工或磁导航遥控操作,标测窦性心律心房激动顺序,围绕...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方法与初步效果。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者,在X线与64排螺旋CT心脏解剖影像指导下,以手工或磁导航遥控操作,标测窦性心律心房激动顺序,围绕并避开心房最早激动位点和His束区域,记录心内电图神经组织电位,温控射频消融,观察消融反应,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6.46±9.51(14~51)岁。1例有器质性心脏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病窦综合征4例,病窦综合征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6例黑矇或晕厥。在窦房结和房室结周围均记录到神经组织电位,放电10~15s神经组织电位消失。消融中先出现迷走激惹效应,之后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改善。12例术中心动过缓消失,1例失败。随访13±5.89(3~20)个月,2例复发,余症状消失,无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迷走介导的缓慢心律失常,可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神经消融 病窦综合征 房室传导阻滞 晕厥
下载PDF
选择性消融窦房与房室结周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心率波动频谱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郝蓬 郭成军 +9 位作者 刘兴鹏 柳景华 张英川 方东平 赵东辉 刘冰 王国忠 李果 何东方 卢春山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21期1874-1877,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心率波动频谱分析对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患者35例,术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心率波动频谱分析。对于症状及频谱分...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心率波动频谱分析对选择性消融窦房结与房室结周围神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阵发性心动过缓患者35例,术前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心率波动频谱分析。对于症状及频谱分析支持心动过缓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患者,在X线与64排螺旋CT心脏解剖影像指导下,标测窦性心律下的心房激动顺序,围绕并避开心房最早激动点和His束区域,记录心内电图神经组织电位,温控射频消融,观察消融反应,随访治疗效果。结果成功的30例患者中,28例高频成分(HF)明显,低频成分(LF)存在;2例为LF缺失,HF明显。复发的5例患者中4例为LF缺失,HF明显;1例为HF明显,LF存在。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查,成功的30例患者中17例HF明显降低,余无明显变化。复发的5例患者中1例HF明显降低,余无明显变化。电生理检查显示,消融后患者基础心率、SNRT、WP、AH间期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于心率波动频谱分析支持心动过缓系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患者,选择性消融窦房结或房室结周围神经有较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导管消融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无保护左主干末端病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远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包哈申 吕昀 +7 位作者 柳景华 赵东晖 汪国忠 李果 黄方炯 王盛宇 谢进生 张英川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1年第4期186-19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血管重建方式对无保护左主干(ULMCA)末端病变患者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意义。方法连续收录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ULMCA末端病变的22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6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PCI组),11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组),... 目的研究不同血管重建方式对无保护左主干(ULMCA)末端病变患者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意义。方法连续收录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ULMCA末端病变的22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06例置入药物洗脱支架(PCI组),11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组),观察两组患者在12个月及3年发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研究不同血管重建方式对ULMCA末端病变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12个月期间,主要终点事件如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1.05,P=0.32和χ2=1.04,P=0.38),靶血管重建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5.45,P=0.02和χ2=6.63,P=0.01)。累积3年随访,PCI组与CABG组相比全因死亡率降低33%(10.38%比12.07%,χ2=0.47,P=0.45),但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是后者的1.87倍(2.1%比0,χ2=1.04,P=0.38)。PCI组靶血管重建率是CABG组4.17倍(20.76%比8.62%,χ2=6.63,P<0.01),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02%比20.68%,χ2=4.78,P=0.03)。结论 ULMCA末端病变采用PCI或CABG进行血管重建是安全有效的。对解剖结构适合PCI且患者拒绝或不宜行CABG的ULMCA末端病变患者来说,药物洗脱支架PCI术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替代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血管成形术 经皮 经腔冠状动脉
下载PDF
血管闭合器在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东晖 柳景华 +4 位作者 郝蓬 方冬平 郭成军 张英川 张兆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评价Angio-Seal及Perclose止血器在老年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84例老年择期冠脉介入患者,分为3组,A组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390例),B组使用Perclose血管闭合器(312例),C组采用徒手压迫法止血(282例),... 目的评价Angio-Seal及Perclose止血器在老年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84例老年择期冠脉介入患者,分为3组,A组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390例),B组使用Perclose血管闭合器(312例),C组采用徒手压迫法止血(282例),观察三组患者止血时间、卧床制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A组,B组及C组的止血成功率为98.97%,97.76%,100.00%,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1);止血时间分别为(1.2±0.4)min,(2.0±1.2)min和(21.5±5.6)min,卧床制动时间分别为(5.4±1.5)h,(6.5±2.3)h和(20.3±4.2)h,A组和B组明显短于C组(P<0.05);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各组分别为3.60%、5.45%和10.28%,A组和B组亦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冠脉介入患者,术后应用Angio-Seal和Perclose血管闭合装置同样安全有效,优于徒手压迫止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闭合装置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短QT间期的心电图诊断标准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东晖 张英川 郭成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用2种已报道的诊断标准研究一组心电图短QT间期者所占比例,并比较2种方法的异同。方法:随机选取547例健康人,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准确测量QT间期,根据RR间期(RR)和心率(HR)计算QT间期校正值(QTc)和QT间期预计值(QTp... 目的:用2种已报道的诊断标准研究一组心电图短QT间期者所占比例,并比较2种方法的异同。方法:随机选取547例健康人,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准确测量QT间期,根据RR间期(RR)和心率(HR)计算QT间期校正值(QTc)和QT间期预计值(QTp),以QT〈QTp×88%(QTp法)及QTc〈363ms(〈60bpm),〈382[(60~90)bpm](QTc法)为标准统计短QT例数。结果:总体QT均值(374±35)ms,QTc均值(414±29)ms,QTp法检出短QT间期16例(2.92%),QTc法检出短QT间期42例(7.67%),QTc法检出率明显高于QTp法。结论:国人心电图中用QTp法与QTc法检出短QT间期的结果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短QT间期 QT间期校正值(QTc) QT间期预计值(QTq)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林 朱玮玮 +3 位作者 郭成军 张英川 方冬平 何东方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79-783,共5页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早期(≤1年)、晚期(>1年)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SR)与冠状动脉原发病变(De novo)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因ISR接受DES置入治疗并完成临床随访的患者资料,根...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早期(≤1年)、晚期(>1年)支架内再狭窄病变(ISR)与冠状动脉原发病变(De novo)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因ISR接受DES置入治疗并完成临床随访的患者资料,根据DES术后发生ISR的时间是否>1年分为早期ISR组与晚期SR组。选择同期因冠状动脉原发病变(De novo)置入DES治疗的部分患者作为冠状动脉原发病变组(De novo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MI)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结果:早期ISR组入选患者80例,晚期ISR组入选患者124例,De novo组入选患者494例。早期ISR组和晚期ISR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De no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vs.41.1%vs.27.1%,P<0.01);早期ISR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晚期ISR组和De no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vs.63.7%vs.70.6%,P<0.01);其余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病变部位、病变类型及病变长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ISR组与晚期ISR组直径明显小于De no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1±0.36)vs.(2.68±0.41)vs.(3.08±0.54)mm,P<0.01)]。早期ISR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晚期ISR组与De novo组(30%vs.15.3%vs.14.2%,P<0.01),其中早期ISR组TLR明显高于晚期ISR组与De no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vs.12.1%vs.10.7%,P<0.01),而晚期ISR组与De nov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3%vs.14.2%,P>0.05)。结论:DES治疗ISR患者安全有效,但治疗早期ISR组病变TLR发生率高于晚期ISR组及De novo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再次血运重建 冠状动脉原发病变
下载PDF
老年患者的起搏治疗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方冬平 张英川 +4 位作者 郭成军 刘冰 郝鹏 李果 何东方 《中国医药》 2007年第11期656-657,共2页
目的对比高龄与低龄老年患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时的参数及并发症,观察患者生存年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至2004年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90例高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同病因、同起搏器类型的低龄... 目的对比高龄与低龄老年患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时的参数及并发症,观察患者生存年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年至2004年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90例高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同病因、同起搏器类型的低龄老年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心室起搏阈值为(0.54±0.38)V,感知为(12.99±5.31)mV,阻抗为(718.45±218.86)Ω,心房起搏阈值为(0.68±0.28)V,感知为(2.77±1.10)mV,阻抗为(643.84±234.25)Ω,产生手术并发症有7例;对照组心室起搏阈值为(0.49±0.29)V,感知为(12.26±5.45)mV,阻抗为(778.95±321.57)Ω,心房起搏阈值为(0.59±0.24)V。感知为(2.91±1.38)mV,阻抗(667.6±183.41)Ω,产生手术并发症有5例。2组起搏器植入时的参数及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高龄与低龄老年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6.77%和78.17%。结论高龄与低龄老年患者起搏治疗均安全有效,起搏植入参数及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高龄老年患者术后需要加强监测和护理,高龄老年患者起搏治疗长期预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高龄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