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vWF-CP和GDF15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英延 高明明 许景景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20期3061-3063,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 WF-C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改变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SAP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6例(ACS组),同时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 WF-CP)、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改变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SAP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6例(ACS组),同时选取类心绞痛患者43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浆v WF-CP、GDF15以及生化指标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结果 SAP组、ACS组和对照组TC、LDL-C、HDL-C、血肌酐(Cr)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浆v WF-CP为(612.18±24.07)pg/ml,高于SAP组和ACS组,而SAP组血浆v WF-CP为(373.13±24.09)pg/ml,高于ACS组的(276.39±23.18)pg/m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浆GDF15为(1.42±0.37)ng/ml,低于SAP组和ACS组,而SAP组血浆GDF15为(7.93±0.67)ng/ml,低于ACS组(10.02±0.92)ng/ml,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浆v WF-CP和GDF15水平呈负相关(r=-0.70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性v WF-CP和GDF15存在相关性,且可在临床上用于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vWF-CP GDF15 相关性
下载PDF
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6
2
作者 高明明 张英延 王顺莹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8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探讨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3年3月135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5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应用... 目的探讨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3年3月135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5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应用激素和抗生素时间长、机械通气、糖尿病、Ⅱ型呼吸衰竭等有关(P〈0.05),其中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机械通气、住院时间长、Ⅱ型呼吸衰竭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理运用药物,加强营养支持,早期脱机和控制血糖,可减少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肺部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冠脉介入术后股动脉拔鞘管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燕 张英延 谢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3-5,共3页
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术(PCI)后股动脉拔鞘管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选取343例冠脉介入术后由股动脉拔鞘管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37例患者发病情况和相关处理,分析术后股动脉拔鞘管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 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术(PCI)后股动脉拔鞘管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干预对策。方法选取343例冠脉介入术后由股动脉拔鞘管所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37例患者发病情况和相关处理,分析术后股动脉拔鞘管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相关干预对策。结果经及时抢救及护理,37例均痊愈。冠脉介入术后股动脉抜鞘管引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介入方式、年龄、性别、过度压迫止血、精神紧张、血容量不足、疼痛等。结论通过对37例冠脉介入术后股动脉拔鞘管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因素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干预对策,针对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以预防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术 股动脉 拔鞘管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干预对策
下载PDF
与病人沟通技巧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韩静 张英延 《哈尔滨医药》 2007年第4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病人沟通 七分护理 护理工作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双虎清肝颗粒中9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4
5
作者 焦健 张英延 +3 位作者 任维鑫 赵善冬 张超 马灵珍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1-429,共9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双虎清肝颗粒中鸡矢藤次苷甲酯、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虎杖苷、白藜芦醇、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双虎清肝颗粒中鸡矢藤次苷甲酯、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虎杖苷、白藜芦醇、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238 nm(检测鸡矢藤次苷甲酯、车叶草苷酸和车叶草苷)、290 nm(检测虎杖苷和白藜芦醇)和255 nm(检测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结果鸡矢藤次苷甲酯、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虎杖苷、白藜芦醇、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质量浓度分别在4.470~89.40 mg·L^(-1)、2.760~55.20 mg·L^(-1)、3.780~75.60 mg·L^(-1)、4.690~93.80 mg·L^(-1)、7.920~158.4 mg·L^(-1)、0.5300~10.60 mg·L^(-1)、1.910~38.20 mg·L^(-1)、1.690~33.80 mg·L^(-1)、2.960~59.2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4%、98.81%、99.15%、100.04%、99.66%、96.92%、97.89%、97.51%和98.40%,RSD分别为1.12%、1.47%、1.08%、0.79%、0.86%、1.06%、1.35%、0.89%和1.22%。结论该方法可作为双虎清肝颗粒的质量控制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虎清肝颗粒 鸡矢藤次苷甲酯 车叶草苷酸 车叶草苷 虎杖苷 白藜芦醇 二氢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 丹参酮Ⅰ 丹参酮ⅡA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英延 李丽 王俊华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7年第5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莱芜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100名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10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 目的分析并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莱芜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100名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10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包括子宫破裂情况,胎盘情况以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为17.00%,不完全子宫破裂11.00%,完全子宫破裂1.00%。对照组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为2.00%,不完全子宫破裂1.00%,无完全子宫破裂。观察组先兆子宫破裂和不完全子宫破裂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盘植入发生率为13.00%,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2.00%,胎盘粘连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胎盘植入发生率为2.00%,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00%,胎盘粘连发生率为1.00%。观察组胎盘植入、前置胎盘以及胎盘粘连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相比,危险性高,并发症发生率高,初产妇应慎重选择分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剖宫产 再次妊娠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房颤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春 张燕 张英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272-4274,共3页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房颤患者Hp的感染率。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入院诊治的房颤患者600例,均经14 C-UBT呼气试验检查,应用自拟问卷调查方式及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房颤患者Hp的感染率。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入院诊治的房颤患者600例,均经14 C-UBT呼气试验检查,应用自拟问卷调查方式及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房颤患者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00例房颤患者中Hp感染358例,感染率为59.67%;经单因素分析,年龄、在外就餐、饭后未刷牙或漱口、未抗Hp治疗是房颤患者Hp感染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5岁、未接受抗Hp治疗是房颤患者H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未接受抗Hp治疗的房颤患者易感染Hp;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是预防房颤患者Hp感染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危险因素 干预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