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病变患者HPV基因分型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1
作者 陈静 金灿灿 +2 位作者 周皓鹏 张茜蕙 梅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统计125例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阳性率、HPV基因分型情... 目的:分析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3年5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统计125例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阳性率、HPV基因分型情况(多重感染重复计算)。比较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阳性率、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并比较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单独诊断、TCT联合HPV基因分型诊断子宫颈癌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结果:125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阳性率为51.20%(64/125),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基因型总数为92株,其中高危型HPV为63.04%(58/92),低危型HPV为36.96%(34/92)。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最高的前5位基因型分别为HPV16(16.30%)、HPV18(11.96%)、HPV58(8.70%)、HPV53(6.52%)、HPV51(4.35%);低危型HPV感染阳性率最高的前3位基因型分别为HPV6(8.70%)、HPV11(7.61%)、HPV40(4.35%)。不同级别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阳性率、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单独诊断子宫颈癌的准确度为78.40%(98/125),敏感度为66.67%(18/27),特异度为81.63%(80/98),阳性预测值为50.00%(18/36),阴性预测值为89.89%(80/89),Kappa值为0.431;TCT联合HPV基因分型诊断子宫颈癌的准确度为88.00%(110/125),敏感度为59.26%(16/27),特异度为95.92%(94/98),阳性预测值为80.00%(16/20),阴性预测值为89.52%(94/105),Kappa值为0.609;TCT联合HPV基因分型诊断子宫颈癌的准确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TCT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联合HPV基因分型诊断子宫颈癌的敏感度低于TCT单独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病变类型与HPV基因分型密切相关,且不同宫颈病变恶性程度患者HPV感染阳性率、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HPV基因分型用于辅助子子宫颈癌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子宫颈癌
下载PDF
不同病情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两对半检测结果差异
2
作者 陈静 金灿灿 +2 位作者 周皓鹏 张茜蕙 梅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61-164,168,共5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病情HBV-DNA阳性率和两对半检测结果差异。方法选取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375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为研究资料。比较不...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检测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病情HBV-DNA阳性率和两对半检测结果差异。方法选取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375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为研究资料。比较不同乙肝两对半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将患者根据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乙肝两对半结果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比较三组患者乙肝两对半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差异。结果不同乙肝两对半类型患者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组患者HBsAg、HBeAg水平高于HBV-DNA阴性组,HBsAb、HBeAb、HBcAb水平低于HBV-D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BeAg水平与HBV-DNA呈正相关(P<0.05),HBsAb、HBeAb、HBcAb水平与HBV-DNA呈负相关(P<0.05);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乙肝两对半类型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类型患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检测与两对半检测结果有相关性,不同乙肝两对半类型间及不同疾病类型间HBV-DNA均有差异,HBV-DNA定量检测联合两对半检测可较好地反映病毒复制和疾病进展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肝两对半 HBV-DNA定量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肝微组织考察何首乌主要单体潜在肝毒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汪祺 张茜蕙 +3 位作者 文海若 郭浩翔 张乐帅 马双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954-2959,共6页
该研究旨在建立大鼠原代肝微组织评价体系,并首次采用该体系评价何首乌中主要单体肝毒性作用。实验通过二步原位灌注法对大鼠原代肝实质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肝实质细胞制备肝细胞微组织,最终采用超低吸附板及倒模法完成体外肝毒性... 该研究旨在建立大鼠原代肝微组织评价体系,并首次采用该体系评价何首乌中主要单体肝毒性作用。实验通过二步原位灌注法对大鼠原代肝实质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肝实质细胞制备肝细胞微组织,最终采用超低吸附板及倒模法完成体外肝毒性评价体系的搭建。体系建立后,选取何首乌中主要单体成分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素型单蒽酮,进行体外肝毒性评价。结果显示,大鼠肝原代细胞采用低吸附板法与模具灌注法可形成肝微组织,并具备较好的肝结构及功能,可用于待测药物长期给药后的肝毒性评价。应用该体系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何首乌中的5个待测单体均能明显影响大鼠原代肝微组织的增殖,并且呈现剂量-时间依赖关系,肝毒性作用大小依次为:大黄素型单蒽酮>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实验结果进一步提示,大黄素型单蒽酮及大黄酸单体的原型可能为潜在的肝毒性成分,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的代谢产物更具毒性风险。该研究表明,大鼠原代肝细胞微组织模型体系可实现体外细胞长期给药,与长期服用何首乌后导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相符合,同时实验结果为何首乌的临床应用及毒性成分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原代肝细胞 肝微组织 何首乌 肝毒性 蒽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