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茵英 鞠阳 +4 位作者 徐建芬 李静丹 周菊珍 岳春华 董叶昕 《抗感染药学》 2018年第6期932-936,共5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应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归...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应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归纳出3个主题,即(1)护士因素,包括健康教育时机的选择、宣教口径不一致和未重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2)患者因素,包括疾病导致的负面情绪、置管前患者焦虑紧张、年龄及文化程度和置管次数及有无并发症发生;(3)社会支持。结论:护理人员应统一规范PICC健康宣教内容,个体化实施PICC健康教育,并及时评估宣教效果,同时可结合延续护理、同伴支持等方式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健康教育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基于链式管理模式的多学科联合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2
作者 顾洁 张茵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链式管理模式的多学科联合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苏州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240名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基于链式... 目的探讨基于链式管理模式的多学科联合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苏州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240名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基于链式管理模式的多学科联合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患者教育模式比较两种教育模式下患者知识掌握、服药依从性的情况。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高血压知识掌握水平和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服药依从性均有了显著提高,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链式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管理 多学科联合 健康教育 高血压 服药依从性
下载PDF
思乐扣在PICC置管维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张静娟 周群英 张茵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409-1410,共2页
目的研究适用于PICC置管的两种导管固定方法及其对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9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30例和对照组160例,分别采用透明敷料和无菌胶带(对照组)对比透明敷料和思乐扣(实验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P... 目的研究适用于PICC置管的两种导管固定方法及其对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9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30例和对照组160例,分别采用透明敷料和无菌胶带(对照组)对比透明敷料和思乐扣(实验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PICC置管并发症移动/脱位及渗液/穿刺口肉芽肿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思乐扣和透明敷料是预防PICC并发症的更有效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并发症 思乐扣加透明敷料
下载PDF
浅析分级诊疗下区域门诊协作网络的构建 被引量:2
4
作者 孔晓琳 施从先 +4 位作者 缪丽燕 顾洁 严冠敏 施耀方 张茵英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9年第7期817-820,共4页
在对分级诊疗背景下三级医院定位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模式,提出了三级医院为主导的区域门诊协作服务网络,通过院际转诊和会诊、转诊一站式综合服务区和院内会诊、信息平台的建设,形成新的协作网络,从而提高三级医院应对挑战的能力。
关键词 分级诊疗 区域门诊协作 三级医院
下载PDF
315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茵英 吴茵 赵鑫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6期253-257,共5页
目的对31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对苏州市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315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多因素分... 目的对31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对苏州市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315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者生理健康得分(PCS)和总体健康得分(SF-6D)低(P<0.05),已婚或同居者的PCS、SF-6D、肾脏疾病总分(KDCS)比未婚或独居者高(P<0.05),随患者学历的增加,心理健康得分(MCS)、SF-6D和KDCS提高(P<0.05),有合并症者的MCS、KDCS较低(P<0.05),有并发症者的PCS亦较低(P<0.05)。PCS和SF-6D随透析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每周透析≤2次者SF-6D较低(P<0.05)。结论影响苏州市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合并症、并发症和透析龄,应采取措施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智能握力系统在PICC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鞠阳 张茵英 +4 位作者 周菊珍 徐建芬 李静丹 岳春华 董叶昕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69-1173,共5页
目的探讨智能握力系统在PICC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月在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行PICC的10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以智能握... 目的探讨智能握力系统在PICC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月在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行PICC的10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以智能握力球为载体的智能握力系统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握力球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及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置管后第14天和第28天腋静脉单位时间内平均血液流速。结果试验组功能锻炼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第14天和第28天试验组腋静脉单位时间内平均血液流速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握力系统可提高PICC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有效改善上肢静脉血液循环,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身体锻炼 导管相关性血栓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