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GB-D深度相机的下一代虚拟演播室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高伟 张菱珂 +1 位作者 王嶺 苗鹏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8年第1期79-81,共3页
虚拟演播室已经成为常见的电视节目制作形式,通过真实人物与虚拟场景的融合,大大增强了视觉体验。传统色键抠像技术需要蓝室场景,无法做到自然场景的前景提取,限制了虚拟演播室技术在更广泛的节目形式中应用。此外,目前的虚拟演播室录... 虚拟演播室已经成为常见的电视节目制作形式,通过真实人物与虚拟场景的融合,大大增强了视觉体验。传统色键抠像技术需要蓝室场景,无法做到自然场景的前景提取,限制了虚拟演播室技术在更广泛的节目形式中应用。此外,目前的虚拟演播室录制过程中,缺乏现场的人机交互机制,不利于人物与虚拟场景的实时互动以及。基于RGB-D深度相机,研究了自然场景和复杂场景下多个人物的实时抠像方法,让虚拟演播室不再受制于蓝室环境;结合人体识别技术实现了人物与虚拟场景的现场交互方法。最后,结合RGB-D深度相机和机器视觉人机交互等新技术新方法,对下一代虚拟演播室的构建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相机 色键抠像 人机交互 虚拟演播室
下载PDF
未竟的身份:中国式数字游民身份的媒介化制造与协商——基于大理数字游民社群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娟 张菱珂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90,共15页
当下,数字游民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国内相关研究并非是从中国的数字游牧本土化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对国内数字游民这一群体身份的识别和反思关系到已有和后续相关研究的合法性以及研究结论的适用性。本研究对大理数字游民社群... 当下,数字游民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国内相关研究并非是从中国的数字游牧本土化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对国内数字游民这一群体身份的识别和反思关系到已有和后续相关研究的合法性以及研究结论的适用性。本研究对大理数字游民社群进行了历时18个月的田野考察,研究发现:中国式数字游民身份的建构深度依赖于媒介化的制造与协商过程,交织着各方行动者的集体想象。不同的群体利益在媒介场域中对其不断征用、篡改、争夺与协商,从而在表征领域制造出一种相较西方更为复杂多元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体身份。但在实然层面,以类数字游民或尚处于探索期的准数字游民为主体的中国式数字游民仍面临着结构与能动的双重挑战,实质上仍是一种未竟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游民 群体身份 媒介化 大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