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血液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邵长会 张董瑜 +1 位作者 欧珊 黄维艳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9年第6期357-361,共5页
术中血液回收技术(IOCS)是一项重要的血液保护方法,因其具有避免异体输血及相关并发症等优点,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回顾近几年国内外对术中血液回收技术的研究,对其回收红细胞的质量、有效性、安全性、成本效益、临床应用及潜在并发症... 术中血液回收技术(IOCS)是一项重要的血液保护方法,因其具有避免异体输血及相关并发症等优点,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回顾近几年国内外对术中血液回收技术的研究,对其回收红细胞的质量、有效性、安全性、成本效益、临床应用及潜在并发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回收技术 产科 肿瘤 白细胞滤器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大鼠血糖、电解质及肝肾功的影响实验研究
2
作者 邵长会 张董瑜 +1 位作者 黄维艳 欧珊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晶体液对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大鼠血糖、电解质及肝肾功的影响,为钠钾钙镁葡萄糖注射液(乐加)安全用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例:乐加组(G组)、林格氏液组(R组)和对照组(C... 目的:探讨两种晶体液对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大鼠血糖、电解质及肝肾功的影响,为钠钾钙镁葡萄糖注射液(乐加)安全用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例:乐加组(G组)、林格氏液组(R组)和对照组(C组)。G组和R组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C组不做血液稀释,血液稀释组放血量是1ml/100mg,放血的同时输入3倍放血量的稀释液,血液稀释结束后继续以15ml(kg·h)速度泵注稀释液2h,于血液稀释前和血液稀释后30min监测血糖和电解质,于血液稀释前和血液稀释后2h监测肝肾功指标。结果:各组组间组内血液稀释前后电解质(K^+、Na^+、Ca^2+、Cl^-)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相比,G组血液稀释前后血糖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1时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ALT、AST、UREA、CREA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组内AST前后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钠钾钙镁葡萄糖注射液和林格氏液在用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时,在维持电解质平衡和对肝肾功影响方面相当,但钠钾钙镁葡萄糖注射液会引起血糖轻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大鼠 肝肾功 血糖 电解质
下载PDF
围术期自体血回收联合白细胞滤器的临床应用进展
3
作者 陆艳萍 邹姮婧 +3 位作者 王学伟 邵长会 张董瑜 欧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8期187-190,共4页
自体血回收(ACS)是一项成熟的血液保护技术,但其在可疑血液污染的特殊手术中的应用存在争议。白细胞滤器(LDF)可以过滤回收血中的炎症细胞、微聚体等物质。自体血回收联合白细胞滤器(ACS-LDF)已在产科、心脏等手术中逐渐推广应用,拓宽... 自体血回收(ACS)是一项成熟的血液保护技术,但其在可疑血液污染的特殊手术中的应用存在争议。白细胞滤器(LDF)可以过滤回收血中的炎症细胞、微聚体等物质。自体血回收联合白细胞滤器(ACS-LDF)已在产科、心脏等手术中逐渐推广应用,拓宽了自体血的使用范围。近年来,针对ACS-LDF在一些特殊类型手术中的使用效果及安全性有了新的探索。本文旨在对ACS-LDF使用的适应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效益进行综述,探讨其在各类血液污染手术中的应用,为临床使用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回收 白细胞滤器 产科 肿瘤
下载PDF
围术期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低体温的效果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董瑜 冯琪 +2 位作者 邵长会 黄维艳 欧珊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19-1125,共7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72例;年龄60~79岁[(68.3±... 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72例;年龄60~79岁[(68.3±5.0)岁]。患者均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0例采用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进行保温(闭环组),40例采用医用加温垫进行保温(保温组),40例采用常规棉被进行保温(对照组)。记录三组佩戴体温传感器8 min(T0)、麻醉诱导时(T1)、麻醉诱导后30 min(T2)、麻醉诱导后60 min(T3)、术毕(T4)及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20 min时(T5)的核心体温。比较三组术前和T4时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三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PACU期间寒颤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拔管时间(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住院时间(手术当天至出院时间)及使用设备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T0时三组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闭环组核心体温[(36.61±0.28)℃]高于保温组[(36.45±0.28)℃]和对照组[(36.44±0.27)℃](P<0.05),保温组和对照组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闭环组核心体温[(36.46±0.28)℃、(36.40±0.30)℃、(36.45±0.37)℃、(36.50±0.27)℃]高于保温组[(36.32±0.31)℃、(36.24±0.26)℃、(36.28±0.30)℃、(36.24±0.31)℃]和对照组[(36.12±0.30)℃、(35.98±0.28)℃、(35.73±0.31)℃、(35.81±0.32)℃](P<0.05),保温组核心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T1时闭环组核心体温较T0时升高(P<0.05),保温组和对照组核心体温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闭环组核心体温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组和对照组核心体温较T0时降低(P<0.05)。T1~T5时闭环组核心体温均在设置的目标温度范围内。术前三组TT、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闭环组TT[(18.9±1.7)s]、PT[(11.9±0.7)s]、APTT[(35.5±3.3)s]和保温组TT[(18.8±1.7)s]、PT[(11.6±0.8)s]、APTT[(35.7±3.4)s]均短于对照组[(20.9±1.3)s、(13.0±0.8)s、(38.7±3.4)s](P<0.05)。T4时闭环组和保温组APTT较术前延长(P<0.05);T4时对照组TT、PT、APTT较术前延长(P<0.05)。闭环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18%(7/40)]、PACU期间寒颤发生率[3%(1/40)]和保温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33%(13/40)]、PACU期间寒颤发生率[8%(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5%(30/40)、33%(13/40)](P<0.05)。闭环组拔管时间[(12.5±3.6)min]和保温组拔管时间[(13.2±3.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对照组[(16.6±4.0)min]明显缩短(P<0.05)。三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过程中三组均未出现过敏、压疮等不良反应。结论围术期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维持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核心体温,改善凝血功能,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减少寒颤,缩短拔管时间,且不增加其他不良事件风险,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低温 围手术期 全程闭环体温管理
原文传递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术中血液回收对脊柱骨折患者术中血液保护的效果 被引量:18
5
作者 邵长会 张董瑜 +2 位作者 冯琪 黄维艳 欧珊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0-1017,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IBS)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中血液保护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50例;年龄27~6...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术中血液回收(IBS)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中血液保护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1例,女50例;年龄27~64岁[(44.6±8.3)岁]。损伤节段:T11~L1 30例,T10~L1 45例,T11~L2 30例,L1~L3 6例。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37例应用ANH进行血液保护(A组),37例应用IBS进行血液保护(B组),37例应用ANH联合IBS进行血液保护(C组)。记录A组和C组放血前(T0)、放血后10 min(T1)、自体血回输前(T2)、回输血结束后30 min(T3)4个时相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B组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0)、手术开始前(T1)、自体血回输前(T2)及回输血结束30 min后(T3)记录检测相同指标。比较三组术中失血量、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及输注率、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及输注率、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T0时,三组MAP、CV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C组MAP较B组降低(P<0.05);T2时,三组CVP较T0时降低(P<0.05)。T1和T2时,A、C组Hb、Hct较B组降低(P<0.05);T2和T3时,三组Hb、Hct较T0时降低(P<0.05)。T2和T3时,三组PT、AAPT较T0时延长(P<0.05),尚在正常范围内;T3时,A、C组PT、APTT低于B组(P<0.05)。三组术中失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35.4±226.8)ml ∶(1 037.8±270.1)ml ∶(1 003.5±198.7)ml](P>0.05)。C组红细胞输注量为(275.0±95.7)ml,显著低于A组[(450.0±119.5)ml]和B组[(487.5±127.5)ml](P<0.05);三组红细胞输注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7/37) ∶22%(8/37) ∶11%(4/37)](P>0.05);三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233.3±60.6)ml ∶(282.9±81.0)ml ∶(216.7±76.4)ml]及输注率[14%(5/77) ∶19%(7/37) ∶8%(3/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感染发生率[5%(2/37) ∶8%(3/37) ∶8%(3/37)]及住院时间[(10.9±2.7)d ∶(12.0±3.1)d ∶(11.0±2.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而言,ANH联合IBS可以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需求,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无不良影响,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血液稀释 血液回收
原文传递
高乌甲素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转运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6
作者 冯琪 张朋强 +3 位作者 张董瑜 邵长会 黄维艳 欧珊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6-922,共7页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L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轴突中嘌呤能P2X3受体(P2X3R)转运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NPP)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健康SD雄性大鼠,采用手术结扎右侧坐骨神经造成坐骨神经CCI的方法构建NPP... 目的探讨高乌甲素(L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轴突中嘌呤能P2X3受体(P2X3R)转运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NPP)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健康SD雄性大鼠,采用手术结扎右侧坐骨神经造成坐骨神经CCI的方法构建NPP模型。按随机数字法表分为CCI组、CCI+LA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正常对照组仅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不结扎。CCI+LA组行CCI组相同处理后给予2 g/L的LA(4 mg/kg,腹腔注射,1次/d,共1次),其余两组以同样方式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大鼠分别于伤前、伤后2,6,12,24 h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评价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痛症状。收集3组大鼠神经结扎点近端和远端的神经片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伤后2,6,12,24 h P2X3R表达量和伤后24 h神经生长因子(NGF)及酪氨酸激酶受体A(TrkA)表达量,以评估LA对P2X3R、NGF和TrkA的影响。结果伤前各组间MWT、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伤后2,6,12,24 h CCI组和CCI+LA组MWT、TWL明显降低(P<0.05或0.01);伤后2,6 h CCI组和CCI+LA组MWT、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伤后12,24 h CCI+LA组MWT、TWL明显高于CCI组(P<0.05或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伤后2,6,12,24 h在近端坐骨神经片段中,各组P2X3R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伤后2,6,12,24 h在远端坐骨神经片段中,CCI组P2X3R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伤后2,6,12 h CCI+LA组P2X3R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伤后24 h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6 h CCI组和CCI+LA组P2X3R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伤后12,24 h CCI+LA组P2X3R表达量低于CCI组(P<0.05或0.01)。伤后24 h在近端和远端坐骨神经片段中,正常对照组NGF表达量低于CCI组和CCI+LA组(P<0.05或0.01),CCI组和CCI+LA组NGF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 h在近端和远端坐骨神经片段中,各组间Trk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伤后早期给予LA可以缓解NPP大鼠的机械性和热性痛觉过敏,该作用可能与LA减少P2X3R在DRG神经元中的逆向轴突转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轴突 蛋白质转运 受体 嘌呤能P2X3 高乌甲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