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体弥散化与主体责任的终结:ChatGPT对全球安全实践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高奇琦 张蓥文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7,157,共26页
在人工智能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将可能冲击全球安全互动中的“主体责任制”,造成安全主体的模糊化与责任缺失、安全客体责任的离散化与安全责任追责难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由弱向强、迭代演进的技术发... 在人工智能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将可能冲击全球安全互动中的“主体责任制”,造成安全主体的模糊化与责任缺失、安全客体责任的离散化与安全责任追责难等一系列问题。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由弱向强、迭代演进的技术发展逻辑,不同技术阶段的“主体性危机”与“责任危机”的形态和程度各异。在弱人工智能时代,低智性通用大模型的赋能作用可能会强化安全互动场域中的边缘安全主体责任。安全互动呈现出多重安全主体并存与安全客体责任离散的互动模式。在强人工智能时代,通用大模型被拟造为“类人”主体,成为多重安全主体中的一分子,安全互动呈现出无秩序形态。既有安全主体可能会表现出过度依赖算法和主体权力被侵蚀的特征,而安全客体则表现为普遍卸责和主体责任终结的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安全主体互动的“主体间性”层面入手,在弱人工智能时代,可利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合力,并细化事前责任;而在强人工智能时代,则可凭借大国协调,在确立智能体“半主体”身份后,建立一种“监护人”制度,在主体间性的逻辑上开展全球安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 ChatGPT 主体责任 全球安全
下载PDF
中美身份建构的差异性逻辑:基于双重身份框架
2
作者 张蓥文 《战略决策研究》 2022年第1期3-25,102,共24页
理性主义、反思主义与弱物质主义身份建构模式均存在一定的内生缺陷,本文在沿用弱物质主义框架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改良,提出身份建构的双重身份框架:国家身份由“自生身份”与“关系身份”构成,前者凭借国家对自身已占物质、观念要素的... 理性主义、反思主义与弱物质主义身份建构模式均存在一定的内生缺陷,本文在沿用弱物质主义框架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改良,提出身份建构的双重身份框架:国家身份由“自生身份”与“关系身份”构成,前者凭借国家对自身已占物质、观念要素的自我领悟完成建构,后者由自我身份确定与目标国身份确定两部分构成并内生于互动进程之中,前者决定国家偏好并以干预变量的形式影响后者的建构进程,主要影响体现在,一是影响辨识目标国眼中的自己以确定自我身份,二是影响对目标国的身份反馈,上述影响为彼此身份建构埋下差异性伏笔。参与互动的双边行为体彼此偏好的异质性程度同干预能效成正比,也相应左右彼此身份建构的差异性程度,上述双重身份逻辑可对中美双向互动中差异性身份建构的背后逻辑进行合理解释。另外,中美身份差异性建构之中蕴含着缓和中美对抗,制止双边关系陷入螺旋敌视的内在逻辑,根源在于中国“自生身份”决定的国家偏好影响中国在识别美国对华敌视的前提下依然做出对美国的合作性身份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物质主义 双重身份 偏好干预 中美互动
下载PDF
新世纪美印关系升温背后的中国因素探析——基于离岸平衡视角
3
作者 张蓥文 《西部学刊》 2021年第24期51-55,共5页
新世纪在促成美印关系升温的诸多要素中,中国因素不可忽视,究其动因,美国对中国采取离岸平衡策略时将印度选定为主要担责国,而印度则基于对中国崛起的威胁感有意愿承担遏制中国责任,美印对华遏制的共识与美国离岸平衡的战略选择促成美... 新世纪在促成美印关系升温的诸多要素中,中国因素不可忽视,究其动因,美国对中国采取离岸平衡策略时将印度选定为主要担责国,而印度则基于对中国崛起的威胁感有意愿承担遏制中国责任,美印对华遏制的共识与美国离岸平衡的战略选择促成美印关系持续升温,双方并开始构建准军事同盟。作为崛起的中国,如何同印度在非安全领域开展合作,并尽可能地降低双方在安全议题上的冲突烈度,冷却印度持续高涨的对华遏制意愿,打破美国对华包围网络,是未来中国应当予以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岸平衡 担责者 准军事同盟 美印关系
下载PDF
美国对华“规锁”政策的选择逻辑:体系结构与相互依存的互动视角
4
作者 张蓥文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2022年第2期253-275,共23页
中国同苏联作为体系崛起国,体系主导国美国针对中国崛起制定了与“遏制”政策相比存在显著异质性的“规锁”政策。解释美国对华“规锁”政策的选择逻辑需要从体系与双边关系层次着手:体系结构多极化性质与开放性特征使美国面临同盟构建... 中国同苏联作为体系崛起国,体系主导国美国针对中国崛起制定了与“遏制”政策相比存在显著异质性的“规锁”政策。解释美国对华“规锁”政策的选择逻辑需要从体系与双边关系层次着手:体系结构多极化性质与开放性特征使美国面临同盟构建困境的同时,为美国利用现有多边机制强制规范中国提供可行性。而中美双边关系中非对称性相互依存关系决定美国既无法全面对华脱钩,又为美国在某些尖端技术领域锁定中国发展空间提供先验条件。针对美国战略规锁,中国可针对性采取现有制度内抗争与建立新机制和弱化非对称性的双层次反规锁策略。尽管“规锁”政策本身不会将中美拖入“新冷战”的悲剧境地,但今后中国欲打破美国对华规锁实现中美良性竞争与共存仍需时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锁”政策 体系结构 相互依存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