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耗散结构理论与心身医学
1
作者 张蔼如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6年第1期47-F001,共2页
比利时布鲁塞尔非平衡统计物理学派领导人,自由大学教授普利高津于1969年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并因此而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奖。该理论主要研究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机制、条件和规律。它认为:在远离平衡的开放状态下,一旦系统内某个参... 比利时布鲁塞尔非平衡统计物理学派领导人,自由大学教授普利高津于1969年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并因此而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奖。该理论主要研究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机制、条件和规律。它认为:在远离平衡的开放状态下,一旦系统内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通过涨落激发系统产生突变,由原来的无序混乱状态达到一种时间、空间和功能上有序的全新结构,这个有序结构需要不断地与外界交换信息,能量和物质,从而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这种新的有序结构或组织,即称谓“耗散结构”。(简言之,耗散结构就是需要不断耗散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心身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