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级为基层“会诊”基层为上级“医病”
1
作者 张衍顺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基层干部 发展思路 基层服务 领导干部 考评制度 评议过程 敬业精神 发展经济 进村入户 廉洁自律
下载PDF
严于律己树廉风——记清丰县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经理高元乐
2
作者 张衍顺 《纪检与监察》 2003年第4期26-27,共2页
1992年4月,高元乐由县粮贸公司经理调任县粮食局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经理。“十年磨一剑”。清丰县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由最初的“储粮无场地,建设无资金”的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粮油集散基地;由原... 1992年4月,高元乐由县粮贸公司经理调任县粮食局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经理。“十年磨一剑”。清丰县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由最初的“储粮无场地,建设无资金”的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粮油集散基地;由原先的名不见经传,发展到省级文明市场,并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状、省“双十佳企业”等60多项荣誉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丰县粮油批发交易市场 高元乐 中国 廉洁自律
下载PDF
为国捐躯的模范记者——柳朝琦
3
作者 徐清璞 张衍顺 《新闻爱好者》 1997年第7期33-33,共1页
河南省清丰县大屯集东南隅,有一座抗日烈士陵园,650名抗日烈士,各有卧碑一方.其中有一块高224厘米、宽80厘米、厚23厘米的烈士碑,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冀鲁豫日报》记者柳朝琦的墓碑.碑文清晰醒目,背面记载着柳朝琦的生平事迹... 河南省清丰县大屯集东南隅,有一座抗日烈士陵园,650名抗日烈士,各有卧碑一方.其中有一块高224厘米、宽80厘米、厚23厘米的烈士碑,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冀鲁豫日报》记者柳朝琦的墓碑.碑文清晰醒目,背面记载着柳朝琦的生平事迹,党组织把他树为记者的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烈士 生平事迹 抗日战争时期 “七·七”事变 党组织 冀鲁豫 河南省 国防教育 版面设计 新闻作品
下载PDF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程建设实践
4
作者 张爱英 张衍顺 《英语教师》 2021年第8期170-173,177,共5页
从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课外原版小说拓展阅读和学科活动与学科社团建设三个方面梳理近年来高中英语学科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建设。指出课堂教学内容要强调主题意识、课外小说阅读重在思维培养、学科活动类... 从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课外原版小说拓展阅读和学科活动与学科社团建设三个方面梳理近年来高中英语学科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课程建设。指出课堂教学内容要强调主题意识、课外小说阅读重在思维培养、学科活动类课程建设与学科社团发展重在语用实践舞台的搭建等,从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学科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 原版小说 学科活动 学科社团
下载PDF
留住核心员工的秘诀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衍顺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4年第3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核心员工 企业 人才资源 激励机制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村村无公款招待
6
作者 张衍顺 《党建》 1997年第11期34-34,共1页
村村无公款招待河南省清丰县古城乡党委、乡政府在大力开展艰苦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做出硬性规定:村组一律取消公款招待费项目支出,机关党政干部下村组工作一律回乡吃饭,杜绝村组之间、村组干部之间用公款吃喝之风。乡党委将制止奢侈... 村村无公款招待河南省清丰县古城乡党委、乡政府在大力开展艰苦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做出硬性规定:村组一律取消公款招待费项目支出,机关党政干部下村组工作一律回乡吃饭,杜绝村组之间、村组干部之间用公款吃喝之风。乡党委将制止奢侈浪费的制度,印发各村,接受群众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公款吃喝 艰苦创业教育 群众监督 减轻负担 项目支出 党政干部 村组干部 纪律处分 人的责任
原文传递
商战中的避实击虚术
7
作者 张衍顺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3年第8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企业 市场竞争 目标市场 避实击虚术 产品开发
原文传递
传播策略中的空手道
8
作者 张衍顺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3年第5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传播策略 企业 新闻发布会 传播媒体
原文传递
清丰县人武部抓工作落实不松劲
9
作者 张衍顺 《中国民兵》 1996年第4期13-13,共1页
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河南省清丰县人武部党委成员讲党性,顾大局。
关键词 工作落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丰县 新形势 河南省 机关干部 建立健全 民兵组织 党性 组点
原文传递
思想上入党才光荣
10
作者 周庆斌 张衍顺 《党员干部之友》 2001年第3期37-37,共1页
我叫周庆斌,今年54岁,1966年由生产队长升为村治保主任,干治安调解工作已有整整33年,可我加入党组织的愿望直到1997年才得以实现。为啥等了这么多年呢?这里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我自己思想上的原因。我常想,党组织是纯洁高尚的,一个人... 我叫周庆斌,今年54岁,1966年由生产队长升为村治保主任,干治安调解工作已有整整33年,可我加入党组织的愿望直到1997年才得以实现。为啥等了这么多年呢?这里面有客观上的原因,也有我自己思想上的原因。我常想,党组织是纯洁高尚的,一个人首先要从思想上入党,经受住党的长期考验,入党后要做到名副其实。回顾我的入党经历,还真有一段曲折的过程。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总是认准一个理儿:思想上入党才光荣。说实在话,我自幼就想加入党组织。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大哥周庆修、二哥周庆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地下党员,经常在敌人眼皮底下活动,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发传单、搞宣传、摸岗哨,由于叛徒出卖,1942年先后被捕,双双惨死在日本鬼子手里。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组织 思想上入党 抗日战争时期 调解工作 村党支部 生产队 治安 家庭 主任 动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