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古典和“诗与哲学之争”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计连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51-55,共5页
以追求真理,探索人的内在灵魂为宗旨的柏拉图哲学,不满诗歌将灵魂导向堕落,对其进行猛烈地抨击。自认为独自拥有智慧之源的诗人面对宣称忠实于真理和智慧而又来势汹汹的哲人奋起反击,从此在西方思想史上拉开了诗与哲学论争的序幕。不管... 以追求真理,探索人的内在灵魂为宗旨的柏拉图哲学,不满诗歌将灵魂导向堕落,对其进行猛烈地抨击。自认为独自拥有智慧之源的诗人面对宣称忠实于真理和智慧而又来势汹汹的哲人奋起反击,从此在西方思想史上拉开了诗与哲学论争的序幕。不管是"哲学与诗的纷争",还是哲学对文学的压抑,抑或还有文学对抗哲学的行动,这些都一次一次把学人拉回到希腊古典世界。重返"诗与哲学之争"议题发现,哲学、政治、历史和神学在学科诞生之初充满了被诗影响的焦虑。哲人与诗人的一路争吵向读者呈现了"诗之美"与"思之智",这两个古代经典的重要维度,因而重新审视"诗与哲学之争"成为"回归古典"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马史诗 柏拉图哲学 回归古典 诗与哲学之争
下载PDF
应似飞鸿踏雪泥——从《城堡》后17章看K的行动在对话中的消弭
2
作者 张计连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6,共5页
评论界对《城堡》的批评多局限于前3章,对后17章却望而止步。这是因为后17章里充满了互相矛盾、互相拆台、互相消解的对话,充满了以逻辑理性来攻击、瓦解逻辑理性的对话。这种"众声喧哗",充满复调性的文本给读者设置了重重障... 评论界对《城堡》的批评多局限于前3章,对后17章却望而止步。这是因为后17章里充满了互相矛盾、互相拆台、互相消解的对话,充满了以逻辑理性来攻击、瓦解逻辑理性的对话。这种"众声喧哗",充满复调性的文本给读者设置了重重障碍。在话语的汪洋大海里追寻K留下的印记,读者可以寻觅到K试图通过女性或信使通往城堡的一次次行动,从而完成对卡夫卡式的"失败英雄"K之重构。然而,在《城堡》后17章中,K行动的力量为语言的力量所消弭。虽然K绝望地在永无休止的进攻中完成自身存在之抒写,却只留下那似飞鸿踏雪泥般的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城堡》 对话 行动 女性 消弭
下载PDF
彼得·凯里小说中的民族认同问题研究
3
作者 张计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06-111,共6页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殖民的移民社会,又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其民族认同问题非常复杂。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包含了欧洲白人遭遇澳洲土著人之后形成的种族认同,澳大利亚人为与英国人、美国人等相区分而形成的民族认同,白澳内部的爱尔...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殖民的移民社会,又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其民族认同问题非常复杂。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包含了欧洲白人遭遇澳洲土著人之后形成的种族认同,澳大利亚人为与英国人、美国人等相区分而形成的民族认同,白澳内部的爱尔兰人的认同以及华裔、德裔等不同的族裔认同。彼得·凯里那些取材于澳大利亚历史和现实的小说,建构了一个丰富的民族认同世界。在凯里小说中有白人和土著人的冲突,有白人对华裔的压制和迫害,也有殖民统治下的爱尔兰裔顽强不屈的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凯里 澳大利亚文学 种族认同 民族认同 族裔认同 种族主义 白澳政策
下载PDF
彼得·凯里小说中的国家认同问题
4
作者 张计连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99,共7页
彼得·凯里的《奥斯卡与露辛达》《杰克·迈格斯》《凯利帮真史》等长篇小说向读者描绘了澳大利亚的国家认同从含混走向澄明的过程。他运用有限人物视角和对经典文学作品改写等文学创作手法,再现了殖民地时期澳大利亚人国家认... 彼得·凯里的《奥斯卡与露辛达》《杰克·迈格斯》《凯利帮真史》等长篇小说向读者描绘了澳大利亚的国家认同从含混走向澄明的过程。他运用有限人物视角和对经典文学作品改写等文学创作手法,再现了殖民地时期澳大利亚人国家认同的复杂性。在这些作品中,各色人物视角构成了多维的国家认同;流放犯最终完成了对殖民地的认同;爱尔兰裔坚定地认同澳大利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凯里 国家认同 人物视角 经典改写
下载PDF
从《奥斯卡与露辛达》看19世纪澳大利亚的信仰文化
5
作者 张计连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11期89-94,共6页
《奥斯卡与露辛达》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彼得·凯里唯一探究澳大利亚信仰文化的小说。凯里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澳大利亚社会的信仰状况:澳洲土著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相遇和碰撞,并探讨了上帝遇上"梦幻时代"神灵时,信仰缘何... 《奥斯卡与露辛达》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彼得·凯里唯一探究澳大利亚信仰文化的小说。凯里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澳大利亚社会的信仰状况:澳洲土著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相遇和碰撞,并探讨了上帝遇上"梦幻时代"神灵时,信仰缘何成为文化冲突的主要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澳洲土著文化 彼得·凯里 《奥斯卡与露辛达》
下载PDF
“解冻文学”影响下的“百花文学”
6
作者 张计连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本文对兴起时间和因果联系方面有对应关系的第一阶段的"解冻文学"和"百花文学"进行比较研究。"解冻文学"与"百花文学"在背景方面具有相似性,在文学思潮和艺术手法上有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在具... 本文对兴起时间和因果联系方面有对应关系的第一阶段的"解冻文学"和"百花文学"进行比较研究。"解冻文学"与"百花文学"在背景方面具有相似性,在文学思潮和艺术手法上有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在具体文学作品的构思上有某些同构性和差异性。通过对这些同与异的考察,可以揭示"解冻文学"走向进一步繁荣而"百花文学"过早中断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冻文学 百花文学 影响
下载PDF
彼得·凯里笔下的“美国梦”
7
作者 张计连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分析了彼得·凯里小说创作对"美国梦"深刻解读,认为其长篇小说从不同层面反映了美国文化对澳大利亚文化的渗透和影响,美国影响给澳大利亚带来了诸多社会弊病,物质主义和消费文化的盛行造成了人们的精神荒芜。
关键词 彼得·凯里 “美国梦” 文化认同
下载PDF
火焰、灰烬与精神——德里达笔下的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
8
作者 张计连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8-71,共4页
纳粹问题,是海德格尔的研究者和承继者无法绕过的问题。具有独特眼光的解构大师德里达从精神入手,沿着海德格尔与西方传统精神之间的断裂和欲说还休的牵连,深入海氏思想深处找到火焰和灰烬的纳粹隐喻,用海氏的哲学文本反抗纳粹主义。德... 纳粹问题,是海德格尔的研究者和承继者无法绕过的问题。具有独特眼光的解构大师德里达从精神入手,沿着海德格尔与西方传统精神之间的断裂和欲说还休的牵连,深入海氏思想深处找到火焰和灰烬的纳粹隐喻,用海氏的哲学文本反抗纳粹主义。德里达发现海德格尔的经过沉默和引号净化后的精神是熊熊燃烧的火焰,火既包含了善的因素又包含了恶的因素,火焰燃烧过后带来灰烬,一如纳粹引燃的战火和集中营里的大屠杀。然而,德里达对海氏与纳粹的关系采取的这种既谴责又宽容的态度,在引起我们深思的同时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火焰 灰烬 精神 纳粹主义 海德格尔
下载PDF
《凯利帮真史》内德·凯利身份认同研究
9
作者 张计连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彼得·凯里第二次获布克奖的小说《凯利帮真史》将澳大利亚官方历史记载中面目狰狞的"丛林大盗"内德·凯利塑造成为一个本性良善但为生活所逼而反抗殖民当局的爱尔兰裔英雄。复活历史人物,让历史人物站出来为自己辩护... 彼得·凯里第二次获布克奖的小说《凯利帮真史》将澳大利亚官方历史记载中面目狰狞的"丛林大盗"内德·凯利塑造成为一个本性良善但为生活所逼而反抗殖民当局的爱尔兰裔英雄。复活历史人物,让历史人物站出来为自己辩护,凯里巧妙地安排小说人物展开了一场历史话语权的争夺。在他看来,爱尔兰裔澳大利亚人是白澳内部的"他者",他们挑战了澳官方宣称的"澳大利亚是白人的澳大利亚"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凯里 《凯利帮真史》 爱尔兰裔 白澳神话 “他者”
下载PDF
彼得·凯里小说认同问题研究缘起
10
作者 张计连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80-84,共5页
彼得·凯里的小说创作有对殖民历史、民族主义的反思,有对澳大利亚当下幸福生活方式神话的解构,有对现代澳大利亚人自我认同的探讨。追寻凯里小说中的认同迷踪,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国家认同如何从含混走向澄明,民族认同如何在危机... 彼得·凯里的小说创作有对殖民历史、民族主义的反思,有对澳大利亚当下幸福生活方式神话的解构,有对现代澳大利亚人自我认同的探讨。追寻凯里小说中的认同迷踪,我们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国家认同如何从含混走向澄明,民族认同如何在危机中出现转机,文化认同如何在困境中走向超越,自我认同如何关联现代性反思和现代人的焦虑。从作家的生活经历,作品反映的殖民历史和认同现实,以及澳大利亚历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三个方面分析缘何可以从认同问题入手来研究凯里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凯里 国家认同 民族认同 文化认同 自我认同
下载PDF
彼得·凯里小说中的母亲形象研究
11
作者 张计连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2-15,19,共5页
彼得·凯里的长篇小说刻画了一系列寓意澳大利亚国家认同的母亲形象。伊丽莎白是澳大利亚白人移民的母亲,象征着英国移民在澳大利亚扎根;布莱顿妈妈是澳大利亚流放犯的母亲,象征大英帝国;菲雷瑟特是澳大利亚民族主义者的母亲,象征... 彼得·凯里的长篇小说刻画了一系列寓意澳大利亚国家认同的母亲形象。伊丽莎白是澳大利亚白人移民的母亲,象征着英国移民在澳大利亚扎根;布莱顿妈妈是澳大利亚流放犯的母亲,象征大英帝国;菲雷瑟特是澳大利亚民族主义者的母亲,象征着民族主义运动高涨时期的澳大利亚;艾伦·凯利是爱尔兰裔澳大利亚人的母亲,象征着苦难深重的殖民地澳大利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凯里 母亲形象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彼得·凯里小说对认同问题的解构与重构
12
作者 张计连 《阴山学刊》 2015年第1期46-50,共5页
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彼得·凯里的小说创作是一种建构性的认同话语实践。他的小说几乎囊括了澳大利亚社会的所有认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以及澳大利亚人的个体自我认同。凯里小说通过对... 澳大利亚当代著名作家彼得·凯里的小说创作是一种建构性的认同话语实践。他的小说几乎囊括了澳大利亚社会的所有认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以及澳大利亚人的个体自我认同。凯里小说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重新审视,来解构和重构澳大利亚国家神话、民族起源神话、幸福生活方式神话以及澳大利亚人个体自我的自由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凯里 认同问题 解构 重构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及展望
13
作者 张计连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回顾新中国70年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状况,有助于我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70年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细、从综合到专研,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图书出版方面,建国初期及改革开放后,国内翻译出版的澳大利亚文学... 回顾新中国70年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状况,有助于我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70年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细、从综合到专研,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图书出版方面,建国初期及改革开放后,国内翻译出版的澳大利亚文学作品数量尤多,质量上乘。黄源深的《澳大利亚文学史》(1997)和王腊宝的《澳大利亚文学批评》(2016)两部论著的出版,标志新中国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文学术期刊有关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的论文数以百计,这些文章在土著、女性、儿童、华裔、殖民、生态等主题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未来的澳大利亚文学研究需在澳大利亚性、世界性和中澳文学互动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和拓展以丰富世界文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文学 研究 新中国70年
下载PDF
谁是米里亚姆·查德威克?——从接受理论看《奥斯卡与露辛达》
14
作者 张计连 《理论界》 2011年第4期155-157,共3页
在彼得.凯里1988年获布克奖的作品《奥斯卡与露辛达》中,米里亚姆.查德威克的出现打破了读者的期待视域,小说文本因而产生了空白和间隙,从而形成一种召唤结构。这种结构又不断召唤读者重新阅读小说,使读者形成新的期待视域。读者与文本... 在彼得.凯里1988年获布克奖的作品《奥斯卡与露辛达》中,米里亚姆.查德威克的出现打破了读者的期待视域,小说文本因而产生了空白和间隙,从而形成一种召唤结构。这种结构又不断召唤读者重新阅读小说,使读者形成新的期待视域。读者与文本的碰撞和交流使得文本的意义得以阐释,读者在其视域的不断更新中完成对作品的审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期待视域 召唤结构 米里亚姆
原文传递
反写“美国梦”与澳洲文化认同——解读彼得·凯里小说《他的非法自我》
15
作者 张计连 《理论界》 2013年第12期150-152,共3页
彼得·凯里在《他的非法自我》这部小说里,不再是写澳大利亚人如何向往和憧憬美国式生活方式的"美国梦",而是通过两个美国人流亡到澳大利亚的经历来反映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学生运动和反越战运动以及美国人对世界的认... 彼得·凯里在《他的非法自我》这部小说里,不再是写澳大利亚人如何向往和憧憬美国式生活方式的"美国梦",而是通过两个美国人流亡到澳大利亚的经历来反映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的学生运动和反越战运动以及美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同时这部小说也反映了澳大利人历经各类"美国梦"之后,其文化认同的加深和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凯里 美国梦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西澳土著作家获弗兰克林奖
16
作者 张计连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2011年第6期11-11,共1页
西澳土著作家金姆·斯科特(Kim Scott,1957-)因小说《死者之舞》(That Deadman Dance)获2011年迈尔斯·弗兰克林文学奖。这是斯科特第二次获澳大利亚最负盛名的文学奖,并将五万美元奖金收入囊中。2000年,他因小说《心中... 西澳土著作家金姆·斯科特(Kim Scott,1957-)因小说《死者之舞》(That Deadman Dance)获2011年迈尔斯·弗兰克林文学奖。这是斯科特第二次获澳大利亚最负盛名的文学奖,并将五万美元奖金收入囊中。2000年,他因小说《心中的明天》(Benang)成为获得迈尔斯·弗兰克林文学奖的第一个土著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兰克 作家 土著 西澳 文学奖 澳大利亚 斯科特 迈尔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