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伴同时性腹膜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党娜 杜敏 +3 位作者 张谷青 董有文 高建英 唐启跃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及临床指标对初诊胃癌患者伴发同时性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09例初诊胃癌患者,提取患者基本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和记录原发灶的部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最...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特征及临床指标对初诊胃癌患者伴发同时性腹膜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09例初诊胃癌患者,提取患者基本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和记录原发灶的部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最大厚度测量值、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代谢体积(MTV)。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对伴发腹膜转移组及无腹膜转移组间显像参数及临床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SUVmax、TLG、MTV对胃癌伴同时性腹膜转移的预测能力。结果 109例初诊胃癌患者中,腹膜转移组36例,无腹膜转移组73例,两组间是否伴发腹水(χ^(2)=29.191,P<0.001)、原发灶部位(χ^(2)=15.173,P<0.001)、病理分型(χ^(2)=29.965,P<0.001)、是否伴远处淋巴结转移(χ^(2)=12.277,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膜转移组原发灶SUVmax(t=2.292,P=0.027)、TLG(z=-5.708,P<0.001)、MTV(z=-2.064,P=0.039)高于无腹膜转移组;两组间性别、年龄、是否腹痛、是否伴脏器转移、原发灶最大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TLG、MTV判断胃癌伴同时性腹膜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7、0.837、0.628;SUVmax最佳界值为11.750(灵敏性45.5%,特异性83.1%),TLG最佳界值为92.800(灵敏性84.8%,特异性88.9%),MTV最佳界值为39.300(灵敏性66.4%,特异性87.7%)。结论 治疗前18F-FDG PET/CT检查能够判断胃癌伴同时性腹膜转移,TLG比SUVmax、MTV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测
下载PDF
常见骨质破坏的18F-FDG PET/CT显像及实验室特点
2
作者 王寻 葛双 +2 位作者 孔钰 程楠 张谷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265-2269,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瘤、骨淋巴瘤及骨转移瘤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特点,提高对三种疾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本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骨髓瘤、骨淋巴瘤及骨转移瘤的107例患者资料,其中骨髓瘤36例... 目的探讨骨髓瘤、骨淋巴瘤及骨转移瘤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特点,提高对三种疾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本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骨髓瘤、骨淋巴瘤及骨转移瘤的107例患者资料,其中骨髓瘤36例,骨淋巴瘤24例,骨转移瘤47例,对比三组实验室相关指标、病灶分布、骨破坏形态及代谢程度等。结果三组的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髓瘤更易出现贫血、β2微球蛋白及球蛋白升高,骨淋巴瘤更易出现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沉加快,骨转移瘤可见肿瘤标志物升高。三者均好发于富含红骨髓的部位,骨髓瘤较骨转移瘤更易发生于颅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骨折发生率为骨髓瘤>骨转移瘤>骨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均可合并有软组织肿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瘤以溶骨型骨质破坏为主,多为虫蚀样、穿凿样,边界清晰,骨轮廓呈“破而不烂”,可见典型“微脑征”;骨淋巴瘤以溶骨及骨髓浸润型为主,典型表现为轻微骨质破坏伴较大软组织肿块,部分可见“融冰征”;骨转移瘤表现多样,PET/CT对原发灶的检出率约为91.5%。三者代谢程度为骨淋巴瘤>骨转移瘤>骨髓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瘤、骨淋巴瘤及骨转移瘤有其各自的18F-FDG PET/CT影像学及实验室特点,综合分析可提高对三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 骨淋巴瘤 骨转移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 氟脱氧葡萄糖 实验室指标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张谷青 陈月芹 +6 位作者 孙新海 王皆欢 史志涛 张新东 王小强 曹冠杰 孔维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1-483,共3页
小儿异物吸入是常见的危重急症,诊断不及时常给患儿造成严重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该病诊断除根据l临床病史外,还须影像学检查。普通X线检查对金属异物可作出明确诊断,而对非金属异物只能根据间接征象推测诊断,缺乏可靠的诊断方法... 小儿异物吸入是常见的危重急症,诊断不及时常给患儿造成严重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该病诊断除根据l临床病史外,还须影像学检查。普通X线检查对金属异物可作出明确诊断,而对非金属异物只能根据间接征象推测诊断,缺乏可靠的诊断方法,因此确诊率低,易误诊或漏诊。随着多层螺旋CT软件及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诊断价值日益提高。多层螺旋CT不同的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气管 支气管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双源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谷青 陈月芹 +3 位作者 孙新海 史志涛 张新东 王皆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总结PE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分型,并比较MPR、MIP、VR和CTVE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效果。结果:直接征象:58例中45例诊断为PE,共发...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总结PE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分型,并比较MPR、MIP、VR和CTVE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效果。结果:直接征象:58例中45例诊断为PE,共发现栓子658支(中心型170支,偏心型208支,附壁型74支,完全闭塞型206支)。间接征象:马赛克征13例,胸腔积液27例,肺动脉高压7例,肺梗死18例。MPR检出栓子658支,MIP检出584支,VR及CTVE对栓子的显示效果较差,分别为249支和75支。MIP、VR及CTVE对栓子的显示效果低于M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肺动脉成像能够方便、快捷、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对诊断PE有重要价值;MPR、MIP、VR和CTVE是显示栓子的重要辅助方法,以MPR显示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谷青 王玉红 陈月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286-1289,共4页
目的探讨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MSCTA)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无明显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行MSCTA检查后,其中32例于两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其表现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对... 目的探讨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MSCTA)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无明显症状的冠心病患者行MSCTA检查后,其中32例于两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其表现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A与CAG有较好的一致性,MSCTA对隐匿性冠心病诊断准确率与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准确率为93. 1%,敏感性为91. 8%,特异性为93. 9%,阳性预测值为90. 3%,阴性预测值为94. 9%。结论新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冠状动脉成像可为隐匿性冠心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提供一种无创性、快速便捷的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隐匿性冠心病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CT、MRI误诊肝肉瘤样癌1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谷青 陈月芹 王小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28,共1页
患者女,58岁,腹胀、发热伴寒战1个月。查体:体温39°C.腹平软.上腹部压痛,Murphy征阳性。
关键词 肝肉瘤样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自发性肾动脉夹层1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谷青 陈月芹 +2 位作者 张新东 史志涛 王彦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17-2117,共1页
患者男,37岁,发热、胁腹痛2天,无外伤史。体格检查:体温38℃,血压135/90 mmHg,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有右肾区叩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47×109/L,红细胞5×1012/L,血小板204×109/L,尿常规、血糖、血脂正常。肾脏彩... 患者男,37岁,发热、胁腹痛2天,无外伤史。体格检查:体温38℃,血压135/90 mmHg,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有右肾区叩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47×109/L,红细胞5×1012/L,血小板204×109/L,尿常规、血糖、血脂正常。肾脏彩超未见异常。CT增强扫描及肾动脉CTA:右肾动脉中远段增粗,内见偏一侧撕裂的内膜片(图1);累及范围长约27 mm,右肾动脉后支闭塞,右肾中下极呈局限性低密度,增强后未见强化。综合诊断:自发性右肾动脉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肾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谷青 陈月芹 +3 位作者 张新东 史志涛 王彦辉 王皆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99-300,共2页
病例男,31岁。既往体健,查体B超发现脾脏占位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平素无不适。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CT表现:平扫(图1),脾脏体积增大,约8个肋单元,其内见团块样混杂密度影,内部密度欠均匀,见囊状低密度灶,周围伴多发斑片状高密度... 病例男,31岁。既往体健,查体B超发现脾脏占位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平素无不适。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CT表现:平扫(图1),脾脏体积增大,约8个肋单元,其内见团块样混杂密度影,内部密度欠均匀,见囊状低密度灶,周围伴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区,大小约7.6 cm×6.8 cm×9.0 cm,增强后大部分呈轻度强化,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图2-4)CT值分别约为48HU、55HU、70HU,内部囊状低密度未见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肿瘤 肌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椎管内淋巴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谷青 李传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568-1570,共3页
椎管内淋巴瘤非常少见,仅占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4.8%,且一般发生于硬膜外,同时发生于硬膜内及髓内者更是罕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椎管内淋巴瘤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对近年来关于椎管内淋巴瘤影像诊断的研究进展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关键词 椎管内淋巴瘤 影像学 诊断
下载PDF
前纵隔恶性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谷青 刘平 王皆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前纵隔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恶性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行平扫,17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28例前纵隔恶性肿瘤,其中CT诊断恶性胸腺瘤8例,... 目的探讨前纵隔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对28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及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恶性肿瘤的临床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行平扫,17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9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28例前纵隔恶性肿瘤,其中CT诊断恶性胸腺瘤8例,淋巴瘤6例,生殖细胞肿瘤2例(精原细胞瘤1例,卵黄囊瘤1例),脂肪肉瘤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CT诊断准确率是71%(20/28)。结论 CT能较好地定性诊断前纵隔恶性肿瘤,但对部分病变的确诊仍需结合临床及组织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隔 恶性肿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下载PDF
MSCT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谷青 陈月芹 +2 位作者 张新东 史志涛 王小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34-334,共1页
男,4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部疼痛10h,进食后加重,不伴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部压痛反跳痛,上腹部明显,肝脾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双侧下肢无... 男,4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腹部疼痛10h,进食后加重,不伴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部压痛反跳痛,上腹部明显,肝脾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双侧下肢无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肠系膜上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谷青 辛越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间皮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间皮瘤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本组弥漫型6例,其中恶性腹膜间皮瘤5例,CT示腹腔肠间脂肪密度增高,并有多发软组织结节或软组织肿块,大网... 目的:探讨腹膜间皮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间皮瘤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本组弥漫型6例,其中恶性腹膜间皮瘤5例,CT示腹腔肠间脂肪密度增高,并有多发软组织结节或软组织肿块,大网膜增厚,呈饼状,伴肠系膜缩短、呈放射状排列,肠壁增厚,均伴大量腹腔积液;高分化乳头状腹膜间皮瘤1例,网膜呈饼状增厚,伴少量腹腔积液。局限型1例,CT表现为胃窦部下方软组织肿块影,无腹腔积液。结论:腹膜间皮瘤CT诊断有一定困难,多诊断为转移瘤或腹膜结核,若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肿瘤 间皮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脾脏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13
作者 张谷青 陈月芹 +3 位作者 张新东 王彦辉 王小强 史志涛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6期728-728,共1页
病例资料女,43岁。因左上腹间断性疼痛半年,加重7d入院。体格检查:腹柔软,左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RC 7.46×10^9/L,RBC 3.17×10^12/L,HB 98 g/L,PLT 509×10^9/L。腹部... 病例资料女,43岁。因左上腹间断性疼痛半年,加重7d入院。体格检查:腹柔软,左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WRC 7.46×10^9/L,RBC 3.17×10^12/L,HB 98 g/L,PLT 509×10^9/L。腹部彩超示脾脏占位。CT诊断:脾脏淋巴瘤(图1 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黑色素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纵隔神经内分泌癌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张谷青 陈月芹 +1 位作者 张新东 王彦辉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纵隔神经内分泌癌(mediastin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MNC)是一种少见的纵隔肿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报告在本院由多层螺旋CT扫描经细针穿刺病理确诊的MNC患者2例,结合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本... 纵隔神经内分泌癌(mediastina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MNC)是一种少见的纵隔肿瘤,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报告在本院由多层螺旋CT扫描经细针穿刺病理确诊的MNC患者2例,结合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1临床资料病例1:女,58岁,因"活动后气短、胸闷11月余,面部浮肿5月余"于2012年2月入院。查体:颜面部浮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 纵隔 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月芹 孙占国 +7 位作者 王林省 史志涛 贾存玮 张谷青 张新东 王彦辉 李慧 王玉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比较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以相同纳入标准,选取50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前瞻门控组,另选取50例行回顾性心电门控的患者作为回顾门控组。由两名CT医... 目的:比较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以相同纳入标准,选取50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患者作为前瞻门控组,另选取50例行回顾性心电门控的患者作为回顾门控组。由两名CT医师分别对两组CTCA图像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平均心率、心率波动、扫描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3.80±0.46)mSv,回顾门控组有效辐射剂量(20.64±3.14)mSv,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166,P=0.761)。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门控 冠状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肺肉瘤样癌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新东 张谷青 陈月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531-533,552,共4页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肺肉瘤样癌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4例中12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中央型4例,周围型10例,病变平扫呈软组织密度,12例呈不均匀强化,内部有囊变坏死区,10例...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肺肉瘤样癌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4例中12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中央型4例,周围型10例,病变平扫呈软组织密度,12例呈不均匀强化,内部有囊变坏死区,10例患侧胸膜肥厚,免疫组织化学14例均表达CK(+),Vim(+)。结论肺肉瘤样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有助于肺肉瘤样癌的定位定性及明确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免疫组织化学CK和Vim对肺肉瘤样癌的诊断有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样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SCTA在咯血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慧 陈月芹 +2 位作者 孙占国 张谷青 王林省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MSCTA)对咯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咯血患者的MSCTA图像及后处理资料,3例行DSA检查,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中,单纯支气管动脉供血2例,膈下动脉、肺动脉联合供血1例,膈下动脉、支气管动脉联...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MSCTA)对咯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咯血患者的MSCTA图像及后处理资料,3例行DSA检查,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中,单纯支气管动脉供血2例,膈下动脉、肺动脉联合供血1例,膈下动脉、支气管动脉联合供血1例,膈下动脉、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共同供血1例。MSCTA共检出9支责任血管,包括4支异常增粗支气管动脉、3支扩张纡曲膈下动脉及2支远端扩张的肺动脉。结论:MSCTA不仅能较准确地显示咯血责任血管的起源、数目和走行,并且对其基础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咯血病人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双源CT在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新海 史志涛 +3 位作者 陈月芹 张谷青 李慧 王玉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方法:452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心律失常患者70例,其中增强扫描过程中平均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共56例,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技术及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方法:452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心律失常患者70例,其中增强扫描过程中平均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共56例,房性早搏(atrial premature beat)6例,室性早搏(ventricular oremature beat)5例,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3例。双源CT自动重建最佳收缩期(beat diast)、最佳舒张期(beat syst)图像,若图像欠佳者编辑心电图,然后重建图像.把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曲面(CPR)重建。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以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推荐的解剖分段方法为标准评价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70例心律失常患者经过心电图编辑后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时相均为收缩期。共评价561个节段冠状动脉,其中图像质量1级者占87.9%(493/561),图像质量2级者占7.5%(42/561),图像质量3级者占4.6%(26/561)。结论:双源CT用于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可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 心率过速 心律失常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不明原因腹膜增厚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党娜 张谷青 +2 位作者 高建英 孔钰 高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79-583,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腹膜增厚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及显像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6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108例腹膜增厚患者,检查前临床均未明确病因且未进行治疗。观察腹膜增...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腹膜增厚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及显像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6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的108例腹膜增厚患者,检查前临床均未明确病因且未进行治疗。观察腹膜增厚形式、病变范围、器官病变、腹膜及器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CT值、有无腹水等。通过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法,结合临床及显像资料,对病因及原发灶做出诊断,比较PET/CT、PET、CT显像的诊断效能及恶性腹膜增厚与结核性腹膜增厚之间的区别。结果108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性病变90例,良性病变18例。PET/CT、PET、CT分别诊断出69、58、51例恶性腹膜病变原发灶,未准确诊断21、32、39例。PET/CT、PET、CT在腹膜增厚病因诊断中的敏感度分别为76.7%、64.4%、56.7%,特异度分别为72.2%、66.7%、83.3%,准确度分别为75.9%、64.8%、61.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2%、90.6%、94.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8.2%、27.3%、27.8%。90例恶性腹膜增厚的SUVmax(7.4±4.9)高于7例非结核性良性腹膜增厚(1.9±1.1;t=5.372,P=0.000),但与11例结核性腹膜增厚(6.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1,P=0.795)。恶性腹膜增厚与结核性腹膜增厚患者年龄(t=5.218,P=0.001)、腹膜增厚形式(χ^(2)=7.182,P=0.007)、有无其他器官病变(χ^(2)=9.395,P=0.002)、有无腹水(χ^(2)=3.947,P=0.047)、是否伴发热(χ^(2)=41.74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膜及器官SUVmax、CT值、腹膜病变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腹膜增厚病因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恶性腹膜增厚的SUVmax高于非结核性良性腹膜增厚,但与结核性腹膜增厚其他显像及临床特点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增厚 肿瘤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酮古龙酸菌山梨酮脱氢酶的原核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谷青 陈微微 +3 位作者 熊向华 汪建华 游松 张惟材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2年第4期511-514,共4页
目的:克隆酮古龙酸菌Y25的山梨酮脱氢酶基因sndh2,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检测表达产物的活性。方法:以酮古龙酸菌Y25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sndh2基因,连接到pET22b表达载体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对菌体裂解液进... 目的:克隆酮古龙酸菌Y25的山梨酮脱氢酶基因sndh2,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检测表达产物的活性。方法:以酮古龙酸菌Y25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sndh2基因,连接到pET22b表达载体后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对菌体裂解液进行SDS-PAGE分析;以D-木糖为底物,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活性染色及DCIP检测法鉴定表达产物的脱氢酶活性。结果:扩增得到1290 bp的山梨酮脱氢酶基因;构建了表达质粒pET22b-sndh2,SDS-PAGE结果显示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43.1×103的可溶性表达产物;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胶上出现的蓝黑色条带及DCIP检测液颜色的变化说明表达产物在以D-木糖为底物时表现出脱氢酶活性。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山梨酮脱氢酶具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梨酮脱氢酶 酮古龙酸菌 原核表达 活性电泳 生物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