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芝参芪茶和葛根枳椇茶斑马鱼生物效应评价
1
作者 李英 张贻杨 +4 位作者 岳林涛 戴明珠 沈佳琪 郭杰 李春启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6-343,共8页
虽然“药茶”概念形成及其文化发展在中国源远流长,但是针对现代药茶生物效应的研究较少,利用斑马鱼模型,从增强免疫力(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抗疲劳和缺氧耐受力(总运动距离)等方面评价灵芝参芪茶缓解体力疲劳的功效;从酒精性脂... 虽然“药茶”概念形成及其文化发展在中国源远流长,但是针对现代药茶生物效应的研究较少,利用斑马鱼模型,从增强免疫力(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抗疲劳和缺氧耐受力(总运动距离)等方面评价灵芝参芪茶缓解体力疲劳的功效;从酒精性脂肪肝、解酒(行为学)和胃肠道保护等方面评价葛根枳椇茶保肝护胃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当灵芝参芪茶质量浓度分别为625,1250,2500μg/mL时,均可显著提高免疫低下的斑马鱼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并可明显提高两种缺氧疲劳斑马鱼运动能力,具有剂量依赖性;当葛根枳椇茶质量浓度分别为625,1250,2500μg/mL时,均可显著降低肠炎性斑马鱼肠道中性粒细胞数量、降低兴奋期醉酒斑马鱼总运动距离,且葛根枳椇茶625μg/mL可预防酒精性脂肪肝。因此,灵芝参芪茶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功效,葛根枳椇茶具有保肝护胃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药茶 免疫力 抗疲劳 酒精性脂肪肝 解酒
下载PDF
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分析茯砖茶和千两茶差异性品质成分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永迪 张贻杨 +2 位作者 彭忠 谭斌 林海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4382-4387,共6页
目的分析茯砖茶和千两茶品质成分的差异,为茯砖茶和千两茶品质鉴定和差异鉴别提供依据。方法以44个品质成分为指标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选取VIP(varia... 目的分析茯砖茶和千两茶品质成分的差异,为茯砖茶和千两茶品质鉴定和差异鉴别提供依据。方法以44个品质成分为指标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选取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值大于1且具有显著差异的品质成分作为特征性差异成分。结果茯砖茶中除草酸外,其余各主要成分含量均高于千两茶。经OPLS-DA共识别出9种VIP值大于1的差异成分,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简单儿茶素和儿茶素为标志性差异品质成分。结论采用OPLS-DA分析茶叶样品品质成分,既可以对茯砖茶和千两茶进行鉴别区分,又可以筛选出两种茶类差异品质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千两茶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品质成分 差异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永迪 黄燕 +4 位作者 刘杏益 张贻杨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46-252,共7页
为了比较不同萃取方法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找到更适合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萃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Series Mass Spectrometry,GC-QQQ-MS)比较分析了同时蒸馏萃取... 为了比较不同萃取方法对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找到更适合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分析的萃取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as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Series Mass Spectrometry,GC-QQQ-MS)比较分析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茯砖茶挥发性成分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提取到的茯砖茶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两种方法共提取出90种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40种。其中SDE法提取到79种,以碳氢化合物、杂氧化合物、酮类和酚类为主;主要化合物有植酮、雪松醇、棕榈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二苯并呋喃、菲、香叶基丙酮、邻苯二甲醚、邻甲酚、联苯等。HS-SPME法提取到50种,以碳氢化合物、杂氧化合物、酮类和酚类为主;主要化合物有咖啡因、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二苯并呋喃、二氢猕猴桃内酯、联苯、香叶基丙酮、植酮、雪松醇、菲、1,2,3-三甲氧基苯等。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相互补充,结合分析可为茯砖茶挥发性成分鉴定提供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同时蒸馏萃取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研究茯砖茶加工过程品质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永迪 刘仲华 +3 位作者 黄建安 张贻杨 林海燕 李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4,9,共5页
研究了茯砖茶加工过程中10个时间阶段的样品,分析测定了18个品质成分,对所得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构建样品与品质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GCG、GCG、ECG、茶多酚、可溶性糖、没食子酸和水浸出物是茯砖茶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变... 研究了茯砖茶加工过程中10个时间阶段的样品,分析测定了18个品质成分,对所得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构建样品与品质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GCG、GCG、ECG、茶多酚、可溶性糖、没食子酸和水浸出物是茯砖茶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变化物质。提取的三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6.45%、26.29%和8.46%。结合聚类分析可得茯砖茶加工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毛茶期,包括毛茶和发花第0 d;第二阶段为发花前期,包括渥堆、发花第3 d和发花第6 d;第三阶段为发花后期,包括发花第9 d、发花第12 d、发花第15 d;第四阶段为茯砖茶干燥期,包括发花第18 d、发花第22 d。本研究为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建立了评价体系,确定了加工过程各时间段的分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发花 品质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重金属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永迪 刘仲华 +2 位作者 黄建安 张贻杨 李勤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27-1733,共7页
近年来,植物提取物得到了广泛的开发与利用,但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危及到其安全应用。因此,有效去除植物提取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重金属脱除技术包括絮凝沉淀法、吸附法、分子筛... 近年来,植物提取物得到了广泛的开发与利用,但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危及到其安全应用。因此,有效去除植物提取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重金属脱除技术包括絮凝沉淀法、吸附法、分子筛法等。另外一些新型的技术和材料也逐渐应用于植物提取物重金属脱除,如微生物法、纳米技术、离子/分子印迹技术、仿生材料等。对近年来植物提取物中重金属脱除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综述,对各方法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植物提取物中重金属脱除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重金属污染 脱除技术 絮凝沉淀法 吸附法 分子筛法
原文传递
茯砖茶加工过程中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贻杨 李永迪 +4 位作者 刘杏益 黄燕 刘仲华 黄建安 李勤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9-294,299,共7页
以茯砖茶加工过程中10个不同时间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化学计量学的方法,研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茯砖茶加工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毛茶、渥堆和发花第0天的样品;第二阶段包... 以茯砖茶加工过程中10个不同时间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化学计量学的方法,研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茯砖茶加工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毛茶、渥堆和发花第0天的样品;第二阶段包括发花第3天和第6天的样品;第三阶段包括发花第9天到第22天的样品。不同阶段茯砖茶光谱的主要差异吸收带为983~1929、92010~2390、2848~2925、(3415~3963)cm^(-1),主要代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羟基和氨基、酰胺Ⅱ带、葡甘露聚糖、阿拉伯聚糖和茶多酚吸收子峰。差异吸收带曲线拟合分析表明,茯砖茶加工过程3个阶段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羟基、氨基的振动吸收强度先降低9.47%(P>0.05),随后增加16.71%(P>0.05);酰胺Ⅱ带吸收强度先显著增加30.97%(p<0.05),随后显著降低11.79%(p<0.05);葡甘露聚糖先显著降低45.26%(p<0.05),随后显著增加8.00%(p<0.05);茶多酚子峰吸收强度先降低27.00%(P>0.05),随后增加0.40%(P>0.05);阿拉伯聚糖吸收强度先降低24.04%(P>0.05),随后增加20.15%(P>0.05)。研究表明,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和曲线拟合分析技术,可分析出茯砖茶加工过程中差异化学物质的变化,为茯砖茶发酵程度的评定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判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 曲线拟合分析
原文传递
黄芩叶毒理学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柴建新 李英 +5 位作者 周玉枝 游蓉丽 张辉 王高丽 王茵 张贻杨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4-930,共7页
目的 对黄芩叶进行系统毒理学研究得到安全性基础数据。方法 以黄芩叶提取物为受试物,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黄芩叶开展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以及90 d经口毒... 目的 对黄芩叶进行系统毒理学研究得到安全性基础数据。方法 以黄芩叶提取物为受试物,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黄芩叶开展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以及90 d经口毒性试验,进行系统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结果 黄芩叶提取物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雌雄小鼠LD_(50)>20.0 g/kg·BW,雌雄大鼠LD_(50)>15.0 g/kg·BW,属于实际无毒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3项遗传毒性检测结果均为阴性;90 d经口毒性试验中,2.0、4.0、8.0 g/kg·BW3个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生化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本试验剂量条件下,未发现黄芩叶提取物摄入对实验动物产生毒性作用,换算后黄芩叶NOAEL值为24.0 g/kg·B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叶 急性经口毒性 遗传毒性 90 d经口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