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黏膜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肥大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晓敏 燕华 +2 位作者 毛峻岭 张赛森 陆伦根 《胃肠病学》 2008年第4期228-230,共3页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IBS患者结肠黏膜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肥大细胞(MC)的变化及其在IBS中的可能作用。方法:20例腹泻型IBS患者、22例便秘型IBS患者和18名正常对照者纳入本研究,取回盲部、...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IBS患者结肠黏膜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肥大细胞(MC)的变化及其在IBS中的可能作用。方法:20例腹泻型IBS患者、22例便秘型IBS患者和18名正常对照者纳入本研究,取回盲部、乙状结肠黏膜行SP、VIP免疫组化染色和MC计数。结果:IBS患者回盲部、乙状结肠黏膜SP、VI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增粗,阳性增强(P<0.05)。IBS患者乙状结肠黏膜SP、VI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与回盲部相比无显著差异。IBS患者回盲部黏膜MC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乙状结肠黏膜MC计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IBS患者乙状结肠黏膜MC计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低于回盲部(P<0.01)。结论:SP、VIP和MC在IBS的发病中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肥大细胞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病理与内镜表现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万坚 陆伦根 张赛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理学指标与内镜表现的关系。方法对46例CAG患者胃窦黏膜病理结果与内镜下各种表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发现46例CAG患者萎缩均伴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其中萎缩伴肠上皮化生32例(...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理学指标与内镜表现的关系。方法对46例CAG患者胃窦黏膜病理结果与内镜下各种表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结果发现46例CAG患者萎缩均伴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其中萎缩伴肠上皮化生32例(69.57%),萎缩伴肠上皮化生和上皮内瘤变10例(21.74%),与之对应镜下表现形式多种。胃镜下单红相为主(花斑样改变)表现与病理学诊断萎缩符合率60.87%(28/46),且以轻中度萎缩为主。传统胃镜下萎缩表现与病理诊断萎缩的符合率为21.74%(10/46),其中白相为主,血管透见或显露与病理学诊断萎缩符合率13.04%(6/46),两种及以上胃镜下的表现共存时符合率则更低。结论用传统胃镜下萎缩的表现诊断CAG不可靠,应多作黏膜活检病理才能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内窥镜检查 病理学
下载PDF
脂肪对胃食管酸反流的影响和体重指数与胃食管酸反流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燕华 毛峻岭 +6 位作者 陈晓敏 张赛森 丽航 唐惟琚 金耀英 蒋佩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评估饮食脂肪对胃食管酸反流的影响和体重指数(BMI)与胃食管酸反流的关系。方法选择23例健康志愿者和22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记录受试者基本情况,先行食管测压,先后两次服用低脂餐和高脂餐,每次监测餐后6 h食管pH值。结果健康... 目的评估饮食脂肪对胃食管酸反流的影响和体重指数(BMI)与胃食管酸反流的关系。方法选择23例健康志愿者和22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记录受试者基本情况,先行食管测压,先后两次服用低脂餐和高脂餐,每次监测餐后6 h食管pH值。结果健康志愿者和GERD患者在两种热量相等的低脂餐和高脂餐后,pH<4总反流时间百分率,反流时间>5 min的反流次数及总反流次数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BMI≥25受试者的pH<4总反流时间百分率和反流时间>5 min的反流次数高于BMI<25受试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同热量含量下,食物中脂肪含量对健康志愿者和GERD患者餐后6 h酸反流无影响;而肥胖可能会增加胃食管酸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BMI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癌及胃溃疡筛查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谢津璧 万坚 +4 位作者 刘艳丽 丽航 毛峻岭 张赛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1期4820-482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和PGⅡ及PGⅠ/PGⅡ水平在对胃癌和胃溃疡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72例正常对照、78例胃溃疡及38例胃癌患者,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和PGⅡ及PGⅠ/PGⅡ水平在对胃癌和胃溃疡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72例正常对照、78例胃溃疡及38例胃癌患者,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水平,计算PGⅠ/PGⅡ比值.结果:胃溃疡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最高,分别为151.18μg/L±8.05μg/L、27.52μg/L±21.44μg/L,PGⅠ/PGⅡ比值为8.75±4.95,对照组PGⅠ、PGⅡ水平分别为115.51μg/L±54.13μg/L、13.44μg/L±11.11μg/L、PGⅠ/PGⅡ比值为10.93±5.33;胃癌组PGⅠ、PGⅡ水平最低(81.53μg/L±17.49μg/L、12.04μg/L±8.98μg/L),PGⅠ/PGⅡ比值为3.89±2.30.除PGⅡ水平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之间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胃癌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得出PGⅠ最佳界值为62.53μg/L(灵敏度为70.4%,特异度为56.4%),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1;PGⅠ/PGⅡ比值最佳界值为5.45(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64.6%),AUC为0.909;PGⅡ最佳界值为9.67μg/L(灵敏度为42.6%,特异度为89.7%),AUC为0.504.结论:高水平PGⅠ、PGⅡ是溃疡病的高危因素,对溃疡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PGⅠ及PGⅠ/PGⅡ比值的降低可提示胃癌的发生,适合大规模人群的胃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癌 胃溃疡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对胃癌高危人群的早期胃癌及肠上皮化生诊断的准确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善娟 毛峻岭 +5 位作者 燕华 张赛森 丽航 刘艳丽 王一飞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58-759,共2页
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且近年来不断有升高趋势。胃癌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能减少患者家庭的生命财产损失,减轻社会负担。然而临床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依然偏低,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白光内镜下早期胃癌表现不典型。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胃癌高危人群 窄带成像技术 肠上皮化生 诊断 财产损失 社会负担 检出率
原文传递
窄带成像技术预测结直肠小息肉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评估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善娟 陈世耀 +5 位作者 毛峻岭 丽航 张赛森 刘艳丽 任海峰 王一飞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22-624,共3页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正逐年升高。结直肠癌往往由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早期切除可降低其发生率,因此结肠镜检查结合息肉切除术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然而,结肠镜下切除非肿瘤性息肉并进行病理学检查不仅费用高,而且不必要的治疗会引起...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正逐年升高。结直肠癌往往由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早期切除可降低其发生率,因此结肠镜检查结合息肉切除术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然而,结肠镜下切除非肿瘤性息肉并进行病理学检查不仅费用高,而且不必要的治疗会引起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国外针对最大径≤5 mm 的息肉采取“切除丢弃(resect and discard)”的方法,这是结直肠癌治疗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除丢弃”策略中要求,对于最大径≤5 mm 的息肉的肿瘤性诊断与组织病理结果的准确率要高于90%,且对肿瘤的阴性预测值要高于90%。窄带成像技术作为新型的内镜成像技术,操作简单,与传统的白光内镜相比,对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有更高的分辨率,有利于早期发现腺瘤并及时进行治疗。目前,窄带成像技术评估在对息肉病理诊断的准确度方面仍有不完善和争议之处。因此,本研究拟评估窄带成像技术预测最大径<10 mm 的结直肠小息肉肿瘤性病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小息肉 窄带成像技术 肿瘤性病变 阴性预测值 技术评估 结肠镜检查结 结直肠腺瘤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检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7
作者 毛峻岭 燕华 +7 位作者 孙杰 万坚 丽航 张赛森 唐惟琚 金耀英 蒋佩华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1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PGⅡ)比值(PGR)和胃泌素-17(G-17)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确定其在萎缩性胃炎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在我院消化科行胃镜检查符合入选研究标准的300例患者,根据组...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Ⅰ/PGⅡ)比值(PGR)和胃泌素-17(G-17)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确定其在萎缩性胃炎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在我院消化科行胃镜检查符合入选研究标准的300例患者,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202例)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9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定量测定空腹血清PGⅠ、PGⅡ和G-17水平,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PGR)。采用14C-或13C-呼气试验和快速尿素酶试验两种方法联合判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与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血清PGⅠ分别为128.55±61.42μg/L和150.61±75.33μg/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GR分别为10.09±5.15和10.95±7.1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G-17分别为9.68±15.51pmol/L和18.93±18.92pmol/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p阳性组PGR(8.96±7.72)与阴性组(11.63±5.56)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p阳性组PGⅠ(125.39±65.90μg/L)与阴性组(154.19±65.13μg/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p阳性组G-17(10.91±15.50pmol/L)与阴性组(10.68±19.12pmol/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G和G-17水平可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筛查,如有异常,应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确诊并指导治疗。Hp感染与PG水平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血清蛋白酶原 胃泌素
原文传递
热量和脂肪对健康人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8
作者 燕华 毛峻岭 +6 位作者 陈晓敏 张赛森 丽航 唐惟琚 金耀英 蒋佩华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8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评估饮食脂肪和热量对健康人胃食管酸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健康志愿者,先做食管测压,先后2次服用低脂肪餐和高脂肪餐,每次记录餐后6h食管pH值。结果健康志愿者在2种热量相等的低脂肪和高脂肪含量的试餐后,pH<4总反流时间百分... 目的评估饮食脂肪和热量对健康人胃食管酸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健康志愿者,先做食管测压,先后2次服用低脂肪餐和高脂肪餐,每次记录餐后6h食管pH值。结果健康志愿者在2种热量相等的低脂肪和高脂肪含量的试餐后,pH<4总反流时间百分率(2.83±3.33%,3.15±3.05%),反流时间>5min的反流次数(0.32±0.627,0.4±0.866)及反流次数(15.96±15.54,16.6±14.07)的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同热量含量下,食物中脂肪含量对健康人餐后6h酸反流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热量 脂肪
原文传递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内镜表现与反流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燕华 陈毓钵 +2 位作者 张赛森 唐惟琚 陈晓敏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9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 确定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观察结果与胃食管反流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者54例,全部接受内镜检查,其中无食管炎29 例,无并发症的食管炎25 例;通过对内镜下粘膜表现、食管测压、24 小时食管pH 监测的观察结... 目的 确定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观察结果与胃食管反流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者54例,全部接受内镜检查,其中无食管炎29 例,无并发症的食管炎25 例;通过对内镜下粘膜表现、食管测压、24 小时食管pH 监测的观察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食管粘膜内镜下白色渗出物的出现、损害的范围与胃食管反流的严重程度有显著的相关性,无白色渗出物的红色损害也与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相关。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率、食管中下段蠕动波传导速度、异常收缩发生率均有显著异常(P< 0.01)。pH< 4的总时间% 在有粘膜红色损害、白色损害和融合损害的患者中分别为6.4% 、9.9% 、34.0% (P< 0.01)。结论 内镜所见食管粘膜红色损害与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明显相关,白色损害与较严重的反流相关,损害范围与反流平均时间相关。在反流性食管炎诊断的分类中,除损害区出现白色渗出物和损害的范围是重要的观察指标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炎 食管测压 内窥镜 PH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