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病血液流变学实验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卢丹 张起佑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64-166,共3页
对55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血 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 增高,其中红细胞压积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另外,影响红细胞流变特 性的多项... 对55例高血压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血 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其主要表现为全血粘度 增高,其中红细胞压积增高,是血液粘度增高的重要因素。另外,影响红细胞流变特 性的多项指标亦明显异常,是血液粘度增高的又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血液流变性改变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起佑 卢丹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37-238,共2页
本文对50例肾病综合征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表明肾病综合征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性异常和胆固醇代谢紊乱,其中以纤维蛋白元、血浆粘度、低密度脂蛋白固醇、全血粘度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本文对50例肾病综合征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表明肾病综合征存在着明显的血液流变性异常和胆固醇代谢紊乱,其中以纤维蛋白元、血浆粘度、低密度脂蛋白固醇、全血粘度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纤维蛋白元升高与血浆粘度升高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血液流变学 检测 指标
下载PDF
四种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方法学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起佑 卢丹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52-53,共2页
本文以双缩脲比色法为经典方法,对纤维蛋白原测定的热沉淀比浊法、免疫比浊法、硫酸铵比浊法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比浊方法在10.0g/L范围内线性良好,30分钟内比浊稳定,与双缩脲法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 本文以双缩脲比色法为经典方法,对纤维蛋白原测定的热沉淀比浊法、免疫比浊法、硫酸铵比浊法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比浊方法在10.0g/L范围内线性良好,30分钟内比浊稳定,与双缩脲法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479,0.8558和0.8808,结果经差值t检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可作为临床常规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较好的方法,并对干扰因素作了一些观察,供采用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原 双缩脲比色法 比浊法
下载PDF
唾液检测与温病伤阴的关系探讨——附94例临床病例分析
4
作者 卢丹 张起佑 华静 《中国中医急症》 1995年第6期285-286,共2页
本文观察了温病伤阴患者在气、营、血各阶段的唾液pH值、钾、钠及淀粉酶含量,结果表明温病伤阴各阶段上述指标均有相应的变化;我们认为:上述指标可作为中医温病伤阴气营血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温病 伤阴证候 唾液检测
下载PDF
毛细管粘度计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5
作者 卢丹 华静 张起佑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1996年第4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毛细管粘度计 正常参考值 质控液 室内质控 中医研究所 毛细管管壁 粘度值 重庆市 低切变率 毛细管式粘度计
下载PDF
连续切变毛细管粘度计的使用及质量控制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华静 卢丹 +1 位作者 张起佑 蔺习能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57-60,共4页
关键词 毛细管粘度计 切变率 质量控制 质控液 泊肃叶定律 室内质控 粘度值 正常参考值 粘度测定 全血样品
下载PDF
中医“脉痹”症之血液流变学改变特点
7
作者 卢丹 王厦 张起佑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3期182-182,共1页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改变 脉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中医 闭塞性疾病 炎性反应 非化脓性 祖国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