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0
1
作者 张起顺 陈勇 +3 位作者 王朝辉 赵俊 吴春芳 李彦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03-1605,共3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3.0 mg,每日1次+复方利血平片2片,...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3.0 mg,每日1次+复方利血平片2片,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 mg,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疗效,治疗前后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降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和IM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和IMT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降压疗效较好,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颈动脉内膜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颈动脉斑块 阿托伐他汀 利血平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C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梗死后微循环再通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起顺 陈勇 +2 位作者 王朝辉 吴春芳 赵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534-2539,共6页
背景:C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明显提升脑梗死患者预后,且促进心肌梗死后脑微循环再生。目的:探究C促红细胞生成素提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具体机制。方法:150只Wistar大鼠,随机取120只建立大鼠脑梗死动物模型后分为:诱导脑梗死组,诱导脑梗死组+... 背景:C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明显提升脑梗死患者预后,且促进心肌梗死后脑微循环再生。目的:探究C促红细胞生成素提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具体机制。方法:150只Wistar大鼠,随机取120只建立大鼠脑梗死动物模型后分为:诱导脑梗死组,诱导脑梗死组+C促红细胞生成素处理(浓度500,1 000,2 000 U/kg)组,另30只大鼠为空白对照。体外分离并培养脑梗死动物模型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与增殖相关基因(Ki67,p1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RNA干扰技术选择性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重复上述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1)CCK8实验显示,随着C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上升,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也同步上调;Western blot显示,增殖相关基因(Ki67,p1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2)shR NA-VEFG干扰后,CCK8及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增殖相关基因(Ki67,p16)的表达未随C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上调成正比;(3)结果提示,C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脑梗死动物模型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微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C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梗死 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春芳 赵雪艳 +1 位作者 陈勇 张起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6326-6328,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 Fas)及其配体(s Fas L)水平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 Fas)及其配体(s Fas L)水平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患者不同病情发展阶段的血清s Fas和s Fas L水平进行测定,同时以2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清s Fas和s Fas 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发病24 h后血清s Fas和s Fas L的表达开始升高,且在48 h达到高峰,并于1 w后开始下降,以后逐渐接近正常水平;患者病情越重,血清s Fas和s Fas L的表达越高,重度脑卒中患者血清s Fas和s Fas L的表达均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中度脑卒中患者均高于轻度患者(均P<0.05)。s Fas和s Fas L表达水平与脑卒中病情呈正相关(P<0.05)。结论 s Fas、s Fas L水平能反映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病情发展,对临床病情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SFAS SFASL
下载PDF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联合血清抵抗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转归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0
4
作者 耿利娇 陈勇 +3 位作者 张起顺 赵俊 吴春芳 王少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目前关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和血清抵抗素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转归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LP-PLA2、血清抵抗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风险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 目的目前关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和血清抵抗素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转归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LP-PLA2、血清抵抗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风险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36例。随访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上述因素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随访期间失访12人,预后不良组48例,预后良好组76例。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患者LP-PLA2水平(OR=2.105,95%CI:1.878~2.413)、血清抵抗素(OR=1.784,95%CI:1.509~2.213)对预后有显著影响。预后不良组LP-PLA2、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268.65±89.02)vs(128.78±76.22)mg/L,(24.36±4.87)vs(20.71±6.1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ROC曲线下LPPLA2联合血清抵抗素敏感度为81.35%,特意度为78.26%。结论 LP-PLA2联合血清抵抗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清抵抗素
下载PDF
miRNA-21过表达对乳鼠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朱睿明 邢方岚 +1 位作者 张起顺 赵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8-771,共4页
目的:探讨miRNA-21(miR-21)过表达对乳鼠星形胶质细胞(AS)凋亡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AS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H_2O_2组(400μmol/L的H_2O_2处理AS 24 h)和miR-21+H_2O_2组(miR-21 mimics转染AS 24 h后用400... 目的:探讨miRNA-21(miR-21)过表达对乳鼠星形胶质细胞(AS)凋亡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AS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H_2O_2组(400μmol/L的H_2O_2处理AS 24 h)和miR-21+H_2O_2组(miR-21 mimics转染AS 24 h后用400μmol/L的H_2O_2处理细胞24 h)。采用qRT-PCR检测3组细胞miR-2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c-myc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_2O_2组miR-21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β-catenin和c-myc表达降低,Bax表达升高(P <0. 05);与H_2O_2组比较,miR-21+H_2O_2组miR-21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β-catenin和c-myc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降低(P <0. 05)。结论:过表达miR-21可降低AS凋亡,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MIRNA-21 凋亡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BMSC定向分化为神经干样细胞后移植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小宁 张起顺 +1 位作者 李忠伟 王宝兰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0-304,共5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定向分化为神经干样细胞后进行移植,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适宜的移植时间。方法取培养至第3代的BMSC,将其定向分化为神经干样细胞,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鉴定。移植前用...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定向分化为神经干样细胞后进行移植,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适宜的移植时间。方法取培养至第3代的BMSC,将其定向分化为神经干样细胞,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鉴定。移植前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细胞,移植时将其缓慢输注到损伤部位。实验分3组,移植Ⅰ组和移植Ⅱ组分别于脊髓损伤后1和2周进行移植,对照组操作同移植Ⅰ组,仅将移植用细胞悬液改为等量的生理盐水。移植后1~6周,对各组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分,采用荧光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分化及神经纤维再生的情况。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区的病理学改变。结果BMSC诱导培养3d后,神经巢蛋白呈阳性表达,将诱导后的细胞球继续培养,可见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丝蛋白(NF200)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移植后两移植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Ⅰ组尤为明显。2个移植组均有大量的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和神经巢蛋白双阳性细胞及部分BrdU和NF200双阳性细胞填充于脊髓损伤区,同时可见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O.05),而移植Ⅰ组神经功能的改善较移植Ⅱ组更加明显。结论BMSC可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干样细胞,将其移植后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脊髓损伤1周后的移植效果优于损伤2周后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移植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口腔锻炼联合雪克运动在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吴春芳 陈勇 +2 位作者 张起顺 赵俊 耿丽娇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5年第13期1998-2001,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锻炼联合雪克运动在脑出血后出现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口腔锻炼组(28例,常规治疗与护理结合吞咽功能障碍口腔锻炼法... 目的:探讨口腔锻炼联合雪克运动在脑出血后出现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口腔锻炼组(28例,常规治疗与护理结合吞咽功能障碍口腔锻炼法)、雪克运动组(28例,常规治疗与护理结合雪克运动)、联合组(28例,常规治疗与护理结合吞咽功能障碍口腔锻炼法与联合雪克运动)。患者均行放射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其吞咽障碍进行分级,分析治疗前后四组吞咽障碍程度。结果(1)治疗前四组VFSS 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四组 VFSS 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9.40,P <0.05), VFSS 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联合组(8.68±4.74)分、雪克运动组(6.52±3.12)分、口腔锻炼组(6.43±2.84)分、对照组(3.96±2.02)分。除了对照组治疗前后 VFSS 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945,P >0.05)外,其余三组治疗后 VFSS 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 P <0.05)。(2)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χ2=37.76,P <0.01)。联合组总有效率最高(96.43%),其次是雪克运动组(75.00%)和口腔锻炼组(71.43%),最低的是对照组(21.42%)。结论由脑出血引发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与口腔锻炼联合雪克运动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吞咽障碍 口腔锻炼法 雪克运动
原文传递
大鼠脊髓冲击伤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良探索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小宁 张起顺 +1 位作者 李忠伟 王宝兰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1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制作稳定性强、重复性好的脊髓损伤模型的简易方法。方法:应用简易重物坠落打击装置建立大鼠脊髓中度损伤组(5g×8cm)、重度损伤组(5g×16cm)模型和假手术组,每组大鼠均n=10。通过运动功能评分法(BBB)评分、苏木精... 目的:探索一种制作稳定性强、重复性好的脊髓损伤模型的简易方法。方法:应用简易重物坠落打击装置建立大鼠脊髓中度损伤组(5g×8cm)、重度损伤组(5g×16cm)模型和假手术组,每组大鼠均n=10。通过运动功能评分法(BBB)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两组大鼠功能及病理的变化特点,以评价该制作方法的可靠性。结果:BBB评分显示两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中度损伤大鼠的恢复明显优于重度损伤大鼠(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脊髓损伤后脊髓结构紊乱,有胶质瘢痕及空洞形成,重度损伤组脊髓空洞面积明显大于中度组(P<0.05)。结论:该方法制作的大鼠脊髓模型能将不同打击力度造成的损伤区分开,并且模型的行为学与病理学结果相吻合,说明此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一致性,适合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损伤 模型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与血清和肽素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脑出血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 被引量:24
9
作者 耿利娇 张起顺 +2 位作者 赵俊 吴春芳 李婷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89-1491,1499,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血清和肽素以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医院就诊并确诊为脑出血患者98例,按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非感染组62例和感染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血清和肽素以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医院就诊并确诊为脑出血患者98例,按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非感染组62例和感染组3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和肽素及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采取免疫荧光干式定量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6h、24h、7d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并比较不同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感染组发病后6h、24h、7d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将感染组发病后6h、24h、7d不同时间阶段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指标作为基础数据绘制ROC曲线,血清和肽素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2.22%、83.33%,降钙素原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75.00%,C-反应蛋白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11%、77.78%,三个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94.44%。结论采取血清和肽素、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方式,可对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可明确指导肺部感染疾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肺部感染 血清和肽素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脑炎患者感染EV71病毒的流行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耿利娇 张起顺 +2 位作者 赵俊 吴春芳 李婷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07-1009,1013,共4页
目的了解脑炎患者中感染人肠道病毒71型病毒(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流行特点,为临床感染防控提供指导。方法收集812例脑炎患者临床资料及脑脊液样本,采用RT-PCR扩增检测EV71病毒,分析EV71病毒流行情况。结果经RT-PCR检测,812例脑... 目的了解脑炎患者中感染人肠道病毒71型病毒(human enterovirus 71,EV71)流行特点,为临床感染防控提供指导。方法收集812例脑炎患者临床资料及脑脊液样本,采用RT-PCR扩增检测EV71病毒,分析EV71病毒流行情况。结果经RT-PCR检测,812例脑炎患者中有224例为EV71病毒感染,检出率27.59%。春、夏、秋、冬四季脑炎患者EV71病毒感染率为33.11%、23.02%、22.22%和26.70%,且春季感染率与其他季节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41,P=0.0063)。男性和女性患者感染率分别为30.80%和23.08%,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38,P=0.0152)。儿童、青少年、中老年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6.64%、20.92%和34.57%;中老年患者感染率与其他年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85,P=0.0017)。224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热、呕吐、头痛、腹泻、恶心患者分别有182例(81.25%)、164例(73.21%)、155例(69.20%)、63例(28.13%)和26例(11.61%),其他临床表现不明显。224例患者经治疗后,有144例治愈或好转出院,出院时均未发现阳性症状或体征。结论春季为EV71病毒脑炎高发季节,男性中老年患者居多。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发热等症状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EV71病毒 感染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及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睿明 张起顺 +1 位作者 邢芳岚 赵俊 《临床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入院时Hcy水平分为研究组A组(Hcy≥15. 4μmol/L)和研究组B组(Hcy <15. 4μmol/L),选取同期非脑梗...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梗死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入院时Hcy水平分为研究组A组(Hcy≥15. 4μmol/L)和研究组B组(Hcy <15. 4μmol/L),选取同期非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Hcy水平,并比较研究组A组和研究B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叶酸、维生素B12(Vit B12)、脑梗死类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水平差异,分析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A组患者IMT、NIHSS高于研究B组,叶酸、Vit B12、Barthel指数、MMSE低于研究B组(P <0. 05)。研究A组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LAA)发生率高于研究B组(P <0. 05);两组患者心源性脑梗死(CE)、腔隙性脑梗死或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A)、其他原因性脑梗死(SOE)和不明原因性脑梗死(SUE)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Pearson分析得出,Hcy与IMT、NIHSS、LAA呈正相关性,Hcy与叶酸、Vit B12、Barthel指数、MMSE呈负相关性。结论 Hcy与脑梗死发生及临床指标有明确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