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游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与居民福祉耦合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1 位作者 陈丹玲 张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8,共13页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与居民福祉的相互复杂关系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研究中重要的交叉科学问题,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领域。然而,已有研究更为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对居民福祉的贡献,忽...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与居民福祉的相互复杂关系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研究中重要的交叉科学问题,也是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多发领域。然而,已有研究更为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对居民福祉的贡献,忽视了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以及供需平衡对居民福祉的影响。选择长江中游地区作为研究靶区和2000—2018年作为研究时段,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量化矩阵测度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采用年度组合赋权法和线性函数加权法评估居民福祉,引入弹性系数模型划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与居民福祉耦合关系类型,并进一步研究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与居民福祉耦合关系可划分为“供需改善-福祉增加”“供需恶化-福祉增加”“供需改善-福祉减少”以及“供需恶化-福祉减少”4种,分别对应最优、次优、次差以及最差耦合关系类型;2)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与居民综合福祉耦合关系表现为以权衡关系为主导且逐渐增强,其中“供需恶化-福祉增加”县域单元占比由2000—2010年的81.99%增至2010—2018年的91.57%;3)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与居民福祉耦合关系会随着福祉类型、服务类型、空间尺度、时间范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表现出不同形式的反馈。长江中游地区各县域单元和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尽可能地规避“生态诅咒”或“生态魔咒”效应,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祝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平衡 居民福祉 长江中游地区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超正 孙小宇 +4 位作者 张寒 邓陈宁 赵可 靳亚亚 陈丹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7-238,共12页
[目的]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双重效应及其影响机理。[方法]选取长江中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量化矩阵分析生态系统供需平衡的时空格局,并运用土地... [目的]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双重效应及其影响机理。[方法]选取长江中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量化矩阵分析生态系统供需平衡的时空格局,并运用土地利用变化生态贡献率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双重影响。[结果](1)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状况持续恶化,主要是由建设用地大规模扩张和耕地、林地大面积缩减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减少和消费需求增加造成的。(2)长江中游地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间的关系在时间尺度上由权衡转为协同,需求和供给平衡间的协同关系在时间尺度上进一步增强,但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需求和供需平衡间的权衡或协同性质及其程度在空间尺度上却存在高度异质。(3)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存在改善和恶化双重效应,且恶化效应显著大于改善效应,但引起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分项服务供需改善和恶化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具有时序异质性。[结论]应促进具有协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提升与区域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致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遏制具有协同恶化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以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供需平衡 土地利用变化 长江中游地区
下载PDF
考虑生态组分贡献的居民福祉综合评价与时空演变
3
作者 张超正 孙小宇 +3 位作者 侯娇 张寒 邓陈宁 郑伟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5-383,共9页
[目的]构建符合区域特征并考虑生组分份贡献的居民福祉评价指标体系,可为量化生态环境与居民福祉的数量关系,揭示生态保护政策对居民福祉的作用效应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区域提升居民福祉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长江中游... [目的]构建符合区域特征并考虑生组分份贡献的居民福祉评价指标体系,可为量化生态环境与居民福祉的数量关系,揭示生态保护政策对居民福祉的作用效应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区域提升居民福祉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长江中游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和2000—2018年作为研究时段,引入年度组合赋权法和线性函数加权法测度了居民福祉得分,运用标准差衡量了居民福祉不均等程度。[结果](1)长江中游地区居民综合福祉得分由2000年的17.641持续提升至2018年的31.387,且空间格局由起初的普遍低逐渐演化成中间高四周低;就分项福祉而言,居民基本收入、基础物质、健康以及文化教育福祉得分同样持续提升,但居民安全和社会关系福祉得分有所下降,且居民福祉不同维度的不同水平分区在空间分布与演化上并不一致。(2)长江中游地区居民综合福祉不均等程度由2000年的2.429小幅扩大至2018年的4.709,但处于较低的水平;就分项福祉而言,居民基本收入、基础物质、健康、文化教育福祉不均等程度小幅扩大,居民安全、社会关系福祉不均等程度小幅改善,但均处于较低的水平。[结论]长江中游地区未来应按照“对标全国水平、符合区域实际、分项逐步提标”的思路,切实提升居民综合福祉水平和缩小居民综合福祉不均等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组分份 居民福祉 时空演变 长江中游地区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阶段划分和特征测度
4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3 位作者 孙小宇 靳亚亚 陈丹玲 罗万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1-241,共11页
[目的]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视角,探究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过程特征和轨迹特征。[方法]通过分析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和地学信息图谱等特征。[结果](1)2000—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划分为“由初级产品生产阶... [目的]基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视角,探究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过程特征和轨迹特征。[方法]通过分析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和地学信息图谱等特征。[结果](1)2000—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划分为“由初级产品生产阶段II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型,城镇化缓慢发展与人口严重外流期”和“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型,城镇化稳步发展与人口持续回流期”2大阶段。(2)就变化总体特征而言,以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草地、湿地面积明显减少,未利用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为主。(3)就变化过程特征而言,2000—2010年以耕地和林地相互转化,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水域转化,以及水域向湿地转化为主;2010—2018年以耕地和建设用地相互转化,林地向建设用地和耕地转化,以及湿地向水域转化为主。(4)就变化轨迹特征而言,以前期变化型为主,后期变化型和反复变化型次之,持续变化型所占比例较小。[结论]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阶段性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不同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由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化规模与方向所导致的土地利用数量与空间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总体特征 过程特征 轨迹特征 长江中游地区
下载PDF
耕地细碎化和劳动力老龄化对水稻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超正 陈丹玲 张旭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352,共9页
化肥过量施用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中较普遍现象,且小农家庭经营仍是中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因此,探究小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内在机理,是中国农业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政策调控的焦点。基于湖北东南地区775份水稻... 化肥过量施用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中较普遍现象,且小农家庭经营仍是中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因此,探究小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内在机理,是中国农业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政策调控的焦点。基于湖北东南地区775份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耕地细碎化和劳动力老龄化对水稻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耕地细碎化和劳动力老龄化对化肥施用强度呈显著正向影响,且耕地细碎化对化肥施用强度的正向影响远大于劳动力老龄化;(2)耕地细碎化和劳动力老龄化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受地貌类型制约,其中,耕地细碎化对低山丘陵区化肥施用强度的正向影响远大于岗地平原区,而劳动力老龄化对低山丘陵区化肥施用强度的正向影响略大于岗地平原区;(3)耕地质量等级和水稻种植规模对化肥施用强度呈显著负向影响,而稻谷商品化率对化肥施用强度呈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细碎化 劳动力老龄化 化肥 水稻 地貌差异
下载PDF
劳动力老龄化、耕地细碎化必然导致水稻生产成本增加吗?——基于鄂东南地区的微观调查
6
作者 张超正 张旭鹏 陈丹玲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1222,共12页
基于鄂东南地区755份水稻种植户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劳动力老龄化和耕地细碎化对水稻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显著增加了水稻生产中的单位产量总成本,具体到分项成本,劳动力老龄化显著增加了肥料、农药和人工成... 基于鄂东南地区755份水稻种植户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劳动力老龄化和耕地细碎化对水稻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老龄化显著增加了水稻生产中的单位产量总成本,具体到分项成本,劳动力老龄化显著增加了肥料、农药和人工成本,但也显著降低了种子成本,抑制了机械投入。耕地细碎化显著提高了水稻生产中的单位产量总成本,具体到单项成本,耕地细碎化显著提高了种子、肥料、农药和人工成本,显著限制了机械使用。劳动力老龄化、耕地细碎化对水稻生产中单位产量总成本及其分项成本的影响受制于地貌类型。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开展稳健性检验,证实估计结果是稳健的。在劳动力老龄化和耕地细碎化的双重背景下,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别具现实意义。建议应提升农机服务的可获得性,加快耕地适度规模经营进程,提高耕地整治与流转的耦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老龄化 耕地细碎化 水稻生产 生产成本 地貌类型
下载PDF
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晓红 张超正 杨千太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基于湖北省武汉市都市圈的480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产业融合能显著提高生活满意度;②产业融合主要通过促进农户非农收入增长来... 基于湖北省武汉市都市圈的480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产业融合能显著提高生活满意度;②产业融合主要通过促进农户非农收入增长来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与未参与产业融合的农户相比,参与产业融合农户的人均非农纯收入高出53.7%;③产业融合能通过不同路径提高不同收入阶层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对低收入组农民来说,产业融合主要通过心理效应提高农户生活满意度;对中高收入组农民来说,产业融合主要通过收入效应和心理效应提高农户生活满意度.研究结论:乡村产业融合能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但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增收效应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具体的实践中,产业融合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应注重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等满足农民的隐性心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满意度 产业融合 中介效应 收入
下载PDF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吴诗嫚 叶艳妹 +2 位作者 张超正 索烨 文高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9-88,共10页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权属管理新路径。研究方法:采用熵权改进TOPSIS法量化评估农户生计资本指数,运用双重差分计量法分析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实施权属调整后...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权属管理新路径。研究方法:采用熵权改进TOPSIS法量化评估农户生计资本指数,运用双重差分计量法分析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实施权属调整后,农户生计资本指标的双重差分值提高了0.056;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能显著提升农户的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且平原地区实施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提升效果高于山地地区。研究结论:应以完善权属调整法制建设和规范管理为保障,建立权属调整与适度规模经营的联结机制,依据自然禀赋特征实施精准化、差别化的权属调整模式,为农田集中连片、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从而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整治 权属调整 可持续生计框架 生计资本
下载PDF
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来自湖北省江汉平原与武陵山区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8
9
作者 吴诗嫚 叶艳妹 +1 位作者 张超正 文高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8-106,共9页
研究目的: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武陵山区483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耕地细碎化治理新路径。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政府主导模式和... 研究目的: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武陵山区483份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耕地细碎化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耕地细碎化治理新路径。研究方法:综合指数法、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农主导模式通过促进地块集中连片的土地平整工程,改善农业生产关系的权属调整工作,共同降低自然因素和产权因素造成的耕地细碎化;(2)相对于政府主导模式,新农主导模式定位于现代农业发展,农地流转与农地整治的耦合度更高,土地平整工程和权属调整的比例更高,对耕地细碎化的治理效果也更为明显;(3)与丘陵山区农地整治相比,平原地区农地整治更能显著降低耕地细碎化。研究结论:建议继续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结合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区位优势,总结和完善农地整治的地域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土地平整工程和权属调整工作,全面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整治 不同模式 耕地细碎化 区域差异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关联及其解释——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丹玲 卢新海 张超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1-159,177,178,共11页
从理论层面揭示区域一体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ULUE)的内在机理,构建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规模+结构+集聚”的 ULUE测度体系,并综合利用小波神经网络、空间分异模型和空间回归分析探索200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 从理论层面揭示区域一体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ULUE)的内在机理,构建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规模+结构+集聚”的 ULUE测度体系,并综合利用小波神经网络、空间分异模型和空间回归分析探索200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 ULUE从2003的0.5614增长至2015年的0.8111,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②ULUE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空间上的关联特征和集群趋势.且由于不同集聚区内扩散效应在空间上渗透不均衡,其关联性主要表现为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③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 ULUE在空间关联上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和“门当户对”的特征,地理位置的空间相邻、投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似是其空间关联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空间关联 长江中游城市群
下载PDF
土地整治对农户“福祉—生态”耦合关系的影响——基于整治模式与地貌类型的异质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超正 陈丹玲 +2 位作者 张旭鹏 吴诗嫚 杨钢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96,共9页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对农户“福祉水平—生态依赖”耦合的关系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其影响的整治模式和地貌类型差异。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和半参数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和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均对农户...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对农户“福祉水平—生态依赖”耦合的关系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其影响的整治模式和地貌类型差异。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和半参数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地方政府和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均对农户实现“高福祉—低依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江汉平原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促使“高福祉—低依赖”的实现概率高出地方政府主导模式17.5%,武陵山区这一概率则高出21.7%;(3)与武陵山区同一土地整治模式相比,江汉平原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可促使“低福祉—低依赖”的实现概率降低10.5%,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可促使“低福祉—高依赖”的实现概率降低25.3%。研究结论:土地整治对农户“福祉水平—生态依赖”耦合关系的影响受到整治模式和地貌类型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农户福祉 生态依赖 整治模式 地貌类型
下载PDF
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文高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1-270,共10页
为从微观尺度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及其差异,该文通过构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基于湖北省4县(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 为从微观尺度分析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及其差异,该文通过构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system of farmer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基于湖北省4县(市)483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比分析整治区与未整治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农户生态系统服务净收益和依赖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农地整治后,整治区农户的供给服务收益、调节服务收益、文化服务收益、生态系统服务收益和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收益分别增加33.20%、5.34%、35.09%、32.12%和33.23%,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增加53.06%、5.40%、33.33%、49.33%和42.40%,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增加6.46%、5.25%、38.89%、8.24%和27.02%,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增加17.01%、4.66%、22.34%、16.85%和22.98%;整治区农户的供给服务指数、调节服务指数、文化服务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总指数分别发生-28.60%、-21.05%、-6.45%和-26.91%的变化,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发生-36.57%、-24.69%、-16.24%和-34.52%的变化,地方政府主导模式整治区分别发生-18.97%、-17.27%、+16.42%和-17.59%的变化,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发生-8.34%、-13.39%、-4.10%和-8.36%的变化。这表明农地整治是优化农户收入结构和降低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有效途径,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地方政府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仍有上升空间。研究结果可为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与家庭福祉在微观尺度的结合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也为农地整治项目的合理持续推进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整治 生态 模式 农户福祉 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
下载PDF
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前后农户生计资本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0-96,共7页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方法: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农地整治后,整治区户均生计资本总指数和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分别增加0.106 3和0.091 2,其中新型经营...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模式农地整治对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结构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方法: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农地整治后,整治区户均生计资本总指数和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分别增加0.106 3和0.091 2,其中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项目区分别增加0.143 3和0.129 6,政府主导模式项目区分别增加0.078 1和0.061 9,而同期未整治区分别增加0.010 4和0.006 4,说明农地整治是提高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改善农户生计结构的有效途径,且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的农地整治的作用效果大于政府主导模式。研究结论:应继续加大农地综合整治项目投资力度,创新农地整治实施模式,以提升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和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不同模式 生计资本 水平变化 结构变化
下载PDF
农地细碎化、耕地质量对水稻生产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7-134,168,169,共10页
农地细碎化和耕地质量是影响农业产出及其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且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基于湖北省武汉都市圈775份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选取块均面积、地块数量和地块间的平均距离作为衡量农地细碎化程度的指标,根据地貌差异将调查样本分为... 农地细碎化和耕地质量是影响农业产出及其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且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基于湖北省武汉都市圈775份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选取块均面积、地块数量和地块间的平均距离作为衡量农地细碎化程度的指标,根据地貌差异将调查样本分为岗地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2组,通过构建4种不同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效率损失函数,聚焦于农地细碎化和耕地质量的不同组合对水稻产量和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地细碎化对岗地平原区水稻产量和技术效率的影响为负但并不显著,对低山丘陵区水稻产量和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正但也不显著;耕地质量对岗地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水稻产量和技术效率的影响均显著为正;农业收入比例、人均年纯收入和商品率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利用农地细碎化单项指标即块均面积、地块数量和地块间的平均距离分别替代农地细碎化综合指数开展稳健性检验,证实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具有相当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细碎化 耕地质量 水稻生产 技术效率 区域差异
下载PDF
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超正 陈丹玲 +1 位作者 杨钢桥 方相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和武陵山区部分市(县)483份农户调查数据,构建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of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探讨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 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和武陵山区部分市(县)483份农户调查数据,构建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体系(Index of Dependence on Ecosystem Services,IDES),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探讨生计资本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平原和山区农户的IDES分别为0.181和0.241.②平原农户的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显著高于山区农户,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略微高于山区农户.③土地经营面积与所有农户的IDES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收入、家庭存款、家庭资产、家庭借贷难易程度、劳均受教育年限、劳均技能水平、劳均健康状况和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度与所有农户的IDES呈负相关关系;劳动力比例与所有农户的IDES呈倒U型关系;住房条件和是否加入社区组织与平原农户的IDES无显著关系,而与山区农户的IDES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资本 农户福祉 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 江汉平原 武陵山区
下载PDF
多维视域下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丹玲 卢新海 +1 位作者 张超正 张旭鹏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110,共15页
从多维视角探索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可以为一体化战略“扩容”及城市土地绿色利用路径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检验区域一... 从多维视角探索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可以为一体化战略“扩容”及城市土地绿色利用路径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探索性构建“市场-技术-产业”的多维理论分析框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挖掘区域一体化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与未实施区域一体化的城市相比,一体化地区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高出0.124个单位,并且这一提升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第二,通过对多维作用机制的独立效应及协同效应检验发现,区域一体化建设依赖市场关联、技术创新及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变量的中介作用尚未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视域 区域一体化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作用机制 PSM-DID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协同创新驱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丹玲 卢新海 +2 位作者 张超正 胡文伯 李玉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111,共9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协同技术创新是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在理论层面从环境、投入、产出和互动四个维度构建协同创新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整合性框架后,以中国284个城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协同...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协同技术创新是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在理论层面从环境、投入、产出和互动四个维度构建协同创新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整合性框架后,以中国284个城市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协同创新驱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的多元实现路径。研究表明:①单个协同创新条件的一致性水平位于0.4928~0.8388范围内,表明单个条件均不构成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必要条件。②条件组合的充分性分析显示,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协作互动条件“多重并发",形成协同创新驱动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的4种路径,具体归纳为投入主导型、区域互动支撑下的资本赋能型及环境和投入连接下的主体互动转化型3种差异化模式。③条件因素的普适性和替代性分析显示,经济软环境、人力资本投入和物质资本投入是影响高水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具有普遍性的因素,成果市场化和区域互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④囿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稟赋,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创新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驱动路径呈现出显著异质性特征。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资源禀赋,从组态视角着力于多重协同创新条件的适配以“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土地绿色高效利用政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组态影响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下载PDF
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成本效率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张超正 杨钢桥 文高辉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19年第3期329-334,共6页
揭示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和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条件下,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成本效率的影响。通过构建柯布—道格拉斯成本函数模型,利用武汉都市圈393份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对研究假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平均成本效率为0.768... 揭示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和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条件下,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成本效率的影响。通过构建柯布—道格拉斯成本函数模型,利用武汉都市圈393份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对研究假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平均成本效率为0.768,仍有23.2%的进步空间;转入户的成本效率比非转入户高5.54%,其中转入规范户的成本效率比非转入户高12.93%,转入不规范户的成本效率比非转入户高3.30%;转入户的成本效率与耕地经营规模存在正向关系,其中转入规范户的成本效率与耕地经营规模存在正向关系,转入不规范户的成本效率与耕地经营规模存在倒"U"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水稻生产 成本效率 耕地经营规模 市场规范程度
下载PDF
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武汉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杨钢桥 张超正 文高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2-151,共10页
首先从理论上揭示在不同耕地流转市场、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条件下,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然后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以武汉都市圈775份水稻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样本农户水稻... 首先从理论上揭示在不同耕地流转市场、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条件下,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然后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以武汉都市圈775份水稻种植户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样本农户水稻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34,仍存在16.6%的技术效率损失。(2)耕地流转能够提升农户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且耕地转出和耕地转入都对技术效率有正向作用,相对于耕地转入而言,耕地转出对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3)耕地转入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高于未流转户,耕地转入欠规范户的技术效率低于未流转户。(4)耕地转入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上升的趋势,耕地转入欠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5)耕地转入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耕地转入欠规范户的技术效率随着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且耕地细碎化对不同经营规模转入欠规范户技术效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结论:耕地流转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受制于耕地流转市场规范化程度、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程度;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受到耕地流转市场规范化程度的制约;耕地细碎化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方向取决于耕地流转市场规范化程度和耕地经营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流转 农户 水稻生产 技术效率 耕地细碎化 市场规范化程度
下载PDF
城市扩张背景下生态用地格局与生态效率的多尺度关联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才学 杨蓉萱 +3 位作者 柯新利 马智宇 张超正 唐兰萍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5期1-10,共10页
探寻生态用地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效率的影响规律对于合理配置生态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生态效率度量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景观指数,分别探讨2005—2015年三大城市群生态效率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景观格局... 探寻生态用地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效率的影响规律对于合理配置生态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生态效率度量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景观指数,分别探讨2005—2015年三大城市群生态效率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景观格局演变规律,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行政区和主城区不同尺度下的生态用地景观格局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扩张使生态用地面临较高的转化风险,绿地作为优势生态用地,是建设用地蚕食的主要用地类型;(2)主城区尺度下的生态用地景观格局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比行政区尺度更为显著,对主城区内的生态用地景观格局进行调控更能发挥效果;(3)绿地景观格局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比水域更为突出,降低主城区绿地破碎度,提高单个斑块优势度比提高绿地总面积更有利于促进城市生态效率。由此可认为主城区尺度下的绿地优化调控在城市规划中应给予重视,在无法避免蚕食绿地时,应尽可能侵占小斑块绿地,以确保自然生态保护区等大斑块绿地的生态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生态用地景观格局 多尺度分析 空间杜宾模型 三大城市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