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尿素氮与白蛋白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古冬容 张越旻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26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BUN)与白蛋白(ALB)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就诊的428例AECOPD患者的资料。根据30 d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402例)... 目的:探讨血尿素氮(BUN)与白蛋白(ALB)比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就诊的428例AECOPD患者的资料。根据30 d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402例)和死亡组(26例)。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对AECOPD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分析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BUN/ALB(B/A)对AECOPD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合并糖尿病占比、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BUN、血肌酐(Scr)、B/A均高于生存组,ALB低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WBC、B/A均为AECOPD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BUN、ALB及B/A对AECOPD患者30 d内死亡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B/A的AUC高于BUN、ALB,在最佳截断值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方面,ALB的敏感度更高,BUN的特异度更高。结论:B/A是AECOPD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判断AECOPD预后情况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尿素氮 白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预后
下载PDF
基于扶正祛邪原则救治秋水仙碱中毒探讨
2
作者 张越旻 王进忠 +1 位作者 覃小兰 李玉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454-2457,共4页
秋水仙碱是临床常用药物,应用较为广泛,但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易导致急性中毒。现代医学对秋水仙碱中毒无特效解毒剂,救治成功率低。秋水仙碱中毒属中医"药毒"范畴。中医"正邪观"理论认为药毒属外邪入里伤正... 秋水仙碱是临床常用药物,应用较为广泛,但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易导致急性中毒。现代医学对秋水仙碱中毒无特效解毒剂,救治成功率低。秋水仙碱中毒属中医"药毒"范畴。中医"正邪观"理论认为药毒属外邪入里伤正。根据邪正盛衰可将秋水仙碱中毒的救治分为早、中、后3期,不同时期的救治需把握扶正、祛邪两者的时机与平衡,辨证处方用药,重视调护正气、标本兼顾。早期袪邪为关键,以"攻下"为主,中期以顾护正气为主,以"益气敛阴,回阳救逆"为要;后期标本兼治,扶正与袪邪并行。各期视病情需要配合西医血液灌流及支持治疗。基于扶正祛邪原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救治秋水仙碱中毒,有望为提高其救治成功率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碱中毒 扶正祛邪 分期辨治
下载PDF
登革热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治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覃小兰 刘云涛 +3 位作者 郑杰超 张越旻 汤宛莹 张忠德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分析登革热伴血小板计数(PLT)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中明确诊断为登革热15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伴PLT减少将患者分为登革热... 目的分析登革热伴血小板计数(PLT)减少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中明确诊断为登革热15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伴PLT减少将患者分为登革热伴PLT减少组(1211例)和不伴PLT减少组(359例);根据中医辨证处方中是否采用凉血散血药(组成:赤芍、牡丹皮、生地黄、丹参、犀角等)分为凉血散血组(492例)和非凉血散血组(719例).对比分析登革热伴PLT减少组与不伴PLT减少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中医辨证、处方特点等,以及凉血散血组与非凉血散血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PLT水平的差异.结果登革热伴PLT减少组患者出现皮疹、出血、WBC减少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比例均较不伴PLT减少组明显增加〔皮疹:61.4%(744/1211)比14.8%(53/359),出血:7.3%(89/1211)比1.1%(4/359),WBC减少:88.2%(1068/1211)比60.4%(217/359),AST升高:41.0%(497/1211)比29.5%(106/359)〕;伴PLT减少组PLT、WBC均较不伴PLT减少组明显降低〔PLT(×10^9/L):74.2±27.5比166.6±42.8,WBC(×10^9/L):2.1±1.6比6.4±3.7〕,AST较不伴PLT减少组明显升高(U/L:69.6±34.1比52.6±26.1,P<0.05).登革热伴PLT减少组和不伴PLT减少组中医辨证常见证型主要为卫气同病〔分别为425例(占35.1%)和147例(40.9%)〕;登革热伴PLT减少组和不伴PLT减少组所用中药方剂主要为银翘散〔分别为132例(占10.9%)和46例(12.8%)〕.凉血散血组与非凉血散血组合并使用升高WBC、PLT药物比例及治疗后WBC、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凉血散血组治疗后WBC、PLT水平及上述指标恢复正常的比例均较非凉血散血组明显升高〔WBC(×10^9/L):4.5±3.1比3.2±2.4,WBC恢复正常比例:42.7%(210/492)比33.1%(238/719);PLT(×10^9/L):85.9±26.2比79.3±24.8,PLT恢复正常比例:41.1%(202/492)比27.5%(198/719),均P<0.05〕.结论登革热伴PLT减少者更易出现皮疹、出血等症状,中医辨证以卫气同病、气血两燔、瘀毒交结为多,凉血散血可能有助于患者WBC、PLT的恢复,对减少重症登革热如出血等症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血小板减少 中医 辨证治疗
下载PDF
平衡针镇痛效应观察及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覃小兰 王文远 +3 位作者 王进忠 谢文源 张越旻 高业勤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目的:观察平衡针针刺头痛穴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镇痛效应,探讨其与脑区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将4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头痛穴组和非穴组,每组20例。头痛穴组针刺头痛穴,患者有放电感、麻胀感时立即出针,非穴组针刺非穴,均每天1... 目的:观察平衡针针刺头痛穴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镇痛效应,探讨其与脑区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将4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头痛穴组和非穴组,每组20例。头痛穴组针刺头痛穴,患者有放电感、麻胀感时立即出针,非穴组针刺非穴,均每天1次,治疗4周。采用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评估针刺镇痛效应,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脑区功能改变。结果:干预期(针刺结束时)和随访期(针刺结束后4周)头痛穴组镇痛效应优于非穴组(P<0.05),头痛穴组干预期的镇痛效果优于随访期(P<0.05);非穴组干预期与随访期镇痛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对比,头痛穴组针刺干预4周后ReHo值增高的脑区有前扣带回、中央前回、眶额上回、腹外侧核、脑岛、腹后内侧核、顶下小叶、左前扣带回、脑桥、小脑扁桃体、眶额下回(P<0.05);ReHo值降低的脑区有右脑桥、中央后回、腹后外侧核、后扣带回,左中央前回、海马(P<0.05)。非穴组针刺干预4周后ReHo值增高的脑区有右舌回、左楔前叶、前扣带回、枕下回(P<0.05);ReHo值减低的脑区有左腹后外侧核(P<0.05)。结论:平衡针针刺头痛穴的镇痛效应可能与以边缘系统为主的多个脑功能区互相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针 无先兆偏头痛 针刺镇痛 功能磁共振成像 局部一致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