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呐喊》《彷徨》的知识分子形象系列
- 1
-
-
作者
张足先
-
机构
湖北省教育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61-66,共6页
-
-
关键词
知识分子形象
《呐喊》
《彷徨》
鲁迅
“历史中间物”
封建主义
“疯子”
艺术形象
卫道者
孔乙己
-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徐志摩诗歌轻灵飘逸的艺术风格
- 2
-
-
作者
张足先
-
机构
湖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9-43,共5页
-
-
关键词
徐志摩诗歌
音节化
艺术个性
抒情主人公
轻灵
诗歌风格
《再别康桥》
格律诗论
艺术风格
“音乐美”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试论鲁迅小说情感美“三原色”
- 3
-
-
作者
张足先
-
机构
湖北省教育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6-70,共5页
-
文摘
情感美是有标准的,并非一切情感都可以成为美。鲁迅深深懂得,伪饰、虚假、浅薄、庸俗的情感,激发不起读者的审美兴趣,至于艳情、色情更是靠近不了美神。鲁迅追求的是体现人性美、人情美的高洁的情感,它以“真实”、“强烈”和“深沉”为原素。如果情感美也能用“色”来表征的话,那末,我们说,这就是情感达到美的标准的原色、本色。鲁迅作品之所以美,就是因为鲁迅始终以这“三原色”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的缘故。
-
关键词
情感美
鲁迅小说
鲁迅作品
祥林嫂
小说艺术
艺术追求
情感体验
人性美
人情美
审美兴趣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鲁迅小说模式的革新与创造
- 4
-
-
作者
张足先
-
机构
湖北省教育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3-67,共5页
-
文摘
小说模式是作家用来传达艺象的一种媒介载体。这种媒介载体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也在发生变异与更新,但相对于社会思想和艺术观念的更迭和变化来说,它的演化却是极为缓慢的,甚至可以说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又可能发生突发性的变化。我国传统小说从魏晋六朝志怪小说起,到明清章回小说,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正体现了这种相对稳定而又缓慢变化的特点。
-
关键词
小说模式
新小说
鲁迅
小说艺术
中国传统小说
明清章回小说
作家
志怪小说
审美情趣
魏晋六朝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狂人形象的双层建构
- 5
-
-
作者
张足先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128-128,共1页
-
文摘
《狂人日记》以塑造“忧惯深广”的狂人形象,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块丰碑。然而,对于狂人形象,历来学术界却有不同的理解,争论的焦点已经集中在究竟怎样解释“病狂”与“清醒”之间的矛盾问题上。笔者认为《狂人日记》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艺术层次的建构,即现实的层次(浅层)和象征的层次(深层)。在读者头脑中,“病狂”和“清醒”形成两种精神风貌截然不同的艺术形象叠影。把“病狂”与“清醒”理解成非此即彼,或彼此合一的观点,笔者认为都是欠妥的立论,因为它们分属于两个艺术层次上的不同艺术体系,都各有自己“质”的规定性。1、狂人心态的真实写照。
-
关键词
《狂人日记》
艺术形象
精神风貌
艺术层次
中国现代文学史
学术界
“质”
象征
矛盾问题
焦点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情的烈焰,灵的高致——鲁迅小说情感美艺术机制初探
- 6
-
-
作者
张足先
-
出处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4-7,76,共5页
-
文摘
情感美是有标准的,并非一切情感都可以进入美的殿堂。鲁迅深深懂得,伪饰、虚假、浅薄、庸俗的情感,激发不起读者的审美兴趣,而艳情、色情更靠近不了美神。鲁迅追求的是体现人性美、人情美的崇高的情感,这正是鲁迅小说之所以成为美的垂范的根由。本文主要探讨鲁迅小说情感美构成的艺术机制。窃以为“真实”、“强烈”、“深沉”的艺术三维,规范并构成了鲁迅小说情感美的基础,因而成为人们高层次审美享受的精品。
-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情感美
主体情感
艺术机制
祥林嫂
情感体验
人性美
人情美
内在情感
艺术手段
-
分类号
I210.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