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鼻窦CT两种扫描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跃珍 李睿 《实用医技杂志》 2002年第5期324-324,共1页
目的 :分析副鼻窦病变 CT扫描轴位片与冠状位片的优劣 ,探讨鼻窦扫描方法的最佳选择。方法 :分别对随机分组的副鼻窦病变采用轴位加重建 45例 ,冠状位 45例 ,进行扫描 ,对比其对诊断的优越性。结果 :冠状位扫描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优... 目的 :分析副鼻窦病变 CT扫描轴位片与冠状位片的优劣 ,探讨鼻窦扫描方法的最佳选择。方法 :分别对随机分组的副鼻窦病变采用轴位加重建 45例 ,冠状位 45例 ,进行扫描 ,对比其对诊断的优越性。结果 :冠状位扫描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率优于轴位扫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分析 副鼻窦 CT 冠状位 轴位
下载PDF
危急重症患者CT扫描图像质量分析与体会
2
作者 张跃珍 李睿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2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危急重症 CT扫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跃珍 李睿 +2 位作者 武志峰 李健丁 李■娟 《实用医技杂志》 1998年第7期452-452,共1页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103例螺旋CT增强扫描且增强效果良好的病例,所有病例均利用高压注射器注入50ml优维显,通过统计学计算得出最佳扫描时间。
关键词 螺旋CT 高压注射器 增强 应用
下载PDF
结肠CT扫描技术初探
4
作者 张跃珍 李睿 《实用医技杂志》 2002年第4期253-254,共2页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结肠扫描不同充填剂与不同体位的方法 ,探讨出最佳充填剂与最佳体位以提高结肠 CT扫描质量。方法 :分别对 4 0例结肠 CT扫描病人采用不同的充填剂 ,与不同的体位 ,评价不同的充填剂与不同体位的优缺点。结果 :水作为...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结肠扫描不同充填剂与不同体位的方法 ,探讨出最佳充填剂与最佳体位以提高结肠 CT扫描质量。方法 :分别对 4 0例结肠 CT扫描病人采用不同的充填剂 ,与不同的体位 ,评价不同的充填剂与不同体位的优缺点。结果 :水作为充填剂组病灶显示情况明显优于泛影萄胺组且伪影少 ,选择不同体位组图像质量也明显优于常规体位组。结论 :结肠 CT扫描时应首选水作为充填剂 ,根据病变不同选择不同的体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CT扫描 结肠病变 充填剂 体位
下载PDF
胃癌的CT与内镜对照研究(附89例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健丁 孙华平 +1 位作者 张跃珍 李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及内镜在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并就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89例胃癌患者在术前行SCT及内镜检查。CT扫描采取患者口服水及低张处理 ,增强扫描时相分别设置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结果 ① ... 目的 探讨螺旋CT(SCT)及内镜在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并就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89例胃癌患者在术前行SCT及内镜检查。CT扫描采取患者口服水及低张处理 ,增强扫描时相分别设置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结果 ① 9例早期胃癌 (EGC)均为内镜所诊断 ,而仅 2例为CT检出。② 80例进展期胃癌 (AGC)内镜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95 %、90 % ;而CT的检出率及诊断率为 90 %、87.5 %。③SCT对于AGC的分期 :单相 (平扫 )扫描准确率为 70 % ,多相 (平扫 +三期增强 )扫描为 91.8%。结论 内镜在EGC的诊断方面优于SCT ,而在AGC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方面与SCT相当 ,判断术前分期是CT的独到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T 内镜 对照研究
下载PDF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进展期胃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孙华平 李建丁 +1 位作者 张跃珍 叶致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9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 评价低张力口服水螺旋CT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方法  10 9例患者口服水 ,在低张状态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判断肿瘤诊断及分期 ,预测手术可切除性 ,并与手术及病理相对照。结果 病灶检出率 94.5 %... 目的 评价低张力口服水螺旋CT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的价值。方法  10 9例患者口服水 ,在低张状态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判断肿瘤诊断及分期 ,预测手术可切除性 ,并与手术及病理相对照。结果 病灶检出率 94.5 %。CT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胃壁多层结构破坏 ,淋巴结及邻近、远隔脏器的转移。螺旋CT的T、N及TN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 86.7%、68.3 %和 72 .5 %。预测可切除性的准确率 92 .3 %。结论 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分期及可切除性判断等方面具较高的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分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螺旋CT扫描结合CA19-9检测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健丁 张华 张跃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702-704,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结合CA19 9对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 3 7例在我院行螺旋CT双期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 ,全部患者均有术前血清CA19 9检测结果。结果 CT对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判断准确率高达 10 0 ...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结合CA19 9对判断胰腺癌可切除性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 3 7例在我院行螺旋CT双期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 ,全部患者均有术前血清CA19 9检测结果。结果 CT对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判断准确率高达 10 0 % ,对可切除性判断准确率只有 78.5 7%。胰腺癌病人中CA19 9的阳性率为 82 .86% ,CA19 9与肿瘤大小有关 ;CA19 9在可切除组与不可切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螺旋CT结合CA19 9在判定胰腺癌不可切除性方面有一定价值 ,尚不能得出CA19 9对协助CT判定胰腺癌可切除性方面有肯定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9-9 胰腺癌 可切除性 不可切除 螺旋CT扫描 螺旋CT双期扫描 术前分期 定价 价值 判断
下载PDF
颅脑急重症CT扫描策略
8
作者 张跃珍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8X期3292-3292,共1页
目的:探讨颅脑急重症CT扫描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0月间854例急重症颅脑扫描病例,其中脑出血283例。脑梗死413例,脑挫裂伤158例,重点从扫描方案、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收集。结果:854例均及时快捷地为临床提供了可... 目的:探讨颅脑急重症CT扫描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6年10月间854例急重症颅脑扫描病例,其中脑出血283例。脑梗死413例,脑挫裂伤158例,重点从扫描方案、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收集。结果:854例均及时快捷地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结论:"快捷"、"精细"的实施不同目地的扫描方案是为临床取得诊断依据与争取患者第一时间治疗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 急重症 CT
下载PDF
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CTA表现及特征性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华 房亚兰 +3 位作者 赵凌倩 贺敬红 张跃珍 李健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1765-1768,共4页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夹层CT血管成像(CTA)表现及特点,对临床病史、典型症状和体征、发病危险因素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确诊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病人38例(试验组),所有病例均行头颈CTA检查,并经超声复查、数字减影...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夹层CT血管成像(CTA)表现及特点,对临床病史、典型症状和体征、发病危险因素进行总结。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12月于我院确诊自发性颈内动脉夹层病人38例(试验组),所有病例均行头颈CTA检查,并经超声复查、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MRI及MRA或手术证实夹层;收集同时期检查的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病人50例为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病史、典型症状和体征、发病危险因素方面的不同,总结试验组CTA表现特点。结果试验组发病年龄平均52.5岁,较对照组(平均62.1岁)年轻,38例中近半数有发病前头颈部疼痛或出现Horner综合征,近期颈部轻度外伤史等更多见于颈内动脉夹层病人(38例中出现5例);颈内动脉夹层CTA主要表现包括内膜瓣及双腔改变、靶征、夹层动脉瘤等特点。结论头颈CTA是一种可靠的能迅速对大多数颈内动脉疾病进行诊断的方法,可充分了解病人的临床病史和发病特点,对颈内动脉夹层诊断有提示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典型CTA表现,有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动脉夹层 CT 血管成像
下载PDF
囊性肾癌的CT诊断(附14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武志峰 张跃珍 +1 位作者 李健丁 崔国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69-370,共2页
关键词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Seldinger技术在囊肿硬化及脓肿抽吸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志峰 张跃珍 李健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SELDINGER技术 囊肿硬化 脓肿抽吸 创伤 CT扫描
下载PDF
CT检查在小儿癫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州 李莉媛 +1 位作者 李健丁 张跃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 研究CT检查对小儿癫痫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临床均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患儿 2 0 0例CT表现、癫痫原因及CT检查与癫痫发作形式的关系。结果 CT正常 88例。异常 112例 ,其中脑萎缩 3 1例 ,颅内感染性病变 2 5例 ,先... 目的 研究CT检查对小儿癫痫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临床均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患儿 2 0 0例CT表现、癫痫原因及CT检查与癫痫发作形式的关系。结果 CT正常 88例。异常 112例 ,其中脑萎缩 3 1例 ,颅内感染性病变 2 5例 ,先天疾患 2 0例 ,脑积水 8例 ,脑内缺血性改变 8例 ,脑肿瘤 6例 ,双侧基底节区钙化灶 5例 ,小儿脑瘫 5例 ,蛛网膜囊肿 2例 ,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结论 颅内感染性病变是癫痫患儿最常见的病因 ;CT检查对症状性癫痫患儿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儿童 CT 诊断 颅内感染性病变
下载PDF
CT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导向作用(附54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州 李健丁 +2 位作者 张跃珍 吕永安 蔚锐传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疑诊输尿管结石的急性肾绞痛病人的CT表现、CT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54例患者均未口服对比剂直接CT平扫,5例平扫后静注泛影葡胺造影剂60ml,延迟10~15分钟增强扫描。2例盆腔感兴趣区域... 目的 探讨疑诊输尿管结石的急性肾绞痛病人的CT表现、CT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54例患者均未口服对比剂直接CT平扫,5例平扫后静注泛影葡胺造影剂60ml,延迟10~15分钟增强扫描。2例盆腔感兴趣区域HRCT扫描。对每一例病人观察记录输尿管结石的部位、大小、有无继发CT征象。结果 45例CT平扫显示输尿管内高密度结石影;5例未见阳性结石影像,仅有继发CT征象;肾盂结石、肾实质结石各1例;2例盆腔静脉结石。结石位于输尿管近端者8例,中段4例,远段12例,输尿管膀胱交界处21例。37例有肾盂积水表现,36例有输尿管积水、35例有肾周水肿或肾周软组织影。输尿管周围水肿29例。结石直径大小为2~35mm,其中小于4mm者17例,4~6mm者20例,大于6mm者8例。结论 输尿管结石CT诊断,除直接显示高密度输尿管结石及其部位和大小外,还可显示输尿管结石的继发CT征象,而且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临床治疗 诊断价值 导向作用 泛影葡胺造影剂 HRCT扫描 CT征象 指导作用 CT平扫 急性肾绞痛 口服对比剂 输尿管膀胱 输尿管积水 CT表现 增强扫描 感兴趣区 观察记录 输尿管内 肾盂结石 静脉结石 肾盂积水 肾周水肿
下载PDF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CT表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武志峰 张跃珍 +1 位作者 李睿 李健丁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0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分析9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检查程序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总结9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螺旋CT检查的扫描及后处理过程和影像特征。结果 9例输尿管癌均经SCT平扫、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多平面与三维重建,病... 目的 分析9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检查程序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总结9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螺旋CT检查的扫描及后处理过程和影像特征。结果 9例输尿管癌均经SCT平扫、动、静脉期及延迟扫描,多平面与三维重建,病灶得到清晰显示,手术病理证实均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结论 完善有序的SCT检查方法应该包括检查前的准备、扫描后的后处理,这对输尿管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输尿管癌 输尿管移行细胞癌 螺旋CT表现 螺旋CT检查 SCT平扫 影像特征 处理过程 诊断要点 检查程序 延迟扫描 三维重建 病理证实 实用价值 鉴别诊断 多平面 检查前 后处理
下载PDF
螺旋CT与常规CT在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健丁 武志峰 +1 位作者 张跃珍 李睿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1998年第4期16-18,22,共4页
目的:比较螺旋CT与常规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敏感性,并选择最优化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1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性41例,女性52例,年龄为32~87岁,平均67岁),其中,61例用螺旋CT检查,82例用常规CT检查。结果:螺旋CT与常规CT对恶... 目的:比较螺旋CT与常规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敏感性,并选择最优化检查方法。材料与方法:1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男性41例,女性52例,年龄为32~87岁,平均67岁),其中,61例用螺旋CT检查,82例用常规CT检查。结果:螺旋CT与常规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08%(58/61)和92.68%(76/82),P<0.05;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1.80%(56/61)和75.60%(62/82)。螺旋CT显示梗阻部位的正确率随扫描期的不同而异,平扫为62.30%,动脉期为63.33%,而静脉期则高达93.55%,P<0.05。结论:螺旋CT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CT。当使用螺旋CT检查该病时,选择静脉期5mm薄扫可获得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常规CT 胆道梗阻 黄疸
下载PDF
CT引导下TEMNO切割针活检 被引量:1
16
作者 武志峰 赵卫东 +4 位作者 张跃珍 李睿 李健丁 王新文 张淑惠 《山西临床医药》 2000年第6期415-416,共2页
目的 :评价 CT引导下活检的实用价值及其方法、并发症等 ,重点讨论 TEMNO切割针在 CT引导下活检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报告 74例穿刺切割活检之结果 ,其中胸部疾病 2 9例 ,骨胳肌肉疾病 31例 ,其它系统疾病 14例 ,所有病例在 CT引导下利... 目的 :评价 CT引导下活检的实用价值及其方法、并发症等 ,重点讨论 TEMNO切割针在 CT引导下活检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报告 74例穿刺切割活检之结果 ,其中胸部疾病 2 9例 ,骨胳肌肉疾病 31例 ,其它系统疾病 14例 ,所有病例在 CT引导下利用 TEMNO切割针活检 ,且均有术后病理结果 ,切开活检结果。结果 :仅 2例因取材太少而无法进行病理学检查 (2 .7% ) ,1例引起中等量气胸 (1.4% ) ,本组穿刺前均有 CT扫描结果 ,穿刺后绝大部分又有病理结果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 ,二者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 6 6 .2 %、89.2 %。结论 :由于 CT引导下活检准确性高 ,并发症少 ,故为安全实用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TEMNO切割针是一种新型切割针 ,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活组织检查 TEMNO切割针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在骨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李健丁 张跃珍 +1 位作者 李睿 孙华平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1997年第1期51-53,共3页
自从1977年Herman首先提出了三维CT(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的概念,1980年应用于临床以来,三维CT渐渐引起影像界重视。骨关节疾病因其骨组织有很高的衰减值,且易与软组织区分,在诊断中最早采用3D-CT,并取得了满意的效... 自从1977年Herman首先提出了三维CT(Three 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的概念,1980年应用于临床以来,三维CT渐渐引起影像界重视。骨关节疾病因其骨组织有很高的衰减值,且易与软组织区分,在诊断中最早采用3D-CT,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应用螺旋CT-3D成像及多平面重建相结合对骨关节疾病扫描成像中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59例,男49例,女10例。年龄7~77岁(平均42.2岁)。其中脊柱扫描43例,(颈段16例,胸段7例,腰段20例),骨盆及双髋关节扫描8例,胫骨扫描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疾病 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3D成像 应用价值 三维CT 山西医科大学 感染性 领面 骨盆
下载PDF
螺旋CT与传统CT在急性闭合性腹外伤中应用的对比分析
18
作者 李健丁 武志峰 +1 位作者 张跃珍 李睿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1998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比较螺旋CT与传统CT在急性闭合性腹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地对比了78例闭合性腹外伤病例,其中45例行传统CT扫描,33例行螺旋CT扫描。结果:螺旋CT的正确诊断率为90.9%(30例/33例),而传统CT的正确诊断率仅为80%(36例... 目的:比较螺旋CT与传统CT在急性闭合性腹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地对比了78例闭合性腹外伤病例,其中45例行传统CT扫描,33例行螺旋CT扫描。结果:螺旋CT的正确诊断率为90.9%(30例/33例),而传统CT的正确诊断率仅为80%(36例/45例)。同传统CT比较,螺旋CT不仅正确诊断率较高,而且扫描时间较短,图像质量较好(p<0.05)。除此之外,螺旋CT特有的丰富的后处理功能对闭合性腹外伤的诊断亦非常重要。结论:螺旋CT在闭合性腹外伤的诊断中,明显地优于传统CT,因此,如条件许可,应尽量选用螺旋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传统CT 闭合性腹外伤
下载PDF
三代双源CT对复杂心率病人一站式心脑血管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慧芳 张华 +3 位作者 杨帆 岳华杰 孟浩 张跃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0期1599-1603,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第三代双源CT(FORCE CT)对复杂心率病人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联合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的复杂心率病人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试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使用第三代双源CT(FORCE CT)对复杂心率病人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联合扫描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的复杂心率病人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试验组采用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模式进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联合CTA检查;对照组采用第三代双源CT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其中冠状动脉CTA检查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模式,头颈部动脉CTA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评估并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和对比剂剂量。结果两组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CNR、S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一致性Kappa值为0.823,且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模式对复杂心率病人行冠状动脉与头颈部血管联合扫描图像质量好,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低,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心率 第三代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脑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下载PDF
CT导引下肝肾囊肿脓肿治疗的新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连林秀 武志峰 +1 位作者 张跃珍 李健丁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487-487,共1页
关键词 CT导引 肿脓肿 肾囊 下肝 囊肿硬化治疗 CT引导下 介入治疗 操作方法 临床实践 脓肿抽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