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林下9种灌木细根形态和C、N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进如 闫晓俊 +4 位作者 贾林巧 范爱连 王雪 陈廷廷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16-3726,共11页
林下灌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要的构成部分,但林下灌木细根功能性状变异规律及地下生态策略仍不清楚。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9种灌木为研究对象,对细根直径、根长、比根长、组织密度、碳浓度和氮浓度6个细根性状进行研究,采用... 林下灌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要的构成部分,但林下灌木细根功能性状变异规律及地下生态策略仍不清楚。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9种灌木为研究对象,对细根直径、根长、比根长、组织密度、碳浓度和氮浓度6个细根性状进行研究,采用序级划分法,分析不同树种细根性状序级间的变化特征、常绿和落叶灌木细根性状之间的差异,不同序级细根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细根性状变异维度。结果表明:树种和序级对9种灌木细根形态和化学性质有显著影响。直径、根长、根组织密度随着序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比根长和氮浓度逐渐减小,碳浓度在序级间的变化趋势不一,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落叶灌木细根直径、根长和氮浓度均显著高于常绿灌木,碳浓度和组织密度显著低于常绿灌木,表明与常绿灌木相比落叶灌木更偏向于资源获取型生态策略,常绿灌木则更偏向于保守型策略。灌木细根在不同序级间的直径与比根长、组织密度,氮浓度与组织密度有较强的相关性,细根其他性状间的关系并不密切或因序级而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灌木细根性状变异沿一个主成分轴发生变异,该轴表示灌木细根的资源获取和保守的权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细根功能性状 序级 常绿阔叶林 常绿灌木 落叶灌木
下载PDF
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进如 杨晓兵 《内蒙古中医药》 2008年第7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2组,即早期康复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观察组除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外,还进行康复训练方法,由护士一对一地指导病人康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2组,即早期康复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观察组除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外,还进行康复训练方法,由护士一对一地指导病人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病人进行护理前后评定。结果:康复训练组病人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进行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能使康复护理更具有针对性、规范性,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心理护理 偏瘫病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马尾松混交林的超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润东 张进如 +3 位作者 李石一宁 姚晓东 王小红 陈光水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年第1期43-50,共8页
营造马尾松混交林被认为是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的理想方法,但马尾松混交林的生产力是否具有超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目前仍不清楚。为此,通过收集已报道的26篇文献中50个马尾松混交林林分和树种水平的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 营造马尾松混交林被认为是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的理想方法,但马尾松混交林的生产力是否具有超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目前仍不清楚。为此,通过收集已报道的26篇文献中50个马尾松混交林林分和树种水平的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数据,分析马尾松混交林的超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体上,马尾松混交林的乔木层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纯林。林分水平乔木层生物量超产44.8%,地上生物量超产49.4%,树种水平马尾松总生物量超产31.3%,地上生物量超产36.9%。混交林中马尾松树高和胸径相比纯林也得到了提高。与纯林相比,混交林中马尾松的树枝生物量分配增加,根生物量分配和根茎比减小,树高/胸高断面积比减小。同时,马尾松混交林的混交效应与林龄呈边缘显著正相关,但与初植密度、混交比例、保留密度、气候因子、小地形等因素均没有显著关系。由meta分析可得,混交林可以提高马尾松生物量的超产效应,促进马尾松的生长发育,优化马尾松林的林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混交林 生物量 超产 META分析
下载PDF
智能小车双闭环模糊PID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成龙 李军红 +3 位作者 郭凤梅 孙晓 俞家傲 张进如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第16期47-48,共2页
智能小车要根据跑道状况随时调整速度,高速过弯时需差速调节,其对转速控制要求较高。单闭环PID直流调速系统动态响应差,抗干扰能力弱,常规的PID控制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文章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结构,将模糊逻辑与PID控制结合应用... 智能小车要根据跑道状况随时调整速度,高速过弯时需差速调节,其对转速控制要求较高。单闭环PID直流调速系统动态响应差,抗干扰能力弱,常规的PID控制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文章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结构,将模糊逻辑与PID控制结合应用于智能小车调速系统中,弥补了常规单闭环PID控制器的不足,加快了小车的动态响应,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实验结果验证了文章提出的双闭环模糊PID直流调速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PID 双闭环直流调速 智能小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