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序地层学和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选阳 李文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10,共10页
一、引言、意义海平面相对于大陆的震荡变化受全球海面变化,以及沉积物供给的变化和沉降速率的控制。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全球海面变化的原因,以及它与其它全球地质现象,如板块构造、气候、大洋缺氧事件等之间的关系,那么,区分全球海面变... 一、引言、意义海平面相对于大陆的震荡变化受全球海面变化,以及沉积物供给的变化和沉降速率的控制。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全球海面变化的原因,以及它与其它全球地质现象,如板块构造、气候、大洋缺氧事件等之间的关系,那么,区分全球海面变化与沉积物供给和沉降的影响,这一地层学上的老问题便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从地震地层学以及最近的层序地层学认识到:沉积层系可分成许多由不整合面限界的沉积序列;最近又进一步了解到,这些序列内的相组合和几何形态与海平面变化有关。这样,就为阐明全球海面变化史铺平了道路。CRER第一工作组的任务——层序地层学和海面变化——就是要在上述成就的基础上,对白垩纪时的沉积旋回性的成因,按1-10百万年的时标进行预定的研究,特别要估计白垩纪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海平面变化 不整合面 沉积序列 地震地层学 体系域 沉积物供给 旋回性 大洋缺氧事件 沉积物堆积
下载PDF
西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处第四纪多次冰川阻江事件 被引量:41
2
作者 刘宇平 D. R. Montgomery +3 位作者 B. Hallet 唐文清 张建龙 张选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62,共11页
在第四纪的末次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期间,位于大峡谷入口处的则隆弄跃动冰川发生多次的快速前进,多次发生阻塞雅鲁藏布江事件,在大峡谷以上河段形成4期(Ⅳ-Ⅰ)的林芝古堰塞湖。^14C测年结果指示第2次、第3次和第4次堰塞湖分别发生... 在第四纪的末次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期间,位于大峡谷入口处的则隆弄跃动冰川发生多次的快速前进,多次发生阻塞雅鲁藏布江事件,在大峡谷以上河段形成4期(Ⅳ-Ⅰ)的林芝古堰塞湖。^14C测年结果指示第2次、第3次和第4次堰塞湖分别发生在9760—11300aB.P.,1220±40—1660±40aB.P.和287±93—394±83aB.P.。估计Ⅳ-Ⅱ期堰塞湖库容量约2150km^3,835km^3和81km^3。冰川阻塞湖坝的溃决释放突发性洪水,对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河段及下游地区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阶地和沉积 则隆弄跃动冰川 雅鲁藏布江冰川阻江事件 林芝古堰塞湖 地质灾害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地壳运动的GPS测量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智梁 刘宇平 +6 位作者 赵济湘 张选阳 唐文清 RobertW.King B.ClarkBurchfiel LeighH.Royden 沈凤 《中国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2-35,共4页
在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走滑断裂,这些断裂是否驱使地壳块体向东作长距离的滑移或逃逸,并成为东亚大陆及相邻海域地质构造的主要动力因素,是当前地学界关注的重大科学命题。对此。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壳运动 GPS 测量
下载PDF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与青藏高原东部流变构造 被引量:24
4
作者 陈智梁 刘宇平 +6 位作者 张选阳 赵济湘 唐文清 邓昌蓉 B.C.Burchfiel R.W.King L.H.Royden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2-270,共9页
通过1991~1997年期间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的现代地壳运动速度场。相对成都,鲜水河-小江断裂以西的藏东-滇中地区的运动速度变动在1.57~17.49mm/a之间,总体为8mm/a以上。该断裂以东地区的运动速... 通过1991~1997年期间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的现代地壳运动速度场。相对成都,鲜水河-小江断裂以西的藏东-滇中地区的运动速度变动在1.57~17.49mm/a之间,总体为8mm/a以上。该断裂以东地区的运动速度小,约为0~7mm/a。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围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涡旋和川西地区的涡旋的认定,以及它们在地壳变形中的作用的分析,阐述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区深部物质流变的主要形式和地壳流变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青藏高原 流变构造 测量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现时地壳运动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宇平 陈智梁 +6 位作者 唐文清 赵济湘 张选阳 张清志 Robert W. King Burrcel C. Burchfiel Leigh H. Royden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8,共8页
通过1991—2001年期间在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地区的GPS测量,获得该地区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地壳运动速度场,其测量的速度精度高于2mm/yr。印度板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地壳形变分为喜马拉雅及高原南部、高原中部(拉萨—格尔木)和高原北部(格尔... 通过1991—2001年期间在青藏高原东部及周边地区的GPS测量,获得该地区不同参考框架下的地壳运动速度场,其测量的速度精度高于2mm/yr。印度板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地壳形变分为喜马拉雅及高原南部、高原中部(拉萨—格尔木)和高原北部(格尔木—金塔)三部分,它们分别吸收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速率的43%、24%和32%。在欧亚框架下和相对于成都,印度板块和华南地块之间存在着以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为轴心的顺时针巨型涡旋构造———滇藏涡旋构造,运动速度分别为26~6mm/yr和24~7mm/yr,总体上从北东方向转变为南东和南西方向,有别于青藏高原中部的北东方向。滇藏涡旋和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形成与南迦巴瓦 阿萨姆"犄角"的楔入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速度场 欧亚参考框架 地壳形变
下载PDF
四川泸定昔格达组的堰塞湖成因及其意义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智梁 孙志明 +1 位作者 L.H.Royden 张选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4-620,共7页
文章通过对泸定大渡河上松林-大板厂地段T6阶地基座古堰塞坝崩塌-块体流堆积的识别,以及与其上游邻近地段甘海子T6阶地基座昔格达组崩塌、块体流堆积至湖相沉积序列的对比和成因联系分析,阐明了泸定昔格达组的堰塞湖成因。该区在晚新生... 文章通过对泸定大渡河上松林-大板厂地段T6阶地基座古堰塞坝崩塌-块体流堆积的识别,以及与其上游邻近地段甘海子T6阶地基座昔格达组崩塌、块体流堆积至湖相沉积序列的对比和成因联系分析,阐明了泸定昔格达组的堰塞湖成因。该区在晚新生代时,由于古大渡河岸坡的不稳定性,发生大型崩塌-块体流,堵塞河道,形成古堰塞坝和古堰塞湖,并在湖盆中充填了以海子坪昔格达组上部为代表的湖相沉积和少量的低能河流相沉积;同时,指出在对昔格达组大区域对比和综合研究中,特别是在分析它的地质意义时,必须考虑这种复杂性和非等时性。古堰塞坝和古堰塞湖应对地质灾害监测和水利工程建设有很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昔格达组 湖相沉积 崩塌-块体流堆积 古堰塞坝 古堰塞湖
下载PDF
红河断裂的GPS监测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清志 刘宇平 +4 位作者 陈智粱 唐文清 张选阳 Robert W.KING Barrcel C.BURCHFIEL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7-372,共6页
红河断裂带(RRFZ)是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本文利用1999年和2003年的GPS观测,通过数据反演,获得在欧亚参考框架下的速度矢量图。结果表明:在欧亚框架下,东向分量平均速度为3.726mm/a;北向分量平均速度为-9.013mm/a;由北向南,各测站的北... 红河断裂带(RRFZ)是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本文利用1999年和2003年的GPS观测,通过数据反演,获得在欧亚参考框架下的速度矢量图。结果表明:在欧亚框架下,东向分量平均速度为3.726mm/a;北向分量平均速度为-9.013mm/a;由北向南,各测站的北向分量速率值逐渐减小;由西向东,各测站的东向分量速率值逐渐减小;测区内呈现明显的右旋拉张走滑运动。分析表明云南红河地区地壳水平运动的特征以及断裂活动性质与构造地质相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断裂 GPS 水平运动
下载PDF
应用GPS技术监测龙门山、川滇地区地壳形变及近期地震趋势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济湘 陈智梁 张选阳 《四川地震》 1996年第2期62-64,共3页
高精度GPS测网监测资料表明,川滇菱形断块近期已趋活跃,块体向东南到南方向运动,且应变速率大,形成四个应力聚积区.龙门山地区地壳活动相对平稳。继丽江地震之后,西昌、详云—楚雄地区可能孕育地震,应特别关注。
关键词 GPS 地壳形变 地震趋势 地震预报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的GPS监测 被引量:46
9
作者 陈智梁 张选阳 +6 位作者 沈凤 赵济湘 刘宇平 唐文清 B.ClarkBurchfiel RobertW.King LeighH.Royden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851-854,共4页
通过 1 991~ 1 997年期间对中国西南地区GPS(全球定位系统 )载波相位测量 ,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及相邻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的速度场 .相对于成都、川滇地块及其以西的速度大多为 5~ 1 0mm/a ,鲜水河 小江断裂以东的川青地块和扬子地块运... 通过 1 991~ 1 997年期间对中国西南地区GPS(全球定位系统 )载波相位测量 ,建立了青藏高原东部及相邻地区现代地壳运动的速度场 .相对于成都、川滇地块及其以西的速度大多为 5~ 1 0mm/a ,鲜水河 小江断裂以东的川青地块和扬子地块运动微弱 ,约为 0~ 7mm/a. 2个地区都表现为顺时针的涡旋运动 ,而没有明显的地壳物质向东挤出或逃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GPS 地壳运动 形变 监测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