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概述
1
作者 张逸鹏 《福建建材》 2024年第7期113-115,共3页
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从项目策划到竣工验收备案和结算(决算)全生命周期各项活动的统一规划、协同管理和持续改进。阐述了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理论框架、实际经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多维度... 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从项目策划到竣工验收备案和结算(决算)全生命周期各项活动的统一规划、协同管理和持续改进。阐述了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理论框架、实际经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多维度分析,结合实际案例,为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案,并展望了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在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建筑和精细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设 全过程管理 实践案例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六盘山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来自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2
作者 陈国明 覃焕图 +4 位作者 黄兴富 郭晓玉 高锐 李旭成 张逸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7-1168,共22页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扩展不仅导致欧亚大陆内部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亦对高原周缘的地貌格局及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时代与响应过程一直备受争议,而界定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带隆升时序是解决争议的关键之一...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扩展不仅导致欧亚大陆内部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亦对高原周缘的地貌格局及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时代与响应过程一直备受争议,而界定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带隆升时序是解决争议的关键之一.本研究围绕青藏高原东北缘,在陇中盆地、六盘山褶皱逆冲带和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地区进行了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和热史模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分布于136~16 Ma,裂变径迹的长度范围介于11.9~13.3μm;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结果为258~79 Ma,但多数样品的年龄介于160~99 Ma;热史模拟结果揭示了研究区新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期隆升和冷却降温事件,即始新世期间(55~30 Ma)和中中新世(17~12 Ma)以来.始新世期间(55~30 Ma)发生的隆升事件可能是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陆陆碰撞远程效应的直接响应,表明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之初或不久,其应力即已传导至东北缘边界;中中新世(17~12 Ma)以来的隆升剥露冷却事件奠定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六盘山 构造演化 低温热年代学 裂变径迹
下载PDF
羊屎沟铁岭组大理岩鞘褶皱的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逸鹏 高雪 张祥恒 《华北地震科学》 2012年第3期51-53,共3页
在羊屎沟铁岭组大理岩上发现鞘褶皱垂直于最大主应变轴X轴和垂直于中间应变主轴Y轴的切面,并对其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鞘褶皱所反映的韧性剪切作用方向大致为SSE方向150°~160°,且晚于铁岭组大理岩的形... 在羊屎沟铁岭组大理岩上发现鞘褶皱垂直于最大主应变轴X轴和垂直于中间应变主轴Y轴的切面,并对其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鞘褶皱所反映的韧性剪切作用方向大致为SSE方向150°~160°,且晚于铁岭组大理岩的形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山岩体 鞘褶皱 叠加变形 递进剪切作用 褶轴弯曲 韧性剪切带
下载PDF
基于AutoCAD2004二次开发环境下的数控钻孔程序
4
作者 张逸鹏 张镭 《机械与电子》 2006年第8期60-63,共4页
针对管板的孔加工,提出以人机界面的软件方式生成数控加工程序.介绍了AutoLISP语言和VisualLISP集成开发环境,对AutoCAD2004进行二次开发,使之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要求,简单有效地生成数控程序.此种方法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关键词 管板 孔加工 AUTOLISP VISUALLISP 二次开发 数控程序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西拉木伦缝合带两侧二叠纪以来的叠加褶皱变形:对同碰撞和碰撞后变形的启示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欲清 张长厚 +4 位作者 侯丽玉 张逸鹏 黄滢竹 陈汉林 常利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4-280,共17页
内蒙古东南部西拉木伦断裂两侧二叠纪地层中发育有一系列叠加褶皱,它们与侏罗纪地层内部褶皱及断裂变形记录了该区晚古生代以来的多期构造事件。研究这些变形对探索华北北部及邻区所经历的从古亚洲构造域到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动力学... 内蒙古东南部西拉木伦断裂两侧二叠纪地层中发育有一系列叠加褶皱,它们与侏罗纪地层内部褶皱及断裂变形记录了该区晚古生代以来的多期构造事件。研究这些变形对探索华北北部及邻区所经历的从古亚洲构造域到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二叠纪、侏罗纪地层变形的详细地质填图及叠加褶皱构造样式与区域演化序列的研究,揭示出:二叠纪地层褶皱形迹具S型展布特征,总体走向NEE,轴面倾向NW;中生代地层褶皱走向NE,轴面倾向SE,伴生逆冲断层多向SE倾斜并且上盘向NW逆冲。研究厘定区内经历三期构造变形:(D1)二叠纪末—中三叠世NNW-SSE向区域性挤压,二叠纪地层形成NEE向褶皱;(D2)晚三叠世区域性剪切作用将先期形成的NEE向褶皱改造成平面弧形褶皱,表现为Simón(2004)划分的Type2a与Type1d型叠加褶皱样式;(D3)晚侏罗世NW-SE向挤压导致中侏罗世地层中倒向NW的褶皱构造,并使得二叠纪地层褶皱更加紧闭。研究认为这三期变形可能分别代表:(1)古亚洲洋闭合和伴生的碰撞造山作用;(2)介于西拉木伦右行走滑断裂与蒙古东南部东戈壁左行走滑断裂之间块体的NEE向挤出构造;(3)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之下的俯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西拉木伦缝合带 二叠纪 侏罗纪 碰撞造山 叠加褶皱
下载PDF
将非标专用焊机改造成搅拌摩擦焊接设备的实践
6
作者 孔德跃 张逸鹏 《机械管理开发》 2012年第4期135-135,137,共2页
基于一台普通非标的筒段焊接机床,结合搅拌摩擦的焊接工艺和机床的结构特点,将其改造成搅拌摩擦焊接机床;既利用了老旧机床,又为搅拌摩擦焊接的工艺研究提供了实践平台。
关键词 筒段焊接机床 搅拌摩擦焊接 设备改造
下载PDF
应用酶-重量法测定不同蘑菇中的膳食纤维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晓丹 李杏茹 +5 位作者 唐忠雪 吕海娟 许婷婷 张逸鹏 苏梦怡 王英锋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2-15,共4页
应用酶-重量法测定木耳中总膳食纤维(TDF)、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含量.结果表明,酶-重量法测定木耳中膳食纤维含量精密度高,结果准确.故采用此法测定了金针菇、口蘑、竹荪中TDF、SDF、IDF的含量并进行了比较.结... 应用酶-重量法测定木耳中总膳食纤维(TDF)、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含量.结果表明,酶-重量法测定木耳中膳食纤维含量精密度高,结果准确.故采用此法测定了金针菇、口蘑、竹荪中TDF、SDF、IDF的含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种蘑菇中木耳的TDF、SDF、IDF的含量均最高,口蘑中SDF/IDF的比值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 口蘑 金针菇 竹荪 膳食纤维 酶-重量法
下载PDF
利用普通车床改为拉削发射筒膛线的工艺装备
8
作者 毛京伟 冯宪冬 张逸鹏 《机械管理开发》 2012年第2期108-108,共1页
基于普通车床的工作结构特性,改装设计为车床拉削装置,能对发射筒膛线长孔进行仿形拉削加工。这种利用简单设备完成孔内长槽的加工方法,对于缺乏数控设备的生产部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发射筒膛线 普通车床 车床拉削 孔内长槽 仿形加工
下载PDF
冰箱侧板生产线冲切工位的改造
9
作者 罗上江 张逸鹏 《航天制造技术》 2009年第2期21-23,共3页
针对冰箱侧板的生产,提出了步进冲切这一新的板料冲切方式。对原冰箱侧板生产线进行了大量改进,应用触摸屏整合操作界面。新的冲切工位大大减少了更换产品型号时生产线的准备时间,在实际生产中效果良好。
关键词 冰箱侧板 步进冲切 触模屏 严品换型
下载PDF
西秦岭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的几何图像、运动学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逸鹏 郑文俊 +2 位作者 袁道阳 王伟涛 张培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9-177,共19页
西秦岭位于东西向展布的秦岭-大别-苏鲁中央造山带与南北向展布的贺兰山-龙门山-川滇地震带构成的巨型“十字”构造区的交汇点,是中国大陆中部“西秦岭-松潘构造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秦岭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的侧向扩展过程... 西秦岭位于东西向展布的秦岭-大别-苏鲁中央造山带与南北向展布的贺兰山-龙门山-川滇地震带构成的巨型“十字”构造区的交汇点,是中国大陆中部“西秦岭-松潘构造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秦岭晚新生代的构造变形与青藏高原的侧向扩展过程密切相关。该区构造变形的几何图像、运动特征及其深部动力学机制对于揭示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动力过程及强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西秦岭地区主要断裂晚新生代以来的滑动速率及跨断裂GPS应变速率的结果表明,这一时期西秦岭构造带发生了明显的构造活动方式转换,主要的构造变形过程是通过其内部一系列低滑动速率的断裂活动以及断裂之间隆起山脉与盆地的变形,共同承担着自东昆仑断裂向西秦岭断裂之间的转换平衡。在调节这种构造转换过程中,西秦岭地区以“连续变形”为特征,即区域内的应变是以多条相对低滑动速率断裂的弥散变形遍布全区,并且西秦岭及其周缘块体的旋转作用也吸收了部分变形分量。综合已查明的区域构造活动特征、新生代岩浆活动、地球物理资料以及现今地貌特征可知,西秦岭在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下,岩石圈的结构存在明显的流变学分层,一方面,西秦岭的上地壳保留了主造山期的地质构造形态,但中—下地壳的弱化使得莫霍面之上的圈层解耦,深部可流动的岩石圈地幔不但改变了陆内造山带的结构,同时也控制了现今上地壳连续变形的发育;另一方面,西秦岭内部的中强震主要发生在高速(或高阻)与低速(或低阻)的构造边界带附近。这种独特的流变学结构导致西秦岭在青藏高原向北生长和侧向扩展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构造变形过程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西秦岭地区的晚新生代构造转换过程及其机制,不仅对于理解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动力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助于深入认识南北地震构造带中段未来的强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西秦岭 陆内造山带 陆内变形 活动断裂
下载PDF
阿拉善地块南缘构造活动特征与青藏高原东北缘向外扩展的最新边界 被引量:15
11
作者 郑文俊 张博譞 +7 位作者 袁道阳 陈干 张逸鹏 俞晶星 张冬丽 毕海芸 刘炳旭 杨敬钧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4-236,共13页
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方式及最新扩展边界的位置,是目前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研究的热点。基于近年来对阿拉善地块南缘及邻区活动构造运动特征调查和定量研究结果,重点总结了阿拉善地块南缘活动断裂几何图像及运动特征,指出以前... 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方式及最新扩展边界的位置,是目前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研究的热点。基于近年来对阿拉善地块南缘及邻区活动构造运动特征调查和定量研究结果,重点总结了阿拉善地块南缘活动断裂几何图像及运动特征,指出以前普遍认为的稳定阿拉善地块内部在新生代晚期发育了一系列规模不等、运动性质各异的活动断裂,这些活动断裂是青藏高原向外扩展过程中新生或先存断裂复活的结果,断裂对区域地貌的控制作用形成了阿拉善地块南缘的地貌和构造边界。综合新生代变形、构造地貌、低温年代学、大地测量与现代地震活动等资料和研究结果,认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中晚期以来发生了有序的向外扩展,形成了两个有重要意义的扩展边界:一是在10 Ma左右形成的以祁连山北缘断裂为主要边界控制构造的、完整清晰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貌及构造边界;二是在新生代晚期3~2 Ma形成的阿拉善地块南缘与祁连山北缘断裂近平行展布的、主要由逆冲断裂所组成的青藏高原扩展最新边界。在现今构造、地貌格局中,阿拉善地块南缘已成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最新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活动 几何图像 运动特征 构造转换 向外扩展 高原新边界 阿拉善地块南缘 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载PDF
青藏高原的现今构造变形与地球动力过程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培震 王伟涛 +8 位作者 甘卫军 张竹琪 张会平 郑德文 郑文俊 王洋 王岳军 许斌斌 张逸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297-3313,共17页
作为地球陆地上最高、最大、最平坦的地貌单元,青藏高原晚第四纪—现今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状态是研究其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重要基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观测几十年时间尺度的地壳运动定量资料,历史记载和仪器观测获得的历史地震资料提... 作为地球陆地上最高、最大、最平坦的地貌单元,青藏高原晚第四纪—现今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状态是研究其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重要基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观测几十年时间尺度的地壳运动定量资料,历史记载和仪器观测获得的历史地震资料提供着数百年时间尺度的构造运动和深部变形数据,而上万年时间尺度的活动断裂定量研究数据则揭示着长期、平均构造变形状态。综合这三类不同时间尺度的地表构造变形定量数据,就能够定性推测或定量模拟驱动地表构造变形的深部地球动力作用。本文综合利用上述三类资料,发现青藏高原晚第四纪—现今的运动状态受控于统一的应变场,地表与深部一致,现今与长期一致。最大剪切应变主要分布在高原周边的主要逆冲断裂带和内部的巨型活动走滑断裂带,产生众多的强震;收缩应变和地壳缩短主要发生在周边山系及其伴随的前陆盆地,形成逆冲断裂和逆冲型强震;面膨胀应变和地壳拉张发生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内部,形成近南北向正断层和北东/北西向共轭剪切断裂系,并控制着正断层型地震的发生;青藏高原的所谓“向东挤出”,不是刚性岩石圈地块在走滑断裂夹持下的向东滑移,而是高原内部岩石圈物质的向东流动和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顺时针旋转。这种运动状态只能被青藏高原之下岩石圈地幔对流剥离动力学模型很好解释。被对流剥离的岩石圈沉入中下地幔时伴随着负浮力的产生,不仅使得青藏高原发生垂向隆升,还对周边施加水平挤压应力,从而造成高原周边准同期地向外逆冲扩展,导致了起始于晚新生代并延续至今的构造变形,形成所观测到的不同时段的构造变形运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现今构造变形 地球动力过程
下载PDF
活动地块假说理论框架的提出、发展及未来需关注的科学问题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文俊 王庆良 +3 位作者 袁道阳 张冬丽 张竹琪 张逸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5-270,共26页
由中国科学家提出的“中国大陆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运动与变形”的假说,不仅可用于解释中国大陆强震的空间分布,同时基于其理论和定义可将中国大陆划分为6个Ⅰ级活动地块和22个Ⅱ级活动地块。活动地块之间的边界带往往由活动构造带组成,... 由中国科学家提出的“中国大陆强震受控于活动地块运动与变形”的假说,不仅可用于解释中国大陆强震的空间分布,同时基于其理论和定义可将中国大陆划分为6个Ⅰ级活动地块和22个Ⅱ级活动地块。活动地块之间的边界带往往由活动构造带组成,一般宽约几km至百余km,是强烈地震的多发区。活动地块假说指出,已发生的近100%的8级以上强震、约80%的7级以上强震震中均位于地块边界带上。近年来,中国大陆几次7级以上强震也都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带,这不仅验证了活动地块假说的理论模型,同时还预测了未来强震就发生在活动地块边界带内某些有利于应力集中的部位。活动地块假说经过近20a的发展,已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其理论框架,奠定了中国活动构造与强震预测的理论基础,正推动着强震预测由概率预测向物理预测过渡。但就活动地块的概念和理论框架而言,还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进一步回答和解释。众所周知,强震是活动地块边界带特殊构造部位应变逐渐积累、介质突发失稳和能量释放的结果,地震预测的突破性进展需要建立在充分理解其整个物理过程的基础之上。因此,以边界带断裂的活动性、现今的变形状态、深浅构造的耦合关系、强震孕育环境及震源物理模型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展针对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活动机理与预测的研究,是活动地块理论完善和研究未来关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活动地块 边界带 构造特征 强震活动
下载PDF
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河流阶地发育的影响--以祁连山北缘洪水坝河和马营河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晴映 郑文俊 +3 位作者 张冬丽 张逸鹏 许斌斌 黄柳婷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83-1296,共14页
河流阶地作为构造和气候作用的载体,记录了活动造山带地区的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对变化信息。文中以穿过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带的洪水坝河和马营河为例,探讨河流地貌发育与构造和气候之间的关系。基于遥感影像解译识别出8—9级河... 河流阶地作为构造和气候作用的载体,记录了活动造山带地区的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对变化信息。文中以穿过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带的洪水坝河和马营河为例,探讨河流地貌发育与构造和气候之间的关系。基于遥感影像解译识别出8—9级河流阶地,并对其期次进行划分。根据洪水坝河T5和马营河T6阶地的相对拔河高度和年龄,分别计算出2条河流15ka和11ka以来的平均下切速率为(10.2±2.0)mm/a和(12.2±2.8)mm/a。再利用差分GPS分别对2条河流的T5和T6阶地面上的断层陡坎进行精确测量,结合测年结果,计算出佛洞庙-红崖子活动断裂的垂直滑移速率比河流下切速率低1个量级。对比研究区内活动断裂两侧阶地发育序列的差异性,构造抬升和河流下切速率数量级的差别,并结合祁连山北缘区域上已发表的研究结果,初步认为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共同影响祁连山北缘河流阶地的发育,其中气候变化是控制该区全新世河流阶地发育的主要因素。更深入的活动构造调查和阶地年龄约束有助于更好地揭示祁连山北缘的活动构造特征和河流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阶地 构造活动 气候变化 全新世 祁连山北缘
下载PDF
南海北部滨海断裂带的深部结构探测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志刚 张培震 +8 位作者 惠格格 胡立天 李冠华 张逸鹏 梁浩 李琳琳 王伟涛 闫永刚 代向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5-62,共8页
南海北部滨海断裂带不仅是华南次级板块和南海次级板块的分界断裂,同时是南海北部陆缘区域的主要控震和孕震构造,也是珠江口盆地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控盆断裂,因此,厘清其深部地壳结构、构造演化和最新活动性,对理解南海北部陆缘的构造... 南海北部滨海断裂带不仅是华南次级板块和南海次级板块的分界断裂,同时是南海北部陆缘区域的主要控震和孕震构造,也是珠江口盆地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控盆断裂,因此,厘清其深部地壳结构、构造演化和最新活动性,对理解南海北部陆缘的构造和含油气盆地演化过程、动力学机制以及地震灾害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特殊的构造位置及研究的重要性,不同学者对其开展过大量地球物理探测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对该断裂带的认识。本文总结了滨海断裂带深部结构探测、构造属性、活动性和孕震构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基本认识,阐明了该断裂带的深部地壳结构和活动特征存在分段性,指出了该断裂带与NW向断裂带和上地壳低速层三者结合位置为区域强震发生提供了深部动力学环境。加强不同位置的深-浅结构和海底变形综合探测研究,结合周边区域已知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学数据,解决滨海断裂带的深-浅构造耦合及其与NW向断裂带之间关系问题,探讨其最新活动性与地震-海啸灾害的关系,可能是滨海断裂带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滨海断裂带 地球物理探测 最新活动性 发震构造
下载PDF
冲积扇河流阶地演化对走滑断裂断错位移的限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斌斌 张冬丽 +6 位作者 张培震 郑文俊 毕海芸 田晴映 张逸鹏 熊建国 李志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7-602,共16页
滑动速率是活动断裂定量研究的重要参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断裂两盘相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断裂带上应变能累积速率的重要表现,常被用于评价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区域河流地貌特征及水系演化会受到构造活动的显著影响,因此分析河流地貌演化... 滑动速率是活动断裂定量研究的重要参数,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断裂两盘相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断裂带上应变能累积速率的重要表现,常被用于评价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区域河流地貌特征及水系演化会受到构造活动的显著影响,因此分析河流地貌演化是研究构造变化特征的重要方法,也是限定断裂滑动速率较为可靠的方法。在总结河流地貌演化过程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地形地貌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河流阶地位错模式和位错量的测量方法,并以阿尔金断裂东端断裂近垂直穿过的高岩沟为例,建立了其河流阶地的演化过程及其与断裂位错的关系,得到了不同阶地因断裂活动形成的位错量。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年结果,估算得到了阿尔金断裂在该段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80±0.51)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层状地貌 走滑断裂 断错位移 地形效应 阿尔金断裂
下载PDF
计量数据准确可靠 石油开采保质保量
17
作者 张逸鹏 《中国计量》 1997年第10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计量检测数据 计量数据 石油开采 准确可靠 油田开发 计量管理 计量检测设备 程序文件 测量设备 质量保证
下载PDF
强化企业计量工作是企业摆脱困境的治本之策
18
作者 张逸鹏 《中国计量》 1997年第4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企业计量工作 计量器具 摆脱困境 安全环保 产品质量 生产经营管理 计量基础 天然气 综合能耗 完善计量检测体系
下载PDF
采用动态在线技术解决油气交接计量结算
19
作者 张逸鹏 《中国计量》 2001年第7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油气交接计量结算 计量器具 动态在线技术 计量误差控制
下载PDF
高校自主招生教育公平问题及其对策
20
作者 张逸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第31期20-20,共1页
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其处在摸索阶段,相关运行机制、配套措施尚未成熟,社会公众对其公平性颇有微词。因此,探究高校自主招生的教育公平性,克服存在的种种局限,意义重大。
关键词 高校 自主招生 教育公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