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面文学的式微——现代传播媒介与文学诗性空间萎缩的内在关系之审视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邦卫 李胜清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2-85,共4页
现代传播媒介对文学的消解直接导致了文学诗性空间的萎缩。这主要源于现代传媒从启蒙到操纵转换时所拥有的文化权力 ,具体表现为对读者、作家、语符化文本的全方位渗透与侵蚀 ,并用“新说法体系”和“霸权话语”建构了独享风流的“传媒... 现代传播媒介对文学的消解直接导致了文学诗性空间的萎缩。这主要源于现代传媒从启蒙到操纵转换时所拥有的文化权力 ,具体表现为对读者、作家、语符化文本的全方位渗透与侵蚀 ,并用“新说法体系”和“霸权话语”建构了独享风流的“传媒文本”。但作为“边缘存在”的文学的式微并非一定会导致文学的消亡 ,相反可能是一个重构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传播媒介 文学 式微 消解 文化权力 诗性空间
下载PDF
图像增殖:语言的式微与图像的狂欢——数字化时代审美文化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邦卫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92-96,共5页
当代的审美文化,在文化媒介转型的基础上已完成了从文字主导向图像主导,从语言艺术向图像文化转向的后现代转型,转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语言的式微与图像的狂欢,是当代审美文化最明显的表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图像文化是未来审美文化的唯... 当代的审美文化,在文化媒介转型的基础上已完成了从文字主导向图像主导,从语言艺术向图像文化转向的后现代转型,转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语言的式微与图像的狂欢,是当代审美文化最明显的表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图像文化是未来审美文化的唯一表征,也不意味着语言艺术的不在场,未来的审美文化虽以图像文化为主导,但语言艺术对图像文化的补偿与拯救却是不可低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审美文化 语言 图像 式微 狂欢 范式
下载PDF
倾听文学的呻吟——探究现代传播媒介对文学的消解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邦卫 姜孝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9-82,共4页
 现代传播媒介对文学的消解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这主要来自现代传媒所拥有的文化权力、文化垄断与文化主导地位。现代传播媒介不仅消解了文学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也消解了文学的诗性空间,并用"新说法体系"和"霸权话...  现代传播媒介对文学的消解已是不可争议的事实。这主要来自现代传媒所拥有的文化权力、文化垄断与文化主导地位。现代传播媒介不仅消解了文学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也消解了文学的诗性空间,并用"新说法体系"和"霸权话语"建构了独享风流的"传媒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传播媒介 文学 消解 文化权力 文化垄断 文化主导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湘西书写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邦卫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5-99,共5页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湘西是一个被众多作家一再书写到的地域性乡土。湘西书写,是指以湘西为表现背景,展示20世纪中国人在湘西乡土中的生活习俗、情感方式、价值判断和生存形态,以及书写者本身在这种书写过程中所体现出对湘西的认识、...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湘西是一个被众多作家一再书写到的地域性乡土。湘西书写,是指以湘西为表现背景,展示20世纪中国人在湘西乡土中的生活习俗、情感方式、价值判断和生存形态,以及书写者本身在这种书写过程中所体现出对湘西的认识、期待、回忆和想象。湘西书写可分为“诗意化”与“审美化”的湘西书写、“写实”与“批判”的湘西书写、“左翼”与“革命”的湘西书写、“传奇”的湘西书写四种形态。这是由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从诸如反现代与反都市、追求现代化、追求左翼与革命、追求形而上的终极与民间狂欢的立场和角度将自己对湘西的记忆、想象、感受和期盼文学化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湘西 湘西书写
下载PDF
孟子的礼乐思想及其美学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邦卫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7-29,共3页
礼乐文化,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尚未得到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五篇文章,有总的论述,有个案分析,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希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推进。
关键词 礼乐思想 美学意义 孟子 “克己复礼” 先秦时代 《乐记》 制礼作乐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救赎与献祭——对朱湘死亡意识的解读与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邦卫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6-100,共5页
作为文化现象的“朱湘之死”的现象学阐释可能有多种 ,但主要与四个方面紧密相关 :融注了边缘、焦虑、精美、悲剧的文化身份 ;诗与人的清醒悖逆 ;“救赎诗”的自觉营构与乌托邦话语 ;“诗的救赎”的自为献祭。“朱湘之死”是一种“理性... 作为文化现象的“朱湘之死”的现象学阐释可能有多种 ,但主要与四个方面紧密相关 :融注了边缘、焦虑、精美、悲剧的文化身份 ;诗与人的清醒悖逆 ;“救赎诗”的自觉营构与乌托邦话语 ;“诗的救赎”的自为献祭。“朱湘之死”是一种“理性死亡” ,也是一种“意向死亡” ,最终完成了诗人朱湘从“救赎诗”到“诗的救赎”的诗学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 “救赎诗” “诗的救赎” 献祭 死亡意识
下载PDF
“后家族时代”与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策略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邦卫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在"后家族时代",传播浙江祠堂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浙江祠堂,是散落在乡土的文化遗产。以祠堂为表征、以宗族为内涵、以乡土为补充的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现状不容乐观。在"后家族时代",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应着力推行... 在"后家族时代",传播浙江祠堂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浙江祠堂,是散落在乡土的文化遗产。以祠堂为表征、以宗族为内涵、以乡土为补充的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现状不容乐观。在"后家族时代",浙江祠堂文化的传播应着力推行四种策略:一是乡土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内容;二是产业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方式;三是网络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平台;四是图像化策略:打造新型的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家族时代” 浙江祠堂 祠堂文化 传播策略
下载PDF
“后工具时代”与媒介的诗性诉求——兼论媒介的文学基因与审美质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邦卫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91-94,共4页
基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媒介不仅改变了文学传播与媒介的性质,还重新创造了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并由外而内地修正了文学的谱系与生态,文学已不再是一个本质性的概念。在媒介时代,从工具理性向功能主体转换的媒介,在消解文学的同时更在建构文... 基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媒介不仅改变了文学传播与媒介的性质,还重新创造了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并由外而内地修正了文学的谱系与生态,文学已不再是一个本质性的概念。在媒介时代,从工具理性向功能主体转换的媒介,在消解文学的同时更在建构文学,成了重构现代与后现代文学的“原点”。媒介绝非物性与技术性,它内涵诗性的基因与审美的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工具理性 功能主体 诗性诉求
下载PDF
穿越理性的屏障 追寻感性的狂欢——从感性诗学的角度透视传媒批评的维度建构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邦卫 《湖南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181-184,共4页
传媒批评是感性批评的当下性呈现 ,是理性批评屏障破裂后的本真狂欢。这主要与以下几点密切相关 :一是现代传媒的物性、文化权力以及对“感性符号”的培植性 ;二是理性批评的消退与受众的趣味转型 ,三是审美文化主体的分化孕育了感性批... 传媒批评是感性批评的当下性呈现 ,是理性批评屏障破裂后的本真狂欢。这主要与以下几点密切相关 :一是现代传媒的物性、文化权力以及对“感性符号”的培植性 ;二是理性批评的消退与受众的趣味转型 ,三是审美文化主体的分化孕育了感性批评的中心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传播媒介 传媒批评 感性 理性 文化
下载PDF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邦卫 郑朝霞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6-72,145,共7页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作品传播"走向"事件传播";二是从"书... 新世纪文学的基本走向是媒介化。媒介化不仅推动着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转型,也推动着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转型有四种形态:一是从"作品传播"走向"事件传播";二是从"书本传播"走向"影像传播";三是从"单向传播"走向"双向传播";四是从"一维传播"走向"多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 新世纪文学 传播方式
下载PDF
朱湘研究述评——纪念朱湘逝世70周年、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邦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7-113,共7页
在朱湘逝世70周年、诞辰100周年之际,对朱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整理是很有意义的。朱湘研究可分为从20世纪30年代肇始的"同仁研究"、从50年代发端的"史家研究"和从70年代喷发的"学人研究"三种形态,虽... 在朱湘逝世70周年、诞辰100周年之际,对朱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整理是很有意义的。朱湘研究可分为从20世纪30年代肇始的"同仁研究"、从50年代发端的"史家研究"和从70年代喷发的"学人研究"三种形态,虽各有特色、各有突破,但从整体上看七十多年的朱湘研究依然是不成规模、不成系统和不成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研究 “同仁研究” “史家研究” “学人研究”
下载PDF
施蛰存小说人物形象的“解典型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邦卫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30年代的创新高手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开拓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解典型化。施氏小说话语体系的解典型化冲动主要源于移心化、非个性化、心理分析化和意识流化。结合施氏的作品分析,根据解典型化的不同态势,可以... 30年代的创新高手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开拓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解典型化。施氏小说话语体系的解典型化冲动主要源于移心化、非个性化、心理分析化和意识流化。结合施氏的作品分析,根据解典型化的不同态势,可以把其心理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解典型概括为泛典型和寓言型典型两种审美类型。泛典型是指被播散了的典型,寓言型典型是指被寓言化或寓意化了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解典型化 解典型 心理分析
下载PDF
“后批评时代”与传媒符码——兼论传媒文艺批评的感性之维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邦卫 李文平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91-93,共3页
"存在就是合理的",传媒批评是批评话语从理性化向感性化转型的结果。它穿越了理性的屏障,迎合了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唤醒了受众内心深处的"狂欢意识"。它依附于现代传播媒介对感性的培植而培植自己的感性之维,其文... "存在就是合理的",传媒批评是批评话语从理性化向感性化转型的结果。它穿越了理性的屏障,迎合了受众的文化消费心理,唤醒了受众内心深处的"狂欢意识"。它依附于现代传播媒介对感性的培植而培植自己的感性之维,其文本意义也系于此在的感性之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批评 传媒符码 文艺批评 “后批评时代” 文化消费心理
下载PDF
文学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变迁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邦卫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35-42,共8页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媒介化 新世纪文学 生产方式 网络文学 短信文学
下载PDF
朱湘诗学(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邦卫 石铁山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朱湘诗学是现代诗学宝库中的一笔丰富遗产,为新诗"现代性"安置了一块"诗性的基石"。其内容主要有潜在的爱国诗学、显在的悲剧诗学、启蒙的精英诗学、完善的形式诗学、先在的传统诗学、融通的西方诗学和唯美的批评... 朱湘诗学是现代诗学宝库中的一笔丰富遗产,为新诗"现代性"安置了一块"诗性的基石"。其内容主要有潜在的爱国诗学、显在的悲剧诗学、启蒙的精英诗学、完善的形式诗学、先在的传统诗学、融通的西方诗学和唯美的批评诗学。但诗学的偏至与不完善,批评的感性与单面化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诗学 爱国 悲剧 精英 形式 传统 西方 唯美
下载PDF
论朱湘的文化身份——纪念朱湘逝世70周年、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邦卫 《怀化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6-58,共3页
朱湘是现代著名诗人 ,他对现代新诗的救赎精神与美学维度的营构是他人难以企及的 ,但他的文化身份是复杂的。精美朱湘 ,焦虑朱湘 ,边缘朱湘 ,悲剧朱湘 ,这些才是真实朱湘的有机构成 ,也是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认知朱湘的人、诗。
关键词 朱湘 文化身份 精美 焦虑 边缘 悲剧
下载PDF
论传媒批评的存在空间及局限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邦卫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6-89,共4页
“传媒批评”是值得正视的文化现象。由于现代传媒的文化权力与文化主导地位 ,“传媒批评”对“学术批评”的解构使“传媒批评”的存在空间有不断拓展的趋势 。
关键词 传媒批评 学术批评 文化权力 存在空间 局限性
下载PDF
守望与展望:新美学史的构建——读黄柏青博士专著《多维的美学史》的若干理论思考
18
作者 张邦卫 欧丽婷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关键词 美学史 “后现代主义” 专著 博士 黄柏 展望 守望 范式转变
下载PDF
为畅销而文学:揭开“文学畅销书”的面纱——兼论文学经济化的当代文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邦卫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4期37-4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化市场 文学畅销书 审美意识
下载PDF
图像增殖与戏剧审美的重构
20
作者 张邦卫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3-46,共4页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图像转向诱发感觉美学的狂欢,图像增殖导致"戏剧失魂",即文学性的缺失,文学性让位于表演性,剧场以"秀场"的形式成为戏剧审美场域的掌控者,"演"与"看"成为图像社会的审美倾...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图像转向诱发感觉美学的狂欢,图像增殖导致"戏剧失魂",即文学性的缺失,文学性让位于表演性,剧场以"秀场"的形式成为戏剧审美场域的掌控者,"演"与"看"成为图像社会的审美倾向。戏剧审美在完成语言艺术的范式主型向图像艺术的范式主型的后现代转型后,必然会肯定一种新的美学话语,即非超越的、消费性的日常生活活动的美学合法性。戏剧审美必将在戏剧因时顺变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重组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增殖 戏剧 戏剧审美 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