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香樟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拮抗菌B505的生防效果
1
作者
郑爱芳
张名雪
+5 位作者
周姝珂
高晔
苏子艳
张建冬
张郝宇
宋晓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3-1173,共11页
为明确引起香樟黑斑病的病原菌,发掘防治该病害的生防细菌资源,根据科赫法则,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引起香樟黑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依据形态特征及ITS、Alta1、gdp基因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测定不同培养基、温度、pH等因素对病原菌...
为明确引起香樟黑斑病的病原菌,发掘防治该病害的生防细菌资源,根据科赫法则,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引起香樟黑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依据形态特征及ITS、Alta1、gdp基因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测定不同培养基、温度、pH等因素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香樟黑斑病拮抗细菌,并对其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香樟黑斑病的病原菌为互隔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其最佳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6.5,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筛选获得1株对香樟黑斑病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B505,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可强烈抑制香樟黑斑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对香樟离体叶片黑斑病的抑制率为55.6%,以上结果为生物防治香樟叶部病害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黑斑病
真菌病害
分离鉴定
贝莱斯芽胞杆菌
拮抗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香樟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拮抗菌B505的生防效果
1
作者
郑爱芳
张名雪
周姝珂
高晔
苏子艳
张建冬
张郝宇
宋晓贺
机构
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庆师范大学皖西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生态保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庆师范大学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3-1173,共11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9A0551)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085MC105)
+1 种基金
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310372085)
皖西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Wxn202308)。
文摘
为明确引起香樟黑斑病的病原菌,发掘防治该病害的生防细菌资源,根据科赫法则,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引起香樟黑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依据形态特征及ITS、Alta1、gdp基因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测定不同培养基、温度、pH等因素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香樟黑斑病拮抗细菌,并对其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引起香樟黑斑病的病原菌为互隔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其最佳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6.5,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筛选获得1株对香樟黑斑病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B505,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可强烈抑制香樟黑斑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对香樟离体叶片黑斑病的抑制率为55.6%,以上结果为生物防治香樟叶部病害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香樟黑斑病
真菌病害
分离鉴定
贝莱斯芽胞杆菌
拮抗菌
Keywords
Camphor black spot disease
Fungal diseases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Bacillus velezensis
Antagonistic bacteria
分类号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36.4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香樟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拮抗菌B505的生防效果
郑爱芳
张名雪
周姝珂
高晔
苏子艳
张建冬
张郝宇
宋晓贺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