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肠镜进镜置管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左半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1
作者 马春凤 殷璀颖 +4 位作者 张钧书 李俊臻 舒瑶 叶剑琳 李夏梦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32-433,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疾病,为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血便等,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药保留灌肠是临床中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治疗方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处[1]。但是常规保留灌肠可能...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疾病,为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血便等,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药保留灌肠是临床中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治疗方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处[1]。但是常规保留灌肠可能导致中药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短,影响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为了提高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本研究旨在探究模拟肠镜进镜置管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左半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纳入2020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左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5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模拟肠镜进镜置管法 中药保留灌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标志CD16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钧书 王科 黄建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123-1126,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CD166在原发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57例患者的原位结肠癌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CD166表达。应用流式细胞分选(FACS)技术,以CD166/CD133标志分选结肠癌细胞株SW620,通过NOD/SCID...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CD166在原发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57例患者的原位结肠癌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CD166表达。应用流式细胞分选(FACS)技术,以CD166/CD133标志分选结肠癌细胞株SW620,通过NOD/SCID小鼠脾脏移植,观察肝转移情况。结果 CD166可表达于结肠癌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其中细胞质阳性率98.2%(56/57),细胞膜阳性率42.1%(24/57)。膜CD166阳性表达与局部浸润(P=0.01 0)、pTNM分期(P=0.035)、远处转移(P=0.013)、年龄(P=0.026)相关;而与性别(P=0.426)、淋巴结转移(P=0.104)、肿瘤分化(P=0.171)无相关性。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结肠癌细胞膜CD166阳性表达与患者生存期(P=0.014)呈负相关。动物实验的初步结果显示:脾包膜接种CD166阳性的SW620细胞可形成肝转移灶。结论 CD166阳性表达与肿瘤局部进展和远处转移有关,是判断预后不良的标志,CD166阳性的肿瘤细胞可能具有肝转移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CD166 CD133预后肝转移
下载PDF
MEBO用于肛门术后创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立明 张钧书 +3 位作者 杜根安 王成龙 于敏华 吴锦凤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96年第1期38-38,28,共2页
我院对80例痔、瘘肛门手术病人,按对照、均衡、随机等原则,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术后创口用不同方法换药。即实验组用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徐荣祥教授发明的MEBO换药,对照组则用传统方法换药。疗效分:创口止痛... 我院对80例痔、瘘肛门手术病人,按对照、均衡、随机等原则,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术后创口用不同方法换药。即实验组用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徐荣祥教授发明的MEBO换药,对照组则用传统方法换药。疗效分:创口止痛效果、创口愈合后瘢痕程度及创口愈合所需时间等三个项目进行观察。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用MEBO换药的实验组,三项疗效均显示出优于对照组,且无任何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外科手术 创口 湿润烧伤膏 治疗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大蒜素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钧书 崔健 +1 位作者 丁丽君 朱彪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大蒜素对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及联合应用两药后以MTT法测定MGC-803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法观察基因bax和bcl-2mRNA的表达,用Westernblot观察其蛋...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大蒜素对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抑制和促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及联合应用两药后以MTT法测定MGC-803细胞的增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用RT-PCR法观察基因bax和bcl-2mRNA的表达,用Westernblot观察其蛋白表达。结果15~60μg/mL大蒜素和4~32μg/mL紫杉醇单用24h对MGC-803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低剂量大蒜素(9μg/mL)联合紫杉醇(1~16μg/mL)比单用紫杉醇作用更强(P<0.05)。15μg/mL大蒜素,12μg/mL紫杉醇和两药联用24h凋亡率分别为10.7%,30.4%和84.7%(P<0.01)。单用大蒜素和紫杉醇对胃癌细胞bax和bcl-2表达无明显影响,两药联用bax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而bcl-2mRNA和蛋白的表达减少。结论大蒜素可增强紫杉醇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两药联用可减少紫杉醇的剂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MGC-803细胞的凋亡,后者与bax和bcl-2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病理学 大蒜素 紫杉醇 凋亡 BAX BCL-2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钧书 黄建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41-444,共4页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具体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仍不清楚。为此,本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及其进展。
关键词 肝肿瘤/继发性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肿瘤转移 蛋白质类 肿瘤标记 生物学 综述
下载PDF
浙江地区胃癌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钧书 崔健 +2 位作者 赵立明 胡漂友 朱彪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6期409-410,共2页
目的 调查浙江地区胃癌病人胃组织中EB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PCR方法对26例胃癌组织和15例非胃癌胃组织标本进行EBV -DNA测定。 结果 26例胃癌病人胃癌组织EBV -DNA阳性19例 (73.1 % ) ;其中9例分化型腺癌EBV -DNA阳性5(55.6 % ) ,12... 目的 调查浙江地区胃癌病人胃组织中EB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PCR方法对26例胃癌组织和15例非胃癌胃组织标本进行EBV -DNA测定。 结果 26例胃癌病人胃癌组织EBV -DNA阳性19例 (73.1 % ) ;其中9例分化型腺癌EBV -DNA阳性5(55.6 % ) ,12例低分化腺癌阳性11例 (91.7 % ) ;5例粘液、印戒细胞癌阳性3例 (60 % )。对照组15例胃组织阳性6例 (40% ) ,( χ2=4.37,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 ,浙江地区胃癌病人胃癌组织存在较高的EB病毒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胃癌 EB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TPN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钧书 《浙江临床医学》 2002年第7期506-506,共1页
关键词 TPN支持 腹部手术 并发症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治疗
下载PDF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与大肠癌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立明 张钧书 俞泳 《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胆囊切除与大肠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996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大肠癌患者356例(大肠癌组),同期收治胃癌426例(对照组),对比观察两者的胆囊结石、胆囊切除百分率,并对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因素作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胆囊切除与大肠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996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大肠癌患者356例(大肠癌组),同期收治胃癌426例(对照组),对比观察两者的胆囊结石、胆囊切除百分率,并对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因素作分析。[结果]大肠癌组胆囊结石、胆囊切除百分率12.64%(45/356);对照组胆囊结石、胆囊切除百分率8.69%(37/426),差异无显著性(P>0.05)。右半结肠癌胆囊结石、胆囊切除百分率20.34%(12/5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大肠癌胆囊结石、胆囊切除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是右半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囊切除 结肠直肠肿瘤 胃肿瘤
下载PDF
胃癌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9
作者 崔健 张钧书 +2 位作者 朱彪 王成龙 于敏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发生与EB病毒 (EBV )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对 3 6例胃癌病人的血清 (3 0例 )、胃癌组织 (2 6例 )和对照组血清 (2 8例 )、胃组织 (15例 )进行EBV DNA测定。结果 胃癌病人血清EBV DNA阳性率 3 0 .0 % (9/3 0 ) ... 目的 探讨胃癌发生与EB病毒 (EBV )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对 3 6例胃癌病人的血清 (3 0例 )、胃癌组织 (2 6例 )和对照组血清 (2 8例 )、胃组织 (15例 )进行EBV DNA测定。结果 胃癌病人血清EBV DNA阳性率 3 0 .0 % (9/3 0 ) ,对照组 2 1.4% (6/2 8) (P >0 .0 5 )。胃癌组织EBV DNA阳性率 73 .1% (19/2 6) ,对照组胃粘膜组织 40 .0 % (6/15 ) (P <0 .0 5 ) ,其中未分化或低分化类型胃癌组织EBV DNA阳性率 91.7% (P <0 .0 1)。结论 胃癌的发生与EBV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并与胃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EB病毒感染 病因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