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保鲜方式冷吃兔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钰麟 陈泓帆 +6 位作者 赵志平 康馨樾 王卫 白婷 张佳敏 聂鑫 罗淮良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34,56,共8页
冷吃兔是四川自贡特色食品。目前,关于防腐剂以及高温灭菌对冷吃兔中风味影响的文献报道较少。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了4种不同保鲜方式对冷吃兔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冷吃... 冷吃兔是四川自贡特色食品。目前,关于防腐剂以及高温灭菌对冷吃兔中风味影响的文献报道较少。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了4种不同保鲜方式对冷吃兔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冷吃兔中共鉴定到6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22种、醛类9种、酯类9种、烷烃类7种、酮类6种、酸类5种其他5种。对比分析发现,各类物质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筛选出ROAV≥1的11种关键性风味物质,通过计算每种冷吃兔在各时间段的主成分综合得分,推测添加防腐剂以及高温杀菌对冷吃兔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以及种类影响不明显,该研究为工业化生产冷吃兔防腐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吃兔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综合得分
下载PDF
长期发酵大头菜差异代谢物及其关联代谢通路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钰麟 陈泓帆 +7 位作者 赵志平 王卫 聂鑫 程杰 张崟 刘达玉 徐跃成 罗淮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92-198,共7页
为探究工业化生产不同超长周期发酵大头菜代谢物的差异及其主要关联代谢通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测定并比较0、5、10 a大头菜的代谢物。结果表明,发酵0 a与5 a、发酵5 a与10 a、发酵0 a与10 a分别鉴定出53、11... 为探究工业化生产不同超长周期发酵大头菜代谢物的差异及其主要关联代谢通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测定并比较0、5、10 a大头菜的代谢物。结果表明,发酵0 a与5 a、发酵5 a与10 a、发酵0 a与10 a分别鉴定出53、113种和174种差异代谢物(变量投影重要性值>1.3,P<0.05),主要为有机酸、氨基酸及核酸及其衍生物等。3个处理组共同的差异代谢物有19种,包含L-苯丙氨酸、β-D-果糖-6-磷酸等。差异代谢物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苯丙氨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果糖和甘露糖代谢途径与主要差异代谢物相关性最显著。本研究揭示了不同超长周期发酵大头菜代谢物的差异和主要差异代谢物及其关联代谢通路,为定向调控大头菜特征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菜 长期发酵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新型工业化生产低温腌制大头菜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钰麟 陈泓帆 +6 位作者 赵志平 康馨樾 聂鑫 白婷 王卫 张佳敏 罗淮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68-275,共8页
为了研究温度对低温腌制大头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工业化生产的-1~5℃和6~8℃低温腌制大头菜为研究对象,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的基础上,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工业化生产的... 为了研究温度对低温腌制大头菜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工业化生产的-1~5℃和6~8℃低温腌制大头菜为研究对象,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的基础上,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工业化生产的新型低温腌制大头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腌制大头菜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由醇类、酯类、烯类、腈类组成。通过计算ROAV值,筛选出12种ROAV≥1的风味物质。异硫氰酸仲丁酯、D-柠檬烯、桉叶油醇、芳樟醇、苯乙醇、2-苯基乙基异硫代氰酸酯、茴香脑、苯代丙腈为-1~5℃低温腌制大头菜中贡献较大的风味物质。D-柠檬烯、桉叶油醇、苯乙醇、芳樟醇、苯乙醛、苯代丙腈、壬酸、茴香脑、2-苯基乙基异硫代氰酸酯、1-辛烯-3醇为6~8℃低温腌制大头菜中贡献较大的风味物质。PCA分析12种风味物质表明,苯乙醇、桉叶油醇、1-辛烯-3醇、2-苯基乙基异硫代氰酸酯、苯代丙腈为特征性的风味物质。本研究为工业化低温腌制大头菜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菜 低温腌制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防腐剂对常温贮藏冷吃兔中兔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志平 张钰麟 +4 位作者 康馨樾 凌紫青 张佳敏 王卫 罗淮良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7-30,共4页
目的:旨在利用防腐剂提高常温贮藏冷吃兔中兔肉的品质。方法:通过加工制作含有和不含有防腐剂的冷吃兔,并测定常温贮藏0,7,14,21,28 d时兔肉中微生物菌落总数、TBARS值、挥发性盐基氮、水分含量、水分活度、亚硝酸盐残留、红度等指标,... 目的:旨在利用防腐剂提高常温贮藏冷吃兔中兔肉的品质。方法:通过加工制作含有和不含有防腐剂的冷吃兔,并测定常温贮藏0,7,14,21,28 d时兔肉中微生物菌落总数、TBARS值、挥发性盐基氮、水分含量、水分活度、亚硝酸盐残留、红度等指标,分析防腐剂对常温贮藏冷吃兔中兔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防腐剂的兔肉微生物菌落总数、TBARS(P<0.01)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0.05)显著低于不添加防腐剂的对照组。两组产品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红度、亚硝酸盐残留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该研究为提高常温冷吃兔的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吃兔 防腐剂 常温贮藏 品质
下载PDF
自然风干对原料大头菜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毛竞竟 陈泓帆 +5 位作者 张钰麟 聂鑫 张崟 刘达玉 罗淮良 赵志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106,共8页
为探讨自然风干对原料大头菜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风干前后的原料大头菜为研究对象,对原料大头菜风干前后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硬度、脆度、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微生物菌落总数和乳酸菌菌落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固... 为探讨自然风干对原料大头菜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风干前后的原料大头菜为研究对象,对原料大头菜风干前后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硬度、脆度、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微生物菌落总数和乳酸菌菌落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然风干极显著提高了大头菜硬度,降低了大头菜脆度(P<0.01)。与风干前相比,风干后原料大头菜的菌落总数和乳酸菌菌落数极显著增加(P<0.01),蛋白质含量由风干前的2.3 g/100 g极显著上升至2.5 g/100 g(P<0.01),水分含量由风干前的91%显著减少到88%(P<0.05),氨基酸态氮含量由风干前的0.27 g/100 g显著下降至0.24 g/100 g(P<0.05)。通过GC-MS技术从风干前后大头菜中分别检出24和1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风干前后的大头菜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均有明显差异,风干后异硫氰酸仲丁酯和苯代丙腈的相对含量增加至1.362%和65.870%;利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出了19种特征挥发性标志物(VIP>1,P<0.05),包括4-甲基戊基异硫氰酸酯、3-苯基丙基异硫氰酸酯和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等。本研究可为大头菜脱水方式的优化和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大头菜 自然风干 品质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发酵温度对低温发酵大头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志平 康馨樾 +5 位作者 陈泓帆 张钰麟 汪正熙 曾全恒 王卫 罗淮良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5-19,共5页
为探讨不同发酵温度对低温发酵大头菜品质的影响,比较-1℃~5℃和6℃~8℃发酵大头菜的脆性、色度、亚硝酸盐残留量、水分含量、水分活度、氨基酸态氮含量、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结果显示,-1℃~5℃发酵大头菜的脆性、水分含量、亚硝酸... 为探讨不同发酵温度对低温发酵大头菜品质的影响,比较-1℃~5℃和6℃~8℃发酵大头菜的脆性、色度、亚硝酸盐残留量、水分含量、水分活度、氨基酸态氮含量、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结果显示,-1℃~5℃发酵大头菜的脆性、水分含量、亚硝酸盐残留量极显著高于6℃~8℃发酵大头菜(P<0.01),但亚硝酸盐残留量均小于0.6 mg/kg。6℃~8℃发酵大头菜的红度值、黄度值(内部)、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极显著高于-1℃~5℃发酵大头菜(P<0.01)。6℃~8℃发酵大头菜的水分活度、氨基酸态氮含量显著高于-1℃~5℃发酵大头菜(P<0.05);两个温度下发酵的大头菜的亮度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发酵 大头菜 品质 影响
下载PDF
大叶杨干旱和水淹胁迫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佳琪 张新新 +3 位作者 冯佳珺 施婷婷 张钰麟 王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53-1662,共10页
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是中国特有的杨属物种,干旱和水淹是影响大叶杨生长和分布范围的2个关键因子。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并结合分子实验验证初步鉴... 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是中国特有的杨属物种,干旱和水淹是影响大叶杨生长和分布范围的2个关键因子。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并结合分子实验验证初步鉴定了参与大叶杨干旱和水淹胁迫响应的关键基因。研究结果显示,(1)在大叶杨中分别鉴定到3986/385个响应干旱/水淹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237个同时响应干旱和水淹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2)在大叶杨中共鉴定到205个AP2/ERF家族成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其在大叶杨中主要分为5个亚家族,并显著富集于差异表达基因中。(3)筛选部分胁迫前后差异表达的PlAP2/ERF基因进行qRT-PCR实验,经证实这些基因在大叶杨受到干旱/水淹胁迫时均可被诱导表达。综上,大叶杨在水淹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明显少于干旱胁迫,AP2/ERF基因家族的部分基因参与到大叶杨干旱/水淹胁迫的应激表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杨 AP2/ERF 水淹胁迫 干旱胁迫 差异表达
下载PDF
青城山老腊肉溶酪大球菌的筛选及其对腊肉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赵志平 莫晓琴 +5 位作者 张钰麟 王心怡 贾效函 陈泓帆 刘达玉 聂鑫 《中国调味品》 2025年第1期99-106,共8页
以青城山老腊肉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并筛选出具有优秀发酵潜力的溶酪大球菌,同时研究该菌株对传统腊肉发酵过程中品质及蛋白质降解的影响。首先,基于功能性验证实验,评判初筛菌株的产蛋白酶能力。其次,对产蛋白酶菌株进行安全性实验验... 以青城山老腊肉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并筛选出具有优秀发酵潜力的溶酪大球菌,同时研究该菌株对传统腊肉发酵过程中品质及蛋白质降解的影响。首先,基于功能性验证实验,评判初筛菌株的产蛋白酶能力。其次,对产蛋白酶菌株进行安全性实验验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最后,将筛选出的溶酪大球菌作为发酵剂,以低(10^(6)CFU/g)、中(10^(7)CFU/g)、高(10^(8)CFU/g)3个浓度接种腊肉,以探究溶酪大球菌对腊肉品质和蛋白质降解的影响。分离出100株葡萄球菌,对60株产蛋白酶菌株进行安全性验证,共筛选出15株产蛋白酶及安全性实验呈阴性的菌株,对这15株葡萄球菌进行16S rDNA同源性对比鉴定,将同源性最高的菌株命名为溶酪大球菌。与自然发酵组相比,接种溶酪大球菌的腊肉具有较高的pH、红度值、黄度值和羰基值,较低的水分含量和巯基值。接种溶酪大球菌能显著改善腊肉的品质特性,同时能显著促进腊肉蛋白质的降解,有助于改善腊肉的风味,具有潜在的风味改善能力。该研究为接种发酵改善腊肉品质特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筛选 腊肉 溶酪大球菌 接种发酵 品质特性
下载PDF
不同包装方式对冷吃掌中宝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康馨樾 张钰麟 +5 位作者 赵志平 毛竞竟 白婷 聂鑫 王卫 张佳敏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9-105,共7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研究了冷吃掌中宝在不同包装条件下不同时间段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主成分分析(PCA)对冷吃掌中宝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研究了冷吃掌中宝在不同包装条件下不同时间段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主成分分析(PCA)对冷吃掌中宝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冷吃掌中宝挥发性物质主要为烯类、醇类、酯类,其中ROAV值大于0.1的有11种;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为月桂烯、D-柠檬烯、蒎烯、桉叶油醇、芳樟醇、α-松油醇和乙酸芳樟酯。PCA分析表明,月桂烯、D-柠檬烯、蒎烯为特征性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结果为工业化生产冷吃掌中宝贮藏保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吃掌中宝 包装方式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类球红细菌粗提物对风干期腊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的影响
10
作者 赵志平 康馨樾 +3 位作者 张钰麟 王卫 吉莉莉 张佳敏 《食品工业》 CAS 2021年第8期172-175,共4页
为探究类球红细菌粗提物对风干期腊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的影响,对添加类球红细菌粗提物的腊肠的TBARs值、羰基值、总巯基值、菌落总数、水分活度和pH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类球红细菌粗提物显著抑制腊肠TBARs值(p<0.01)、羰基值的升高(p... 为探究类球红细菌粗提物对风干期腊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的影响,对添加类球红细菌粗提物的腊肠的TBARs值、羰基值、总巯基值、菌落总数、水分活度和pH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类球红细菌粗提物显著抑制腊肠TBARs值(p<0.01)、羰基值的升高(p<0.01)和总巯基值的降低(p<0.01),有效延缓腊肠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类球红细菌粗提物对风干期腊肠微生物总菌数、水分活度和pH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试验结果为利用类球红细菌代谢物延缓肉制品脂肪和蛋白质氧化,提升肉制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球红细菌 腊肠 脂肪氧化 蛋白质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