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估及基因型耐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铖泱 王惠 《中国性科学》 2021年第8期139-142,共4页
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基因型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抗病... 目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基因型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测定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分析抗病毒失败患者基因型耐药情况。结果81例HIV/AIDS患者中95.06%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好,92.59%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坚持服药患者中97.40%患者病情好转,未坚持服药患者无病情好转现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1例HIV/AIDS患者最近一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开始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P<0.05),治疗后免疫学成功率达到85.19%,HIV病毒抑制率达到92.59%。抗病毒失败患者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耐药突变率分别为40.00%、80.00%,其中1例(20.00%)患者出现NNRTI、NRTI双重耐药,主要以3TC/FTC/EFV耐药为主。结论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但需要患者保持良好服药依从性,治疗失败患者耐药率较高,建议临床加大病毒载量及基因型耐药分析,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效果 基因型耐药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 D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晓丹 沈洪远 +1 位作者 涂爽 张铖泱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12期3116-3120,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本院)风湿科150例RA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28个关节的疾病...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本院)风湿科150例RA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标准将RA组再分为缓解组34例、低度组35例、中度组45例和高度组36例,同时收集本院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者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将RA患者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与性别,年龄,病程,BMI,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CRP,ES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DAS28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RA患者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11.66±2.37)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8.47±3.58)ng/mL,(P<0.01)]。RA缓解组、低度组、中度组、高度组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成逐渐下降趋势,缓解组、低度组分别与中度组、高度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与低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其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BMI指数)没有相关性(P>0.05);与疾病活动性指标CRP,ESR,FIB,D-二聚体和FDP呈负相关(P<0.05),与CCP和RF没有相关性(P>0.05);与DAS28评分、VAS评分和HAQ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RA患者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水平普遍偏低,且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可作为RA病情活动度的监测指标,对RA的诊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125-二羟基维生素D3 病情活动度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卢洁 王燕 +1 位作者 张铖泱 崔萍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5期108-111,共4页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制定针对性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制定针对性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0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肺部感染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未发生肺部感染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未发生肺部感染组。统计肺部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肺部感染组患者痰液标本108份,合计检出140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氏阴性菌占比最高(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组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15 d、抗菌药物种类≥2种的患者占比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肺部感染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显著低于未发生肺部感染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 d、合并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2种(OR=1.280、5.726、2.575、2.337,均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占比较高,且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 d、合并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种类≥2种均为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可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部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