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龄口腔疾病患儿全麻苏醒期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4
1
作者 颜玉桦 黎庆芳 +3 位作者 翁小玲 康伟 张锡逵 周美容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2-813,共2页
目的探讨低龄口腔疾病患儿全麻苏醒期的观察与护理情况。方法分析60例低龄口腔疾病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30例在全麻苏醒期遵照传统的护理常规保暖、吸氧、监测生命体征、防坠床等;特殊护理组30例在常规护... 目的探讨低龄口腔疾病患儿全麻苏醒期的观察与护理情况。方法分析60例低龄口腔疾病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30例在全麻苏醒期遵照传统的护理常规保暖、吸氧、监测生命体征、防坠床等;特殊护理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特殊措施,如不触碰法等待清醒、强调清理呼吸道的技巧、重视疼痛处理和实施人文关怀等。结果特殊护理组全麻苏醒期病例评分等级、苏醒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特殊护理组全麻苏醒期病例躁动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龄口腔疾患儿全麻苏醒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 口腔 全麻 苏醒期 护理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异位妊娠手术疗效对比 被引量:3
2
作者 康伟 岑金燕 +3 位作者 罗秋英 颜玉桦 张锡逵 王娟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34期46-47,共2页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异位妊娠手术的疗效。方法: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6月间实施的188例急诊异位妊娠剖腹探查,选择了条件匹配的84例患者接受异位妊娠手术,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异位妊娠手术的疗效。方法: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6月间实施的188例急诊异位妊娠剖腹探查,选择了条件匹配的84例患者接受异位妊娠手术,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麻醉时间。结果:全身麻醉组6例(14.3%)患者发生了血压波动,硬膜外麻醉组18例(42.9%),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6),两组患者麻醉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全身麻醉用于异位妊娠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时间并不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手术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低血压 麻醉时间
下载PDF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婴儿唇裂修复术中心率变化和麻醉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康伟 雷蕾 +2 位作者 岑金燕 罗秋英 张锡逵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通过对行唇裂修复手术的全麻患儿给予不同剂量芬太尼,探究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患儿心率变化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进行唇裂修复术患儿3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随机分组进行不同剂量的给药测试,给药剂量... 目的通过对行唇裂修复手术的全麻患儿给予不同剂量芬太尼,探究不同剂量芬太尼对患儿心率变化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进行唇裂修复术患儿3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随机分组进行不同剂量的给药测试,给药剂量分别为芬太尼2μg/kg(A组)、4μg/kg(B组);6μg/kg(C组)。采用静脉麻醉诱导,保留自主呼吸,七氟醚维持。观察心率变化及几个时间点中HR和MAP数据。结果随着芬太尼剂量的上升,HR呈现下降的趋势,术中外部刺激可以导致患儿HR和MAP的上升。4μg/kg剂量的芬太尼麻醉对呼吸抑制小且苏醒迅速,出现术后不良反应的患儿较少。结论在小儿唇裂修复术中,4μg/kg的芬太尼经临床实践得到良好反馈,可以在确保麻醉效果的情况下使副作用降至最低,降低手术麻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婴儿 唇裂修复术 心率变化 呼吸抑制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腭裂整复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雷蕾 康伟 +3 位作者 李正强 陈文平 罗秋英 张锡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406-240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及麻醉并发症的影响,寻找瑞芬太尼的最佳靶浓度。方法 60例腭裂患儿按瑞芬太尼2、3和4 ng/m LTCI血浆浓度随机分为R2、R3和R4组,每组20例。静注咪达唑仑...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复合七氟醚在小儿腭裂整复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及麻醉并发症的影响,寻找瑞芬太尼的最佳靶浓度。方法 60例腭裂患儿按瑞芬太尼2、3和4 ng/m LTCI血浆浓度随机分为R2、R3和R4组,每组20例。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2.0 mg/kg、芬太尼2.0μg/kg、琥珀胆碱2.0 mg/kg经口插管。复合2%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完(T0)、TCI后5 min(T1)、分离腭瓣时(T2)、术毕(T3)、拔除气管导管时(T4)、拔管后15 min(T5)6个时点血流动力学数据;苏醒期各种时间指标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HR值在T1、T2、T3时点R2、R3、R4组均依次明显降低,R4组比R2组降低更明显;MAP值在T1、T2、T3时点R4组均明显低于R2、R3组。术中出血量R3、R4组明显少于R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R2组明显短于R4组;术后睁眼时间R2、R3组明显短于R4组;拔管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R2组明显短于R3、R4组。R4组心动过缓明显高于R2、R3组、呛咳明显低于R2、R3组;苏醒即刻躁动R2、R3、R4组依次明显减轻(P<0.05)。结论 3 ng/m L瑞芬太尼TCI复合2%七氟醚可为小儿腭裂整复术提供最佳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腭裂整复术 小儿
下载PDF
精准心肺复苏用于口腔专科基地急救培训的效果及指导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雷蕾 王双卫 +4 位作者 罗秋英 康伟 李正强 张锡逵 任飞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71-774,共4页
目的评估精准心肺复苏(CPR)指导的方法在口腔专科基地徒手CPR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工作3~7年的口腔科医生60名,随机分为精准CPR(QCPR)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两组均给予同一专家相同时间及方法的... 目的评估精准心肺复苏(CPR)指导的方法在口腔专科基地徒手CPR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工作3~7年的口腔科医生60名,随机分为精准CPR(QCPR)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两组均给予同一专家相同时间及方法的理论讲解及现场CPR操作培训,QCPR组在此基础上利用QCPR反馈系统实时指导下练习,对照组用传统方法练习.30 min后应用QCPR反馈系统实时记录两组学员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的各项操作参数,实时生成评分并比较其合格率;同时调查学员对各自练习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①QCPR组操作考核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胸外按压方面:按压深度、频率及胸廓回弹各项指标中,QCPR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胸外按压太深及太浅次数较多,按压频率快慢不一,胸廓回弹不完全的占47.00%;QCPR组各项指标比较均衡.③人工呼吸方面:对照组通气量过多、频率过快的分别占70.30%及75.67%,明显多于QCPR组的29.33%及24.67%(P <0.05).④QCPR组学员对精准CPR的教学方法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方法(P<0.05).结论在口腔专科基地利用QCPR反馈系统进行急救培训可使考核过程标准化,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推荐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心肺复苏(QCPR) 实时反馈系统 急救培训 教学
下载PDF
小儿全身麻醉腭裂整复术中机控呼吸与自主呼吸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康伟 雷蕾 +3 位作者 岑金燕 罗秋英 张锡逵 陈龙 《临床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53-54,共2页
目的比较保留自主呼吸与机控呼吸在小儿全身麻醉腭裂修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行腭裂修复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观察组待自主呼吸恢复后予以保留,对照组组行机控呼吸。... 目的比较保留自主呼吸与机控呼吸在小儿全身麻醉腭裂修复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行腭裂修复术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观察组待自主呼吸恢复后予以保留,对照组组行机控呼吸。两组患儿全程吸入3%七氟醚,并以每次0.5μg/kg的剂量追加芬太尼;观察组自主呼吸频率>30次/min时追加,每次间隔5 min,自主呼吸频率<20次/min时停止;对照组心率大于基础值的30%时追加,直至心率降至正常。记录芬太尼总量、苏醒时间和拔管后有无呼吸抑制。结果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的芬太尼用量增加,苏醒时间延长且拔管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小儿全身麻醉腭裂修复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并根据呼吸频率调整镇痛药物剂量可减少芬太尼用量,且患者苏醒更快、拔管后呼吸抑制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呼吸 机控呼吸 芬太尼用量 苏醒时间 拔管后呼吸抑制 腭裂修复术
原文传递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2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雷蕾 康伟 +3 位作者 李正强 罗秋英 张锡逵 颜玉桦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19期2313-2315,2320,共4页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OSCC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5例OSCC患者(口腔癌组)及3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进行检测,...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OSCC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5例OSCC患者(口腔癌组)及3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进行检测,外周血细胞总RNA用Trizol试剂,然后将总RNA反转录为c DNA,再用real-time PCR检测IL-32 mRNA的表达水平;外周血IL-32蛋白质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 Pearson相关性分析IL-32表达水平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OSCC患者外周血中IL-32 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OSCC患者外周血中IL-32表达水平分别与OSCC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 <0. 05)。结论 OSCC患者外周血中IL-32呈明显的高表达,其可能参与OSCC的发病,是判断OSCC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2 口腔鳞状细胞癌 外周血 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