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强化术的手术时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小雷 张锦飙 +4 位作者 孙中仪 于潇 江起庭 田纪伟 汪海滨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的手术时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单节段OVCF患者148例,按照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急性期组(≤14 d,7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的手术时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单节段OVCF患者148例,按照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急性期组(≤14 d,76例)和非急性期组(>14 d,72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及末次随访时各数据指标。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2~24(15.42±3.84)个月。在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情况、术后椎体前缘高度(AVH)百分比、椎体中部高度(CVH)百分比及伤椎复位效果方面,急性期组优于非急性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骨密度T值、邻近椎体骨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残余痛、椎体高度丢失、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bb角、AVH百分比及CVH百分比方面,急性期组优于非急性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单节段OVCF,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术中骨水泥弥散良好,远期随访椎体高度丢失、邻近椎体骨折及残余痛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代谢性疾病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姜倍 胡舟扬 +4 位作者 李新华 何凡 张锦飙 谭军 李立钧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7-571,共5页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腰腿痛、颈肩痛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增多和工作方式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相关的疾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年龄有不断提前的趋势。椎间盘退变受年龄...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引起的慢性腰腿痛、颈肩痛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老龄人口增多和工作方式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相关的疾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年龄有不断提前的趋势。椎间盘退变受年龄、生活方式、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关于椎间盘退变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力学因素、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细胞营养缺乏及代谢紊乱、椎间盘细胞衰老、凋亡及遗传因素等导致的椎间盘退变等。Teraguchi等通过多变量对数回归分析发现代谢性疾病与颈、胸、腰椎间盘的退变都具有显著的联系,其中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与胸椎椎间盘退变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具有一个或多个代谢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椎间盘退变。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代谢性疾病与椎间盘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笔者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代谢性疾病 生物力学因素 对数回归分析 发病年龄 生活方式 细胞因子 遗传因素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骨折椎体的三维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苏启航 张锦飙 +4 位作者 李聪 张岩 潘杰 李立钧 谭军 《骨科》 CAS 2019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骨折线分布图的大数据形态学分析,揭示脊柱胸腰段椎体(T11~L2)骨折的好发模式及骨折特点,从而指导临床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AO分型为A型的压缩性胸腰段椎体(T11~L2)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共纳入了257例... 目的通过三维骨折线分布图的大数据形态学分析,揭示脊柱胸腰段椎体(T11~L2)骨折的好发模式及骨折特点,从而指导临床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AO分型为A型的压缩性胸腰段椎体(T11~L2)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共纳入了257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6岁,266个骨折椎体,其中T11骨折15例,T12骨折69例,L1骨折95例,L2骨折87例。把病人高分辨率CT数据导入到Mimics软件中,通过阈值分割,重建出骨折椎体模型。依次将各个骨折椎体的骨折线临摹到相应正常椎体模型上,获得各个椎体节段的3D骨折线分布图。结果 3D骨折线分布图揭示骨折线主要集中在椎体的上半部分以及椎体的外1/3部分,并且沿着椎体的前方和侧方呈环状楔形分布。结论首次将骨折的Mapping技术应用到胸腰段骨折的分析研究中,骨折线分布图揭示了胸腰段骨折的好发模式及形态学特点,从流行病学及形态学方面提高了对胸腰段骨折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后续的科学研究及改善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三维断层扫描成像 Mapping技术
下载PDF
单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颈椎椎间高度和整体曲率的影像学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苏启航 陈涛 +3 位作者 张岩 张锦飙 谭军 郭松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后颈椎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曲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节段ACDF治疗的119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及影像学资料。通...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后颈椎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曲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单节段ACDF治疗的119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及影像学资料。通过使用患者的颈椎X线平片测量融合前后椎间隙的高度。同时测量侧位片上第2颈椎至第7颈椎的Cobb角,以评估颈椎的整体曲度。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资料,以说明置入椎间融合器对颈椎椎间高度和整体曲度的影响。结果术后神经功能JOA及Nurick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椎间前高度(anterior intervertebral height, AIH)和椎间后高度(posterior intervertebral height, PIH)均明显低于正常椎间高度(P<0.01),术后AIH明显升高,恢复正常;术后PIH与术前相比同样明显增加。术后颈椎曲度[(22.36±5.07)°]较术前[(16.53±6.85)°]明显增加(P<0.01),但是并未恢复至正常曲度。结论 ACDF手术能够完成有效的神经减压改善神经功能,并且该手术能够恢复颈椎退变节段的椎间高度及改善颈椎整体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影像学研究 椎间隙高度 颈椎整体曲度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出现急性发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小雷 张锦飙 +3 位作者 孙中仪 江起庭 田纪伟 汪海滨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5-251,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出现急性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24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出现急性发热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出现急性发热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24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出现急性发热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114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84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48例,根据应用唑来膦酸是否发热分为发热组(65例)和非发热组(181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热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65例患者出现发热,发生率26.42%,发生于用药当天至3 d内,最短持续时间0.5 d,最长持续时间5 d。发热组中男性20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76.94±4.13)岁。体温37.5~39.6℃,其中低热组34例(37.3~38℃),中热组18例(38.1~39℃),高热组13例(>39℃)。女性(OR=4.044,95%CI:1.974~8.286,P<0.001)、首次使用(OR=4.418,95%CI:2.087~9.352,P<0.001)、未充分水化(OR=2.339,95%CI:1.180~4.639,P=0.015)、无口服双膦酸盐药物使用史(OR=4.329,95%CI:2.061~9.093,P<0.001)、无非甾体抗炎药使用(OR=2.226,95%CI:1.146~4.325,P=0.018)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唑来膦酸极易出现急性发热,其中女性、首次使用、未充分水化、无口服双膦酸盐药物使用史、无非甾体抗炎药使用均是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加强重视;充分水化及非甾体抗炎药应用可降低唑来膦酸急性发热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唑来膦酸 发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6
作者 江起庭 孟丛鹏 +2 位作者 张锦飙 方威 李涛 《骨科》 CAS 2022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1例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为20~52岁,平均31.2岁,均采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 目的探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1例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为20~52岁,平均31.2岁,均采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4 cm×1.8 cm~5.8 cm×2.5 cm,平均4.2 cm×2.2 cm。皮瓣切取面积为2.9 cm×2.3 cm~6.3 cm×3.0 cm,平均4.7 cm×2.7 cm。参照美国手外科协会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on movement,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结果11例皮瓣均成活,外形满意,伤口均一期愈合。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2个月,平均8.4个月。皮瓣肤色红润,质地良好,厚薄适中,指掌侧面外形佳,弧度可,两点辨别觉为3.3~5.2 mm,平均4.0 mm。供区仅留有线形疤痕,无明显障碍。按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优9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能有效修复指掌侧面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 游离移植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第三指掌总神经变异1例
7
作者 江起庭 汪海滨 +4 位作者 孟丛鹏 陈德健 张锦飙 刘小雷 田纪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95-96,共2页
指掌总神经又称指总神经,由正中神经穿过腕管后在屈肌支持带下方自桡侧向尺侧,发出正中神经返支,拇指桡、尺侧固有神经,再发出第一指掌总神经,第二指掌总神经,第三指掌总神经,1~3条指掌总神经由正中神经发出;第4条指掌总神经和小指尺掌... 指掌总神经又称指总神经,由正中神经穿过腕管后在屈肌支持带下方自桡侧向尺侧,发出正中神经返支,拇指桡、尺侧固有神经,再发出第一指掌总神经,第二指掌总神经,第三指掌总神经,1~3条指掌总神经由正中神经发出;第4条指掌总神经和小指尺掌侧固有神经是由尺神经发出,且每条指掌总神经与指掌总动脉伴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掌 正中神经 腕管 尺侧 屈肌支持带 尺神经 掌侧
下载PDF
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效果
8
作者 江起庭 余红 +8 位作者 孟丛鹏 方威 刘一廷 张锦飙 李智 王志钢 熊明燕 孙亮 李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7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手指皮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术中均解剖游离此穿支,并携带较长的血管蒂。... 目的探讨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手指皮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修复,术中均解剖游离此穿支,并携带较长的血管蒂。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平均为4.5 cm×3.0 cm,穿支皮瓣切取面积平均为5.0 cm×3.5 cm。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颜色、质地、外观、两点辨别觉(2PD)、总主动活动度(TAM)及手指功能。结果术后1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佳。所有患者均随访6~10个月,平均6.2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颜色与受区基本一致,质地可且厚薄适中,2PD为4.0~10.0 mm,平均5.5 mm,患指TAM为268.0°~280.0°,平均275.3°;供区无明显障碍,遗留线性瘢痕,1例因摩擦而造成供区切口瘢痕增生;参照美国手外科协会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优9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游离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可有效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中小面积缺损,且切取简便,实用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 游离移植 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骨水泥分布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小雷 张锦飙 +4 位作者 孙中仪 于潇 江起庭 田纪伟 汪海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5期301-307,共7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情况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单节段OVCFs患者218例,其中男100例、女118例,年龄65~79(72.... 目的探讨骨水泥分布情况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单节段OVCFs患者218例,其中男100例、女118例,年龄65~79(72.6±4.1)岁。218例患者均行PVP治疗,按术后第1天X线检查的骨水泥分布情况分为良好组105例和欠佳组113例。(1)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及体质量指数(BMI)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3)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AVH)、椎体后缘高度(PVH),以及术后1年骨密度变化和邻近椎体骨折、椎体高度再丢失、残余痛的发生情况。结果(1)2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BMI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218例患者均顺利手术,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218例患者均获随访1年,良好组发生邻近椎体骨折3例、椎体高度丢失8例、残余痛6例,欠佳组发生邻近椎体骨折11例、椎体高度丢失20例、残余痛18例。良好组术后1年邻近椎体骨折、椎体高度丢失、残余痛发生率均低于欠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8、4.94、5.80,P值均<0.05)。组内比较: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天VAS评分、ODI及Cobb角均减少,AVH及PVH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与术后第1天比较,良好组术后1年VAS评分、ODI、Cobb角及AVH、PV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欠佳组术后1年VAS评分、ODI及Cobb角增大,AVH、PVH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2组术后1年的骨密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组间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天VAS评分、ODI、Cobb角、AVH、PV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良好组术后1年VAS评分、ODI、Cobb角均小于欠佳组,AVH、PVH均大于欠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术后1年的骨密度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28,0.783)。结论单节段OVCFs患者行PVP治疗,骨水泥分布良好可降低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残余痛、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老年人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 胸椎 腰椎
原文传递
胸腰重度骨质疏松性骨折短节段固定椎体成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小雷 张锦飙 +4 位作者 孙中仪 于潇 江起庭 田纪伟 汪海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720-1723,共4页
[目的]评价经Wiltse入路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short-segmen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SPSF)联合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 VP)治疗Genant Ⅲ度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Genant grade Ⅲ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 [目的]评价经Wiltse入路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short-segment pedicle screw fixation, SPSF)联合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 VP)治疗Genant Ⅲ度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Genant grade Ⅲ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Genant Ⅲ OVCF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6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Genant Ⅲ OVCFs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和影像学指标。[结果] 48例患者均顺利手术,手术时间平均(72.9±8.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2.7±9.5) ml,骨水泥注入量平均(6.1±0.4) ml。48例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4±4.4)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7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7.5±0.7),(2.2±0.5),(2.1±0.6), P<0.05]及ODI评分[(82.4±3.1),(28.3±3.0),(26.9±3.3), P<0.05]均显著减少。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7 d及末次随访时局部后凸Cobb角和椎体相对高度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 Wiltse入路行SPSF联合VP治疗Genant Ⅲ-OVCFs安全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强化椎体并重建生物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ant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Wiltse入路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端侧式动静脉转流再植撕脱性示指离断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起庭 孟丛鹏 +5 位作者 李智 张锦飙 方威 王志钢 李涛 刘瑞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12期871-873,共3页
患者女,33岁,因机器绞轧致右示指离断1 h于2022年4月入住南京江北医院。查体:右示指自近指间关节开始向示指远端方向撕脱性完全离断;中节指骨裸露,指深、浅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均自止点向示指远端方向撕脱;示指两侧指掌侧固有神经远端大部... 患者女,33岁,因机器绞轧致右示指离断1 h于2022年4月入住南京江北医院。查体:右示指自近指间关节开始向示指远端方向撕脱性完全离断;中节指骨裸露,指深、浅屈肌腱及指伸肌腱均自止点向示指远端方向撕脱;示指两侧指掌侧固有神经远端大部分抽出,近端自近指间关节掌侧面抽出,尺、桡侧指固有神经抽出长度分别约2.5、3.0 cm;尺、桡侧指固有动脉均自示指近端大部分抽出合并多重扭转缠绕,抽出距离分别约2.5、2.0 cm;示指近端皮肤软组织自中节掌侧面劈开(图1A),示指远端中、远节背侧皮肤软组织撕脱至甲根处(图1B)。示指正位X线片显示,断指自指间关节处分离(图1C)。离断指体被植物油浸泡污染,患者及家属断指再植意愿强烈,急诊行右示指清创再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植术 断指再植 血管端侧吻合术 静脉-动脉转流术
原文传递
经皮八针法缝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 被引量:9
12
作者 江起庭 汪海滨 +5 位作者 孟丛鹏 褚培林 张锦飙 刘小雷 陈德健 田纪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701-1707,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八针法缝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新鲜腱性锤状指)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岁;均为单指Ⅰ区指伸肌腱... 目的探讨经皮八针法缝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11月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2例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新鲜腱性锤状指)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岁;均为单指Ⅰ区指伸肌腱急性闭合性断裂,左侧5指,右侧7指;拇指1例,示指2例,中指3例,环指4例,小指2例。经皮采用3-0肌腱缝线深浅绞索八针法缝合Ⅰ区指伸肌腱,且固定于末节指骨基底部。术后6~8周拔除克氏针,使用支具固定患指于背伸位,逐步加强患指屈伸运动。术后及随访参照Crawford标准评估患指功能,测量患指及对侧健指各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范围,记录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on movement,TAM);参照美国手外科学会伸指肌腱修复评价系统根据TAM评价手指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0.1±0.2)min(范围18~25 min);术中仅有少量出血。术后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1.1)个月(范围6~14个月)。术后12例患者的锤状指畸形均完全矫正,无线结外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按照Crawford法评估: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11/12)。患指与健指远侧指间关节屈曲角度分别为82.11°±2.02°和84.09°±2.01°,伸直角度分别为-2.04°±3.01°和0.02°±1.02°,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7,3.246;P=0.019,0.004)。患指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为91.02°±4.01°,近侧指间关节94.04°±2.11°,远侧指间关节83.01°±2.02°,TAM为265.05°±13.04°;健指关节活动度:掌指关节为93.01°±3.21°,近侧指间关节94.03°±3.07°,远侧指间关节85.02°±2.01°,TAM为269.02°±12.10°;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根据TAM系统评定:优9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12/12)。结论经皮八针法缝合能有效修复闭合性Ⅰ区指伸肌腱断裂,矫正锤状指,术后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伤口缝合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