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昕 白兴华 +3 位作者 张陪 潘炜炳 许哲 黄雪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9-14,共6页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患者针刺督脉背段T 3~T 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前后压痛变化规律,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60例胃食管反流性胸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0例、西药组30例。针刺组予针刺督脉背段T 3~T 1...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性胸痛的患者针刺督脉背段T 3~T 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前后压痛变化规律,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60例胃食管反流性胸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0例、西药组30例。针刺组予针刺督脉背段T 3~T 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治疗,隔日1次,西药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口服,每次20 mg,1日两次,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问卷(RDQ)评分以及其中的胸痛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比较T 3~T 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压痛阈值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RDQ评分以及其中的胸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针刺组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②西药组治疗后T 4、T 5、T 7、T 8、T 9棘突下的压痛阈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针刺组治疗后T 5~T 12棘突下的压痛阈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或P<0.01),治疗后针刺组与西药组进行比较,针刺组在T 6~T 9棘突下的穴位压痛阈值高于西药组较明显(P<0.05);③针刺组愈显率为76.67%(23/30),西药组为30.00%(9/30),临床疗效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针刺督脉背段T 3~T 12棘突下穴位及非穴位治疗胃食管反流性胸痛较西药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更优,可以明显减轻胸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胃食管反流性胸痛 督脉 背段 穴位压痛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双师型教师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上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羽 张陪 +1 位作者 于源华 郑宏伟 《轻工科技》 2018年第1期160-160,162,共2页
本文介绍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现状,并结合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在培养模式上的特点,探讨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高等院校双师型教师工程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教学水平以及进一步提升高等院校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双师型教师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陪 白兴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0期13-16,32,共5页
结合中西医文献,分析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并探讨中医的诊治策略。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反流刺激说、神经反射说以及神经肽刺激说,认为“哮喘”只是结果,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沿着食管向上逆行才是根本所在;中医治疗本病当以健脾和... 结合中西医文献,分析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并探讨中医的诊治策略。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反流刺激说、神经反射说以及神经肽刺激说,认为“哮喘”只是结果,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沿着食管向上逆行才是根本所在;中医治疗本病当以健脾和胃为要,治胃以安肺,不治喘而喘自平,同时应注意避免误辨疾病部位及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性哮喘 难治性哮喘 发病机制 中医药疗法 健脾和胃
下载PDF
针刺督脉背段对胃食管反流病“烧心”症状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程度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镇文 白兴华 +2 位作者 黄雪 李昕 张陪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5期15-21,共7页
目的:观察以“烧心”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寒热证型分布及针刺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经穴和非经穴对其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并分析烧心与GERD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以烧心为主诉就诊的GERD患者60例,... 目的:观察以“烧心”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寒热证型分布及针刺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经穴和非经穴对其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并分析烧心与GERD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以烧心为主诉就诊的GERD患者6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针刺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经穴及非经穴,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西药组内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日2次,每次20mg。疗程均为8周。分别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的寒热证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及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GERD-HRQL)评分,并分析患者GERD主要症状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寒热错杂证及寒证在两组60例患者中占的比例较高;治疗后两组的RDQ及GERD-HRQL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针刺组RDQ及GERD-HRQL评分显著低于西药组(P<0.01);在各症状中,“烧心”症状针刺组治疗后积分显著低于西药组(P<0.01);RDQ评分与GERD-HRQL评分之间存在直线线性关系,烧心症状与GERD-HRQL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最大(r=0.505,P<0.01)。结论:以烧心为主的GERD以寒热错杂及寒证为主,针刺督脉背段T3~T12棘突下经穴及非经穴治疗烧心为主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比西药组更优,尤其能明显减轻烧心的程度;同时能显著提高GERD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督脉 胃食管反流病 烧心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棘突下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5
作者 黄雪 白兴华 +3 位作者 刘镇文 高璐佼 张陪 李昕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棘突下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西药组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口服,针刺组予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棘突下治疗。两...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棘突下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西药组予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口服,针刺组予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棘突下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胃食管反流病问卷(RDQ)评分、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量表(GERDHRQL)评分及T_3~T_(12)棘突下压痛阈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1)针刺组、西药组愈显率分别为60.0%、2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RDQ、GERD-HRQL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针刺组RDQ、GERD-HRQL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针刺组治疗后T_3~T_(12)各棘突下压痛阈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西药组T_3~T_(12)各棘突下压痛阈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针刺组T_3~T_(12)各棘突下压痛阈值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棘突下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满意,较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针刺 督脉背段 棘突下 压痛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常熟地区25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晓文 潘炜炳 +5 位作者 范乾 奚美娟 黄雪 张陪 李昕 白兴华 《光明中医》 2022年第14期2467-2472,共6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常熟市中医院针灸科胃食管反流专病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为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治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整理2019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常熟市中医院针灸科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资料,对年龄性别、临床...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常熟市中医院针灸科胃食管反流专病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为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治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整理2019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常熟市中医院针灸科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资料,对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辨证分型、病性证素、舌苔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病例253例,典型症状中反酸占77.87%,烧心占50.59%;非典型症状中咽喉异物感频数最多,占51.38%;症状部位上头面五官部症状最多,占21.09%,胃部及食管段次之;中医证型中脾胃虚弱(中虚气逆)证最多,占39.13%,病性证素中气虚最多,高达83.40%;舌苔以胖大舌、紫暗舌、少苔为主;通督降逆法治疗此病愈显率为66.4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以中年人居多,咽喉异物感是最常见的非典型症状,诊断上应重视头面五官及咽喉部等食管外症状,脾胃虚弱是最常见的证型和病因,治疗上勿犯虚虚实实之误,通督降逆针刺法对此病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脾胃虚弱证 通督降逆法
下载PDF
“通督降逆”针刺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陪 白兴华 +3 位作者 黄雪 李昕 潘炜炳 许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8-492,525,共6页
目的:比较"通督降逆"针刺法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基础抗支气管哮喘治疗。在此基础上,西药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 目的:比较"通督降逆"针刺法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基础抗支气管哮喘治疗。在此基础上,西药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每天2次,每次20 mg,疗程8周。针刺组予"通督降逆"针刺法,以T3~T12棘突下作为进针点,每周二、四、六上午各治疗1次,疗程8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及T3~T12棘突下压痛阈值的变化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1)针刺组临床愈显率为46.7%(14/30),高于西药组的3.3%(1/30,P<0.01);针刺组哮喘控制率为66.7%(20/30),高于西药组的13.3%(4/30,P<0.01)。(2)治疗后两组R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针刺组RDQ评分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AC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刺组ACT评分升高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3)针刺组治疗后T3~T8、T10~T12棘突下压痛阈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西药组仅T6、T7、T9棘突下压痛阈值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针刺组T6~T8棘突下压痛阈值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通督降逆"针刺法可有效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哮喘 针刺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白兴华教授诊治胃食管反流病理念及经验 被引量:4
8
作者 潘炜炳 黄雪 +3 位作者 张陪 李昕 许哲 白兴华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68-872,共5页
针对中医临床上对胃食管反流病存在的五大认识误区,即抓错主症、误识病位、错辨病性、见酸治酸,以及治疗上重药物轻针灸,白兴华教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抓好主病、慎审病位、明辨病性、见酸不治酸,在治疗方法上提出要重视中医外治... 针对中医临床上对胃食管反流病存在的五大认识误区,即抓错主症、误识病位、错辨病性、见酸治酸,以及治疗上重药物轻针灸,白兴华教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包括抓好主病、慎审病位、明辨病性、见酸不治酸,在治疗方法上提出要重视中医外治法,特别是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通督降逆针灸疗法,为中医诊治胃食管反流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微反流 针灸 通督降逆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