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西城区老人的主观幸福度(英文)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硕 谢朝辉 +12 位作者 邵钧 肖存利 田亮 赵荣凤 巩嘉铠 韩金祥 王跃 韩超 党立平 张雨师 陈博 罗小景 郭薇 《上海精神医学》 2012年第6期335-346,共12页
背景 2010年北京市政府颁布了一项旨在提高老年居民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度的政策,其中包括了关注精神卫生的内容。目的在北京市西城区老年居民样本中确定与主观幸福度有关的因素。方法通过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在北京市西城区2342名60~80... 背景 2010年北京市政府颁布了一项旨在提高老年居民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度的政策,其中包括了关注精神卫生的内容。目的在北京市西城区老年居民样本中确定与主观幸福度有关的因素。方法通过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在北京市西城区2342名60~80岁的老年居民中进行了自评式横断面调查。采用中文版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评定幸福度。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样本人群详细的社会经济学资料。采用中文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定样本人群的社会支持、焦虑和抑郁。结果在2342名参加研究的老年人中,1616人(69%)的幸福度总分≥32分,提示幸福程度较高;423人(18.1%)的SSRS总分≤32分,提示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201人(8.6%)的SDS总分≥53,提示有明显抑郁;126人(5.3%)的SAS总分≥50,提示有明显焦虑。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报告的抑郁程度是与幸福度相关的最重要的因素。焦虑、社会支持、收入水平、家庭关系的质量、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和定期锻炼也与幸福度显著相关;但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与幸福度无关。结论在北京的老年城市居民中,自我报告的主观幸福度低与抑郁和焦虑症状有关,也与社会支持、收入水平和家庭关系等社会因素有关。需要进行前瞻性研究以确定这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城区 老人 社会经济 城镇居民 生活质量 分层随机抽样 多元回归分析 SSRS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肖存利 李硕 +11 位作者 陈博 邵钧 田亮 赵荣凤 巩嘉铠 韩金祥 王跃 韩超 党立平 张雨师 罗小景 郭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市西城区2 342名60~75岁社区老年人按系统抽样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观察其自然变化,比较两...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市西城区2 342名60~75岁社区老年人按系统抽样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心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等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观察其自然变化,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理领域〔(15.4±2.0)分比(14.7±2.3)分〕、心理领域〔(15.4±1.4)分比(14.7±1.6)分〕、独立性领域〔(15.5±1.9)分比(14.7±2.2)分〕、社会关系领域〔(15.1±1.3)分比(14.5±1.5)分〕、环境领域〔(15.5±1.4)分比(13.7±1.6)分〕和总的生存质量评分〔(14.9±1.9)分比(14.1±2.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社区老年人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北京市某区266例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疑似患者应急医疗处置情况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韩金祥 晏丽娟 +2 位作者 孙旭海 张雨师 贾建磊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疑似患者应急医疗处置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市某区2017年-2018年266例有危险行为的精神障碍患者应急医疗处置的基本信息,包括疾病病种、处置缘由、处置措施、应急医疗处置信息...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区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疑似患者应急医疗处置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市某区2017年-2018年266例有危险行为的精神障碍患者应急医疗处置的基本信息,包括疾病病种、处置缘由、处置措施、应急医疗处置信息来源等,并对应急医疗处置案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应急医疗处置发生时,在档患者208例(78.2%),非在档疑似患者58例(21.8%)。应急医疗处置后,有26例(44.8%)非在档疑似患者明确诊断,纳入社区管理;存在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安全风险的131例(49.2%);采取紧急住院治疗141例(53.0%);危险性评级1级122例(45.9%);不同性别的患者危险性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37,P<0.05),3~5级危险性评级中男性占比更多;病情复发、精神状况恶化117例(44.0%);由患者家属提出应急医疗处置需求的最多,为138例(51.9%)。结论男性、青壮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及疑似患者是应急医疗处置的主要相关因素。处置缘由以存在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安全的风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应急医疗处置 危险行为
下载PDF
北京市某城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田亮 肖存利 +2 位作者 晏丽娟 韩金祥 张雨师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5期64-67,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城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的社区防治和康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9月30日前某城区纳入北京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患者,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城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的社区防治和康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9月30日前某城区纳入北京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患者,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北京市某城区常住人口为129.8万人,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 104例,时点患病率为3.93‰(5 104/1298 000)。在六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精神分裂症4 047例,构成比79.29%,占3/4以上,患病率为3.12‰;其次为双相情感障碍711例,构成比占13.93%,患病率为0.55‰。男性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为3.91‰(2 509/641 000),女性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为3.95‰(2 595/657 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5,P>0.05)。严重精神障碍以55~64岁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占31.2%;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比42.3%;未婚和离异占比52.2%,高于普通人群。结论: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是北京市某城区严重精神障碍社区防治和康复的重点,不同类型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具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在社区管理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 流行病学特征 患病率
下载PDF
优化精神分裂症康复技术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韩金祥 晏丽娟 +2 位作者 孙旭海 张雨师 贾建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4期175-176,178,共3页
目的:分析优化后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技术的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西城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干预组采用优化后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技术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居家康复指导。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社会功能评定... 目的:分析优化后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技术的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西城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干预组采用优化后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技术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居家康复指导。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社会功能评定量表(PSP)、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和复发率。结果:干预组24个月末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随访12个月末PANSS总分、阴性症状量表分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技术适于社区推广应用,具有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降低复发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精神分裂症康复技术 康复效果
下载PDF
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硕 谢朝辉 +12 位作者 邵钧 肖存利 田亮 赵荣凤 巩嘉铠 韩金祥 王跃 韩超 党立平 张雨师 陈博 罗小景 郭薇 《浙江预防医学》 2013年第2期1-6,9,共7页
目的描述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探讨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对北京市西城区60~80岁老人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在2342名社区老人中,91.89%能... 目的描述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探讨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对北京市西城区60~80岁老人进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在2342名社区老人中,91.89%能获得社会支持,6.32%有焦虑情绪,8.58%有抑郁情绪。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家庭类型、家人关系、月收入、退休适应、情绪调节、锻炼、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结论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获得的社会支持均较高,生活质量与家庭类型等诸多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老人 生活质量 相关因素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