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间隙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中非线性现象的1维流体仿真 被引量:6
1
作者 宁文军 戴栋 +2 位作者 张雨晖 郝艳捧 李立浧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45-1853,共9页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DBD)因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其中,如何获取均匀稳定的放电是相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短间隙平板电极的氦气DBD易于产生稳定的弥散放电,但前期的实验研究发现,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呈现出不对称、多倍周期和混沌...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DBD)因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其中,如何获取均匀稳定的放电是相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短间隙平板电极的氦气DBD易于产生稳定的弥散放电,但前期的实验研究发现,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呈现出不对称、多倍周期和混沌等时域非线性现象。鉴于此,借助氦气DBD的1维流体模型仿真,研究了其在外施电压幅值变化时所诱导的放电非线性现象的演化过程及特征。相比之前报道的同类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更复杂的等离子体化学过程,计算的电流波形与实验测量波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仿真结果显示:随着电压幅值升高,放电依次经历了1倍对称周期、1倍不对称周期、2倍周期、混沌、3倍周期,并最终稳定在1倍对称周期的演化过程。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各种非线性现象中,半周期内的单次放电包含了从类汤森放电到辉光放电的转变过程,因此电流波形都表现为陡峭的尖峰形状;从放电熄灭至下一次放电之前,残留的正柱区将完全消散。有别于以前报道的较长间隙氦气DBD中放电非线性现象与残留正柱区的密切关联,短间隙放电中非线性现象的出现和演化可能是一种更为精细的电子-离子参数失调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大气压等离子体 1维流体模型 非线性动力学 放电模式转换
下载PDF
大气压氦气辉光放电中正柱区消散特性对时域非线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戴栋 张雨晖 宁文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66-1774,共9页
为研究基于介质阻挡结构产生的大气压辉光放电(atmospheric pressure glow discharge,APGD)正柱区的消散特性与放电时域非线性行为的具体对应关系,借助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DBD)的一维流体模型,仿真... 为研究基于介质阻挡结构产生的大气压辉光放电(atmospheric pressure glow discharge,APGD)正柱区的消散特性与放电时域非线性行为的具体对应关系,借助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DBD)的一维流体模型,仿真研究了不同外施电压频率下APGD中时域非线性行为的演变过程,并进一步统计、分析了不同状态的放电下,正柱区从产生至消散的时间t_p与外施电压周期T_v的比值t_p/T_v。结果表明,当t_p/T_v处于区间(N,N+0.5)时(N为自然数),放电的倍周期数n1满足n1=2N+1;而当t_p/T_v处于(N+0.5,N+1)时,n1=N+1。此外,随着频率的提升,比值t_p/T_v在相应的范围内不断增长,从而影响了各类放电非线性现象的出现顺序。该研究首次确定了正柱区消散速率与APGD动力学状态的定量关系,并且给出了随频率提升不同动力学状态出现顺序的初步解释,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APGD中各种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产生和演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辉光放电 介质阻挡放电 正柱区消散 一维流体模型 非线性行为
下载PDF
Influence of nitrogen impuriti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patterned helium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雨晖 宁文军 +1 位作者 戴栋 王乔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23-37,共15页
In this paper, a two-dimensional axisymmetric fluid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nitrogen impurity content on the discharge pattern and the relevant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in an atmosphere ... In this paper, a two-dimensional axisymmetric fluid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nitrogen impurity content on the discharge pattern and the relevant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in an atmosphere pressure helium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en the nitrogen content was increased from 1 to 100 ppm, the discharge pattern evolved from a concentric-ring pattern into a uniform pattern, and then returned to the concentricring pattern. In this process, the discharge mode at the current peak moment transformed from glow mode into Townsend mode, and then returned to glow mode. Further analyses reveal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impurity level, the rate of Penning ionization at the pre-ionization stage increased at first and decreased afterwards, resulting in a similar evolution pattern of seed electron level. This evolution trend was believed to be resulted from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N2 partial pressure and the consumption rate of metastable species. Moreover, the discharge uniformity was fou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patial uniformity of seed electron density as well as the seed electron level. The reason for this correlation was explained by the reduction of radial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and the promotion of seed electron uniformity as pre-ionization level increase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work may help better understand the patter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tmospheric helium DBD under the variation of N2 impurity level, thereby providing a possible means of regulating the discharge performanc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tern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MPURITIES Penning ionization DISCHARGE UNIFORMITY seed electron
下载PDF
气隙宽度对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多脉冲特性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万静 宁文军 +1 位作者 张雨晖 戴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71-879,共9页
气隙宽度d是介质阻挡放电(DBD)的一个重要调控参数。通过一维流体模型研究d对平行板电极大气压氦气DBD多脉冲特性的影响。重点关注电流脉冲幅值Im、电流脉冲宽度l和脉冲幅值相位??等特征参数。仿真结果显示,当d从0.5mm增加至4.5mm时,Im... 气隙宽度d是介质阻挡放电(DBD)的一个重要调控参数。通过一维流体模型研究d对平行板电极大气压氦气DBD多脉冲特性的影响。重点关注电流脉冲幅值Im、电流脉冲宽度l和脉冲幅值相位??等特征参数。仿真结果显示,当d从0.5mm增加至4.5mm时,Im先增大、后缓慢减小;l持续降低,并最终趋于稳定;??表现为单调增加。当d小于3mm时,放电表现为多电流脉冲(MCP)形式。进一步增加d,放电转化为单电流脉冲(SCP)形式。放电机理的分析表明,短气隙(d≤1.5mm)下的放电是汤森放电。此时,阳极附近易于形成局部的高密度空间电荷区,其自建电场与外施电场方向一致,趋向于增强气隙电压Vg,从而使某次放电熄灭后的Vg能够快速恢复到再次击穿水平。在较宽气隙(d≥2.0mm)下,放电表现为辉光放电模式。由于辉光放电贯穿整个气隙,残留的空间电荷呈近似均匀分布(即自建电场强度水平较低),导致气隙在半周期内难以再次击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气隙宽度 多电流脉冲 放电模式
下载PDF
空气杂质对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中主要化学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洪涯 宁文军 +1 位作者 戴栋 张雨晖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04-1412,共9页
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DBD)的实验和应用中,因容器气密性等因素,不可避免的会渗入空气杂质。为了研究混入空气杂质的大气压氦气DBD中的等离子体化学过程,建立了包含26种粒子和154个反应的氦气–空气大气压DBD一维流体仿真模型,着重研究... 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DBD)的实验和应用中,因容器气密性等因素,不可避免的会渗入空气杂质。为了研究混入空气杂质的大气压氦气DBD中的等离子体化学过程,建立了包含26种粒子和154个反应的氦气–空气大气压DBD一维流体仿真模型,着重研究了主要电离路径和激发态物质的演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在1~200×10^(–6)空气杂质摩尔分数范围内,最主要的电离过程是电子碰撞电离和彭宁电离,并且氧分子比氮分子更容易与氦激发态物质发生彭宁电离反应;起次要作用的电离过程则是各激发态粒子间的碰撞电离和分步电离;由于负离子摩尔分数较低,负离子的电子脱离反应影响最小。随着空气杂质摩尔分数增加,因为O_2(a)的激发阈值低,O_2(a)摩尔分数线性上升,最终成为含量最多的激发态物质;而N_2(C)因激发阈值较高,N_2(C)摩尔分数始终保持在最低位;与彭宁电离反应相关的激发态物质He~*与He2~*的含量,随空气杂质摩尔分数上升均是先增加后降低,不同的是He2~*比He~*更早地出现含量下降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 一维流体模型 空气杂质 电离过程 激发态物质
下载PDF
从繁峙公主寺壁画中的人物饰品透视明代金属工艺的发展
6
作者 史宏蕾 张雨晖 《天工》 2021年第12期60-63,共4页
对公主寺壁画中的神祇人物进行分类研究,对其所佩戴饰品及其金属工艺与出土文物进行对比,并对壁画中的人物配饰初步定名。公主寺壁画中的人物皆佩戴头面、梁冠、莲花冠等明制饰品,其饰品绘制应用了传统沥粉贴金工艺,展示了当时饰品金属... 对公主寺壁画中的神祇人物进行分类研究,对其所佩戴饰品及其金属工艺与出土文物进行对比,并对壁画中的人物配饰初步定名。公主寺壁画中的人物皆佩戴头面、梁冠、莲花冠等明制饰品,其饰品绘制应用了传统沥粉贴金工艺,展示了当时饰品金属工艺的发达和兴盛,同时,通过金属工艺饰品的类型可以进一步判定公主寺壁画的粉本创作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峙公主寺 壁画 人物饰品 明代金属工艺 推测定名
下载PDF
贵州大方漆器工艺技术及其彝族文化因素考析
7
作者 张雨晖 《艺术科技》 2022年第9期120-122,共3页
贵州大方漆器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由彝族器物转变为汉族常用的漆器,保留、吸收彝族漆艺,形成了一种融合汉族与彝族文化因素的多民族风格并存的漆器。文章结合文献,从制作工艺技术、器形与装饰三方面进行探析,发现大方漆器留存了彝族擅长... 贵州大方漆器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由彝族器物转变为汉族常用的漆器,保留、吸收彝族漆艺,形成了一种融合汉族与彝族文化因素的多民族风格并存的漆器。文章结合文献,从制作工艺技术、器形与装饰三方面进行探析,发现大方漆器留存了彝族擅长的皮胎工艺,动植物造型漆盒、实用器具等品种保留了彝族的少数民族特色,在装饰纹样与色彩上以隐花工艺与丰富绚丽的色彩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大方漆器 彝族 漆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菩萨璎珞工艺考——以山西繁峙公主寺壁画中的菩萨璎珞为例
8
作者 史宏蕾 张雨晖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59-63,共5页
以山西繁峙县公主寺东、南、西三墙壁画中菩萨所佩戴的璎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主寺壁画中菩萨璎珞的形制、纹样,以短璎珞为主,繁复程度不同。同时,在文化融合进程中,璎珞从菩萨的严身之物逐渐发展为具有象征意味的流行饰品,一定程度上... 以山西繁峙县公主寺东、南、西三墙壁画中菩萨所佩戴的璎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主寺壁画中菩萨璎珞的形制、纹样,以短璎珞为主,繁复程度不同。同时,在文化融合进程中,璎珞从菩萨的严身之物逐渐发展为具有象征意味的流行饰品,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时的宗教世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主寺壁画 菩萨璎珞 分类研究
下载PDF
在山西壁画图像学视域下的木版年画的图像研究
9
作者 张雨晖 史宏蕾 《新美域》 2019年第3期98-101,共4页
“图像学”这一概念由阿比·瓦尔堡首次提出,后经潘诺夫斯基完善,形成系统的艺术研究理论方法。在图像学视域下,笔者以山西汾阳圣母庙圣母殿壁画为例进行图像学分析,探究壁画与木版年画创作母题的同一性,以及所呈现图像的相似性。
关键词 山西壁画 图像学 木版年画 图像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