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预警评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雪芬 杨婷 +5 位作者 高红霞 周瑞 何瑞臻 张宁 赵娜娜 丁晓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预警评分(NeoNEEDS)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将患儿分为NEC组(15例)与非NEC组(140例),采用NeoNE... 目的:探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预警评分(NeoNEEDS)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将患儿分为NEC组(15例)与非NEC组(140例),采用NeoNEEDS及改良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表(MNEWS)进行评分。结果:NeoNEEDS与MNEW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和0.82,NeoNEEDS为3.5分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75,其灵敏度为93.30%,特异度为81.40%,阳性预测值为35.02%,阴性预测值为99.12%;NEC组患儿NeoNEEDS得分高于非NEC组(P<0.05)。结论:NeoNEEDS可用于对早产儿发生NEC的早期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早期预警评分 早产儿 护理
下载PDF
卸粮坑除尘型式探讨
2
作者 张雪芬 边全立 《粮食加工》 2024年第1期53-55,共3页
结合粮库收粮现场,针对目前面粉厂常见的混凝土及钢斗式卸粮坑采用的除尘型式进行探讨分析。根据各除尘型式的特点,考虑其适用性,为卸粮坑除尘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卸粮坑 除尘 设计
下载PDF
地基遥感联合反演大气边界层高度与ERA5再分析资料比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世昆 杨玲 +5 位作者 张雪芬 陶法 何平 茆佳佳 焦志敏 徐文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利用北京国家综合气象探测试验基地超大城市观测试验建设的地基垂直遥感设备(激光气溶胶雷达、微波辐射计及风廓线雷达),使用2021年5—8月的观测资料,根据不同设备的探测优势以及边界层的日变化规律,利用激光气溶胶雷达、微波辐射计、... 利用北京国家综合气象探测试验基地超大城市观测试验建设的地基垂直遥感设备(激光气溶胶雷达、微波辐射计及风廓线雷达),使用2021年5—8月的观测资料,根据不同设备的探测优势以及边界层的日变化规律,利用激光气溶胶雷达、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进行联合反演,得到全天候大气边界层高度。并将联合反演所得的边界层高度与探空资料计算及ERA5再分析资料提供的全天候大气边界层高度进行比较,发现:联合反演边界层高度与ERA5数据提供的大气边界层高度有较好的一致性;激光气溶胶雷达适用于白天对流边界层的观测,微波辐射计适用于夜间稳定边界层的观测,使用微波辐射计与风廓线雷达联合反演大气边界层高度可以改善弱降雨时单设备的反演结果;联合反演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结果与单设备反演大气边界层高度均符合大气边界层的日变化规律;得到的联合反演边界层高度与探空数据计算得到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差值的标准偏差为62 m,相较于ERA5数据提供的一定范围内大气边界层高度均值,联合反演边界层高度能更精准地反映更小范围内的大气边界层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垂直遥感 激光气溶胶雷达 微波辐射计 风廓线雷达 联合反演 大气边界层高度
下载PDF
基于地基与星载激光雷达技术的武夷山山谷风环流研究分析
4
作者 任雍 张雪芬 +2 位作者 吴松华 吴雪菲 任斯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3-1214,共12页
山谷风是一种热力驱动产生的局地环流,武夷山市三面环山,中部为丘陵地带,使得该地常年盛行山谷风。基于地面气象观测站、边界层测风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卫星Aeolus数据研究了武夷山山谷风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出现山谷风日天数最多,... 山谷风是一种热力驱动产生的局地环流,武夷山市三面环山,中部为丘陵地带,使得该地常年盛行山谷风。基于地面气象观测站、边界层测风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卫星Aeolus数据研究了武夷山山谷风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出现山谷风日天数最多,山谷风日出现时大气日变化特征显著,表现为山风出现的时间段,以偏北风为主,风速较小,低空激光雷达回波信号较强,气流运动以下沉为主,垂直方向上形成环流圈;谷风阶段,以偏南风为主,较山风阶段风速有所增强,低空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减弱,以上升气流为主;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的风廓线可见,武夷山非山谷风日常出现在对流层中低层盛行偏南风的天气形势下,偏南风将水汽输送至当地,使得当地低空被较厚云层覆盖或出现降水过程,从而削弱了山地与谷地的热力差异,局地环流被打破,山谷风环流无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 Aeolus卫星 山谷风 资料融合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合与探索
5
作者 陈晓丹 张姝 +1 位作者 杨延嵩 张雪芬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8期157-160,共4页
课程思政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专业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创新课程设计理念,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剖析了工科... 课程思政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专业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创新课程设计理念,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剖析了工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基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给出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方法探究,包括重塑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等,有效落实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工科专业 计算机网络
下载PDF
自动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功能与设计 被引量:53
6
作者 张雪芬 薛红喜 +4 位作者 孙涵 曹治国 李翠娜 金红伟 余正泓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根据现代农业气象业务需求,提出了可视化、实时性、远程控制的自动农业气象观测系统技术思路、设计原则,并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及自动化观测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具有作物生长、农田气象要素观测及环境监控功能,可实现作物发育期... 根据现代农业气象业务需求,提出了可视化、实时性、远程控制的自动农业气象观测系统技术思路、设计原则,并设计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及自动化观测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具有作物生长、农田气象要素观测及环境监控功能,可实现作物发育期、株高、盖度等的自动观测,还可实现农田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实时监测。该文利用三维空间模拟技术初步确定了CCD(charge-coupled device)传感器的技术指标;提出利用图像判别技术,结合作物生长特征及农业气象指标,实现作物发育期自动判别;利用摄影测量学技术,采用动态跟踪法实现作物株高自动化观测;提出了作物盖度的计算方法和通过研究作物盖度与密度、叶面积指数的关系,解决作物种植密度和叶面积指数自动观测的技术思路。该系统模仿人工观测原理,将图像处理和摄影测量学等技术引入农业气象自动观测中,基本上可以满足农业气象观测的主要任务的实时性、可视化和自动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自动观测 图像处理 摄影测量学
下载PDF
冬小麦晚霜冻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40
7
作者 张雪芬 郑有飞 +3 位作者 王春乙 陈怀亮 任振和 邹春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1-330,共10页
冬小麦晚霜冻害主要发生在中国的黄淮区域,河南占黄淮区域面积较大,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地,又是晚霜冻害的重发区,因此文章以河南为例,从构成晚霜冻害的最低温度和小麦发育期两个因素出发,提出了晚霜冻害指数构建方法,使晚霜冻害指标定量... 冬小麦晚霜冻害主要发生在中国的黄淮区域,河南占黄淮区域面积较大,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地,又是晚霜冻害的重发区,因此文章以河南为例,从构成晚霜冻害的最低温度和小麦发育期两个因素出发,提出了晚霜冻害指数构建方法,使晚霜冻害指标定量化,并从多年数据库中计算出逐年晚霜冻害发生强度和发生天数。由于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序列较短,影响了大尺度小麦晚霜冻害变化规律的分析,因而提出了冬小麦发育期资料推算方法;对计算出的近50年晚霜冻害资料进行EOF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以发现晚霜冻害的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冬小麦晚霜冻害发生频率较高,高发区频率超过40%,且在20世纪70—90年代有增多的趋势;发生强度和天数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具有发生强度较重区对应着发生天数较多区的趋势,且前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后者;晚霜冻害发生强度的重发区分布在豫东南和豫西南,轻发区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及豫西部分地区,其中第1模态分布型存在16年、第2模态分布型存在准2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发生天数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豫北北部和豫西南边界,少发区在豫东北及豫西南中部,其中第1模态分布型存在着准4年、第2模态分布型存在准3年和准6—7年的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霜冻害 冻害指数 EOF分析 MORLET小波分析
下载PDF
冬小麦冻害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雪芬 陈怀亮 +3 位作者 郑有飞 邹春辉 陈东 付祥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100,共7页
使用分辨率为1.1 km的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采用几种分裂窗算法反演得到地面温度,结合地基资料,利用变分技术订正得到遥感的地面栅格最低温度,通过对比几种方法的误差,确定在研究区域应用的遥感反演地面最低温度的分裂窗算法。利用反... 使用分辨率为1.1 km的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采用几种分裂窗算法反演得到地面温度,结合地基资料,利用变分技术订正得到遥感的地面栅格最低温度,通过对比几种方法的误差,确定在研究区域应用的遥感反演地面最低温度的分裂窗算法。利用反演并经过变分订正的地面最低温度、冻害指标及小麦发育期资料,制作出冬小麦冻害发生的空间分布,并统计出不同冻害等级的面积,从而实现了冬小麦冻害的遥感监测与不同冻害面积的精确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冻害 冬小麦 地基 空基 分裂窗算法
下载PDF
WOFOST模型在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9
作者 张雪芬 余卫东 +1 位作者 王春乙 白凌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37-341,共5页
定量评估农作物遭受农业气象灾害后的产量损失,尤其是在作物整个生育期过程中遭受多种气象灾害时,定量评估其中单一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是当前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WOFOST作物模型基础上。利用商丘市1980-2005年... 定量评估农作物遭受农业气象灾害后的产量损失,尤其是在作物整个生育期过程中遭受多种气象灾害时,定量评估其中单一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是当前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WOFOST作物模型基础上。利用商丘市1980-2005年的气象资料和冬小麦观测资料,对历史上发生的5年晚霜冻灾害进行了模拟分析,选取F_(WSO)和F_(WST)作为评估因子,定义了晚霜冻灾害损失综合指数,实现了灾害损失的定量化评估。与传统方法相比,该评估因子更具有生物学意义,评估结果更加精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FOST模型 晚霜冻 农业气象灾害 损失评估
下载PDF
河南省近40年太阳辐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32
10
作者 张雪芬 陈东 +1 位作者 付祥健 郑银鹤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5,共5页
首先把河南省不完整的太阳辐射资料,用经验公式推算到近40年(1960~1997年)的资料。并把只有总日射资料的站,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出直接辐射、散射辐射资料。在此基础上,用方差分析找出太阳辐射的周期变化规律,发现河南... 首先把河南省不完整的太阳辐射资料,用经验公式推算到近40年(1960~1997年)的资料。并把只有总日射资料的站,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出直接辐射、散射辐射资料。在此基础上,用方差分析找出太阳辐射的周期变化规律,发现河南省太阳总辐射具有减少的趋势,直接辐射也呈减少趋势,散射辐射北部、南部呈减少趋势,中部呈增多趋势。初步研究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太阳辐射 变化规律 云量 总辐射 散射辐射
下载PDF
胜利油区牛庄洼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和砂岩的协同成岩作用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雪芬 陆现彩 +3 位作者 张林晔 刘庆 马野牧 徐士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7-299,共13页
在含油气盆地中,烃源岩在成岩演化过程中排出的孔隙流体对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牛庄洼陷沙四上烃源岩、沙三下烃源岩及沙三段砂岩中成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牛18—牛20断层附近及其南侧井位中,砂岩胶结物以铁白... 在含油气盆地中,烃源岩在成岩演化过程中排出的孔隙流体对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牛庄洼陷沙四上烃源岩、沙三下烃源岩及沙三段砂岩中成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牛18—牛20断层附近及其南侧井位中,砂岩胶结物以铁白云石、绿泥石和绿/蒙混层矿物为主,含有较高含量的Ca、Mg、Fe、Sr等元素,说明该成岩期的孔隙流体中富含Ca、Mg、Fe等元素,且盐度较高,这与沙四上烃源岩排出的孔隙流体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推测其成岩流体可能主要来自沙四上烃源岩。而在牛18—牛20断层北侧,砂岩胶结物以含铁方解石为主,绿泥石和绿/蒙混层矿物仅少量存在,可见沙四上烃源岩的影响有所减弱,而沙三下烃源岩的贡献明显增加,可以认为其成岩流体为沙四上和沙三下烃源岩的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流体 碳酸盐矿物 粘土矿物 牛庄洼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中自生高岭石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雪芬 陆现彩 +4 位作者 刘庆 张林晔 李娟 马野牧 张立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1-342,共12页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是胜利油区主要的储集层,自生高岭石是该储层中最常见的自生粘土.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碎屑粘土含量极少,自生高岭石为主,其集合体呈书页状和蠕虫状,长石碎屑的溶蚀现...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是胜利油区主要的储集层,自生高岭石是该储层中最常见的自生粘土.通过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结合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碎屑粘土含量极少,自生高岭石为主,其集合体呈书页状和蠕虫状,长石碎屑的溶蚀现象多见;高岭石多充填在次生孔隙内,原生孔隙中亦可见.通过分析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了砂岩成岩流体与烃源岩间的可能继承关系,自生高岭石的形成主要受烃源岩成岩演化过程中排出的含烃流体影响,推测酸性的含烃流体与长石的相互作用是高岭石形成的主要机制.统计表明:高岭石的含量与岩石的孔隙度表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亦支持其形成于长石溶蚀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含烃流体 同位素 氧成因机制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基于位温的小麦发育期的小网格推算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雪芬 王春乙 +3 位作者 陈东 邹春辉 陈怀亮 付祥建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5-869,共5页
在小麦晚霜冻害定量评估和遥感定量监测中,需要不同空间尺度的冬小麦发育期网格资料。该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根据大气的物理特性,提出一种机理性强、考虑地形、基于位温的气象资料的小网格推算方法,并在小麦发育期小网格推算中具体应... 在小麦晚霜冻害定量评估和遥感定量监测中,需要不同空间尺度的冬小麦发育期网格资料。该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根据大气的物理特性,提出一种机理性强、考虑地形、基于位温的气象资料的小网格推算方法,并在小麦发育期小网格推算中具体应用。首先根据河南省不同气候类型,对其进行生态分区;利用二十多年小麦发育期观测资料,分别建立不同分区内小麦返青-拔节期积温数理方程;在内插资料时为了考虑海拔高度的影响,在AR-CGIS软件支持下,利用位温方程和状态方程,通过推算出小网格上的位温、计算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压等气象要素,进而推算小网格上的气温资料,最后依据小麦发育期积温模型,推算与遥感监测资料相匹配(分辨率为1.1 km×1.1 km)的小麦拔节期网格资料。结果表明:利用此种方法推算的小麦发育期平均绝对误差在2 d左右,在小麦晚霜冻害监测允许的误差范围内;通过推算位温、气压等方法间接推算气温再推算小麦的发育期,较不考虑海拔高度直接内插气温及其他进行高度订正的方法误差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分区 位温 格点化 小麦发育期 晚霜冻害 小网格推算方法
下载PDF
基于观测资料的我国天气现象时空分布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雪芬 杜波 +2 位作者 汤志亚 李涛 李肖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52-1460,共9页
利用全国576个台站1961—2010年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对34种天气现象年平均发生频率、昼夜分布特征、代表性天气现象和区域代表站天气现象的发生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雨、露、结冰、阵雨、轻雾、霜、雷暴天气现象的年半均发生... 利用全国576个台站1961—2010年天气现象观测资料,对34种天气现象年平均发生频率、昼夜分布特征、代表性天气现象和区域代表站天气现象的发生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雨、露、结冰、阵雨、轻雾、霜、雷暴天气现象的年半均发生频率较高,极光、龙卷、雪暴等天气现象的年平均发生频率极低。近年来.雾的发生呈缓慢下降趋势,轻雾呈缓慢上升趋势,霾在2000年后快速发展,且发牛地点逐步扩大。天气现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各地多发天气现象的前20种基本相似,仅发生频率排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现象 空间分布 昼夜分布 代表性
下载PDF
基于作物模型灾损识别的黄淮区域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估 被引量:30
15
作者 张雪芬 余卫东 王春乙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7-284,共8页
利用近50年黄淮地区5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作物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结合人工移动式霜箱试验结果,研究了WOFOST作物模型中增加晚霜冻影响的处理技术,揭示了晚霜冻对冬小麦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利用修改后的作物模型提取晚霜冻灾损评估技术... 利用近50年黄淮地区5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作物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结合人工移动式霜箱试验结果,研究了WOFOST作物模型中增加晚霜冻影响的处理技术,揭示了晚霜冻对冬小麦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利用修改后的作物模型提取晚霜冻灾损评估技术,建立以晚霜冻的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为风险因子的风险评估模型,开展黄淮区域晚霜冻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黄淮区域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分布呈西高东低分布,高风险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淮区域的河南西部、西南部、西北部及东部永城、沈丘一带。其中,黄淮西部的高风险主要是由晚霜冻高灾损引起的,河南西南部的高风险是由晚霜冻的高频率引起的,其西北部和东部的高风险则是由晚霜冻的高频率和高灾损共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霜冻 WOFOST作物模型 冬小麦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河南省森林防火系统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雪芬 邹春辉 +2 位作者 陈怀亮 薛龙琴 付祥建 《气象科技》 2006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河南森林火灾较多,给森林资源造成较大损失。由于在火灾预警、监测、救灾中,没有一套有效的现化化的手段,常常延误较多的扑救时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森林资源的损失。在多年森林火灾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从森林火灾预警—... 河南森林火灾较多,给森林资源造成较大损失。由于在火灾预警、监测、救灾中,没有一套有效的现化化的手段,常常延误较多的扑救时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森林资源的损失。在多年森林火灾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从森林火灾预警—监测—扑救等过程入手,建立了自动化、流程化的河南省森林遥感防火系统。介绍了河南省森林遥感防火系统的主要技术思路及各部分主要功能。该系统的资料接收、处理、服务等都实现了软件支持,并利用“3S”技术,使火点监测图像、气象和森林火险预报与地理信息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森林火灾 遥感监测 防火系统
下载PDF
论怀柔地下水源PCCP管道维修加固的必要性及技术分析
17
作者 董博森 温久龙 +1 位作者 张雪芬 张雄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169-0173,共5页
怀柔地下水源PCCP管道工程长4.682Km,管道直径DN1800\1600两种,工程建成于2003年8月,干管为国内首批采用大直径PCCP管道的供水工程,至今已安全运行逾19a。通过对PCCP管道检测,发现管道存在内部混凝土开裂和预应力钢丝断裂、接缝渗水等... 怀柔地下水源PCCP管道工程长4.682Km,管道直径DN1800\1600两种,工程建成于2003年8月,干管为国内首批采用大直径PCCP管道的供水工程,至今已安全运行逾19a。通过对PCCP管道检测,发现管道存在内部混凝土开裂和预应力钢丝断裂、接缝渗水等问题。目前怀柔地下水源地仍然承担着向北京的供水任务,管道运行存在安全风险,可能发生出现爆管,影响工程供水安全,并对用水户及供水管线周边居民造成安全隐患,亟须对PCCP管道进行维修加固。本文将对管道维修加固的必要性及维修加固方案技术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CP管道 检测 结构 维修加固 技术分析
下载PDF
微波辐射计温湿廓线反演方法改进试验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雪芬 王志诚 +3 位作者 茆佳佳 汪章维 张东明 陶法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5-396,共12页
为提升地基微波辐射计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特别是云天条件下温湿廓线的反演精度,利用2011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气象局北京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探空数据,在微波辐射计反演温湿度廓线的过程中通过区分晴天和云天条件并引入全固态Ka波... 为提升地基微波辐射计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特别是云天条件下温湿廓线的反演精度,利用2011年1月—2016年12月中国气象局北京国家综合气象观测试验基地探空数据,在微波辐射计反演温湿度廓线的过程中通过区分晴天和云天条件并引入全固态Ka波段测云仪云高及云厚信息,对反演输入亮温进行质量控制和偏差订正,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2017年1月—2018年3月微波辐射计探测数据评估检验,结果表明:在亮温订正前提下,晴天温度模型、云天温度模型、晴天相对湿度模型和云天相对湿度模型反演结果与探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9,0.80和0.78,均方根误差为2.3℃,2.3℃,9%和16%,较微波辐射计自带产品(LV2产品)减小约0.4℃,0.3℃,11%和9%,准确性提升约30%,28%,64%和45%;温度模型偏差在±2℃以内、湿度模型偏差在±20%以内的占比分别为68%,70%和95%,78%,较LV2产品分别提高了7%,5%和27%,23%,其中相对湿度改善明显。可见亮温订正、区分天气类型训练反演模型有利于改善地基微波辐射温湿廓线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微波辐射计 BP神经网络 温湿廓线 测云仪
下载PDF
农作物主要生长参数自动观测技术综述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雪芬 王秀芳 +1 位作者 李翠娜 薛红喜 《气象科技》 2013年第6期1122-1127,共6页
农作物生长参数是描述作物生长和评价环境条件(包括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生长影响的重要数据,也是预测产量、指导农田管理的重要依据。介绍作物覆盖度、发育期、株高等主要生长参数国内外自动观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探讨相关技术的原... 农作物生长参数是描述作物生长和评价环境条件(包括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生长影响的重要数据,也是预测产量、指导农田管理的重要依据。介绍作物覆盖度、发育期、株高等主要生长参数国内外自动观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探讨相关技术的原理、方法、可行性及局限性。分析表明:利用CCD图像传感器实时获取作物图像,采用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技术能更精准、快速、直观、动态获得作物覆盖度、发育期、形态、叶面颜色等实况特征,还可作为卫星遥感大面积作物长势地面验证及更进一步开展作物病虫害、作物营养供给情况自动监测的基础,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植株高度 覆盖度 发育期 自动化观测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小麦区域化苗情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雪芬 陈怀亮 +1 位作者 邹春辉 陈东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将处理好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VI)图与地形图、土壤质地图、政区图、年降水量图、年平均气温图、小麦生育期积温图等背景图件叠加,进行比较客观的小麦遥感生态分层,并制成常年非麦象元分布底图。...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将处理好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VI)图与地形图、土壤质地图、政区图、年降水量图、年平均气温图、小麦生育期积温图等背景图件叠加,进行比较客观的小麦遥感生态分层,并制成常年非麦象元分布底图。在此基础上,根据地面监测网实地调查资料,建立了一套适合不同监测层的遥感监测指标。最后,将剔除常年非麦象元后的NVI图与遥感生态区分层图进行集成,采用不同指标划分小麦苗情等级,从而提高了小麦苗情遥感解译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苗情 区域化 遥感 生态区分层 G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