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人S100-β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全生 张雯凌 刘曙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1期1600-160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人S100-β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OD和S100-β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分度患者血清SOD较健康对...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人S100-β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OD和S100-β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分度患者血清SOD较健康对照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毒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度患者之间S100-β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者比较,第1天、第7天、第14天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治疗后下降。结论血清SOD和S100-β蛋白变化与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一氧化碳中毒的指标,且S100-β蛋白可判定中毒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超氧化物歧化酶 人S100-β蛋白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致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全生 曾小凤 +1 位作者 张雯凌 吴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9期1342-1344,共3页
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ODS)又称为渗透性髓鞘溶解综合征,是一种急性非炎性中枢神经脱髓鞘病变。ODS的主要特点是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同步,易被漏诊和误诊。ODS在成年人中很少见(0.40%~0.56%)[1]。国内关于使用垂体后叶素导致ODS报道较... 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ODS)又称为渗透性髓鞘溶解综合征,是一种急性非炎性中枢神经脱髓鞘病变。ODS的主要特点是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同步,易被漏诊和误诊。ODS在成年人中很少见(0.40%~0.56%)[1]。国内关于使用垂体后叶素导致ODS报道较少。现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因使用垂体后叶素引起低钠血症导致ODS的病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垂体后叶素 低钠血症
下载PDF
可溶性CD40L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全生 张雯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7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L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观察组),以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测量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并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L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观察组),以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测量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并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计算Crouse积分,比较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根据超声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比较2组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分析可溶性CD40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可溶性CD40L浓度(7.97±2.42)μg/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出粥样硬化斑块91个,其中不稳定斑块62个(68.13%)。不稳定斑块组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观察组IMT增厚、Crouse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与IMT、Crouse积分呈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为预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指标,可溶性CD40L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越差,通过影响斑块稳定性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可溶性CD40L水平 相关性
下载PDF
针刺督脉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全生 张雯凌 +1 位作者 刘超 孙于晴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10期1480-1482,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4月该科收治的DEACMP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4月该科收治的DEACMP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及激素、脑保护等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督脉治疗,每周治疗6 d,休息1 d,连续8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采用简易智力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量表(MoCA)评分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价其认知功能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能提高MMSE和MoC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及波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22/25),对照组为68.00%(1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督脉能改善DEACMP认知功能障碍;P300可作为DEACMP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指标,针刺督脉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DEACMP认知功能障碍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督脉 一氧化碳中毒 痴呆 缺氧 认知障碍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压疮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雯凌 刘全生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22期3371-3373,共3页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压疮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6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压疮组25例和无压疮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住院时间、清蛋白水平、Braden得分、意识障碍、残障...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压疮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16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压疮组25例和无压疮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住院时间、清蛋白水平、Braden得分、意识障碍、残障评定量表(MRS)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清蛋白水平、意识障碍、合并慢性疾病、Braden得分、MRS得分和BI得分对脑梗死患者压疮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慢性疾病、意识障碍、BI得分及Braden得分对脑梗死患者压疮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或0.01)。结论合并慢性疾病、意识障碍、BI得分及Braden得分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压疮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压力性溃疡 危险因素 数据收集
下载PDF
罕见星座链球菌致脑脓肿(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王朋丽 李金垚 +2 位作者 张雯凌 刘芷凡 刘全生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4年第3期328-333,共6页
目的报道1例星座链球菌致脑脓肿病例,探讨星座链球菌致脑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星座链球菌致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女性,20岁。以头痛伴发热、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目的报道1例星座链球菌致脑脓肿病例,探讨星座链球菌致脑脓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星座链球菌致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女性,20岁。以头痛伴发热、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无其他部位感染史,无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史。入院后完善脑脊液细菌培养及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均提示为星座链球菌,予以头孢曲松钠与莫西沙星联合抗感染治疗。此后复查头颅CT提示脑积水及脑脓肿明显扩大,遂行脑室外引流术及脓肿引流术,术后改用头孢曲松钠与万古霉素联合治疗,经综合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星座链球菌致脑脓肿病例较为罕见,临床表现多变,早期容易误诊为肿瘤,尽早明确病原菌可使患者早期得到合适的治疗,减少致死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座链球菌 脑脓肿 抗感染治疗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
原文传递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致成人脑膜脑炎型败血症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全生 张雯凌 +1 位作者 罗家明 余巨明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总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致成人脑膜脑炎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成人脑膜脑炎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以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感染... 目的总结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致成人脑膜脑炎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成人脑膜脑炎型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以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感染为表现,脑脊液及血培养均确定为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1例给予氨苄西林抗感染、透析、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营养支持等治疗好转出院;1例在入院后给予头孢曲松及万古霉素治疗,在培养报告结果后给予氨苄西林治疗,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结论成人亦可患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型败血症,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高,确诊依靠脑脊液及血培养,抗菌药物首选氨苄西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脑膜脑炎 脑脊液 败血症 抗生素
原文传递
RAB7L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帕金森病的关联
8
作者 刘全生 张雯凌 刘曙东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6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RAB7L1基因启动子区位点rs1572931的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帕金森病(PD )的关联。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4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就诊的243例PD患者(PD组)和455名年龄匹配、无PD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运用限制性片段... 目的:探讨RAB7L1基因启动子区位点rs1572931的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帕金森病(PD )的关联。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4年12月于川北医学院就诊的243例PD患者(PD组)和455名年龄匹配、无PD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 -RFLP)方法进行基因分型,探讨RAB7L1基因 rs1572931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PD的关系。结果 rs1572931的 T 等位基因频率在 PD 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27.98%和3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9,OR=0.748,95% C I=0.588~0.952);T T基因型频率在PD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4.94%与1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8,OR=0.421,95% C I=0.220~0.806)。结论 RAB7L1基因 rs1572931位点的 T T基因型可能在中国西南汉族人群 PD的发生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态性 单核苷酸 RAB7L1 关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