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方药规律研究
1
作者 张雯年 李建省 +3 位作者 王英明 闫燕顺 程建林 康桂兰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7期135-142,共8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型及方药特点与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0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载,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药治疗DN相关文献,利用统计软件IB...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型及方药特点与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0年1月-2021年12月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载,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药治疗DN相关文献,利用统计软件IBM SPSSStatistics25.0软件及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找出治疗DN的证型及方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333篇,共涉及中药复方478首,其中自拟方318首,常用方剂为参芪地黄汤、六味地黄汤、金匮肾气汤等;证型共132个,以气阴两虚证、阳虚证、阴虚证为主,病位证素主要为脾肾,病性证素主要为瘀、水湿、毒邪,气虚、阴虚、阳虚等;中药共274味,18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和收涩药为主,高频药物为黄芪、茯苓、山药、丹参、泽泻、当归等;药物多归肝、肺、脾、肾经,药性多寒,药味以甘苦为主。常用药对组合为茯苓-白术、茯苓-泽泻、山茱萸-牡丹皮等,常用3味药药对组合有山药-山茱萸-茯苓、山药-泽泻-山茱萸、茯苓-泽泻-山茱萸等,聚类分析共得4首核心聚类方。结论:DN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脾肾两虚为本,瘀血、痰湿、浊毒等为标,治疗以健脾益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为主,可为临床辨治DN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数据挖掘 中医药 证型方药研究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证治规律 被引量:3
2
作者 康桂兰 李建省 +4 位作者 王英明 王宝蕊 程建林 闫燕顺 张雯年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2-17,共6页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国内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证治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为数据源,借助Excel2019、IBM SPSS Modele...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国内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证治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为数据源,借助Excel2019、IBM SPSS Modeler18.0、IBM SPSS Statistics21.0软件,对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155篇文献,涉及180首处方。共得到38个证型,其中脾肾两虚证、脾肾阳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证为主要证型,多使用自拟方治疗;高频药物有黄芪、茯苓、白术、当归、党参等,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及清热药为主;常用药对组合为“黄芪-白术”“黄芪-茯苓”“黄芪-党参”“黄芪-当归”;聚类分析得到4首新处方,具有补肾健脾、清热利湿、滋阴补肾、益气通络作用。结论 特发性膜性肾病证型以脾肾两虚为主,治法以补肾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用药以“黄芪-白术”配伍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医药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虚实辨证”探析慢性肾脏病的治疗 被引量:6
3
作者 王英明 李建省 +3 位作者 冯月阳 程建林 张雯年 康桂兰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2期31-34,共4页
慢性肾脏病因为具有不可逆且持续进展的特点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随着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不断增加,中西医防治慢性肾脏病已成研究热点。文章通过阐述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以虚实作为辨证体系对慢性肾脏病的证型进行归纳总... 慢性肾脏病因为具有不可逆且持续进展的特点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随着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不断增加,中西医防治慢性肾脏病已成研究热点。文章通过阐述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以虚实作为辨证体系对慢性肾脏病的证型进行归纳总结,以虚实为中心,立足于整体概括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慢性肾脏病 虚实辨证 治法研究
下载PDF
辛开苦降法治疗肾间质纤维化思路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英明 李建省 +3 位作者 闫燕顺 程建林 张雯年 康桂兰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7期41-44,共4页
肾间质纤维化(renalinterstitialfibrosis,RIF)是肾脏疾病进展到肾衰竭的常见途径,其机制尚未明确。结合现代医学微观研究,学者针对RIF的病机提出了肾内癥瘕、痰湿阻滞、毒损肾络、肾虚络瘀等学说。辛开苦降法是辛苦并用的方法,辛能行... 肾间质纤维化(renalinterstitialfibrosis,RIF)是肾脏疾病进展到肾衰竭的常见途径,其机制尚未明确。结合现代医学微观研究,学者针对RIF的病机提出了肾内癥瘕、痰湿阻滞、毒损肾络、肾虚络瘀等学说。辛开苦降法是辛苦并用的方法,辛能行、散、通、化,苦能坚阴、燥湿、清泄、降浊,辛苦合用可平调寒热、协和脏腑、畅达气机、分消湿热、化瘀通滞、散结消癥,颇合RIF的病机特点。本文以辛开苦降之内涵、功用,结合现代中医RIF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探析辛开苦降法在RIF中的治疗思路,发现辛开苦降之法,可活血化瘀、畅通肾络、消癥散结、清热燥湿、分消走泄、降浊排毒,从而燮理阴阳、协和脏腑、保护肾功,在临床上可有效减轻RIF,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苦降法 肾间质纤维化 思路探析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闫燕顺 王英明 +3 位作者 张雯年 康桂兰 程建林 李建省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31期136-139,共4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以器官特异性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大多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等,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中医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归属于中医“肾风”“尿浊”“水肿”“虚...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以器官特异性为主的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大多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等,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中医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归属于中医“肾风”“尿浊”“水肿”“虚劳”等范畴。关于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众多,涉及环境因素、细胞因子及蛋白、基因等多个方面。文章就近五年国内外关于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行论述,以期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IgA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英明 李建省 +3 位作者 闫燕顺 程建林 张雯年 康桂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3期586-589,共4页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类型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对于IgA肾病发病机制虽日趋完善,但仍有欠缺,因此,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就此作一综述,总结目前IgA肾病中西医发病机制,对于...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肾小球肾炎类型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重要病因,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对于IgA肾病发病机制虽日趋完善,但仍有欠缺,因此,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就此作一综述,总结目前IgA肾病中西医发病机制,对于IgA肾病有更好的认识,以期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模式,提高疾病的临床诊疗,延缓疾病进展,为IgA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IGA肾病 机制 中西医
下载PDF
膜性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闫燕顺 王英明 +2 位作者 张雯年 康桂兰 李建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9期49-51,共3页
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发病类型复杂的特点,现阶段西医对其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剂为主,但长期使用会引发诸多不良反应且难以改善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将是未来临床干预膜性肾病的主要手段,其具体相关作... 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发病类型复杂的特点,现阶段西医对其治疗主要以免疫抑制剂为主,但长期使用会引发诸多不良反应且难以改善临床症状。中西医结合将是未来临床干预膜性肾病的主要手段,其具体相关作用机制将是现代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文章从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综述,为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膜性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中西医结合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证治规律
8
作者 贾路目草 王宝蕊 +3 位作者 李建省 陈银霞 康桂兰 张雯年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797-1803,共7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证治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统计源,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18.0、IBM SPSS Statist...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证治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统计源,借助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18.0、IBM SPSS Statistics 21.0等软件建立数据库,对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383篇文献,涉及102个证型,得到682首处方,298味中药,用药总频次为7530次。IgA肾病的证型以气阴两虚证为多,其余依次为血瘀证、脾肾气虚证、湿热内蕴证等;高频药物有黄芪、生地黄、茯苓、山药、甘草、山茱萸、白茅根、墨旱莲等;中药功效频数分析显示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止血药及活血化瘀药为多;常用药对组合为“墨旱莲-女贞子”“黄芪-党参”“山药-山茱萸-茯苓”“茯苓-泽泻”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肾、肝、肺、脾经为主;聚类分析得到4首新处方。结论:IgA肾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以气阴两虚为本,以血瘀、湿热为标;治法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理气活血为主;得到了分别具有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养血通络,益肾活血,清热解毒、凉血利湿功效的4首新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中医药 证治规律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观与肾间质纤维化中自噬不足的相关性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建省 王英明 +3 位作者 闫燕顺 程建林 张雯年 康桂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6-194,共9页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由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结合中医“络病学说”“癥瘕理论”与现代医学肾脏病理特征,“肾虚络瘀,肾络癥瘕”是RIF的主要病机,正气亏虚,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痰热瘀毒等实邪阻滞肾络,相互胶结,...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由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结合中医“络病学说”“癥瘕理论”与现代医学肾脏病理特征,“肾虚络瘀,肾络癥瘕”是RIF的主要病机,正气亏虚,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痰热瘀毒等实邪阻滞肾络,相互胶结,形成癥瘕,积聚于肾络导致了RIF。自噬是细胞体内将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变性的蛋白质等代谢产物进行降解与重吸收的过程,自噬参与了RIF发生的诸多环节,与RIF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将自噬与中医学结合研究发现,机体内生痰热瘀毒等实邪的代谢与自噬降解和重吸收功能相关,自噬在一定程度上是消除痰热瘀毒等实邪的方式,正气不足,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自噬功能不足,会引起痰热瘀毒等实邪累积,瘀阻肾络则易形成肾络癥瘕造成RIF,肾虚络瘀是自噬不足的基础,肾络癥瘕是自噬不足的微观病理表现,自噬不足与肾络癥瘕形成具有相同的病机演变,该文就RIF“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结合RIF-自噬病理机制,深入探讨“肾虚络瘀-自噬不足-肾络癥瘕”在RIF的相关性,全面诠释“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的科学内涵,以期从中医理论阐述自噬在RIF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为RIF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自噬不足 肾虚络瘀 肾络癥瘕
原文传递
自噬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建省 王英明 +3 位作者 闫燕顺 程建林 张雯年 康桂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74-282,共9页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肾脏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等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等多...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肾脏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等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介导了RIF的发生发展。因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上尚无特异性防治措施。自噬是真核细胞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通过降解和重吸收作用,参与维持组织内稳态的平衡。目前,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延缓RIF的进程中以其多成分、多效应、多靶点的的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学者研究发现自噬与中医阴阳学说、癥瘕积聚理论等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合,并且自噬参与了RIF的诸多环节,RIF病程进展与自噬关系密切,通过干预自噬靶向治疗RIF已成为研究的前沿方向。然而,有关自噬在RIF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控自噬治疗RIF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阐述自噬与RIF的关系,以明确自噬在RIF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调控自噬靶向治疗RIF的机制,该文就中医理论与自噬和RIF的相关性,结合自噬在RIF中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ECM过度沉积等的作用,自噬与TGF-β1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在RIF的调控机制,对自噬在RIF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行疏理和总结,以期为RIF的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质纤维化 自噬 作用机制 慢性肾脏病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衰竭的相互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英明 李建省 +3 位作者 闫燕顺 张雯年 康桂兰 程建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61-269,共9页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是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CRF发病及病情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肠道菌群变化是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是以代谢产物和毒素潴留,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CRF发病及病情进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肠道菌群变化是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CRF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CRF患者因肾功能逐渐减退导致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清除而蓄积于体内,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破坏肠道屏障,加剧肠源性尿毒素的合成并蓄积于血液中,进一步损害肾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可诱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增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刺激免疫炎症反应等加剧CRF的病程进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靶向治疗CRF已成为研究的前沿方向。中医认为肾病及肠,从肠治肾,脾肾与CRF的发病及肠道菌群最为密切,中药以其多靶点、多效应及多成分作用于“肠-肾轴”在CRF临床治疗和肠道菌群的调节具有较大的优势,通过干预肠道菌群可明显延缓CRF的进程,该文就中医理论与肠道菌群和CRF的相关性,结合肠道菌群与CRF的相互作用,以肠道菌群作为切入点,系统地总结和梳理肠道菌群与CRF的相互作用及中药干预肠道菌群治疗CRF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慢性肾衰竭 相互作用 中医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