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洱海沉水植物的光合特性与分布水深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邓嘉懿 高晓钰 +3 位作者 单航 张霄林 倪乐意 曹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7-1167,共11页
为研究沉水植物光合特性与其分布水深的关系,选取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水蕴草(Egeria densa)、大茨藻(Najas marina)、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光叶眼子菜(Potamogeton lucens)和穿叶... 为研究沉水植物光合特性与其分布水深的关系,选取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水蕴草(Egeria densa)、大茨藻(Najas marina)、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光叶眼子菜(Potamogeton lucens)和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等15种洱海常见沉水植物,测定其光合作用参数。结果表明:光合速率为2.8—18.1μmol O_(2)/(g DW·h)、暗呼吸速率为0.3—2.0μmol O_(2)/(g DW·h)、光补偿点为6.3—63.8μE/(m^(2)·s)、光饱和点为55.6—441.5μE/(m^(2)·s),不同沉水植物间光合作用参数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洱海全湖沉水植物分布水深调查结果,沉水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与分布水深呈显著负相关;苦草与其他物种比较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6.3μE/(m^(2)·s)、光饱和点55.6μE/(m^(2)·s),更适宜在深水或弱光条件下生长,可作为沉水植被修复的先锋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分布水深 洱海 沉水植物
下载PDF
洱海湖滨带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分布现状
2
作者 田玉清 陈欣 +6 位作者 吕超超 单航 丑庆川 吕兴菊 张霄林 倪乐意 曹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949,共9页
湖滨带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当前洱海湖滨带水生植物现状,本研究于20202021年间每季度对洱海湖滨带水生植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①洱海湖滨带现有水生植物206种,属56科156属,其中湿生植物149种,挺... 湖滨带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当前洱海湖滨带水生植物现状,本研究于20202021年间每季度对洱海湖滨带水生植物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①洱海湖滨带现有水生植物206种,属56科156属,其中湿生植物149种,挺水植物24种,沉水植物21种,漂浮植物7种,浮叶植物5种;常见种有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菰(Zizania latifoli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菱(Trapa bispinosa)等,偶见种为忍冬(Lonicera japonica)、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等。②从区系分布来看,洱海湖滨带物种主要为世界分布(83种)和热带分布(55种)两种类型,分别占总物种数比例的40.28%和26.71%。③在植物群落方面,洱海湖滨带共有18个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其中湿生植物群落4种,挺水植物群落3种,沉水植物群落9种,浮叶植物群落2种;以狗牙根群落、菰群落、苦草群落、菱群落为主。通过与历史文献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近年来洱海湖滨带水生植物多样性有了显著提高,但目前存在挺水植物群落类型单一等问题,后续应继续加强湖滨带建设,以改善生境,增加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水生植物 物种多样性 区系组成 植物群落
下载PDF
洱海近50a来沉水植被演替及其主要驱动要素 被引量:43
3
作者 符辉 袁桂香 +6 位作者 曹特 钟家有 张霄林 过龙根 张萌 倪乐意 王圣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4-861,共8页
依据文献报道的洱海水质、水文(水位)和沉水植被(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分布面积)数据,分析了近50年来洱海的水质变化、水位波动情况以及沉水植被的演替过程,探讨了驱动洱海沉水植被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表明,洱海沉水植被群落经历了原... 依据文献报道的洱海水质、水文(水位)和沉水植被(物种组成、生物量及分布面积)数据,分析了近50年来洱海的水质变化、水位波动情况以及沉水植被的演替过程,探讨了驱动洱海沉水植被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表明,洱海沉水植被群落经历了原生、过渡、顶级和衰退等主要阶段;自1980s以来,流域入湖营养盐增加、水质持续下降、藻类生物量逐年升高、沉水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化和抑藻功能退化等因素是驱动洱海沉水植被演替与分布的原动力,水位大幅波动加速了洱海水生态系统由清水态向浊水态转变,并导致沉水植物大量衰退和某些特有物种消失.因此,在洱海水生态系统的治理以及沉水植被的恢复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降低外源营养盐输入和优化水位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水位波动 富营养化 沉水植被 演替
下载PDF
洱海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水深分布和叶片C、N、P化学计量学对不同水深的响应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威 何亮 +3 位作者 朱天顺 曹特 张霄林 倪乐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5-592,共8页
湖泊水深是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繁殖与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水深增加改变了水下光照、风浪和底泥特性等,因而可能导致沉水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发生相应变化.本研究通过对云南洱海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随水深分布的情况进... 湖泊水深是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繁殖与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水深增加改变了水下光照、风浪和底泥特性等,因而可能导致沉水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发生相应变化.本研究通过对云南洱海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随水深分布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定植于不同水深的苦草叶片碳(C)、氮(N)和磷(P)含量及其比率,以阐明水深变化对苦草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洱海苦草定植的水深范围为0.5~5.6m,在1.5~2.4m处达到最大频度,在2.5~3.4m处达到最大相对生物量,这表明苦草在洱海中的最适生长深度在1.5~3.4m范围内;苦草叶片C、N和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56.10、26.13和3.54mg/g,C:N、C:P和N:P的平均值分别为14.38、113.46和7.85;苦草叶片C含量、C:N和C:P均随水深增加而降低,N和P含量则随水深增加而升高,N:P在0.5~1.4m较高,其余水深梯度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总体上,苦草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显著地受到了湖泊水深的影响.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水深的增加使得苦草叶片N、P含量发生聚敛,这导致其N、P之间的耦合性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分布 营养元素浓度 生态化学计量学 水深 洱海
下载PDF
长江下游湖泊水生植物现状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0
5
作者 孔祥虹 肖兰兰 +3 位作者 苏豪杰 吴耀 张霄林 李中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5-391,共7页
研究水生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为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通过对长江下游10个不同营养水平湖泊的水生植物群落组成和环境状况进行野外调查,研究了长江下游湖泊主要水生植物分布状况及水环境因子对水生植物分布的... 研究水生植物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为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通过对长江下游10个不同营养水平湖泊的水生植物群落组成和环境状况进行野外调查,研究了长江下游湖泊主要水生植物分布状况及水环境因子对水生植物分布的影响.调查发现长江下游10个代表性湖泊主要水生植物共计6科7属11种,主要生活型为沉水植物.水生植物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总氮、pH值和水深是显著影响这些不同营养水平湖泊水生植物分布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环境因子 营养水平 主要因子 冗余分析 长江下游
下载PDF
水深梯度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克隆生长与觅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符辉 袁桂香 +2 位作者 曹特 倪乐意 张霄林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5-711,共7页
为了解水深梯度对苦草克隆生长与觅食行为的影响,通过大型原位浮台实验,将苦草幼苗盆栽后悬挂在不同水深(1.0、2.5、4.0、5.5、7.0 m)下培养,比较其生物量、无性系分株数、出芽数、株高、最大根长和匍匐茎总长的变化,并且评估了植株生... 为了解水深梯度对苦草克隆生长与觅食行为的影响,通过大型原位浮台实验,将苦草幼苗盆栽后悬挂在不同水深(1.0、2.5、4.0、5.5、7.0 m)下培养,比较其生物量、无性系分株数、出芽数、株高、最大根长和匍匐茎总长的变化,并且评估了植株生物量对这些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水深的增加苦草的生物量、无性系分株数、出芽数、最大根长、匍匐茎总长均显著降低,而株高随水深梯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植株生物量仅对出芽数没有显著影响.水深梯度与植株生物量的交互作用仅对无性系分株数和匍匐茎总长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性状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这两个性状对水深的响应受到个体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 沉水植物 苦草 克隆繁殖 觅食行为
下载PDF
抚仙湖沉水植物分布及其碳、氮和磷化学计量学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威 符辉 +5 位作者 曹特 张霄林 钟家有 倪乐意 谢平 樊后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8-457,共10页
目前对于沉水植物碳(C)、氮(N)和磷(P)化学计量学的野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营养或富营养化水体,而对于贫营养水体中沉水植物C、N和P的积累特征研究较少.基于对贫营养湖泊抚仙湖沉水植物的调查,研究抚仙湖9种常见沉水植物C、N和P化学计量... 目前对于沉水植物碳(C)、氮(N)和磷(P)化学计量学的野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营养或富营养化水体,而对于贫营养水体中沉水植物C、N和P的积累特征研究较少.基于对贫营养湖泊抚仙湖沉水植物的调查,研究抚仙湖9种常见沉水植物C、N和P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种间和种内差异.结果表明:1)抚仙湖沉水植物主要分布在湖岸浅水区域,分布水深范围为0.5~14.0 m,平均分布水深为3.6 m;2)抚仙湖沉水植物地上部分C、N和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81.89、18.59和2.13 mg/g,N∶P比平均值为9.21,且C、N和P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3)抚仙湖沉水植物地上部分C、N和P含量及C∶N比和C∶P比值种间差异大于种内差异,而N∶P比种内差异大于种间差异;4)抚仙湖沉水植物C含量和N:P比平均值要大于长江中下游一些富营养化湖泊的沉水植物,抚仙湖沉水植物的生长可能潜在地受到P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 沉水植物 分布 碳、氮、磷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洱海4种沉水植物叶片的光合色素组成及C、N、P化学计量特征对水深的响应 被引量:7
8
作者 何亮 陈晓希 +8 位作者 李威 朱天顺 吴耀 张欢 张霄林 曹特 葛刚 倪乐意 谢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3-1419,共7页
水深与水体的多个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等)密切关联.因而水深会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繁殖和生理生化特征,包括叶片的光合色素组成和C、N、P化学计量特征.本研究通过对洱海4种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水深与水体的多个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等)密切关联.因而水深会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繁殖和生理生化特征,包括叶片的光合色素组成和C、N、P化学计量特征.本研究通过对洱海4种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光叶眼子菜(Potamogeton lucens)和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在不同水深梯度的叶片色素组成和C、N、P化学计量特征进行分析,以阐明水深对这些指标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水深对4种沉水植物叶片光合色素组成和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具有种间差异性;苦草、微齿眼子菜和光叶眼子菜叶片N含量,苦草和光叶眼子菜叶片P含量都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苦草叶片N含量随水深增加而增加,可能是由苦草为应对深水弱光胁迫而加强光合色素和蛋白的合成导致的,而磷含量的增加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光合色素 水深 化学计量学 洱海
下载PDF
洱海常见沉水植物磷含量的种间差异及季节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威 曹特 +4 位作者 张霄林 段洪浪 符辉 宋鑫 倪乐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7-882,共6页
P是湖泊生态系统中很重要的生命元素,水生植物对于湖泊中P的生物化学循环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不同季节下洱海7种常见的沉水植物地上部分w(P),研究了洱海常见沉水植物地上部分w(P)的种间差异及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洱海沉水植物... P是湖泊生态系统中很重要的生命元素,水生植物对于湖泊中P的生物化学循环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不同季节下洱海7种常见的沉水植物地上部分w(P),研究了洱海常见沉水植物地上部分w(P)的种间差异及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洱海沉水植物地上部分w(P)总体呈正态分布,平均值为2.64 mgg,范围为0.90-6.79 mgg.沉水植物地上部分w(P)的种间差异和季节差异显著,其中7种沉水植物地上部分w(P)平均值为苦草(3.32 mgg)〉轮叶黑藻(2.88 mgg)〉金鱼藻(2.72 mgg)〉微齿眼子菜(2.53 mgg)〉穗花狐尾藻(2.39 mgg)〉篦齿眼子菜(2.34 mgg)〉马来眼子菜(2.27 mgg);季节间表现为春季(3.46mgg)〉夏季(3.05 mgg)〉冬季(2.20 mgg)〉秋季(1.98 mgg).环境中w(P)、叶与茎生物量比值和生活史特征可能是决定植物地上部分w(P)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环境中有效P含量较低,洱海沉水植物地上部分w(P)低于长江中下游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沉水植物 物种 季节
下载PDF
中国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萌发与生长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瑞 何亮 +5 位作者 张萌 曹特 张霄林 刘颖 倪乐意 葛刚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15-1333,共19页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众多淡水水体的扰动、污染,我国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的种群规模出现了严重的退化.明确苦草属植物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因素,阐明苦草属植物退化的原因,是保护和恢复该属植物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通过对已发表的文献进...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对众多淡水水体的扰动、污染,我国苦草属(Vallisneria)植物的种群规模出现了严重的退化.明确苦草属植物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因素,阐明苦草属植物退化的原因,是保护和恢复该属植物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通过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收集和分析,总结了影响苦草属植物萌发和生长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挖掘文献中的数据,对重要环境因子与苦草属植物萌发和生长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涉及苦草(V.natans(Lour.)Hara)的研究较多,而涉及刺苦草(V.spinulosa Yan)和密刺苦草(V.denseserrulata Makino)的研究较少;(2)苦草属植物种子的萌发受到温度、光照强度、水深、掩埋深度、基质情况和储存方式等因素的影响;(3)苦草属植物生长受到光照强度、水深、水体营养水平、底泥营养水平、底泥有机质和动物牧食等因素的影响;(4)其他条件适宜时,苦草和刺苦草种子在20~30℃都保持较高的萌发率(均值>50%);(5)苦草种子萌发率随着掩埋深度的增加而快速下降;(6)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升高,随水深增加而下降;(7)苦草的相对生长率随着氨氮浓度增加而下降;(8)水体和底泥中高含量的总氮和总磷对苦草属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浮游植物和附着藻生长导致的遮光,而不是直接毒害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苦草属植物萌发、生长参数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定量研究,更好地服务于该属植物的保护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属植物 沉水植物恢复 环境因子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洱海水体光学特性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摆晓虎 曹特 +2 位作者 倪乐意 张霄林 汤鑫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6,共7页
为了探究人类活动对洱海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影响,2014年4月、7月、11月和2015年1月在洱海全湖设置36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研究洱海光学衰减系数(K)、透明度(SD)、浊度(Turb)和叶绿素a(Chl-a)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并分析沉水植物... 为了探究人类活动对洱海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影响,2014年4月、7月、11月和2015年1月在洱海全湖设置36个采样点进行采样监测,研究洱海光学衰减系数(K)、透明度(SD)、浊度(Turb)和叶绿素a(Chl-a)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并分析沉水植物分布对光学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洱海富营养化治理和控制提供基本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光学衰减系数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0.59 m-1)<冬季(0.68 m-1)<秋季(0.95 m-1)<夏季(1.05 m-1);叶绿素a含量与光学衰减系数的季节变化规律相同,为春季(5.24μg/L)<冬季(5.49μg/L)<秋季(12.33μg/L)<夏季(14.22μg/L);透明度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1.86 m)<秋季(2.28 m)<春季(3.00 m)<冬季(3.07 m);浊度季节变化规律是春季(32.50 mg/L)<冬季(32.52 mg/L)<秋季(32.64 mg/L)<夏季(32.70 mg/L)。光学衰减系数与透明度、浊度和叶绿素a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48、0.523和0.467;透明度与叶绿素a和浊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97和0.564;浊度与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241。叶绿素a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光学衰减系数,但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在秋季和冬季,沉水植物区的水体光学衰减系数显著低于无沉水植物区(P<0.05),但这种差异在春季和夏季不显著(P>0.05)。在一年中的各季节,沉水植物区与无沉水植物区的水体透明度和叶绿素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沉水植物区的水体浊度显著低于无沉水植物区(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光学衰减系数 透明度 叶绿素A 浊度 沉水植物
下载PDF
洱海沉水植物群落恢复与优化初探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桐 袁昌波 +5 位作者 曹特 文紫豪 丑庆川 毛永杨 张霄林 倪乐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77-1787,共11页
近几十年来,在入湖营养盐增加,水质持续下降,藻类生物量逐年升高及水位大幅波动下,洱海沉水植物群落演替速度加剧.2016年7月调查显示:洱海沉水植被退化严重,物种数量显著低于近期(2011年)历史水平,分布面积较有记录的历史最高水平(1980s... 近几十年来,在入湖营养盐增加,水质持续下降,藻类生物量逐年升高及水位大幅波动下,洱海沉水植物群落演替速度加剧.2016年7月调查显示:洱海沉水植被退化严重,物种数量显著低于近期(2011年)历史水平,分布面积较有记录的历史最高水平(1980s)下降超过70%,优势物种由1960s的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蓖齿眼子菜(Stuckenia pectinata)和大茨藻(Najas marina)等转变为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以及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沉水植物群落在浅水区(0~2.5 m)主要遭受了浮叶植物细果野菱(Trapa maximowiezii)过度生长带来的生境胁迫,在中等水深区(2.5~4 m)面临微齿眼子菜和金鱼藻的过度生长导致的群落结构的单一化影响,而在深水区(>4 m)面临着面积萎缩的风险,这些严重抑制了沉水植物清水稳态效应的发挥.通过对比洱海典型湖湾洱滨村水域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在恢复与优化前后的变化,发现洱滨村水域各水深区间沉水植物群落各项多样性指标与恢复物种的丰度均显著提升.因此,我们总结提出了针对洱海典型富营养湖湾沉水植被恢复和管理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后续进一步开展洱海生态系统恢复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沉水植被 现状 恢复 优化
下载PDF
洱海四种沉水植物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忠海 杨桐 +4 位作者 王昊 张霄林 曹特 倪乐意 袁昌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96-1208,共13页
水下弱光环境是水生态系统沉水植被恢复面临的常见问题,因此研究沉水植物在弱光胁迫下的适应性是必要的.本研究以云南大理州洱海南部重度退化的湖区(惯称湖心平台,曾分布有大面积沉水植物)作为实验地点,选取4种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 水下弱光环境是水生态系统沉水植被恢复面临的常见问题,因此研究沉水植物在弱光胁迫下的适应性是必要的.本研究以云南大理州洱海南部重度退化的湖区(惯称湖心平台,曾分布有大面积沉水植物)作为实验地点,选取4种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原位盆栽实验,通过比较4种沉水植物的生长情况来选取潜在的目标物种,为洱海湖心平台沉水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水下弱光环境对4种沉水植物生长均造成胁迫,生物量和株高显著性降低,物种间的相对生物量差异表现为:苦草和竹叶眼子菜>轮叶黑藻和穗花狐尾藻,相对株高差异表现为:苦草>竹叶眼子菜>穗花狐尾藻>轮叶黑藻;2)生理特征方面,苦草、穗花狐尾藻和竹叶眼子菜有相似的胁迫反应,均表现为:氮(N)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升高,碳氮比(C∶N比)、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均下降,仅苦草的叶绿素含量升高,而轮叶黑藻的生理胁迫反应表现为:氨基酸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升高;3)四者最终存活率为:苦草>竹叶眼子菜>穗花狐尾藻>轮叶黑藻,且苦草相对生物量和相对株高高于其他3种植物.以上原位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3种植物相比,苦草更能适应湖心平台的水下弱光环境,可考虑作为湖心平台沉水植被恢复的目标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被恢复 弱光适应 沉水植物 洱海
下载PDF
洱海三种生活型水生植物叶片中碳、氮与总酚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昌波 曹特 +2 位作者 周存宇 倪乐意 张霄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5-1032,共8页
植物体内的C、N和总酚是影响其被牧食和凋落物降解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C和N在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地化循环。本研究测定了云南洱海3种生活型(挺水、沉水和浮叶)26种水生植物叶片中C、N和总酚含量以及C/N比率,并分析了它们与总酚的关系。... 植物体内的C、N和总酚是影响其被牧食和凋落物降解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C和N在食物链的传递和生物地化循环。本研究测定了云南洱海3种生活型(挺水、沉水和浮叶)26种水生植物叶片中C、N和总酚含量以及C/N比率,并分析了它们与总酚的关系。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叶片的C、N和总酚平均含量为448.08、39.30和24.70 mg/g,浮叶植物叶片的C、N和总酚平均含量为433.32、35.16和28.05 mg/g,沉水植物叶片的C、N和总酚平均含量为378.36、27.31和10.28 mg/g;总体上看,植物叶片C和N含量: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挺水和浮叶植物叶片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均远高于沉水植物叶片的总酚含量;26种植物叶片中C和N与总酚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在富营养化条件下,3种生活型植物所处生境的光照和CO^2供给均差异显著,会对这些植物叶片的C、N和总酚含量有一定影响,此外由于应对生境中的胁迫(草食性昆虫、病原体及紫外线辐射等)压力以及自身的生长策略的不同也可能导致C、N和酚在三者中形成差异;通过对13种沉水植物叶片总酚含量比较,推测光叶眼子菜和微齿眼子菜较为适合作为洱海耐牧食恢复先锋物种;N与总酚正相关的关系可能在富营养化进程中加速湖泊沼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大型水生植物 C N 总酚
下载PDF
六种沉水植物的克隆生长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轶倩 袁昌波 +3 位作者 吕超超 曹特 张霄林 倪乐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88-1096,共9页
为构建种群动态模型以指导沉水植被修复工程实践,研究采用同质园实验方法对6种常见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眼子菜(P.distinctus)、光叶眼子菜(P.lucens)、穿叶眼子菜(P.perfoliatus)、扭叶眼子菜(P.intortifolius)... 为构建种群动态模型以指导沉水植被修复工程实践,研究采用同质园实验方法对6种常见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眼子菜(P.distinctus)、光叶眼子菜(P.lucens)、穿叶眼子菜(P.perfoliatus)、扭叶眼子菜(P.intortifolius)和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的克隆生长模式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获取了分株形成速率、空间扩张速率、株高增加速率等种群扩张动态参数,及分株数、间隔子长度、分株高度等克隆构件特征参数。结果表明,6种沉水植物的分株数从28d开始增长,其中苦草的分株形成速率最高,平均为1.09株/d,分株形成最大速率出现在55d之后;穿叶眼子菜和扭叶眼子菜的分株形成速率低于苦草,但是高于竹叶眼子菜、眼子菜和光叶眼子菜,最大速率出现在41d之后。虽然苦草的分株最多,但是分株的株高最低,其株高增长速率均值为0.2 cm/d。眼子菜属物种中竹叶眼子菜和眼子菜株高增长速率最高,光叶眼子菜的株高增长速率和分株形成速率都最低。克隆系占据面积随时间的扩张速率为穿叶眼子菜(113.22 cm^(2)/d)>扭叶眼子菜(71.70 cm^(2)/d)>苦草(35.48 cm^(2)/d)>竹叶眼子菜(12.09 cm^(2)/d)>眼子菜(3.07 cm^(2)/d)>光叶眼子菜(0.53 cm^(2)/d)。此外,研究还发现眼子菜属植物普遍表现出匍匐茎上“节”的形成,而苦草则不具备这种特性,匍匐茎“节”的形成及随之形成的不定根在眼子菜属植物空间扩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并在种群构建方面与苦草等其他物种发生分异。基于眼子菜属植物匍匐茎上的“节”可以形成跳跃性的分株,在种群面积扩张方面更具优势;而苦草形成分株的数量更多、速度更快,在提高种群密度保障种群稳定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克隆生长 同质园 克隆构件 克隆种群特征
下载PDF
在极度弱光和两种底质条件下苦草的生长和生理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忠海 杨桐 +4 位作者 文紫豪 张霄林 曹特 倪乐意 袁昌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2-662,共11页
实验以云南大理州洱海水生植被重度退化区(湖心平台)作为实验地点,探究极度弱光和两种底质(黏土、淤泥)环境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在恢复过程中的形态及生理响应,并依此探讨底质改善对苦草种群恢复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极度弱光... 实验以云南大理州洱海水生植被重度退化区(湖心平台)作为实验地点,探究极度弱光和两种底质(黏土、淤泥)环境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在恢复过程中的形态及生理响应,并依此探讨底质改善对苦草种群恢复的作用。结果表明:(1)在极度弱光环境下,苦草部分死亡,存活数量下降,并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上均表现出胁迫响应,其形态特征值下降,氮(N)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碳(C)含量和淀粉含量下降;(2)苦草不同器官对弱光环境的响应有所差异,叶片(地上部分)受到的胁迫影响大于根茎(地下部分);(3)苦草对弱光环境的响应在不同底质条件下有显著性差异,苦草在黏土底质上表现出更小的胁迫反应和更高的存活数量,两种底质相比较,黏土更适合作为苦草恢复的底质条件。研究表明在洱海当前的水质环境下有希望结合局部的底质改善来实现在南部湖心平台的沉水植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胁迫 底质 水生植被恢复 苦草
下载PDF
底泥和水深对海菜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中原 周存宇 +2 位作者 曹特 张霄林 倪乐意 《长江蔬菜》 2016年第4期68-70,共3页
研究了不同底泥基质(洱海底泥、湿地底泥)和不同水深(0.5、1.0、1.5、2.0、2.5 m)条件下海菜花生长量的变化,分析2种因子对海菜花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菜花的鲜质量、株高在洱海底泥基质下明显大于湿地底泥基质下的,而海菜花叶... 研究了不同底泥基质(洱海底泥、湿地底泥)和不同水深(0.5、1.0、1.5、2.0、2.5 m)条件下海菜花生长量的变化,分析2种因子对海菜花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海菜花的鲜质量、株高在洱海底泥基质下明显大于湿地底泥基质下的,而海菜花叶片数量在2种底泥基质下无显著性差异;随着水深增加,光照强度降低,海菜花生长明显受到影响,花薹、叶片数目的增长量呈下降趋势,而海菜花株高增长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菜花 底泥 水深 生长
下载PDF
基于人工培养的浮萍快速无性繁殖营养条件研究
18
作者 高晓钰 曹特 +2 位作者 倪乐意 张霄林 丑庆川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97-1104,共8页
为探究并优化浮萍人工培养技术,研究以广布种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和青萍(Lemna minor)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两种浮萍植物在不同营养水平的Hoagland和Hunter培养液中的鲜重、叶状体数的生长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紫萍和青萍鲜重在... 为探究并优化浮萍人工培养技术,研究以广布种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和青萍(Lemna minor)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两种浮萍植物在不同营养水平的Hoagland和Hunter培养液中的鲜重、叶状体数的生长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紫萍和青萍鲜重在Hoagland培养液的不同营养水平下先增加后减少,而在Hunter营养液中呈持续增长趋势;两种浮萍的鲜重最大相对增长率(RGR)分别为0.11和0.18,鲜重受浮萍品种和培养基类型及其不同营养水平影响显著(P<0.05),以青萍在Hunter原液培养基下的无性繁殖产生的生物量最高。(2)紫萍和青萍叶状体数在Hoagland培养液的不同营养水平下先增加后减少,而同鲜重一样在Hunter营养液中呈不断增长趋势;两种浮萍的叶状体最大相对增长率分别为0.14和0.19,叶状体生长的RGR变化同样受浮萍品种和培养基类型及营养水平影响显著(P<0.05),以青萍在Hunter原液的营养环境下收获的叶状体数最高。(3)两种浮萍在Hoagland和Hunter营养液的不同营养水平下鲜重/叶状体比呈下降趋势,表明两种浮萍在适应不同营养时优先繁殖子代叶状体,以扩大种的适合度。研究认为Hunter原液可作为广布种青萍的最优培养条件,可实现短时间内收获较大浮萍鲜生物量和叶状体数,为进一步资源化利用提供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agland HUNTER 鲜重 叶状体 相对增长率 繁殖策略 浮萍
下载PDF
洱海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的分布及水深适应性
19
作者 田玉清 陈欣 +6 位作者 单航 吕超超 王昊 丑庆川 张霄林 倪乐意 曹特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2-1148,共7页
海菜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沉水植物,对水质要求高;其曾在洱海广泛分布,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人为破坏和水质下降等因素,海菜花逐渐消失.2017年以来,洱海开展水生植被恢复工程,海菜花种群逐步恢复.为了弄清海菜花恢复后的分布现状等... 海菜花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沉水植物,对水质要求高;其曾在洱海广泛分布,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人为破坏和水质下降等因素,海菜花逐渐消失.2017年以来,洱海开展水生植被恢复工程,海菜花种群逐步恢复.为了弄清海菜花恢复后的分布现状等情况,于2021年就海菜花在洱海的分布情况及其在不同水深条件下的根茎叶生物量分配等指标开展了野外原位调查,分析海菜花的适应性策略.结果表明,海菜花主要分布于洱海西侧和南侧水深3 m以内沿岸带水域,已形成总面积约9.2×10^(4)m^(2)的稳定种群;其生理性状等指标随水深的变化而变化,在水深1-2 m区域的生物量、叶片数、单株叶面积等均达到最大值.因此,目前来说洱海海菜花种群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且在当前水质(II-III类)条件下水深1-2 m是其最适生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海菜花 分布水深 生物量分配 适应策略
原文传递
微齿眼子菜与马来眼子菜对水深变化的适应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鑫 曹特 +3 位作者 祝国荣 李威 张霄林 倪乐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81-1089,共9页
水深与水位波动是影响湖泊中沉水植被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在洱海开展为期2个多月的原位实验,从大型浮台上悬挂吊盆模拟不同的水位梯度(2、4和6m)和水位变化模式(水位上升、水位下降和水位波动)对微齿眼子菜和马来眼子菜生... 水深与水位波动是影响湖泊中沉水植被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子。在洱海开展为期2个多月的原位实验,从大型浮台上悬挂吊盆模拟不同的水位梯度(2、4和6m)和水位变化模式(水位上升、水位下降和水位波动)对微齿眼子菜和马来眼子菜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深梯度和水位变化模式对两种植物的生物量、株高、节数和叶片数具有显著影响,推测微齿眼子菜在洱海的临界生长水深约为5m,马来眼子菜的临界生长水深为3.5m;超过临界水深后两种植物生物量和叶片数下降、株高和节数不增长。在2m初始水深处光照相对充足,生物量随时间稳定增长,水深增加(20cm/6d×60d)对两种植物的生物量均未造成显著影响,株高和节数随水深显著增加,具有响应空间增长的潜力。在初始水深为4m时,进一步增加水深(20cm/6d×30d)会抑制微齿眼子菜生长,继后减少(-10cm/6d×30d)水深仍无法使其恢复生长;但先减少水深后增加水深可以小幅促进其生长。在初始水深为4m时,3种水位变化模式对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影响不大,但减少水深后增加水深可以小幅促进其生长。初始水深6m抑制两种植物的生长,并导致马来眼子菜死亡。实验结果表明,微齿眼子菜比马来眼子菜对弱光耐受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齿眼子菜 马来眼子菜 水位波动 沉水植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