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里士多德(或欧洲传统)逻辑与后期墨家逻辑中的等价公理——对逻辑与理性普遍性的论证
1
作者 张靖杰()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94-103,共10页
在跨文化研究中,是否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逻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国传统的思想家对逻辑言之甚少,且更倾向于诗性的表达,因此往往被视为(相对而言)非逻辑的。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逻辑中最为普遍的公理与后期墨家文本中关于逻... 在跨文化研究中,是否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逻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国传统的思想家对逻辑言之甚少,且更倾向于诗性的表达,因此往往被视为(相对而言)非逻辑的。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逻辑中最为普遍的公理与后期墨家文本中关于逻辑问题的公式化表达,经由两者公理的等价性来论证逻辑与理性的普遍存在。可以认为:基本的逻辑规则并不依赖于某些特定的文化、语言与本体论前提,也不建立在特定的“真理”概念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逻辑 后期墨家逻辑 公理 真理 普遍理性
下载PDF
解冻“正名”的现代观念:从康有为到胡适
2
作者 张靖杰() +1 位作者 张咪() 王晓薇() 《思想与文化》 2022年第2期3-32,共30页
现代学者对于孔子“正名”的观念可能正是一个汉娜·阿伦特所谓的“冻结”的概念。现代的正名研究呈现出了六个家族相似的特征:(1)对《论语》“正名”章的完整引用;(2)对“正名”重要性的坚持;(3)来自孔子语录的证据;(4)更广泛的文... 现代学者对于孔子“正名”的观念可能正是一个汉娜·阿伦特所谓的“冻结”的概念。现代的正名研究呈现出了六个家族相似的特征:(1)对《论语》“正名”章的完整引用;(2)对“正名”重要性的坚持;(3)来自孔子语录的证据;(4)更广泛的文本证据;(5)对于“正名”话语连贯性的构建;(6)与传统强烈而割裂的关系。从这六个特征去回溯现代“正名”话语由萌芽到“冻结”的过程,可以发现康有为与胡适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考察“正名”这个论题发生的历史背景,便可以发现康有为与胡适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而这也最终导致了现代“正名”观念的“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名 现代话语 康有为 胡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