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君子”“斗士”与“老革命党”——胡适藏书中的鲁迅与陈独秀
1
作者 李明刚 张鸿声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75,共7页
陈独秀之于胡适,主要是一种人格气魄的钦佩与旧情谊的珍惜;鲁迅之于胡适,则更多是文人学理上的共识与艺术天赋上的赞赏。作为学者和思想家的陈独秀,并未真正获得胡适的认可;但对于鲁迅,尽管情感上互有隔膜,政见和文化性格上同样存在原... 陈独秀之于胡适,主要是一种人格气魄的钦佩与旧情谊的珍惜;鲁迅之于胡适,则更多是文人学理上的共识与艺术天赋上的赞赏。作为学者和思想家的陈独秀,并未真正获得胡适的认可;但对于鲁迅,尽管情感上互有隔膜,政见和文化性格上同样存在原则性分歧,然在学理与思想的层面,胡适对鲁迅暗含敬意。在对待旧友陈独秀的精神遗产方面,胡适持选择性认同的历史态度,同时表现出了少有的与其外在的“宽容”形象相悖的偏见与成见。随着胡适藏书等史料的不断问世,围绕20世纪中国的三位文化巨人之间的关系史,有望通过以上草绳灰线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藏书 文人关系
下载PDF
纳米铜粉/石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鸿声 汪南 +1 位作者 朱冬生 杨硕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1年第1期173-176,189,共5页
针对石蜡作为固-液相变储能材料存在导热系数小、传热性能差的缺点,利用两步法制备了分散均匀稳定的纳米铜粉/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并研究了其热物性能。研究表明,纳米铜粉的加入能略微降低石蜡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潜热,对相变温度的影响不... 针对石蜡作为固-液相变储能材料存在导热系数小、传热性能差的缺点,利用两步法制备了分散均匀稳定的纳米铜粉/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并研究了其热物性能。研究表明,纳米铜粉的加入能略微降低石蜡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变潜热,对相变温度的影响不大,但能有效提高石蜡相变储能材料的导热系数,且使纳米铜粉/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粉 相变材料 导热系数 石蜡
下载PDF
无“微”不至:当代微文化解读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鸿声 郭兴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87,共5页
伴随微博而来的微文化以势不可挡之势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微"字头大军首先在网络中兴起,网络中的阵容渐趋庞大后,又延伸至现实社会,其所涉及的领域渐多、包含的内容范围渐广,可谓无"微"不至。如火如荼的... 伴随微博而来的微文化以势不可挡之势成为当下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微"字头大军首先在网络中兴起,网络中的阵容渐趋庞大后,又延伸至现实社会,其所涉及的领域渐多、包含的内容范围渐广,可谓无"微"不至。如火如荼的微文化折射的是后现代思潮下文化的个体化、多元化及平民化倾向。微形式建构大文化,微表达实现大交流,微文化的前景值得看好,但也存在必须正视和克服的发展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微文化 精神指向 审美文化 文化背景 发展前瞻
下载PDF
当代文学中日常性叙事的消亡 重读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鸿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127,共12页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的城市题材小说,发表后即遭到批判,其文学史意义远大于其文本意义。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出发,分析其深层内涵与被批判的原因。作品从“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这一超验意义出发,带有左翼痕...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的城市题材小说,发表后即遭到批判,其文学史意义远大于其文本意义。本文试图从小说的叙事结构出发,分析其深层内涵与被批判的原因。作品从“知识分子和工农结合”这一超验意义出发,带有左翼痕迹,但小说中关于阶级、道德的“公共性”意义阐述不断被小说中的日常叙事原则降低到“私性领域”,甚至被后者瓦解。因此,小说没有遵循左翼与解放区文学传统,反而构成了三四十年代都市文学日常性叙事小传统的延续。其被批判的原因也在于此。经由对这篇小说的批判,日常性叙事的传统基本上从当代文坛消失,造成了当代文学格局的某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叙事结构 当代文学 日常性 重读 消亡 文学传统 文学史意义 三四十年代 城市题材
下载PDF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审美教育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鸿声 王晓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8-81,134,共5页
审美教育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大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今天,培养和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力,对大众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艺术进行净化与优化,是审美教育当... 审美教育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大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今天,培养和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力,对大众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艺术进行净化与优化,是审美教育当下面临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大众文化 艺术教育 审美教育 审美感知力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下载PDF
都市洋场与张爱玲的《传奇》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鸿声 杨晓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张爱玲小说从洋场文化、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与性爱角度,揭示了近代中国中西交汇的文化形态。在都市化初期,中西文化不同的因子,有时只是生硬地拼凑一起,甚至强化各自的负面。在这方面.香港比上海尤甚。由此,也导致了洋场人物亦新亦... 张爱玲小说从洋场文化、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与性爱角度,揭示了近代中国中西交汇的文化形态。在都市化初期,中西文化不同的因子,有时只是生硬地拼凑一起,甚至强化各自的负面。在这方面.香港比上海尤甚。由此,也导致了洋场人物亦新亦旧的生存机械反应,并造成与人性的违拗。兼具东西方糟粕的男子性爱意识决定了都市女性的双重角色:或为主妇,或为色相商品.都不脱依附性生存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沪港洋场 新旧杂糅 生存状态 婚姻 性爱
下载PDF
《我们夫妇之间》及其批判在当代城市文学中的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鸿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0-112,共3页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转型过程,也是文学活动的全面体制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文学批评不再属于文学内部的事情,而往往成为某种政治性“事件”,并形成文学的新的政治规定。最早的“萧也牧事件”(1951)便具有...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现代文学”向“当代文学”的转型过程,也是文学活动的全面体制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文学批评不再属于文学内部的事情,而往往成为某种政治性“事件”,并形成文学的新的政治规定。最早的“萧也牧事件”(1951)便具有这种性质,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当代文学初期乃至十七年的文学进程与形态,其所包含的文学史意义,要远远大于作品本身。为此,本刊组织了这组笔谈,集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期望从回到文学史的“现场”中,探询到创作、批评和文学体制化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也牧事件” 城市文学 精神同构 审美品格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细胞治疗的临床途径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鸿声 章莹莹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7年第2期89-91,共3页
肿瘤免疫治疗是朝阳产业,在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上处于刚刚开始、方兴未艾的阶段。在未来5~10年内,免疫治疗将是肿瘤治疗的重大方向。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主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T ... 肿瘤免疫治疗是朝阳产业,在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上处于刚刚开始、方兴未艾的阶段。在未来5~10年内,免疫治疗将是肿瘤治疗的重大方向。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主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T cell,CAR-T)治疗。CAR-T细胞治疗从1989年Eshhar最初提出这一治疗的概念,到目前临床实验治疗白血病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白血病 淋巴瘤
下载PDF
“十七年”与“文革”时期的城市工业题材创作——兼谈沪、京、津等地工人作家群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鸿声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8-176,共9页
关于当代中国的工业化想象,与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现代性普遍价值,与大工业的、技术主义的谱系均密切相关。在"十七年"和"文革"时期,中国城市特性由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所规定,引发了城市工业题材的创作热... 关于当代中国的工业化想象,与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现代性普遍价值,与大工业的、技术主义的谱系均密切相关。在"十七年"和"文革"时期,中国城市特性由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所规定,引发了城市工业题材的创作热潮。这一情形,与当时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高度结合,形成同构关系。作品中工业与技术作为对生活各领域的主导逻辑,与政治属性结合,人的工业生产属性与社会的工业化逻辑被极大凸现。政治意义与伦理意义,都被"技术化"或"生产化"了。由于"工业题材"创作是一种政治体制,也产生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特殊的"工人作家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工业化 工业题材 工人作家群
下载PDF
人MEPE/OF4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鸿声 高宁 +4 位作者 绳纪坡 于芳 张宏达 张勇 胡宝成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8年第6期787-790,共4页
目的:克隆人MEPE/OF45全长基因,为进一步研究MEPE/OF45在DNA损伤应答中的作用及特异的信号通路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人宫颈癌细胞HeLa为靶细胞,从中提取总RNA,设计扩增人MEPE/OF45基因片段的特异引物,进行RT-PCR分析;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目的:克隆人MEPE/OF45全长基因,为进一步研究MEPE/OF45在DNA损伤应答中的作用及特异的信号通路奠定基础。方法:选取人宫颈癌细胞HeLa为靶细胞,从中提取总RNA,设计扩增人MEPE/OF45基因片段的特异引物,进行RT-PCR分析;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CHX)对细胞进行处理,观察处理前后MEPE/OF45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经CHX处理的HeLa细胞中扩增到了MEPE/OF45基因片段,随后利用重叠PCR方法获得了人MEPE/OF45全长基因,并经序列分析确证。结论:获得了人MEPE/OF45基因片段及全长基因,为阐明MEPE/OF45在细胞中复杂的功能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PE/OF45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亚胺环己酮 HELA细胞
下载PDF
发达传媒时代的小说叙事危机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鸿声 刘宏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0-173,共4页
发达传媒时代的到来破坏了传统小说存在的生态环境。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导致传统小说具有的认知功能在当下被弱化,而娱乐时代的娱乐至上需求以及娱乐方式的多样性,使得传统小说的娱乐功能被弱化。寻找在发达传媒时代传统小说叙事的新的生... 发达传媒时代的到来破坏了传统小说存在的生态环境。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导致传统小说具有的认知功能在当下被弱化,而娱乐时代的娱乐至上需求以及娱乐方式的多样性,使得传统小说的娱乐功能被弱化。寻找在发达传媒时代传统小说叙事的新的生长点已经成为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文学从业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文化 发达传媒 认知 娱乐 艺术 叙事 审美
下载PDF
新感觉派小说的乡土想象——兼论上海文学中乡土性叙述的几种现象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鸿声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8-142,共5页
新感觉派的乡土叙述呈现出两种态势:一是以刘呐鸥、穆时英为典型代表,将乡土完全等同于上海城市,以强调上海城市的西方性,有虚拟特征;二是以施蛰存为代表,将上海与中国乡土隔离开来,隐含着上海"非中国化"、"非乡土性&qu... 新感觉派的乡土叙述呈现出两种态势:一是以刘呐鸥、穆时英为典型代表,将乡土完全等同于上海城市,以强调上海城市的西方性,有虚拟特征;二是以施蛰存为代表,将上海与中国乡土隔离开来,隐含着上海"非中国化"、"非乡土性"的身份指认。两者的价值立场有所不同,但都服从于对上海"去乡土"、"去东方"的西方式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想象 乡土 外化
下载PDF
何其芳藏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鸿声 冯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7-58,共12页
何其芳一生爱书,其藏书在学界颇有声名。唐搜在悼念何其芳的诗中称他为“海王村里客”句,他自己亦称“一生难改是书癖,百事无成徒赋诗”(《忆昔》),“喜看图书陈四壁,早知粪土古诸侯”(《偶成》),“大泽名山空入梦,薄衣菲食... 何其芳一生爱书,其藏书在学界颇有声名。唐搜在悼念何其芳的诗中称他为“海王村里客”句,他自己亦称“一生难改是书癖,百事无成徒赋诗”(《忆昔》),“喜看图书陈四壁,早知粪土古诸侯”(《偶成》),“大泽名山空入梦,薄衣菲食为收书”(《自嘲》)等。据目前所查,其一生藏书约三万五千册古籍与现代书,即他所说“万死幸存三万卷”。并有两枚藏书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书研究 何其芳 《偶成》 《自嘲》 藏书印 赋诗
下载PDF
文学中的“新北京”城市形象——以“十七年”与“文革”诗歌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鸿声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09年第5期28-34,共7页
一在近代至当代以来的文学中,北京的城市形象基本上可分为三种。其一是对典型中国传统古都形态的体现,其二是作为传统城市形态在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心理中所赋予的"家园"意义。这两者基本上不属于近代以来的现代性城市叙述,也... 一在近代至当代以来的文学中,北京的城市形象基本上可分为三种。其一是对典型中国传统古都形态的体现,其二是作为传统城市形态在中国知识分子文化心理中所赋予的"家园"意义。这两者基本上不属于近代以来的现代性城市叙述,也不构成新文学的主流。其三是所谓"新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北京 城市形象 北京城市 产业工人 现代性 近代以来 诗歌 新中国 社会主义国家 新文学
下载PDF
从启蒙现代性到城市现代性——中国新文学初期的上海叙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鸿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8,共6页
从晚清到五四,多元现代性逐渐定于一尊。五四文学大多从启蒙现代性出发,将城市视为与新文化对立的旧文化环境,与乡村无异。20年代末期,现代性又呈多元状态。左翼与海派从城市现代性出发,前者表现上海城市的殖民性与无产阶级政治,后者进... 从晚清到五四,多元现代性逐渐定于一尊。五四文学大多从启蒙现代性出发,将城市视为与新文化对立的旧文化环境,与乡村无异。20年代末期,现代性又呈多元状态。左翼与海派从城市现代性出发,前者表现上海城市的殖民性与无产阶级政治,后者进行对于上海日常消费角度的西方性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现代性 城市现代性 海派 上海
下载PDF
关于杂志编辑理念的论争——以《新潮》和《东方杂志》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鸿声 章炜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4-67,共4页
五四运动前夕,罗家伦在《新潮》杂志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杂志界》一文,批评矛头直指商务印书馆旗下的《东方杂志》等著名刊物。《东方杂志》内部被迫实行改革,最大的变革就是更换了杂志主编。《东方杂志》新主编陶惺存化名"景藏&quo... 五四运动前夕,罗家伦在《新潮》杂志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杂志界》一文,批评矛头直指商务印书馆旗下的《东方杂志》等著名刊物。《东方杂志》内部被迫实行改革,最大的变革就是更换了杂志主编。《东方杂志》新主编陶惺存化名"景藏",发表文章回应罗家伦,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办刊观念。本文试将论争中的两个不同办刊观念进行梳理,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对两个阵营的办刊观念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潮》《东方杂志》编辑观念
下载PDF
晚清文学中的上海叙述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鸿声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27,共5页
文学中的上海叙述始于晚清,多写洋场和欢场。其表现"维新"(洋场)和"腐败"(欢场)两大主题,包含了对于上海城市最初的基本知识,即发达、进步的现代性与道德上的堕落。特别是前一个主题的反复出现,开创了百年来文学中... 文学中的上海叙述始于晚清,多写洋场和欢场。其表现"维新"(洋场)和"腐败"(欢场)两大主题,包含了对于上海城市最初的基本知识,即发达、进步的现代性与道德上的堕落。特别是前一个主题的反复出现,开创了百年来文学中的上海国家叙事与现代化叙事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上海 维新 现代性
下载PDF
美国“中国学”的“地方”取向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区域问题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鸿声 李明刚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237-248,共12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由过去较为单一的文学内部研究,转向以'史'为重以及文学与史学、地学相结合考察的背后,既是对海外汉学尤其是美国史学界'中国学'研究的积极回应,也是学科面临外部压力的一种有效'突围',更是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由过去较为单一的文学内部研究,转向以'史'为重以及文学与史学、地学相结合考察的背后,既是对海外汉学尤其是美国史学界'中国学'研究的积极回应,也是学科面临外部压力的一种有效'突围',更是对学科研究自身的完善与重构。通过对中外学术史的对比、分析和对研究成果做专题剖析,本文旨在对这种学术趋向和学术效应进行客观的审视与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 现代文学 地方 区域
下载PDF
新感觉派小说人物的符码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鸿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90,共8页
新感觉派小说力图突出上海在物质消费意义上的西方意义。在对人物的表现中,人物的身体、属性与关系均表现出某种虚构的、无东方内容的符码性质,不仅以此消弭人物的阶级、文化差异,甚至消弭人物的种族差异。新感觉派作品以对人物进行&qu... 新感觉派小说力图突出上海在物质消费意义上的西方意义。在对人物的表现中,人物的身体、属性与关系均表现出某种虚构的、无东方内容的符码性质,不仅以此消弭人物的阶级、文化差异,甚至消弭人物的种族差异。新感觉派作品以对人物进行"非"东方性的表达,获取其西方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上海 符码 西方性
下载PDF
榆树下与雷雨中——奥尼尔与曹禺的悲剧观念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鸿声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3-38,共6页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的《雷雨》在主题形态、人物描写与表现技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剧本的人物与情节都有其现实性基础,但同时又都超越了现实,表现出对人与生命的终极理解,也因此带来了相近的悲剧观念。这正是曹禺接受...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的《雷雨》在主题形态、人物描写与表现技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个剧本的人物与情节都有其现实性基础,但同时又都超越了现实,表现出对人与生命的终极理解,也因此带来了相近的悲剧观念。这正是曹禺接受奥尼尔影响的现实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清教徒 现实性 非现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